本實用新型涉及糾偏技術領域,具體的說一種利用頂管活動節的頂管機糾偏裝置。
[
背景技術:
]
頂管在復雜地層施工中,為了保證長距離頂管能頂進軸線以及高程位置達到設計要求,就必須在頂進過程中不斷觀測頂管機前進的軌跡,檢查頂管機的姿態是否符合設計規定;在復雜地層頂進過程總出現突發情況(如地層覆土不夠,機頭翹頭;突遇采空區,機頭下陷等)及時處理就必須用頂管機糾偏處理。目前長距離頂管采用較多的方法為利用頂管機調整糾偏的方法。
以現有頂管機糾偏的技術方法,基本上是在小范圍進行糾偏處理,這對于短距離頂管能夠保證,長距離頂管特別是大口徑的長距離并伴有復雜地層(如地層覆土不夠,出現采空區、空洞區等)頂管施工過程中,一旦出現機頭軸線或高程出現較大角度偏差,傳統的糾偏方法就顯得不夠了,導致最終頂管頂進精準系數低,頂管軸線及高程偏差過大與設計不符,對工程造成嚴重的安全質量隱患。
[
技術實現要素:
]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長距離大口徑頂管頂進軸線糾偏困難、糾偏幅度小、減少水下機頭取出的切割工程量等問題,以保證長距離大口徑頂管順利頂進以及水下機頭拆除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設計一種利用頂管活動節的頂管機糾偏裝置,其特征在于,由活動節、活動節承插口、絲桿構成,在頂管機頭與頂管管材之間連續等間隔布置若干個活動節,所述活動節為采用絲桿鏈接跟頂管機頭以及頂管管節固定并可以通過絲桿進行調節的鋼管節,每一活動節用絲桿進行連接,并在活動節與機頭以及頂管管材的連接處進行焊接。
所述活動節管材的兩端設計成凹凸狀的承插口即活動節承插口,并均勻分布有螺栓孔。
每一活動節選取2.145m管材,制作成長2m,通過8個42絲桿將活動節與頂管機以及頂管管材進行連接。
所述活動節與絲桿的鏈接處設有縫隙,所述縫隙可通過油頂實現開啟閉合,有效解決機頭夾角過大時出現的姿態調整問題。
本技術是為了提高頂管頂進高程以及軸線的準確性,出現軸線或高程出現大幅度波動時進行及時糾偏,而對傳統頂管糾偏技術進行改進,從而最終保證頂管頂進軸線以及高程整體的準確性。
[附圖說明]
圖1a為活節結構布置的活節平面圖
圖1b為活節結構布置的活節剖面布置圖
圖2為活結承接口連接示意圖
圖3a、3b為活節承插口法蘭翼板大樣圖
圖4a、4b為活節承插口凹、凸形大樣圖
圖5為活節內部絲桿連接示意圖
圖中標記說明:①承插口連接、②法蘭加固翼板、③法蘭加固翼板、A承插口凸形、B承插口凹形。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闡述,相信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是清楚的。
活動節-采用絲桿鏈接跟頂管機頭以及頂管管節固定并可以通過絲桿進行調節的鋼管節。
頂管機糾偏-發現前端管節頂進的方向或高程偏離原設計軸線時,要及時地采用相應措施調整管節姿態,使其回到原設計的位置上,之后再繼續頂進。這種通過強制手段迫使頂管管節返回原設計位置的全部操作過程,稱為頂管機糾偏。
一、原理
在頂管機頭后方設置3個2m長的活動節,通過8個,42絲桿將活動節與頂管機以及頂管管材進行連接,遇見機頭姿態出現變化時,可采用松緊絲桿配合機頭進行糾偏調整,頂管機頭軸線或高程出現較大角度時,通過開啟油頂使活動節縫隙打開,使機頭與活動節之間產生一個緩和曲線然后帶動頂管管材進行姿態調整,避免出現因角度過大對管材焊縫造成不可修補的損傷,最終達到頂管高程以及軸線平穩頂進的狀態。
二、流程
1活動節制作
選取2.145m管材,為確保活動節密閉性,兩端設計成凹凸狀的承插口,并均勻分布8個螺栓孔,通過,42的絲桿進行連接。
2活動節布置
在頂管機頭與頂管管材連續布置3個2m長的活動節,活動節用絲桿進行連接,在活動節與機頭以及頂管管材連接處進行焊接處理;
3活動節調節
在頂管軸線以及高程偏差較小時,根據機頭姿態的進行松緊絲桿調節,使頂管軸線及高程恢復平穩,在頂管軸線以及高程出現較大偏差或者出現突發情況時(如機頭覆土不夠上仰過快,遇見空洞區機頭下陷過快),機頭與頂進軸線夾角過大時,可用油頂開啟活動節縫隙,使機頭跟活動節之間產生一個緩和曲線,由活動節帶動管材進行姿態調整。
4水下機頭取出
在頂管頂進到位時,可根據實際頂進情況,選擇在活動節連接處切割,這樣可以避免在頂管管材上切,造成管材損傷,并減少水下切割工程量,加大了水下切割的安全系數,保證了頂管管材的完整性,確保了管材鏈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