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金屬管復合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內襯耐腐蝕合金復合三通。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內襯不銹鋼復合鋼管制造技術的日益成熟,復合鋼管在各行各業的使用量逐年攀升,與之配套的螺紋連接和溝槽連接復合管件經過幾代人努力開發,應用在較小口徑的低壓流體管道系統已經比較成熟了;然而,作為管件系列中重要組成部分的復合三通,市場一直處于空白。
現有的三通很難適應復雜交變應力作用、應力腐蝕和湍流沖刷作用,單純的增加壁厚并不能夠解決問題,因此,我們提出了一種內襯耐腐蝕合金復合三通用于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內襯耐腐蝕合金復合三通。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內襯耐腐蝕合金復合三通,包括主管和與主管垂直設置的支管,所述主管與支管連通,且主管和支管均為雙金屬復合管,所述雙金屬復合管由基層和內襯層構成,所述內襯層位于基層的內側,且內襯層的邊緣與基層的內表面連接,所述基層和內襯層之間構成空腔,且空腔內設有緩沖柱,所述緩沖柱包括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一端固定于基層的內表面,且固定柱的另一端設有滑動槽,所述滑動槽遠離內襯層的一側內壁上連接有彈簧,且彈簧連接有滑動安裝于滑動槽內的滑動柱,所述滑動柱靠近內襯層的一端固定于內襯層的外表面,且滑動柱上套設有緩沖條,所述滑動槽的內壁上設有凹槽,且緩沖條滑動安裝于凹槽內。
優選的,所述基層由不銹鋼材料制成,且內襯層由耐腐蝕合金制成。
優選的,所述內襯層的邊緣通過焊接或靜水壓擴徑復合工藝與基層的內表面復合連接。
優選的,所述凹槽位于彈簧靠近內襯層的一側。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一種內襯耐腐蝕合金復合三通通過內襯層能夠提高耐腐蝕性,通過緩沖柱能夠提高緩沖性,通過滑動槽、彈簧、滑動柱、凹槽和緩沖條的相配合能夠減緩力度的傳遞,能夠適應復雜交變應力作用、應力腐蝕和湍流沖刷作用,延長使用壽命,本實用新型具備優異的耐腐蝕性和緩沖性,能夠適應復雜交變應力作用、應力腐蝕和湍流沖刷作用,使用范圍廣,結構簡單,成本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內襯耐腐蝕合金復合三通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內襯耐腐蝕合金復合三通的緩沖柱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基層、2內襯層、3空腔、4緩沖柱、41固定柱、42滑動槽、43彈簧、44滑動柱、45凹槽、46緩沖條。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參照圖1-2,一種內襯耐腐蝕合金復合三通,包括主管和與主管垂直設置的支管,主管與支管連通,且主管和支管均為雙金屬復合管,雙金屬復合管由基層1和內襯層2構成,內襯層2位于基層1的內側,且內襯層2的邊緣與基層1的內表面連接,基層1和內襯層2之間構成空腔3,且空腔3內設有緩沖柱4,緩沖柱4包括固定柱41,固定柱41的一端固定于基層1的內表面,且固定柱41的另一端設有滑動槽42,滑動槽42遠離內襯層2的一側內壁上連接有彈簧43,且彈簧43連接有滑動安裝于滑動槽42內的滑動柱44,滑動柱44靠近內襯層2的一端固定于內襯層2的外表面,且滑動柱44上套設有緩沖條46,滑動槽42的內壁上設有凹槽45,且緩沖條46滑動安裝于凹槽45內,一種內襯耐腐蝕合金復合三通通過內襯層2能夠提高耐腐蝕性,通過緩沖柱4能夠提高緩沖性,通過滑動槽42、彈簧43、滑動柱44、凹槽45和緩沖條46的相配合能夠減緩力度的傳遞,能夠適應復雜交變應力作用、應力腐蝕和湍流沖刷作用,延長使用壽命,本實用新型具備優異的耐腐蝕性和緩沖性,能夠適應復雜交變應力作用、應力腐蝕和湍流沖刷作用,使用范圍廣,結構簡單,成本低。
本實用新型中,基層1由不銹鋼材料制成,且內襯層2由耐腐蝕合金制成,內襯層2的邊緣通過焊接或靜水壓擴徑復合工藝與基層1的內表面復合連接,凹槽45位于彈簧43靠近內襯層2的一側,一種內襯耐腐蝕合金復合三通通過內襯層2能夠提高耐腐蝕性,通過緩沖柱4能夠提高緩沖性,通過滑動槽42、彈簧43、滑動柱44、凹槽45和緩沖條46的相配合能夠減緩力度的傳遞,能夠適應復雜交變應力作用、應力腐蝕和湍流沖刷作用,延長使用壽命,本實用新型具備優異的耐腐蝕性和緩沖性,能夠適應復雜交變應力作用、應力腐蝕和湍流沖刷作用,使用范圍廣,結構簡單,成本低。
本實用新型中,水流的沖擊力經內襯層2傳遞至基層1的過程中,滑動槽42、彈簧43、滑動柱44、凹槽45和緩沖條46的相配合能夠減緩力度,以適應復雜交變應力作用、應力腐蝕和湍流沖刷作用,因內襯層2由耐腐蝕合金制成,所以三通具備優異的耐腐蝕性能。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