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鑄件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蝶板鑄件。
背景技術:
蝶閥是一種結構簡單的調節閥,可用于低壓管道介質的開關控制,蝶閥的工作原理是:蝶閥的內部的蝶板圍繞閥軸旋轉來達到開啟與關閉,蝶閥可用于控制空氣、水、蒸汽、各種腐蝕性介質、泥漿、油品、液態金屬和放射性介質等各種類型流體的流動。
目前現有的蝶板,先通鑄造,形成蝶板毛胚,再對蝶板毛胚進行精加工,蝶板本體上沿徑向向外凸出設有軸道,軸道貫穿蝶板本體,軸道內鏤空形成有軸腔,軸道兩端設有軸孔,在實際的加工過程中,由于軸腔是位于軸道內的,屬于封閉式的,這樣在后續的軸腔的精加工中也十分不方便 ,另外,為了將蝶板與轉軸固定設置在一起,軸道上需要鉆設銷孔,現有的軸道外表大多是鑄造成弧面,這樣在鉆孔加工時就十分不方便,鉆頭在弧面上鉆孔十分容易鉆偏。甚至會由于打滑導致鉆頭損壞的情況出現 ,其次現有的蝶板鍛件,結構簡單,在后續的加工中,需要進行多道工序,增加了加工時長,提高了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蝶板鑄件,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蝶板在后續的軸腔的精加工中也十分不方便,需要進行多道工序,增加了加工時長,提高了生產成本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蝶板鑄件,包括手輪、轉動機構、閥桿、閥盤、閥體、硅膠密封墊圈、蝶板和閥座,其中蝶板,包括軸孔、軸道、第一臺階面、第二臺階面、第三臺階面、加強筋、凹腔和彎曲筋,所述手輪設置在轉動機構的右側,所述轉動機構位于閥桿的頂部,且閥桿穿過閥盤由軸孔進入蝶板的軸道,所述硅膠密封墊圈設置在閥體的內部,所述閥座位于閥體的底部,所述的彎曲筋位于第三臺階面內,所述加強筋設置在軸孔的水平位置。
優選的,所述蝶板含有第一臺階面、第二臺階面和第三臺階面三個臺階面。
優選的,所述所述蝶板本體的背面設有凹腔。
優選的,所述凹腔內設有加強筋。
優選的,所述第三臺階面內設有彎曲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蝶板鑄件可以方便后續銷孔的加工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節約原料降低生產成本,減少工序,減短了加工時間,降低了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蝶板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蝶板鑄件的蝶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手輪1、轉動機構2、閥桿3、閥盤4、閥體5、硅膠密封墊圈6、蝶板7和閥座8,其中蝶板7,包括軸孔7-1、軸道7-2、第一臺階面7-3、第二臺階面7-4、第三臺階面7-5、加強筋7-6、凹腔7-7、彎曲筋7-8。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和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蝶板鑄件,包括手輪1、轉動機構2、閥桿3、閥盤4、閥體5、硅膠密封墊圈6、蝶板7和閥座8,其中蝶板7,包括軸孔7-1、軸道7-2、第一臺階面7-3、第二臺階面7-4、第三臺階面7-5、加強筋7-6、凹腔7-7和彎曲筋7-8,所述手輪1設置在轉動機構2的右側,所述轉動機構2位于閥桿3的頂部,且閥桿3穿過閥盤4由軸孔7-1進入蝶板7的軸道7-2,所述硅膠密封墊圈6設置在閥體5的內部,所述閥座8位于閥體5的底部,所述的彎曲筋7-8位于第三臺階面7-5內,所述加強筋7-6設置在軸孔7-1的水平位置。
所述蝶板7含有第一臺階面7-3、第二臺階面7-4和第三臺階面7-5三個臺階面。
所述所述蝶板7本體的背面設有凹腔7-7。
所述凹腔7-7內設有加強筋7-6。
所述第三臺階面7-5內設有彎曲筋7-8。
工作原理:蝶板7包括第一臺階面7-3、第二臺階面7-4和第三臺階面7-5三個臺階面,第三臺階面7-5 的正面上設有彎曲筋7-8,軸孔(7-1)有3個,均勻的位于軸道(7-2)上,蝶板7上設有凹腔7-7,減輕了蝶板7的原材料的使用量。軸孔(7-1)均勻的分布在軸道(7-2)上,將閥桿(3)與碟版7牢固的設置在一起,避免了軸道(7-2)上鉆設銷孔,這樣在后續加工時就十分方便,設有加強筋7-6、彎曲筋7-8,這樣可以避免由于水流的長時間沖刷導致軸道 7-2發生變形,提高了蝶板7的結構強度以及使用壽命。
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