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車輛傳動系統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動汽車的駐車機構。
背景技術:
目前,汽車已經發展成為人們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汽車變速器根據換檔方式的不同分為手動和自動變速器。自動變速器由于使用方便,已經是變速器發展的一種趨勢,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自動變速器一般安裝在車輛的發動機與傳動軸之間,通過電控信號自動改變傳動比,擴大車輛驅動力和速度的變化范圍,以適應經常變化的行駛條件。為防止停車時出現任何車輪轉動,所有的該類變速器都會設置駐車機構,以實現變速器的鎖止。
電動汽車上使用的駐車機構,基本上都是依靠棘爪駐入棘輪兩齒之間,來鎖止變速器,完成駐車功能。在汽車行駛過程中,可能出現誤掛P擋的操作,當出現誤操作時,不排除棘爪會駐入棘輪,此狀況屬于嚴重的安全隱患。
綜上所述,研制一種能夠在車輛行駛過程中發生誤掛P擋的操作時,避免棘爪駐入棘輪的駐車機構是十分必要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動汽車的駐車機構,能夠在車輛行駛過程中出現誤掛P擋操作時,避免棘爪駐入棘輪中。
為達此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電動汽車的駐車機構,包括傳動部、推桿、滑塊、導向柱、棘爪、扭簧和棘輪,其中,所述推桿一端與所述傳動部傳動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滑塊連接,所述滑塊可在所述導向柱的支承下與所述棘爪的一端作滑動連接,所述棘爪的另一端在所述扭簧的作用下可選擇的與所述棘輪嚙合;
所述滑塊包括外殼、壓塊和彈簧,所述壓塊和彈簧均位于所述外殼內部,所述壓塊下端與所述彈簧連接,所述壓塊上端與所述棘爪滑動連接,所述壓塊可在棘爪作用下克服彈簧的彈力向所述外殼內側移動。
作為優選,所述彈簧具有一設定的臨界值,當外力大于該臨界值時,彈簧被壓縮,當外力小于該臨界值時,彈簧不能被壓縮。
作為優選,所述壓塊為楔形塊,所述外殼為與所述楔形塊外形相似的楔形殼體,所述推桿與所述外殼相連。
作為優選,所述彈簧未被壓縮時,所述壓塊的上端面與所述外殼的上端面平齊。
作為優選,所述外殼的上端面開有缺口,所述壓塊的上端面的兩側邊沿處設置有向外延伸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與所述缺口相匹配。
作為優選,所述傳動部包括凹形塊、拔叉、撥叉軸和驅動部,所述凹形塊與所述推桿相連,所述凹形塊上端設置有凹槽,所述撥叉下端位于所述凹槽內,所述拔叉可在所述驅動部的驅動下隨所述撥叉軸轉動,所述撥叉的轉動可轉化為所述凹形塊的線性移動。
作為優選,所述凹形塊的側面上設置有導向孔,導向桿穿插于所述導向孔中,并沿所述棘爪的作用力方向延伸。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動汽車的駐車機構,包括傳動部、推桿、滑塊、導向柱、棘爪、扭簧和棘輪,其中,滑塊包括外殼、壓塊和彈簧,壓塊和彈簧均位于外殼內部,壓塊下端與彈簧連接,壓塊上端與棘爪滑動連接,壓塊在外力作用下可克服彈簧的彈力向外殼內側移動;當汽車在高速行駛的狀態下,若誤掛入P擋,棘爪的嚙合端會與棘輪的齒頂發生碰撞,且碰撞力超過了彈簧的臨界值,則棘爪的驅動端會在此碰撞力的作用下,擠壓壓塊克服彈簧的彈力向外殼內側移動,從而使棘爪的嚙合端脫離棘輪,防止棘爪駐入棘輪,保證了行車安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提供的電動汽車的駐車機構的主視圖;
圖2是本發明提供的電動汽車的駐車機構的軸測圖;
圖3是本發明提供的滑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提供的外殼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提供的壓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提供的傳動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棘輪;2-棘爪;3-扭簧;4-回轉軸;5-滑塊;6-導向柱;7-推桿;8-凹形塊;9-拔叉;10-撥叉軸;11-連桿;12-軸套;13-撥桿;14-電機輸出軸;15-電機;
501-外殼;501a-缺口;502-彈簧;503-壓塊;503a-限位部;
801-導向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如圖1-圖6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動汽車的駐車機構,包括棘輪1、棘爪2、扭簧3、回轉軸4、滑塊5、導向柱6、推桿7和傳動部,其中,棘輪1通過內花鍵連接在輸出軸上,棘爪2具有嚙合端和驅動端,棘爪2的嚙合端與棘輪1相配合,可以駐入棘輪1的兩齒之間,棘爪2中部設置有套接回轉軸4的安裝孔,扭簧3套設在回轉軸4上,且扭簧3的一端搭在棘爪2上,另一端搭在自動變速器的殼體上,扭簧3所產生的扭力在棘爪2駐入時起阻礙作用,在棘爪2脫出時起推動作用,棘爪2的驅動端與滑塊5滑動連接。
滑塊5包括外殼501、彈簧502和壓塊503,其中,壓塊503為楔形塊,外殼501為與楔形塊外形相似的楔形殼體,壓塊503和彈簧502均位于外殼501內部,彈簧502固定設置于外殼501內側的底部,壓塊503下端與彈簧502連接,壓塊503上端與棘爪2的驅動端滑動連接,壓塊503可在棘爪2的擠壓下克服彈簧502的彈力向外殼501內側移動。在本實施例中,彈簧502具有一設定的臨界值,當棘爪2的擠壓力大于該臨界值時,彈簧502被壓縮,當棘爪2的擠壓力小于該臨界值時,彈簧502不能被壓縮;彈簧502未被壓縮時,壓塊503的上端面與外殼501的上端面平齊,或者壓塊503的上端面高于外殼501的上端面。進一步的,在外殼501的上端面開設有缺口501a,相應的,在壓塊503的上端面的兩側邊沿處設置有向外延伸的限位部503a,限位部503a與缺口501a相匹配,當壓塊503在棘爪2的擠壓力下克服彈簧502的彈力向下移動時,通過限位部503a與缺口501a的配合可限定壓塊503下移的距離。
外殼501下端設置有支撐其滑動的若干個導向柱6,該若干個導向柱6沿滑塊5滑動的方向平行間隔排布,導向柱6的數量和排布長度與滑塊5的運動行程相對應。外殼501與推桿7一端固定連接,推桿7另一端由傳動部驅動。
傳動部包括電機15、撥桿13、軸套12、連桿11、撥叉軸10、拔叉9和凹形塊8,其中,軸套12套設在電機輸出軸14上,電機輸出軸14上設置有外螺紋,軸套12上設置有與外螺紋相適配的內螺紋,軸套12可沿電機輸出軸14做螺旋運動,撥桿13一端設置在軸套12上,撥桿13另一端設置在連桿11上端的U形槽中,連桿11下端固定套設在撥叉軸10上;電機15啟動,電機輸出軸14可驅動軸套12和撥桿13作螺旋運動,同時撥桿13撥動連桿11旋轉,連桿11再帶動撥叉軸10旋轉,而拔叉9的上端與撥叉軸10固定連接,故拔叉軸10又可帶動撥叉9旋轉,撥叉9下端位于凹形塊8的上端凹槽內,所以,撥叉9的旋轉可轉化為凹形塊8的線性運動,凹形塊8與推桿7一端固定相連,可作為推桿7的動力源。
為保證凹形塊8做線性運動,在凹形塊8的側面上設置有導向孔801,導向桿穿插于導向孔801中,并沿棘爪2的作用力方向延伸。
汽車在停止狀態下,棘爪2駐入棘輪1的過程如下:
駐車機構執行駐入動作時,電機15轉動,帶動軸套12和撥桿13沿電機輸出軸14作螺旋運動,撥桿13撥動連桿11和撥叉軸10旋轉,撥叉軸10帶動撥叉9旋轉,凹形塊8在撥叉9的推動下沿導向桿線性移動,動力沿軸套12、撥桿13、連桿11、撥叉軸10、撥叉9、凹形塊8傳遞到推桿7,推桿7推動滑塊5楔進棘爪2與導向柱6之間,此時,棘爪2的擠壓力未達到彈簧502的臨界值,壓塊503不會擠壓彈簧502向下移動,滑塊5以整體的形式楔進棘爪2與導向柱6之間,導向柱6固定不動,棘爪2在滑塊5的推動下克服扭簧3的扭矩做逆時針旋轉,卡在棘輪1的兩個齒之間,完成駐入動作。
汽車在停止狀態下,棘爪2脫出棘輪1的過程如下:
駐車機構執行脫出動作時,電機15反向轉動,凹形塊8在撥叉9的推動下沿導向桿反向線性移動,動力沿軸套12、撥桿13、連桿11、撥叉軸10、撥叉9、凹形塊8傳遞到推桿7,推桿7帶動滑塊5撤回,棘爪2在扭簧3的作用下順時針轉動脫離棘輪1,完成脫出動作。
汽車在高速行駛的狀態下,若誤掛入P擋,棘爪2的嚙合端會與棘輪1的齒頂發生碰撞,且碰撞力超過了彈簧502的臨界值,則棘爪2的驅動端在此碰撞力的作用下,擠壓壓塊503克服彈簧502的彈力向外殼501內側移動,從而使棘爪2的嚙合端脫離棘輪1,防止棘爪2駐入棘輪1,保證了行車安全。
顯然,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了清楚說明本發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