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電動機主軸技術領域,具體涉及無刷直流電動機主軸。
背景技術:
在科技高速進步的現代化社會,由于主軸電機應用廣泛,加上它做工細致,速度快以及電機較高的加工質量,使得其他普通電機無法達到主軸電機的技術要求和在工業生產過程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所以在全國乃至于全世界都對主軸電機特別青睞。
現有的無刷直流電動機主軸在使用過程中存在一些缺陷,例如沒有設置調整環和壓緊環,電動機主軸固定不方便,容易產生松動導致應力過大產生斷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無刷直流電動機主軸,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沒有設置調整環和壓緊環,電動機主軸固定不方便,容易產生松動導致應力過大產生斷裂。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無刷直流電動機主軸,包括護套,所述護套的右側下方設置有前壓緊環,且護套的右側設置有軸承座,所述軸承座內部靠近護套的下方位置處設置有前軸承,所述前軸承的右側設置有角接觸軸承組,所述角接觸軸承組的右側設置有前緊固螺母,所述前緊固螺母的內部包裹有主軸,且前緊固螺母的右側設置有調整環,所述調整環的右側設置有后壓緊環,所述后壓緊環的右側設置有后壓蓋,所述軸承座的右端外部包裹有后鎖緊螺母,且軸承座的右側設置有后端蓋,所述后端蓋的右側設置有后緊定螺母,所述后緊定螺母的右側設置有帶輪鎖緊螺母,所述帶輪鎖緊螺母的右端連接有驅動帶輪。
優選的,所述軸承座與后壓蓋通過后鎖緊螺母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主軸為圓柱形結構。
優選的,所述后壓緊環共設置有兩個,且兩個后壓緊環分別設置在主軸的外部上下兩側。
優選的,所述后端蓋與軸承座通過后緊定螺母固定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實用新型結構科學合理,使用安全方便,設置了前壓緊環和后壓緊環,可以使主軸與軸承座之間可以穩定固定,設置了調整環,可以根據需要調節主軸的固定緊度,設置了前固定螺母、后鎖緊螺母、后緊定螺母和帶輪鎖緊螺母,可以使后壓蓋和后端蓋與軸承座之間穩定固定,設置了護套,可以防止主軸發生碰撞導致損壞,延長了主軸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外觀示意圖。
圖中:1-護套、2-前壓緊環、3-前軸承、4-角接觸軸承組、5-前緊固螺母、6-軸承座、7-調整環、8-后壓緊環、9-后鎖緊螺母、10-后壓蓋、11-后端蓋、12-后緊定螺母、13-帶輪鎖緊螺母、14-驅動帶輪、15-主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無刷直流電動機主軸,包括護套1,護套1的右側下方設置有前壓緊環2,且護套1的右側設置有軸承座6,軸承座6內部靠近護套1的下方位置處設置有前軸承3,前軸承3的右側設置有角接觸軸承組4,角接觸軸承組4的右側設置有前緊固螺母5,前緊固螺母5的內部包裹有主軸15,且前緊固螺母5的右側設置有調整環7,調整環7的右側設置有后壓緊環8,后壓緊環8的右側設置有后壓蓋10,軸承座6的右端外部包裹有后鎖緊螺母9,且軸承座6的右側設置有后端蓋11,后端蓋11的右側設置有后緊定螺母12,后緊定螺母12的右側設置有帶輪鎖緊螺母13,帶輪鎖緊螺母13的右端連接有驅動帶輪14。
為了使軸承座6與后壓蓋10之間可以穩定連接,本實施例中,優選的,軸承座6與后壓蓋10通過后鎖緊螺母9固定連接。
為了使本電動機主軸的結構更加穩定,本實施例中,優選的,主軸15為圓柱形結構。
為了使主軸15可以穩定固定,本實施例中,優選的,后壓緊環8共設置有兩個,且兩個后壓緊環8分別設置在主軸15的外部上下兩側。
為了使后端蓋11與軸承座6之間可以穩定連接,本實施例中,優選的,后端蓋11與軸承座6通過后緊定螺母12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該無刷直流電動機主軸安裝好過后,設置了前壓緊環2和后壓緊環8,可以使主軸15與軸承座6之間可以穩定固定,設置了調整環7,可以根據需要調節主軸15的固定緊度,設置了前固定螺母5、后鎖緊螺母9、后緊定螺母12和帶輪鎖緊螺母13,可以使后壓蓋10和后端蓋11與軸承座6之間穩定固定,設置了護套1,可以防止主軸15發生碰撞導致損壞,延長了主軸15的使用壽命。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