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抱鉗傳動接頭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9841210閱讀:796來源:國知局
抱鉗傳動接頭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抱鉗傳動接頭,屬于傳動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公知的機械傳動接頭裝置中,一種是牙嵌式離合器、導向平鏈、對中環、滑環構成,另一種是摩擦式離合器,是由摩擦盤、導滑環、主動軸、從動軸、摩擦片構成。但是,這類傳動接頭需要操縱機構帶動滑環做軸向移動實現離合,而不能自動離合,同時,對主動軸與從動軸的對中精度要求高,且不便裝拆。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抱鉗傳動接頭,該抱鉗傳動接頭能在動力的驅動下通過觸頭接觸撞塊自動連接或脫離,同時不需要精確定位接觸撞塊,不需要精確的引導構件實現對接,可以解決現有傳動接頭不能自動離合,以及沿從動軸導移做精確的軸向對中接觸的難度的不足。
[0004]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一種抱鉗傳動接頭,包括上支架、下支架、驅動齒輪、驅動軸、從動齒輪和從動軸,在所述驅動軸上設有與抱鉗齒輪嚙合的抱鉗臂,所述抱鉗齒輪與往返齒輪嚙合,在所述往返齒輪下方設有與往返齒輪嚙合的齒條連桿,齒條連桿兩端分別通過翻轉連桿與左凸輪和右凸輪端頭鉸接,在所述左凸輪和右凸輪下方分別設有相互聯動的左推動裝置和右推動裝置,當左推動裝置向上移動時,右推動裝置則向下移動,并且二者的相互聯動會帶動齒條連桿朝一個方向移動,反之則相反,在這過程中抱鉗臂帶動驅動軸實現驅動齒輪與從動齒輪的嚙合或脫離。
[0005]所述左推動裝置包括左推桿、彈簧、左撞針、左曲桿和左連桿,其中左推桿與彈簧套接,左撞針設置在左推桿的下方,撞針內側與左曲桿連接,左曲桿與左連桿連接。
[0006]所述右推動裝置包括右推桿、彈簧、右撞針、右曲桿和右連桿,其中右推桿與彈簧套接,右撞針設置在右推桿的下方,右撞針內側與右曲桿連接,右曲桿與右連桿連接。
[0007]所述左連桿與右連桿通過中間連桿連接。
[0008]所述左推動裝置和右推動裝置均設置在撞針推桿支架內。
[0009]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00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中撞針垂直向下,因此可與平面上任意位置的撞塊或撞條撞觸,不需要精確的定位,可以解決現有傳動接頭不能自動離合,以及沿從動軸導移做精確的軸向對中接觸的難度的不足。本發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可靠性強,特別適合用于機械傳動接頭領域中使用。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發明的俯視圖;
[0012]圖2為本發明的主視圖。
[0013]圖中:I是撞針推桿支架,2是上支架,3是抱鉗齒輪,4是從動軸,5是從動齒輪,6是抱鉗臂,7是驅動軸,8是驅動齒輪,9是右凸輪,10是右推桿,11是彈簧,12是右撞針,13是右曲桿,14是右連桿,15是中間連桿,16是左連桿,17是左曲桿,18是左撞針,19是左推桿,20是左凸輪,21齒條連桿,22是往返齒輪,23是下支架。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1和圖2及具體的實施例對發明進行進一步介紹:
[0015]本發明一種抱鉗傳動接頭,由上支架2、下支架23、驅動齒輪8、驅動軸7、從動齒輪
5、從動軸4、撞針推桿支架I,以及左推動裝置和右推動裝置等組成。
[0016]在驅動軸7上方安裝有與抱鉗齒輪3嚙合的抱鉗臂6,抱鉗齒輪3又與往返齒輪22嚙合,在往返齒輪22下方安裝有與往返齒輪22嚙合的齒條連桿21,齒條連桿21兩端分別通過翻轉連桿與左凸輪20和右凸輪9端頭鉸接,在左凸輪20和右凸輪9下方分別安裝有相互聯動的左推動裝置和右推動裝置,其中左推動裝置包括左推桿19、彈簧11、左撞針18、左曲桿17和左連桿16,其中左推桿19與彈簧11套接,左撞針18設置在左推桿19的下方,左撞針18內側與左曲桿17連接,左曲桿17與左連桿16連接;右推動裝置包括右推桿1、彈簧11、右撞針12、右曲桿13和右連桿14,其中右推桿1與彈簧11套接,右撞針12設置在右推桿1的下方,右撞針12內側與右曲桿13連接,右曲桿13與右連桿14連接。左連桿16與右連桿14通過中間連桿15連接。該種結構在左推動裝置向上移動時,右推動裝置則向下移動,并且二者的相互聯動會帶動齒條連桿21朝一個方向移動,反之則相反,在這過程中抱鉗臂6帶動驅動軸7實現驅動齒輪8與從動齒輪5的嚙合或脫離。
[0017]本發明的工作原理是:當施力于左撞針18時,左撞針18向上頂推動左推桿19并與左凸輪20接觸,進而推動左凸輪20轉動并帶動齒條連桿21移動,齒條連桿21帶動往返齒輪22及抱鉗齒輪3轉動并實現抱鉗臂6的閉合或打開,同時右撞針12則向下移動,即在這過程中抱鉗臂6帶動驅動軸7實現驅動齒輪8與從動齒輪5的嚙合或脫離。反之,則相反。
[0018]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發明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發明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抱鉗傳動接頭,包括上支架(2)、下支架(23)、驅動齒輪(8)、驅動軸(7)、從動齒輪(5)和從動軸(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驅動軸(7)上設有與抱鉗齒輪(3)嚙合的抱鉗臂(6),所述抱鉗齒輪(3)與往返齒輪(22)嚙合,在所述往返齒輪(22)下方設有與往返齒輪嚙合的齒條連桿(21),齒條連桿(21)兩端分別通過翻轉連桿與左凸輪(20)和右凸輪(9)端頭鉸接,在所述左凸輪(20)和右凸輪(9)下方分別設有相互聯動的左推動裝置和右推動裝置,當左推動裝置向上移動時,右推動裝置則向下移動,并且二者的相互聯動會帶動齒條連桿(21)朝一個方向移動,反之則相反,在這過程中抱鉗臂(6)帶動驅動軸(7)實現驅動齒輪(8)與從動齒輪(5)的嚙合或脫離。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抱鉗傳動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推動裝置包括左推桿(19)、彈簧(11)、左撞針(18)、左曲桿(17)和左連桿(16),其中左推桿(19)與彈簧(11)套接,左撞針(18)設置在左推桿(19)的下方,左撞針(18)內側與左曲桿(17)連接,左曲桿(17)與左連桿(16)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抱鉗傳動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推動裝置包括右推桿(10)、彈簧(11)、右撞針(12)、右曲桿(13)和右連桿(14),其中右推桿(10)與彈簧(11)套接,右撞針(12)設置在右推桿(10)的下方,右撞針(12)內側與右曲桿(13)連接,右曲桿(13)與右連桿(14)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抱鉗傳動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連桿(16)與右連桿(14)通過中間連桿(15)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抱鉗傳動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推動裝置和右推動裝置均設置在撞針推桿支架(I)內。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抱鉗傳動接頭,包括上支架、下支架、驅動齒輪、驅動軸、從動齒輪和從動軸,在驅動軸上設有與抱鉗齒輪嚙合的抱鉗臂,抱鉗齒輪與往返齒輪嚙合,在往返齒輪下方設有與往返齒輪嚙合的齒條連桿,齒條連桿兩端分別通過翻轉連桿與左凸輪和右凸輪端頭鉸接,在左凸輪和右凸輪下方分別設有左推動裝置和右推動裝置,當左推動裝置向上移動時,右推動裝置則向下移動,并且二者的相互聯動會帶動齒條連桿朝一個方向移動,在這過程中抱鉗臂帶動驅動軸實現驅動齒輪與從動齒輪的嚙合或脫離。本發明中撞針可與平面上任意位置的撞塊撞觸,不需要精確的定位,能解決現有傳動接頭不能自動離合,以及沿從動軸導移做精確的軸向對中接觸的難度的不足。
【IPC分類】F16D23/12
【公開號】CN105605117
【申請號】CN201610161772
【發明人】林穗強
【申請人】林穗強
【公開日】2016年5月25日
【申請日】2016年3月22日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