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旋耕機驅動軸上的圓柱軸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旋耕機驅動軸配件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旋耕機驅動軸上的圓柱軸承。
【背景技術】
[0002]軸承是在機械旋轉過程中起支撐和減小載荷摩擦系數的部件。當其它機件在軸上彼此產生相對運動時,軸承用來降低動力傳遞過程中的摩擦系數和保持軸中心位置固定的機件。按運動元件摩擦性質的不同,軸承可分為滾動軸承和滑動軸承兩大類。其中滾動軸承已經標準化、系列化,但與滑動軸承相比它的徑向尺寸、振動和噪聲較大,價格也較高。
[0003]滾動軸承一般由外圈、內圈、滾動體和保持架四部分組成。按滾動體的形狀,滾動軸承分為球軸承和滾子軸承兩大類。
[0004]圓柱滾子軸承(又稱圓柱軸承)是滾子軸承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軸承,圓柱滾子軸承內部結構采用滾子呈90°相互垂直交叉排列(這也是交叉滾子軸承的名稱由來),滾子之間裝有間隔保持器或者隔離塊,可以防止滾子的傾斜,有效防止了旋轉扭矩的增加。
[0005]圓柱滾子軸承在旋耕機中的應用較廣泛,圓柱滾子軸承主要安裝在旋耕機的驅動軸兩端,對驅動軸起支撐作用。由于旋耕機的工作環境較惡劣,對軸承的潤滑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0006]傳統圓柱滾子軸承加潤滑油均是通過軸承座上的加油嘴往軸承內加潤滑油的,加油時要保證軸承的內圈和外圈上分別與滾動體接觸的面上均被潤滑油覆蓋比較困難,通常會出現潤滑油從軸承上流出很多然而滾動體上還有很多地方沒有接觸到潤滑油,這樣不僅造成潤滑油的浪費,還容易因軸承潤滑不足而造成軸承損壞。
[0007]由此可見現急需一種便于將潤滑油加注到滾動體上的圓柱滾子軸承。
【實用新型內容】
[0008]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種便于將潤滑油加注到滾動體上的圓柱滾子軸承。
[0009]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0010]本方案提供的第一基礎方案為:用于旋耕機驅動軸上的圓柱軸承,包括外圈和滾動體,所述外圈上設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與第二通道連通;所述第一通道包括進油口和盲端,所述進油口位于外圈上窄端面處,盲端位于外圈中;所述第二通道包括連接端和出油口,所述連接端與第一通道連接,出油口位于外圈的內環面,所述進油口設有第一密封物。
[0011]第一基礎方案優點在于:對滾動體進行加潤滑油潤滑時,首先將第一密封物從第一通道的進油口處拔掉,然后從此處向第一通道注入潤滑油,潤滑油從第一通道流到第二通道中,最后從第二通道的出油口處流出,由于出油口位于外圈的內環面上,則潤滑油從出油口流出后,直接流到滾動體上,大大減少了潤滑油的浪費,當潤滑結束后,將第一密封物安裝在進油口處。
[0012]本方案提供的第二基礎方案為:用于旋耕機驅動軸上的圓柱軸承,包括外圈和滾動體,所述外圈上設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貫穿外圈,所述第一通道包括進油口和盲端,所述進油口位于外圈上窄端面處,盲端位于外圈中;所述第二通道與第一通道交叉連通,第二通道包括開口端和出油口,出油口位于外圈的內環面,開口端位于外圈的外環面上,所述進油口設有第一密封物,開口端處設有第二密封物。
[0013]第二基礎方案的優點在于:相對于第一基礎方案而言,第二基礎方案在加工第二通道時加工難度較小,第二基礎方案的第二通道可直接從外圈的外環面鉆孔,而第一基礎方案只能從內環面處加工,由于軸承的尺寸通常較小,加工第二通道顯得非常困難,只能通過鑄造制作,然而第二通道通常孔徑較小,故鑄造模具制作比較困難。
[0014]優選方案一:作為第一基礎方案或第二基礎方案的優選方案,所述滾動體上設有凹槽。當潤滑油從出油口流出后流到滾動體上時,部分潤滑油存留在凹槽內,當滾動體轉動時,凹槽內的潤滑油被甩出,此時潤滑油直接甩到滾動體與外圈和內圈的工作面上,大大提高了潤滑油的有效利用率,同時部分潤滑油殘留在凹槽內,有利于后期對滾動體潤滑。
[0015]優選方案二:作為第一基礎方案或第二基礎方案的又一優選方案:所述第一密封物為螺栓,螺栓能實現快速安裝與拆卸,方便快速打開和關閉第一通道的進油口。
[0016]優選方案三:作為第一基礎方案的優選方案:所述第二密封物為橡膠塞,橡膠塞具有成本低廉,密封效果好的特點。
[0017]優選方案四:作為優選方案一的優選方案:所述凹槽內設有海綿,海綿能更好的吸附更多的潤滑油,滾動體轉動時,海綿與外圈接觸,海綿內的潤滑油通過海綿擦拭在外圈和內圈上。此優選方案確保海綿內的潤滑油是逐漸向外流失,而非一次性將凹槽內的潤滑油流失完,延長軸承的加油潤滑時間段。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本實用新型用于旋耕機驅動軸上的圓柱軸承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是圖1中A處的放大圖;
[0020]圖3是實施例二中圓柱軸承的端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22]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內圈1、外圈2、滾動體3、第一通道4、第二通道5、進油口 6、開口端7、出油口 8、螺栓9、橡膠塞10、海綿11。
[0023]實施例一
[0024]實施例基本如附圖1、圖2所示:用于旋耕機驅動軸上的圓柱軸承,包括內圈1、外圈2和滾動體3,外圈2上設有第一通道4和三條第二通道5,第二通道5與第一通道4交叉連通,第二通道5貫穿外圈2,第一通道4包括進油口 6和盲端,進油口 6位于外圈2上窄端面處,盲端位于外圈2中。第二通道5包括開口端7和出油口 8,出油口 8位于外圈2的內環面,開口端7位于外圈2的外環面上,進油口 6安裝第一密封物,該第一密封物為螺栓9,開口端7處安裝有第二密封物,該第二密封物為橡膠塞10。滾動體3上開有3個凹槽,凹槽的位置位于出油口 8正對,凹槽內安裝有海綿11。
[0025]具體實施時:對滾動體3進行加潤滑油潤滑,首先將螺栓9從第一通道4的進油口6處擰掉,然后從此處向第一通道4注入潤滑油,潤滑油從第一通道4流到第二通道5中,最后從第二通道5的出油口 8處流出,由于與出油口 8正對的滾動體3上設有凹槽,此時從出油口 8流出的潤滑油流入到凹槽中,此時凹槽中的潤滑油被海綿11吸附。凹槽中多余的潤滑油從凹槽中溢出流到滾動體3的表面上。當滾動體3轉動時,海綿11與內圈I和外圈2接觸,海綿11內的潤滑油擦拭到內圈I和外圈2的工作面上,大大提高了潤滑油的利用率,減少了浪費。當潤滑結束后,將螺栓9安裝在進油口 6處,避免有雜物進入第一通道4,堵塞第一通道4。
[0026]實施例二
[0027]實施例二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如圖3所示,第二通道5為帶有盲端的通道。此種結構的外圈2在制作大型軸承時,采用鑄造工藝制作,可減少機械加工程序。
[0028]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及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
【主權項】
1.用于旋耕機驅動軸上的圓柱軸承,包括外圈和滾動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上設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與第二通道連通;所述第一通道包括進油口和盲端,所述進油口位于外圈上窄端面處,盲端位于外圈中;所述第二通道包括連接端和出油口,所述連接端與第一通道連接,出油口位于外圈的內環面,所述進油口設有第一密封物。2.用于旋耕機驅動軸上的圓柱軸承,包括外圈和滾動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上設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貫穿外圈,所述第一通道包括進油口和盲端,所述進油口位于外圈上窄端面處,盲端位于外圈中;所述第二通道與第一通道交叉連通,第二通道包括開口端和出油口,出油口位于外圈的內環面,開口端位于外圈的外環面上,所述進油口設有第一密封物,開口端處設有第二密封物。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旋耕機驅動軸上的圓柱軸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滾動體上設有凹槽。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旋耕機驅動軸上的圓柱軸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物為螺栓。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旋耕機驅動軸上的圓柱軸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物為橡膠塞。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旋耕機驅動軸上的圓柱軸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內設有海綿。
【專利摘要】本專利屬于旋耕機驅動軸配件領域,具體公開了用于旋耕機驅動軸上的圓柱軸承,包括外圈和滾動體,所述外圈上設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與第二通道連通;所述第一通道包括進油口和盲端,所述進油口位于外圈上窄端面處,盲端位于外圈中;所述第二通道包括連接端和出油口,所述連接端與第一通道連接,出油口位于外圈的內環面,所述進油口設有第一密封物。
【IPC分類】F16C33/58, F16C33/66
【公開號】CN204852022
【申請號】CN201520542823
【發明人】陳佳英
【申請人】重慶誠碩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2月9日
【申請日】2015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