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對瓶子注液、封蓋的機械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注液封蓋自動線。
背景技術:
液體灌裝是包裝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在食品領域中對啤酒、飲料、乳品、白酒、葡萄酒、植物油和調料品的包裝,還包括洗滌類日化、化妝品、農藥等化工類液體產品的包裝。在瓶類產品灌裝生產線上,根據產品需要,很多包裝瓶工件都需要添加內塞,因此,壓蓋也是灌裝線的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對于需要添加內塞的包裝瓶而言,整個灌裝流水線大致為:先將堆積的包裝瓶按一定順序整理排放,然后再將整理后的包裝瓶送至灌裝處進行灌裝工作,再將包裝瓶輸送到瓶蓋供給裝置和壓蓋機進行壓蓋密封,整個灌裝流水線的工時長,工作效率低,對于外形復雜的內蓋,如噴霧器內蓋等,不便于實現自動化而常常使用半自動灌裝、人手工上內塞、上蓋操作,容易污染包裝瓶和產品質量。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專利公開號為CN106145006A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瓶裝液體類產品全自動生產線,該生產線包括控制部件、氣動系統、傳送帶和沿所述傳送帶依次設置的自動灌裝裝置、自動封蓋裝置和自動裝箱裝置,所述自動灌裝部件用于對產品容器進行灌裝液體,所述自動封蓋裝置用于將放置在產品容器上的瓶蓋與產品容器連接緊固,所述自動裝箱裝置用于對產品進行裝箱,所述控制部件控制所述氣動系統為傳送帶、自動灌裝裝置、自動封蓋裝置和自動裝箱裝置提供運行動力,實現產品輸送、灌裝、封蓋和裝箱過程的全自動控制。然而,該生產線的設備較多,占有的生產空間較大,不利于企業生產空間的合理化利用。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情況,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緊湊,工作效率高,可靠性高,故障率低、成本低的自動清潔的注液封蓋自動線。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注液封蓋自動線,包括工作臺和傳送帶,所述傳送帶的一側連接有工作臺,所述工作臺上安裝有工位轉盤,工位轉盤的一端延伸到所述傳送帶上方,所述工位轉盤邊緣上開設有多個工位卡口,工位轉盤的另一側沿工位卡口方向依次設有注液裝置、芯蓋輸出裝置、扶正裝置以及封蓋裝置;所述注液裝置通過進液管和定量注液系統連接有儲罐,所述扶正裝置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內設有壓合氣缸,壓合氣缸的伸縮桿連接有壓力捶,所述壓合氣缸的兩側的固定座內安裝有定軸,所述固定座通過所述定軸連接有扶正機構。
作為優選,所述傳送帶的兩側安裝有傳送護欄。
作為優選,所述工位轉盤一側的工作臺上設有防護欄,所述防護欄設置在所述工位轉盤與所述注液裝置、芯蓋輸出裝置、扶正裝置以及封蓋裝置之間。
作為優選,所述定量注液系統設置在工作臺內部,包括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內設有主動伸縮氣缸,所述主動伸縮氣缸通過連接桿連接有固定轉軸,固定轉軸的上方設有固定柱,所述固定轉軸和固定柱的兩端延伸出所述固定架,固定轉軸的兩端分別通過固定塊連接有從動伸縮氣缸,從動伸縮氣缸的一端連接所述固定柱,所述從動伸縮氣缸連接有物料中轉筒,物料中轉筒的一端通過進液管連接所述儲罐,另一端通過進料管連接所述注液裝置。
作為優選,所述物料中轉筒內設有單向閥和液位傳感器。
作為優選,所述扶正機構包括伸縮氣缸組和連接桿,所述連接桿固定連接在所述伸縮氣缸組的兩端,連接桿的一側連接有連接片,連接片的底端連接有壓塊,另一端連接所述定軸。
作為優選,所述傳送護欄的一端設有導向護欄,所述導向護欄設置在所述工位轉盤和所述傳送帶交接處。
作為優選,所述導向護欄為“L”型結構,導向護欄內側為弧形結構。
作為優選,所述壓塊為海綿或橡膠塑料等質地柔軟的彈性構件。
作為優選,所述工位轉盤設有兩個,上下對稱設置在所述工作臺上。
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申請的有益效果是:
該注液封蓋自動線通過傳送帶輸送包裝瓶,工位轉盤運轉將包裝瓶送至工作臺實現灌裝、覆蓋、扶正、封蓋等過程,裝置結構簡單,運轉安全可靠,灌裝封蓋的速度快,占地面積小,設備簡單,檢修、調整容易、自動化程度高,可以降低人工的勞動強度。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一種注液封蓋自動線立體圖;
圖2為一種注液封蓋自動線的定量注液系統的立體圖;
圖3為一種注液封蓋自動線扶正裝置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所保護的范圍。
結合圖1,一種注液封蓋自動線,包括工作臺2和傳送帶1,所述傳送帶1的一側連接有工作臺2,傳送帶1的兩側安裝有傳送護欄11,防止包裝瓶在輸送過程中受到外力作用從而發生傾斜或傾倒現象;所述工作臺2上安裝有工位轉盤8,工位轉盤8的一端延伸到所述傳送帶1上方,所述工位轉盤8邊緣上開設有多個工位卡口,用于分離傳送帶1上聚集的包裝瓶并實現單個包裝瓶運輸和加工,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工位轉盤8設有兩個,上下對稱設置在所述工作臺2上,可以上下固定包裝瓶,增加包裝瓶在轉動時的穩定性,工位轉盤8的另一側沿工位卡口方向依次設有注液裝置6、芯蓋輸出裝置5、扶正裝置4以及封蓋裝置3,所述注液裝置6、芯蓋輸出裝置5、扶正裝置4 以及封蓋裝置3設置在所述工作臺2上,并正對所述工位卡口,所述工位轉盤8一側的工作臺2上設有防護欄13,所述防護欄13設置在所述工位轉盤8與所述注液裝置6、芯蓋輸出裝置5、扶正裝置4以及封蓋裝置3之間,防止包裝瓶在旋轉時傾倒,并對待加工的包裝瓶進行限位;所述注液裝置6通過進液管16和定量注液系統連接有儲罐7,所述扶正裝置4包括固定座42,所述固定座42內設有壓合氣缸41,壓合氣缸41的伸縮桿連接有壓力捶43,所述壓合氣缸41的兩側的固定座42內安裝有定軸45,所述固定座42通過所述定軸45 連接有扶正機構。
如圖3所示,所述扶正機構包括伸縮氣缸組48和連接桿44,所述連接桿44固定連接在所述伸縮氣缸組48的兩端,連接桿44的一側連接有連接片47,連接片47的底端連接有壓塊46,另一端連接所述定軸45,所述壓塊46為海綿或橡膠塑料等質地柔軟的彈性構件,通過伸縮氣缸組48的氣缸桿改變連接片47的張合角度,從而實現壓塊46與包裝瓶的接觸和分離,當伸縮氣缸組48的氣缸桿收縮,壓塊 46壓住包裝瓶瓶口,將內塞扶正在瓶口處,壓合氣缸41的氣缸桿伸長,壓力捶43將內塞壓合固定在瓶口,防止內塞偏離瓶口從而導致封蓋失敗。
如圖2所示,所述定量注液系統設置在工作臺2內部,包括有固定架27,所述固定架27內設有主動伸縮氣缸20,所述主動伸縮氣缸20通過連接桿21連接有固定轉軸22,固定轉軸22的上方設有固定柱26,所述固定轉軸22和固定柱26的兩端延伸出所述固定架27,固定轉軸22的兩端分別通過固定塊23連接有從動伸縮氣缸24,從動伸縮氣缸24的一端連接所述固定柱26,所述從動伸縮氣缸24連接有物料中轉筒25,物料中轉筒25的一端通過進液管16連接所述儲罐7,另一端通過進料管16連接所述注液裝置6,更優的,所述物料中轉筒25內設有單向閥和液位傳感器,通過單向閥控制液料不發生倒流,通過液位傳感器控制主動伸縮氣缸20的氣缸桿伸長量,從而控制物料中轉筒25中液料的進出量,達到定量輸出。
作為優選,所述傳送護欄11的一端設有導向護欄12,所述導向護欄12設置在所述工位轉盤8和所述傳送帶1交接處,所述導向護欄12為“L”型結構,導向護欄12內側為弧形結構,導向護欄12內側正對著工位轉盤8與工作臺2之間的進瓶處和出瓶處。
自動線的工作方式:包裝瓶自傳送帶輸送到工位轉盤,在工位轉盤的旋轉下依次通過注液裝置、芯蓋輸出裝置、扶正裝置以及封蓋裝置所對應的加工位,完成注液、覆蓋、扶正、封蓋等步驟,最后在工位轉盤的轉動下到達工位轉盤另一側的傳送帶,隨傳送帶離開。
定量注液系統工作方式:主動伸縮氣缸的氣缸桿伸縮,通過連接桿帶動固定轉軸來回轉動,從而拉伸或縮短從動伸縮氣缸的氣缸桿的長度,實現物料中轉筒的抽氣和充氣,當從動伸縮氣缸的氣缸桿伸長時,從動伸縮氣缸內的真空度增大,從而導致物料中轉筒內的空氣壓力減少,液料從儲罐內吸至物料中轉筒;當從動伸縮氣缸的氣缸桿縮短時,從動伸縮氣缸內的氣體壓力增大,從而導致物料中轉筒內的壓力增大,液料從物料中轉筒上涌至注液裝置。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注液封蓋自動線,該自動線的結構緊湊,工作效率高,可靠性高,故障率低、成本低,能快速實現灌裝、覆蓋、扶正、封蓋等過程,占地面積小,設備簡單,檢修、調整容易、自動化程度高,可以降低人工的勞動強度。
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