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快速基因探針檢測儀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018636閱讀:49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快速基因探針檢測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生物基因探針檢測的儀器,特別是一種快速基因探針的半自動化檢測儀器。
在基因探針檢測操作過程中都必須有用專用試劑和試劑探針加到液體樣品中去,使其進行基因的變性、固定、雜交、顯色反應等關鍵操作過程。現有檢測方法中的這些過程是分別在不同的單個龐大的烘箱、水浴鍋、搖床等儀器設備上進行的。存在有操作復雜、勞動強度大、試劑用量多、容易出差錯、用時長、效率低等缺點。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將基因探針檢測操作過程集成在一臺儀器中來完成,使其操作過程程序化、簡單化,縮短檢測用時,減少試劑用量,提高檢測質量,實現快速檢測。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它包括有電源、機座和機殼,其獨特之處在于機殼的上部由機殼和倉蓋9構成機殼蓋3,倉蓋9內有凹倉及保溫層;機座2的上方設有樣品處理倉5和雜交顯色倉6,二者均由帶底的外倉10和內倉11組合而成,中間夾有保溫層12,兩倉內均設有溫度電子傳感器13與機座上的單片機自控系統4相連;樣品處理倉5的中部設有傳熱鋁塊15,鋁塊下面設有可對其加溫的電熱元件17及散熱片18,在散熱片的一側裝有帶風扇的風道19,由單片機自控系統4控制電熱元件17和風扇;雜交顯色倉6的內側面設有循環風道的風機及電熱元件20,在倉的底部設有冷風風機21,在后側設有帶電控風門的出風道22,在倉的中部設有由多根偏心軸支撐可平行搖動的平臺23,平臺由電機24通過皮帶25和皮帶輪26驅動,平臺上方放置有雜交膜板27;機殼的操作面板7上設有輕觸鍵盤與單片機自控系統4相連,操作面板7上還設有液晶顯示屏8。
上述所說的操作面板7上還設有調整功能按鍵。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1、本儀器由于實現了自動控制溫度、時間及運行,能平穩進行動態雜交和顯色,提高了變性、固定、雜交和顯色的效率。與現有技術的方法相比,變性率和固定率提高到95%以上,雜交率可達50%以上,檢出顯色率可達100菌以下基因探針檢出水平,而現有技術在國內目前仍在1000菌以上水平。同時使用本儀器可將普通疾病基因探針檢測的時間縮短到3小時左右,而在現有技術中最快也需要一天以上的時間。如用傳統細菌培養法檢測結核病菌則需3-7天的時間,使用本儀器可將病菌檢測水平推向一個新的階段、2、本儀器由于實現了半自動化程序控制,使操作規范化,可減少試劑用量,縮短檢測用時,提高了檢測的準確性和穩定性。3、本儀器集成度高,體積小,操作簡便,用途廣泛,使用費用低,能減輕經濟負擔,適合各種醫療和科研單位用于疾病基因分析和診斷、疾病普查、動植物良種培育、動植物檢疫、法醫鑒定等多種領域。有利于推動科技進步。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俯視平面示意圖。
圖2是樣品處理倉的側剖視圖。
圖3是雜交顯色倉的側剖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總體結構方框圖。
以上附圖所示的結構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方框圖中的有些內容基本上為現有技術,故不再詳細展開描述。
本實用新型是由電源1、機座2、機殼蓋3、單片機自控系統4、樣品處理倉5、雜交顯色倉6、操作面板7、液晶顯示屏8等部件組件(見圖1)。
電源1包括有220V強電電源和開關電源。強電電源用于發熱元件和電機的供電,開關電源用于單片機自控系統和液晶顯示屏的供電,它為DTK開關型直流穩壓電源。機座2是由硬塑或型鋼制做的,用來安裝各種部件,是整臺儀器的骨架(見圖1)。機殼蓋3由機殼和倉蓋9組成,倉蓋與機殼用鉸鏈連接,不動機殼倉蓋就可開合。倉蓋內有凹倉及保溫層,蓋上倉蓋,在樣品處理倉5和雜交顯色倉6的上方就形成了一個密閉的熱空氣空間。在這個空間里可根據樣品反應的需要,由自控系統控制提供所需要的溫度場。樣品處理倉5和雜交顯色倉6都由帶底的外倉10和內倉11組合而成,中間夾有保溫層12。兩倉內都設有溫度電子傳感器13(Cu-50銅電阻溫度傳感器)。它將采集到的溫度信息送給單片機自控系統(CPU80196芯片),可自動進行溫度控制(見圖2、圖3)。在樣品處理倉的中央設置有傳熱鋁塊15,鋁塊上面設有放置試管和試板的孔腔16,可經過它給放入的40個試管和試板內的樣品基因傳熱,使其進行變性和固定反應。在鋁塊下面安裝有可對鋁塊15加溫的電熱元件17及散熱片18。在散熱片的一側裝有帶風扇的風道19,由單片機自控系統4控制電熱元件17和風扇的工作狀態,從而控制鋁塊的加溫、降溫或保溫(見圖2)。在雜交顯色倉的內側面設有循環風道和風機及電熱元件20,可供應循環熱風。上述電熱元件可選用PTC陶瓷發熱元件。在倉的底部裝有冷風風機21,在后側面裝有帶電控風門的出風道22。當需要快速降溫時,冷風風機會自動開啟并向倉內吹冷風協助降溫。在倉的中央安裝有由三根偏心軸支撐可平行搖動的鋁質平臺23,平臺由電機24通過皮帶25和皮帶輪26而驅動,并設有電子調速裝置可進行無級調速。在平臺上面可放置雜交膜板27并由循環熱風加溫,可使膜板上的基因分子進行動態雜交和顯色,提高了雜交和顯色的效率(見圖3)。操作面板7是一塊根據電路設計的輕觸鍵盤,由它向單片機自控系統輸入指令,單片機自控系統根據得到的指令和傳感器送達的信息,自動按編制好的程序對整臺儀器進行程序控制,并將儀器運行過程中的時間、溫度及工作狀態等信號代碼送給液晶顯示屏8轉換成漢字和數字顯示出來。顯示器選用LCD8×8點陣液晶顯示器。操作面板7還設有調整功能按鍵,按動相應的鍵可對設定輸入值和運行程序進行調整(如溫度、時間、轉速等),來滿足快速檢測的需要(見圖1)。
權利要求1.一種快速基因探針檢測儀,包括有電源、機座和機殼,其特征在于機殼的上部由機殼和倉蓋(9)構成機殼蓋(3),倉蓋(9)內有凹倉及保溫層;機座(2)的上方設有樣品處理倉(5)和雜交顯色倉(6),二者均由帶底的外倉(10)和內倉(11)組合而成,中間夾有保溫層(12),兩倉內均設有溫度電子傳感器(13)與機座上的單片機自控系統(4)相連;樣品處理倉(5)的中部設有傳熱鋁塊(15),鋁塊下面設有可對其加溫的電熱元件(17)及散熱片(18),在散熱片的一側裝有帶風扇的風道(19),由單片機自控系統(4)控制電熱元件(17)和風扇;雜交顯色倉(6)的內側面設有循環風道的風機及電熱元件(20),在倉的底部設有冷風風機(21),在后側設有帶電控風門的出風道(22),在倉的中部設有由多根偏心軸支撐可平行搖動的平臺(23),平臺由電機(24)通過皮帶(25)和皮帶輪(26)驅動,平臺上方放置有雜交膜板(27);機殼的操作面板(7)上設有輕觸鍵盤與單片機自控系統(4)相連,操作面板(7)上還設有液晶顯示屏(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基因探針檢測儀,其特征在于上述所說的操作面板(7)上還設有調整功能按鍵。
專利摘要一種快速基因探針檢測儀,主要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操作復雜、勞動強度大、試劑用量多、差錯多、用時長、效率低等弊端。它包括有電源、機座和機殼,機座上設有樣品處理倉和雜交顯色倉,內外殼之間均設有絕熱層,倉內設有發熱元件及散熱器。樣品處理倉設有可裝試管和樣品膜片的工作臺。雜交顯色倉設有由多根偏心軸支撐可平行搖動的平臺。機殼上設有工作面板及其輕觸鍵盤和液晶顯示屏。整機各部分受單片機自控系統控制。
文檔編號G01N33/52GK2492853SQ0022914
公開日2002年5月22日 申請日期2000年1月26日 優先權日2000年1月26日
發明者糜克永, 顏峰, 俞禮杰, 張敏, 萬再興, 蔡輝, 雷鳴 申請人:武漢市工程科學技術研究院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