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流動注射吸力洗脫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流通注射與高靈敏度檢測器聯用,具體涉及一種流動注射吸力洗脫方法。
背景技術:
分析化學在近六七十年的發展主要是一個不斷充實新的檢測技術(包括讀出)的 過程。然而作為分析化學和一切化學實驗室中的基礎操作的溶液處理,其技術與設備在這 段時間中卻變化甚少,大體上還沿用著200年前就已基本定型的操作模式。加液、稀釋、過 濾、攪拌、定容、吸樣、滴定等手工操作仍是每個化學實驗室中最常見的操作。最原始的手工 操作與最先進的電子計算機化的檢測儀器在同一實驗室中共存已屬常見。這種狀態嚴重阻 礙了先進的檢測儀器更好地發揮作用;一個分析過程中試樣的處理往往占去整個分析時間 的90% 。這種狀況自然遠遠不能滿足電子計算機時代對一個化驗室所應該提供的信息量的 要求。流動注射法正是為著解決這一矛盾在70年代中期出現的溶液處理技術的新觀念。
西方國家遠在40年代就有人試圖通過機械手和傳送帶的技術路線來解決實驗室 中溶液處理的低效率。其結果總是形成的設備價格昂貴,又容易出現機械故障。由于在觀 念上沒有超越手工間歇式操作的模式,即使工作正常,效率的提高也十分有限。這一途徑 從未得到真正的推廣和普及。在50年代后期,在溶液自動分析領域出現了一次重要的變 革。美國的Technicon等公司的Skeggs提出的空氣泡間隔式連續流動分析(segmented continuous flow analysis, SCFA)的基石出上大力發展了名為Auto-Analyzer的溶液處理 自動分析儀,第一次把分析試樣與試劑從傳統的試管、燒杯容器中轉入管道中。試樣與試劑 在連續流動中完成物理混合與化學反應。這一新技術在60與70年代的西方得到了一定程 度的普及,對化學實驗室中溶液處理的基本操作的變革起到了推動作用。
間隔式連續流動分析仍然維持了傳統操作最終都要達到物理與化學平衡的觀 念。實際上,之所以在液流中加入氣泡也正是為了利用其攪拌與壁壘的雙重功能來創造實 現兩種平衡的條件。這一措施雖然有效,卻從另一方面,即平衡條件的制約,限制了其進 一步提高效率。1975年由丹麥學者Ruzicka與Hansen首次命名的流動注射分析(Flow InjectionAnalysis,FIA)擺脫了上述觀念上的局限,采用把一定體積的試樣注入到無氣泡 間隔的流動試劑(載流)中的辦法,保證混合過程與反應時間的高度重現性,在非平衡狀態 下高效率的完成了試樣的在線處理與測定,從而觸發了化學實驗室中基本操作技術的又一 次更大、更根本的變革。這次變革的根本性質在于打破了幾百年來分析化學反應必須在物 理化學平衡條件下完成的傳統,使非平衡條件下的分析化學成為可能,從而開發出分析化 學的一個全新領域。在Ruzicka與Hansen之前已有學者用試樣注入無間隔液流的方式進 行化學分析但并未意識到這種高度重現的非平衡狀態的重要應用與開發價值,卻極力追求 恢復平衡,從而錯過了重大的科技發現機遇。 FIA的出現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過程中化學信息的質量與數量要求不斷提高的結 果。FIA正是從實驗操作中的基礎部分入手來提高的結果。FIA正是從實驗室操作中的基
3礎部分入手來提高整個化學分析過程的效率及改善提供信息的能力。 一般說,FIA只有同 特定的檢測技術結合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分析體系。但也正因此它才有了極廣泛的適應 性;而一旦實現了這種結合就會使一些傳統的檢測方法(其中包括如原子吸收光譜分析那 樣本來就效率不低的方法)在分析性能方面有顯著的提高,甚至飛躍。 FIA在現代分析化學及其正在發生的第三次變革中的重要地位不僅是由于它可以 用較簡單的實驗設備在廣泛的領域中實現分析的自動化與高效率,它還能夠通過單次測定 提供有關試樣不同稀釋或試劑不同混合比例的多維信息。當這一重要功能通過化學計量學 結合之后將會產生一些更為重要的突破。 Ruzicak與Hansen曾在1988年其專著的第二版中預測FIA將作為
連續分析的工具;微型化和集成化的工具;提高檢測器性能的工具;連接化學與 儀器的鏈索;讀取多維分析信息的手段;連續監測與過程控制的工具;脈沖響應技術。
FIA的主要特點可以概括為 廣泛的適應性FIA可與多種檢測手段聯用,既可完成簡單的進樣操作又可實現 諸如在線溶劑萃取、在線柱分離及在線消化等較復雜的溶液操作自動化。它還是一種比較 理想的進行自動監測與過程分析的手段。 高效率一般分析速度可達100-300樣/h,包括較復雜的處理,如萃取、吸著柱分 離等過程的測定也可達40-60樣/h。 低消耗FIA是一種微量分析技術;一般消耗試樣為10-100 iU/測定;試劑消耗 水平也大體相似。與傳統手工操作相比,可節約試劑與試樣90% _99%,這對于使用貴重試 劑的分析有重要意義。 高精度一般FIA的測定精度可達0. 5% -1% RSD,多數優于相應的手工操作。即 使是很不穩定的反應產物或經過很復雜的在線處理,測定精度仍可達1. 5% -3% RSD。
設備簡單、價廉簡單的FIA設備所占工作臺面積相當于一臺英文打字機。國產的 自動化FIA儀器(不包括檢測器)的價格僅數千余元。 在FIA建立初期,Ruzicka與Hansen提出FIA與其他分析技術的區別在于三個共
存的要素(或基石)即 試樣的注入 高度重現的時間控制 受控制的分散 而最后一項則是FIA之核心。 試樣在FIA系統中的分散過程就是試樣的物理稀釋過程。不同的測定方式對試樣 的稀釋程度要求不同;人們可以充分利用FI法能控制試樣分散的特點來實現測定中所需 的試樣稀釋度。設計與控制試樣和試劑的分散是所有FIA方法的核心問題,因此,需要對試 樣的分散狀態有一個定量的描述。分散系數D(早期曾稱為"分散度")即為分散的試樣區 帶中某一流體元分散狀態的數學表達式。D的定義是在分散過程發生之前與之后,產生讀 出信號的流體元中待測組分的濃度比。
D = C7C (1.1) C。是試樣未分散之前待測無濃度,C是分散后的某段流體元中的濃度。如果在峰 頂上讀出分析結果則C = C"x,便有D = C°/Cmax
現已證明,FI在線預富集分離與原子光譜技術的聯用是實現復雜樣品中痕量元素 的全自動測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通常用于原子光譜分析的FI在線預富集分離技術主要 包括固相萃取、共沉淀和液_液萃取。 編結反應器通常是由疏水性材料如PTFE等微管編結而成(如Figure 1-1所 示)。將編結反應器應用于FI在線預富集最早是為了實現在線共沉淀分離與原子吸收光 譜(AAS)的聯用。方肇倫等利用編結反應器中流向變化所產生的離心力和PTFE管壁對有 機沉淀物的吸附力,成功地將編結反應器應用于共沉淀富集中的在線沉淀收集。
以編結反應器為吸附介質的FI在線預富集與AAS、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 譜(ICP-AES)和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ICP-MS)聯用技術已經應用于環境和生物樣品中 (超)痕量元素(形態)分析。分析物通過與配位劑形成可溶性的中型配合物,并吸附在編 結反應器內壁上得以富集和分離。與FI在線微柱預富集分離體系相比,編結反應器體系不 需要填料作吸附劑、反壓低、可以較大樣品流速補償其富集效率低的缺點,并且使用壽命幾
乎無限長。此技術具有經濟、簡便和易操作等優點,是替代常用&8微柱預富集的比較理想 的技術。 多步吸附預富集是指在富集總時間及耗樣總量一定的條件下,引入若干段空氣,
將常規的一步連續進樣富集等時間地分成若干步重復進樣富集。例如,在保持總進樣時間
120s的條件下,隨著多步重復進樣次數從兩步增加到八步鉛的吸收信號顯著增強。多步吸
附預富集的機理和適用對象還需要系統的實驗和理論研究。可能是間隔引入空氣流促使吸
附效率較低的配位化合物,如Pb-PDC在編結反應器內壁上分布均勻,并且重復進樣過程中
編結反應器內壁上已吸附的有機金屬配位化合物為隨后配位化合物的再吸附提供了新的
活性位點,這些因素共同提高了編結反應器的吸附效率。對常規單步吸附富集中吸附效率
較低的元素,通過多步吸附預富集,可以顯著提高其檢測的靈敏度。FI在線多步吸附預富集
與FAAS聯用新技術已成功地應用于水樣、中成藥及茶葉標準物質中痕量鉛的測定。 多步吸附預富集,提高了吸附效果,提高了濃集系數,但是使得富集時間大大延
長,降低了樣品輸出效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降低火焰原子 吸收的檢測限,提高火焰原子吸收的靈敏度,大大提高了原子吸收峰值和濃集系數,簡便, 高效,實用的流動注射吸力洗脫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流動注射吸力洗脫方法,其特
征在于,該方法是將待檢測樣品和絡合劑通過流動注射輸入編結反應器中在線反應,然后
在編結反應器中輸入一段空氣流,再通過蠕動泵的吸力使洗脫劑流經編結反應器,然后將
吸出后的含有待檢測樣品的洗脫液進入火焰原子吸收光譜進行在線檢測。 所述的編結反應器位于進樣位時,蠕動泵逆向旋轉,將洗脫劑從編結反應器中吸出。 所述的待檢測樣品和絡合劑的進樣的時間為40 80s。
所述的空氣流的時間為4 6s。
所述的洗脫劑的進樣時間為20 30s。
5
所述的洗脫劑包括乙醇、硝酸、鹽酸或其混合物。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一種流動注射吸力洗脫新技術,抓住了流動注射技術的 核心,不需要延長分析時間,沒有降低樣品輸出效率,同時大大提高了濃集系數。流動注射 編結反應器吸力洗脫法和火焰原子吸收聯用測定痕量金屬元素,濃集系數提高一倍以上。 本發明降低了火焰原子吸收的檢測限,提高了火焰原子吸收的靈敏度,大大提高了原子吸 收峰值和濃集系數。本發明具有簡便,高效,實用等特點。
圖1為流動注射與火焰原子吸收聯用測定痕量金屬元素的流路圖的采樣狀態圖;
圖2為流動注射與火焰原子吸收聯用測定痕量金屬元素的流路圖的進樣狀態圖;
圖3不同洗脫方式對吸光度值的影響曲線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本發明的目的是旨在發展FI吸力洗脫新技術(D = 1 2),依靠蠕動泵的吸力實 現洗脫,以減小常規編結反應器體系在洗脫過程中被分析物的分散,提高了吸收信號峰值, 從而大大提高了 EF。 FI吸力洗脫法是指在洗脫過程中依靠蠕動泵的吸力實現洗脫。如附圖1 2所 示,洗脫劑1依靠蠕動泵5的吸力流經編結反應器7并且進入火焰原子吸收光譜儀9進行 在線檢測。傳統的洗脫方法中,洗脫劑依靠蠕動泵的推力流經編結反應器,如果沒有分散發 生,那么隨著洗脫過程的進行,洗脫劑頭部所含的被分析物的濃度最高。但是,由于蠕動泵 推力導致的分散非常嚴重,分散系數一般在4 5左右,這樣就使洗脫劑頭部的原本高濃度 的被分析物的濃度大大降低,很難得到一個高的原子吸收峰值。吸力洗脫法中,蠕動泵的吸 力導致的分散大大降低,分散系數只有1 2,這樣就大大阻礙了洗脫劑頭部高濃度的被分 析物的分散,使所得到的原子吸收峰值大大提高,同時大大提高了 EF。
實施例1 以下通過實例及附圖進一步說明本發明及其有益效果。
1.儀器與試劑 3510型原子吸收光譜儀(中國,安捷倫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配有氖燈扣背景校正 裝置和鎘的空心陰極燈。 儀器工作條件鎘的測定波長為228. 8nm ;狹縫寬度為0. 2nm ;乙炔流量1. 5L/
min ;空氣流量7. OL/min ;霧化器的提升速度為10mL/min ;讀數方式為連續,間隔為0. 5s。 FIA-3110型流動注射分析儀(中國,北京吉大小天鵝儀器有限公司)配有雙蠕動
泵以及八通道注射閥,泵的驅動、轉速、時間及閥位選擇均有計算機程序控制。pHS-25型pH計(中國,上海雷磁儀器廠)。編結反應器用內徑O. 50mm,外徑1. Omm
的聚四氟乙烯管打結而成。 Cd2+的標準工作溶液分別由1000mg/L的標液逐級稀釋而成,并用硝酸調pH為 2.0,現用現配。硝酸(分析純,中國,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溶液、鹽酸(分析純,中 國,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溶液、乙醇(分析純,中國,上海和逸化學試劑有限公司)溶液,當日稀釋備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鈉(DDTC,分析純,中國,上海試劑三廠)溶液,乙二胺二硫代氨基甲酸銨(APDC,分析純,中國,上海試劑三廠)溶液,抗壞血酸(分析純,中國,上海潤捷化學試劑有限公司)溶液,鄰二氮雜菲(分析純,中國,上海三愛思試劑有限公司)溶液,TEA(分析純,中國,上海潤捷化學試劑有限公司)溶液,現用現配。水為二次亞沸蒸餾水。 2.實驗部分
操作過程 (1)如圖1所示,閥門處于采樣Fill位,泵5停止,泵6開啟,將樣品溶液或Cd2+的標準溶液3,作為絡合劑的APDC2溶液輸入編結反應器7中。Cd2+與APDC在線反應,其絡合物Cd-PDC通過編結反應器7離心力的作用吸附在編結反應器內壁,持續時間為60s。
(2)閥門處于Fill位,泵5開啟,泵6停止,在編結反應器7中輸入一段空氣流4,防止前后溶液相互混合,持續時間為5s。 (3)如圖2所示,閥門處于進樣Inject位,泵5開啟并逆向旋轉,泵6停止,將乙醇和鹽酸的混合溶液(v/v = 9/1)作為洗脫劑1輸入編結反應器7在線洗脫,含有被分析物的洗脫液進入火焰原子吸收光譜儀9進行在線檢測,記錄吸收信號峰值,持續時間為25s。
3.實驗結果與討論
3. 1流動注射吸力洗脫法 傳統的洗脫方法中,洗脫劑依靠蠕動泵的推力流經編結反應器,如果沒有分散發生,那么隨著洗脫過程的進行,洗脫劑頭部所含的被分析物的濃度最高。但是,由于蠕動泵推力導致的分散非常嚴重,D —般在4 5左右,這樣就使洗脫劑頭部的原本高濃度的被分析物的濃度大大降低,很難得到一個高的A。吸力洗脫法中,蠕動泵的吸力導致的分散大大降低,D只有1 2,這樣就大大阻礙了洗脫劑頭部高濃度的被分析物的分散,使所得到的A大大提高,同時大大提高了 EF(如附圖2所示)。
3. 2.樣品富集時間和流速的影響 當樣品流速一定時,進樣時間決定了樣品流量。在保持樣品流速6. 0mL/min時,考察了進樣時間對吸收信號的影響。進樣300s以內,Cd吸附預富集之后的吸收信號呈線性變化,繼續延長吸附預富集時間,信號增長趨勢變緩。在保持樣品進樣體積10mL的情況下,研究了樣品流速對20i!g/LCcT吸附預富集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樣品預富集流速越低,吸收信號值越大。但是當樣品流速減小到3. 2mL/min時,再繼續減小樣品流速,吸收信號值增長趨勢變緩。由于流速太低會降低樣品輸出效率,所以實驗中選擇在6. OmL/min的流速時采樣60s。 3. 3.在線混合液的酸度影響 Cd與APDC的在線配合以及Cd-PDC在KR內壁的吸附都直接受到混合溶液酸度的影響。考察Cd的吸收信號受在線混合溶液pH的影響時,首先固定鎘溶液的酸度pH 2.0,向APDC的溶液中加入適當濃度的氨水,監測在線混合KR流出溶液的pH變化對Cd吸收信號的影響。當在線混合溶液的酸度在pH 3.0-9.5之間時,Cd的吸收信號強,重現性好。較寬的優化酸度范圍便于日常分析中的酸度控制。本實驗選擇混合溶液的酸度為PH 6.0,即APDC溶液的pH為12。
3.4.空氣流速和時間的影響
加入空氣的作用是為了避免前后溶液相互混合,減小被分析物在洗脫過程中的分散。實驗證明,空氣流速10. 4mL/min,加入空氣時間5s即可以達到此目的。本實驗選擇空氣流速10. 4mL/min,時間為5s。
3.5.配位劑種類以及濃度的影響 DDTC和APDC是FI在線KR吸附預富集與FAAS聯用體系的常用配位劑。DDTC在酸性溶液中不穩定,文獻報道當pH為2. 0時,其半衰期只有0. 3s。因此,為保持DDTC在溶液中的穩定性,有報道將DDTC配制在醋酸銨緩沖溶液(pH 9.4)中。在酸性溶液中APDC比DDTC穩定,當溶液pH < 2、 pH = 3、4、5、6、7和7. 3時,其半衰期分別為32分鐘、59分鐘、2小時、20小時、9天、90天和170天。本實驗選用APDC為配位劑。APDC濃度低于0. 01 % m/m時,鎘的吸收信號很低。在0. 05-0. 2%。m/m的APDC濃度范圍內,鎘吸收信號最強而且重現性好。APDC濃度進一步提高,吸收信號峰高有所下降,可能是過量的配位劑與有機金屬配合物競爭KR內壁的吸附活性位點,影響了配合物Cd-PDC的有效吸附了。另夕卜,APDC濃度過高時,易在流路中形成配合物沉淀而堵塞管路。本實驗選用配合劑為O. 1。;m/m的APDC。
3. 6.編結反應器長度的影響 考察了長度為50、100、150、200、250、300cm的KR管路對鎘的吸收信號的影響。隨著KR管長度增加鎘的吸收信號增大,但是KR過長會使樣品輸出效率降低。本工作選用了250cm長的KR。 3. 7.洗脫劑種類和洗脫條件的影響 洗脫劑的選擇很關鍵,有機溶劑對FAAS具有增敏效應,FI-FAAS聯用體系通常采用的洗脫劑是異丁基甲基丙酮(IBMK),但需加一個置換瓶,或用專用的耐有機物的泵管,無疑增加了實驗操作的復雜性,而且有機物多產生有毒氣體和異味,不符合現代綠色環保分析的要求。 本實驗比較了乙醇、硝酸、鹽酸、乙醇和鹽酸的混合溶液對KR內壁吸附的有機金屬配合物Cd-PDC的洗脫效果。乙醇做洗脫劑時,對FAAS有增敏效應。稀硝酸做洗脫劑時,由于其具有較強的氧化性,很容易將APDC氧化分解出固體硫堵塞KR管和霧化器。采用稀鹽酸作為洗脫劑時,洗脫不夠徹底,鎘的吸收值不高。而選用乙醇和鹽酸的混合溶液作為洗脫劑時,洗脫徹底,洗脫效果好,鎘的原子吸收值大,而且在乙醇里面加入了鹽酸,消除了乙醇的增敏效應。所以,本實驗選用乙醇和鹽酸的混合溶液作為洗脫劑。
乙醇和鹽酸的濃度對洗脫效果有明顯的影響。當乙醇和鹽酸體積比小于8時,吸收信號隨著體積比的增加而增大。當乙醇和鹽酸的體積比在8 9. 5時,吸收信號有一穩定平臺。實驗選用了乙醇和鹽酸體積比為9 : l的混合溶液作為洗脫液。另外,洗脫流速也是FI在線吸附預富集體系的一個重要參數。我們考察了吸收信號隨洗脫流速在1. 6-10. 4mL/min之間鎘吸收信號的變化趨勢。實驗結果表明洗脫流速在1. 6-6. 4mL/min之間時,吸收信號峰高線性增長,而在6. 4-10. 4mL/min之間時有一穩定平臺。實驗中選擇6. 4mL/min的洗脫流速。 3. 8.分析特征量如附表1所示 表1為流動注射在線吸力洗脫法和傳統洗脫法的分析參數比較
洗脫方法傳統洗脫法吸力洗脫法
線性范圍(wg/L)20-150l(MOO
濃集系數1538
工作曲線(C, yg/L)A=0.0025C-0.0073A=0.00622C-0.0102
分散系數4.71.8
RSD (%)3.62.5
檢測限Og/L)0.510.21
線性回歸系數0.9970.999 3. 9.實際水樣中Cd2+的測定如附表2所示 表2水樣中CcT的測定
樣品_濃度Pg/L_加入20wg/LCd的回收率(%)
標準值 測定值 不加掩蔽劑a 加掩蔽劑
GBW 08607 0.100 ± 0.002 b 0.099 ± 0.004
池塘水 25 ±2 42.2 93.8
湖水_18± 1_^il_^_
礦泉水_^_^_^_ a0. 1%。 m/m三乙醇胺,b y g/g, n. d.,未檢出。
實施例2 —種流動注射吸力洗脫方法,該方法是將待檢測樣品和絡合劑通過流動注射輸入編結反應器中在線反應40s,然后在編結反應器中輸入一段空氣流,持續4s,再通過蠕動泵的吸力使洗脫劑在20s內流經編結反應器,然后將吸出后的含有待檢測樣品的洗脫液進入火焰原子吸收光譜進行在線檢測。 上述方法將流動注射編結反應器吸力洗脫法和火焰原子吸收聯用測定痕量金屬元素,濃集系數提高一倍以上。本發明降低了火焰原子吸收的檢測限,提高了火焰原子吸收的靈敏度,大大提高了原子吸收峰值和濃集系數。本發明具有簡便,高效,實用等特點。
實施例3 —種流動注射吸力洗脫方法,該方法是將待檢測樣品和絡合劑通過流動注射輸入編結反應器中在線反應80s,然后在編結反應器中輸入一段空氣流,持續6s,再通過蠕動泵的吸力使洗脫劑在30s內流經編結反應器,然后將吸出后的含有待檢測樣品的洗脫液進入火焰原子吸收光譜進行在線檢測。
9
上述方法將流動注射編結反應器吸力洗脫法和火焰原子吸收聯用測定痕量金屬元素,濃集系數提高一倍以上。本發明降低了火焰原子吸收的檢測限,提高了火焰原子吸收的靈敏度,大大提高了原子吸收峰值和濃集系數。本發明具有簡便,高效,實用等特點。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為了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思想及特點,其目的在于使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夠了解本發明的內容并據以實施,本專利的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具體實施例。
權利要求
一種流動注射吸力洗脫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是將待檢測樣品和絡合劑通過流動注射輸入編結反應器中在線反應,然后在編結反應器中輸入一段空氣流,再通過蠕動泵的吸力使洗脫劑流經編結反應器,然后將吸出后的含有待檢測樣品的洗脫液進入火焰原子吸收光譜進行在線檢測。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流動注射吸力洗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編結反應 器位于進樣位時,蠕動泵逆向旋轉,將洗脫劑從編結反應器中吸出。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流動注射吸力洗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待檢測樣 品和絡合劑的進樣的時間為40 80s。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流動注射吸力洗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氣流的 時間為4 6s。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流動注射吸力洗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洗脫劑的 進樣時間為20 30s。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流動注射吸力洗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洗脫劑包 括乙醇、硝酸、鹽酸或其混合物。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流動注射吸力洗脫方法,該方法是將待檢測樣品和絡合劑通過流動注射輸入編結反應器中在線反應,然后在編結反應器中輸入一段空氣流,再通過蠕動泵的吸力使洗脫劑流經編結反應器,然后將吸出后的含有待檢測樣品的洗脫液進入火焰原子吸收光譜進行在線檢測。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降低了火焰原子吸收的檢測限,提高了火焰原子吸收的靈敏度,大大提高了原子吸收峰值和濃集系數。本發明具有簡便,高效,實用等特點。
文檔編號G01N21/31GK101738378SQ200810202619
公開日2010年6月16日 申請日期2008年11月12日 優先權日2008年11月12日
發明者張曦, 李卓, 王中瑗, 王敏, 蘇耀東, 高強 申請人:同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