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量筒立置及防撞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ー種玻璃器皿的保護結構,具體地講,本發明涉及一種量筒立置防撞結構。
背景技術:
量筒是ー種傳統的容積式計量器材,廣泛應用在醫學、化工、制藥等行業化驗室、實驗室中作計量檢測。量筒通常用玻璃材質制造,玻璃量筒除通體透明有利于觀察外,最重的是化學性質穩定,機械強度高,具有很強的抗腐能力。大多數玻璃量筒的結構形式是薄壁細長等徑管,此結構簡單、制作容易、計量準確。玻璃量筒屬于易碎品,使用時要輕拿輕放,裸露的量筒使用后不宣成批集中清洗,相互碰撞易造成一定量的損壞。單支清洗可行,但エ作效率低下,清洗成本大。另外,現有技術產品立置時穩定性差,稍有晃動便可能倒下而造成損壞。·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一種量筒立置及防撞結構,該結構在保護套作用下相鄰量筒不發生硬碰撞,以及清洗后臥置的量筒內不殘留清洗液。另外,平穩立置的量筒有利于提聞檢測精度。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技木目標。量筒立置及防撞結構,它包括量筒上端套裝的圓環形脖套和底端旋插入的底座。其改進之處在于所述脖套為開ロ環狀的弾性體構件,其內孔束在量筒外壁上。所述底座為4 8邊的法蘭狀構件,中部朝上有底孔為螺孔,螺孔內徑等于量筒外徑。上述結構中底座朝上有底孔的外圓邊對著量筒底端刻度處設有缺ロ,該缺ロ寬度大于刻度最大寬度,便于觀察位于量筒底端被檢測溶液量。脖套半徑小于底座外邊至中心垂直距離5mm 15mm,此尺寸差有利于清洗后臥姿的量筒內不殘留清洗液。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積極效果
1、外展的脖套和底座構成對量筒外壁的徑向保護結構,批量清洗時,量筒外壁之間由脖套和底座相隔,不發生硬碰撞,減少損壞的可能;
2、量筒插裝在底座內,立置平穩,有利于精確計量;
3、脖套和底座的外邊距量筒中心垂直距離有尺寸差,量筒臥置時形成ロ部低,底部高,便于清洗液順坡排泄;
4、多邊形底座使臥置的量筒不發生滾動,減少無故損壞的機率。
圖I是本發明結構主視示意圖。圖2是脖套結構主視示意圖。圖3是六邊形底座結構主視示意圖。
圖4是圖3的側視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根據附圖并結合實施例,并對本發明作進ー步說明。圖I所示的量筒立置及防撞結構,它包括量筒2上端套裝的圓環形脖套I和底端插裝的底座3。圖2所示的脖套I為開ロ環狀的弾性體構件,其內孔束在量筒2外壁上。本實施例脖套I用軟質塑料制造,扯開脖套I的開ロ,將脖套I直接束裝在量筒2上端外壁上。圖3和圖4所示底座3為六邊形法蘭狀塑料件,中部朝上的有底孔為螺孔,螺孔內徑等于量筒2外徑,圓柱形量筒2以光滑的外壁旋插入到底座3螺孔中,配裝底座3的量筒2立置平穩,有利精確計量。量筒2底端因旋插入到底座3螺孔中形成部分重疊,在底座3朝上有底孔的外圓邊對著量筒2底端刻度處設有缺ロ,該缺ロ寬度大于刻度最大寬度。開設此缺ロ避免發生計量盲區,増加可視范圍。量筒2使用后需作必要的清洗,清洗后將量筒2臥置,由于脖套I半徑小于底座3外邊至中心垂直距離造成坡度。本實施例中脖套I半徑值為26mm,底座3外邊至中心垂直距離34mm,兩者尺寸差為12mm,清洗液順著此坡度排泄,所 以量筒2內不會殘留清洗液。另外,本實施例中底座3為六邊形,量筒2與底座3配合后在臥置情況下不會發生滾動,避免發生無故損壞。外展的脖套I和底座3構成對量筒2外壁的徑向保護結構,批量清洗時量筒2外壁之間由脖套I和底座3相隔,不會發生硬碰撞,大大減少損壞的可能。本發明中將底座3的底邊改成4邊形或8邊形,僅改變配套的量筒2臥置時相對脖套I的高度差,即斜置坡度大小而已,其它的應用效果同上述實施例相同。
權利要求
1.一種量筒立置及防撞結構,它包括量筒(2)上端套裝的圓環形脖套(I)和底端旋插入的底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脖套(I)為開ロ環狀的弾性體構件,其內孔束在量筒(2)外壁上;所述底座(3)為4 8邊的法蘭狀構件,中部朝上有底孔為螺孔,螺孔內徑等于量筒(2)外徑。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量筒立置及防撞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朝上有底孔的外圓邊對著量筒(2 )底端刻度處設有缺ロ,該缺ロ寬度大于刻度最大寬度。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量筒立置及防撞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脖套(I)半徑小于底座(3)外邊至中心垂直距離5_ 15_。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量筒立置及防撞結構,它包括量筒上端套裝的脖套和底端旋插入的底座。所述脖套為開口環狀的彈性體構件,其內孔束在量筒外壁上。所述底座為4~8邊的法蘭狀構件,中部朝上的有底孔為螺孔,螺孔內徑等于量筒外徑。本發明在底座朝上底孔的外圓邊對著量筒底端刻度處設有缺口。脖套半徑小于底座外邊至中心垂直距離,當量筒臥置時形成口部低、底部高,便于清洗液順坡排泄。外展的脖套和底座構成對量筒外壁的徑向保護結構,批量清洗時量筒外壁之間由脖套和底座相隔,不會發生碰撞,大大減少損壞的可能。本發明適合各規格量筒配置。
文檔編號G01F19/00GK102840894SQ20111016600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20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20日
發明者翁書京, 翁淇瀠 申請人:泰州市蘇京實驗儀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