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溶液表面張力測定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采用最大氣泡法測定溶液表面張力的溶液表面張力測定儀,尤其是適用于物理化學實驗中溶液表面張力的測定。
背景技術:
目前測定溶液表面張力最常用的是最大氣泡法,在現有的實驗設備中,多以支管試管作為容器進行試驗,該儀器存在幾個缺點1、支管試管需要在恒溫水中取放,實驗操作不方便;2、被測溶液恒溫較慢,影響測量速度。上述缺點導致實驗操作繁瑣、費時費力,不利于連續測樣。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快速連續測定溶液表面張力的操作簡單、使用方便的溶液表面張力測定儀。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包括外管、設置在外管內的內管以及和內管下端進液口相連通的繞置在內管外壁上的蛇管,所述的蛇管的上端有加液口,加液口上設置有塞子,外管的下端有恒溫水進口,外管的上端有恒溫水出口,內管的上端設置有使毛細管插至內管腔下部的開口以及連通調壓裝置的連通口。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如下本實用新型將恒溫、預熱功能于一體,使其可以快速連續測量,且操作簡單、使用方便。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在附圖中,I外管、2內管、3夾層容腔、4內管腔、5蛇管、6進液口、7加液口、8塞子、9恒溫水進口、10恒溫水出口、11開口、12毛細管、13連通口、14出液口、15軟管、16玻璃管、17彈簧夾。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例。外管I豎直放置,外管I內部有內管2。在外管I和內管2之間是夾層容腔3,在內管2的內部是內管腔4。夾層容腔3用于恒溫水經過,為內管腔4提供恒溫支持。在夾層容腔3內有蛇管5。內管2的下端有進液口 6,外管I的上端有加液口 7,蛇管5的下端與進液口 6相通,上端與加液口 7相通,加液口 7作為被測液的加入口。被測液從加液口 7加入,經蛇管5預熱,由進液口 6進入內管2底部。加液口 7配有塞子8,用于保證測量時加液口 7處于密封狀態。外管I的下端有恒溫水進口 9,上端有恒溫水出口 10,兩開口分別作為恒溫水的入出口。內管2的上端有開口11和連通口 13,毛細管12通過開口 11插至內管腔4的下部,連通口 13連接調壓和測壓設備。內管2的底端有出液口 14,出液口 14穿過外管I延伸至外管外。出液口 14通過軟管15與玻璃管16相連,在軟管15處配有彈簧夾17,依靠彈簧夾17可以方便的控制被測液的排放,達到快速更換溶液的目的。被測溶液不會與內管2的頂端接觸,上述外管I和內管2的頂端合并為一層,不存在夾層容腔3。上述軟管15為耐有機試劑腐蝕的硅橡膠材料,保證被測液可被重復使用。本實用新型內外兩層的夾層容腔3可以通過恒溫水,以達到恒溫測量的目的。本實用新型在內外兩層的夾層容腔3設有蛇管5,可以將被測液預熱,縮短測量時間;在本實用新型的外管I底端設有采用軟管15和彈簧夾17控制的出液口 14,便于連續測量。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適用于快速連續測量。
權利要求1.一種溶液表面張力測定儀,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外管(I)、設置在外管(I)內的內管(2)以及和內管(2)下端進液口(6)相連通的繞置在內管(2)外壁上的蛇管(5),所述的蛇管 (5 )的上端有加液口( 7 ),加液口( 7 )上設置有塞子(8 ),外管(I)的下端有恒溫水進口( 9 ), 外管(I)的上端有恒溫水出口(10),內管(2)的上端設置有使毛細管(12)插至內管腔(4) 下部的開口(11)以及連通調壓裝置的連通口(1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溶液表面張力測定儀,其包括外管、設置在外管內的內管以及和內管下端進液口相連通的繞置在內管外壁上的蛇管,所述的蛇管的上端有加液口,加液口上設置有塞子,外管的下端有恒溫水進口,外管的上端有恒溫水出口,內管的上端設置有使毛細管插至內管腔下部的開口以及連通調壓裝置的連通口。本實用新型將恒溫、預熱功能于一體,使其可以快速連續測量,且操作簡單、使用方便。
文檔編號G01N13/02GK202854010SQ201220228749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1日
發明者張紹巖, 次立杰, 劉樹彬 申請人:石家莊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