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器釉面脫玻化變異氣泡觀測鑒定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古瓷器的鑒定方法,具體是根據陶瓷被燒結的氧化硅等礦物質組成的釉質中的氣泡,歷經百年時空長河釉質脫玻化再結晶的影響,會產生明顯變異的特征,來鑒別古瓷器的真偽。瓷器釉下脫玻化變異氣泡是指使用顯微儀器觀察瓷器釉面氣泡形態,若氣泡頂端及周邊出現小空洞、或者可見出現微細裂紋串聯著多個小空洞,即為瓷器釉面脫玻化變異氣泡;表明該瓷器釉面硅質氧化物的脫玻化歷程已經達到了百年以上,這種瓷器藝術品,就可以被確認為古瓷器真品。由于古瓷器氣泡的脫玻化變異僅與時空有關,所以利用古瓷器釉面在時空長河中脫玻化氣泡變異的特征,鑒定古瓷器的真偽。具有科學、簡便、可行、準確、可靠,不受人為因素干擾的優點。
【專利說明】古瓷器釉面脫玻化變異氣泡觀測鑒定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古瓷器的鑒定方法,具體是一種古瓷器釉面脫玻化變異氣泡觀測 鑒定法;根據陶瓷被燒結的氧化硅等礦物質組成的釉質中的氣泡,歷經百年時空長河釉質 脫玻化再結晶的影響,會產生明顯變異的特征,來鑒別古瓷器的真偽。
【背景技術】
[0002] 古瓷器一般是指清代之前的瓷器,中國百年前的古瓷器,被視為歷史文物,尤其是 各代皇家官窯燒制的御用瓷器,由于制作精美,存世稀少,廣受藏家珍愛,其價位在國際市 場的拉動下,不斷攀升。
[0003] 而陶瓷就是使用陶土制坯施釉后燒制而成的,古陶瓷的高價位,引發眾多造假者 逐利仿制的高潮。而瓷器鑒定手段的落后,使得假貨充斥各地大小市場,且其仿制技術不斷 提高,某些高仿品已經達到了可以蒙混專家眼力,堂而皇之地進入拍賣市場和博物館殿堂 的地步。
[0004] 雖然鑒定界屢出古瓷器檢測新法,例如取樣熱釋光的測定、材料成分測定法等檢 測新法來鑒別古瓷器的真假,但現在造假者已經制造出能夠欺騙熱釋光測定儀及通得過成 分檢測的新仿品。其他如造型仿制,釉面賊光的消除,老舊使用痕跡的作偽等等,用來蒙騙 專家眼學的造假手段,更是被假造高手們使用得出神入化了。故而,古瓷器真偽的鑒別,是 長期困擾中國文博及收藏界的一件大事情。由于至今并不存在任何一種不受人為因素干 擾,準確無誤的鑒定方法。所以現在仍有很多中國古瓷器的真偽難判或被誤判錯判,這種現 狀,嚴重的影響了人們對于古瓷器這一文化傳承的研究和保護。
[0005] 利用古瓷器釉面在時空長河中脫玻化氣泡變異的特征,來鑒別古瓷器的真偽,具 有科學、簡便、可行、準確、可靠,不受人為因素干擾的優點、
【發明內容】
[0006] 為了解決中國古瓷器鑒定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中國古瓷器的鑒定 方法,更具體的說是通過對古瓷器釉面的脫玻化變異氣泡鑒定實現對中國古瓷器的認定。 這種利用古瓷器釉面在時空長河中脫玻化氣泡變異的特征,來鑒別古瓷器的真偽,是一種 不受任何人為因素的干擾、簡便而又準確無誤的古瓷器真假識別方法。
[0007] 由于陶瓷表面的瓷釉是由石英(氧化硅晶體)和其他多種礦物鹽類或氧化物原料 粉碎混合后制成的,當瓷器制品入爐燒成后,釉質便被燒結為一種玻璃態非晶物質。這種由 氧化硅等物質燒結而成的瓷釉,其內部結構并非排列有序的晶體,由于其微觀結構無序而 呈玻璃狀的非晶體亞穩定狀態。由于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而物質的分子總在不停地運動, 處于亞穩定狀態的玻狀瓷釉中的二氧化硅等礦物分子,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會逐漸趨向 于有序狀態,從而改變本來的結構,成為硅質氧化物或瓷釉中其他礦物質的微細晶體。原來 呈玻璃態的瓷器釉質,會逐漸變化為穩定的晶體微晶體結構,這一過程,可以稱之為瓷器釉 質脫離玻璃狀態的變化,簡稱"脫玻化"。
[0008] 經過漫長歲月的脫玻化過程后,瓷器的釉質的宏觀將會發生如下的變化:
[0009] 首先,其反光性逐漸降低,對光線散射性不斷增強。因此古陶瓷的釉面看上去要比 新品柔和、溫潤。時代越久,這種變化就越大。這是由于瓷質分子,從原來的無序,變化到 有序排列,它們所占據的空間縮小了,各分子間的間距就被拉大,在一定的范圍里,其拉應 力不斷加大,而加大到超過其分子間的引力后,必將產生斷裂,這就造成釉面出現不同形態 的微裂紋。間距較大的微裂紋上,還會出現一連串的小空洞。(見附圖1)在絕大多數情況 下,這種微裂紋是無法用肉眼直接觀察到的,而間距較大的微裂紋,則可以借助高倍顯微鏡 進行觀察。
[0010] 瓷器老式鑒定法,就是依據古老瓷器經歷"自然老化"后,其表面產生了"縮釉"現 象,變得不再如玻璃表面那么平整,其反光性逐漸降低,而對光線散射性不斷增強。由此古 陶瓷的釉面看上去要比新品溫潤、原先的新品刺眼的"賊光",變成了柔和的"寶光"。來估 測鑒定古瓷器的歲月。但是,古瓷器的歷史滄桑感,造假者使用一些特種手段進行"做舊", 完全是可以仿制得惟妙惟肖、達到以假亂真、蒙混專家欺騙藏家的地步。
[0011] 一般的玻璃狀瓷釉在入爐燒制時,釉下會出現大小不等的氣泡,經過發明人潛心 研究和顯微鏡下觀察,發現古瓷器釉下氣泡,在其脫玻化過程中,會產生變異。這種變異,往 往明顯地出現在氣泡的頂端和四周,這是由于其氣泡的頂端最為薄弱,瓷釉脫玻化內應力 會將氣泡的頂端拉破出現一個小圓洞。另外,許多品種釉下的氣泡比較碩大,在高溫燒制時 受釉表面張力約束,呈扁圓狀,其俯視周邊的曲率最大,也就首先破裂出現裂紋和小空洞, 這些歷經時間滄桑的古瓷器釉下脫玻變異氣泡,是可以使用高倍放大鏡觀察到的。(見附圖 2)
[0012] 為什么脫玻變異氣泡的頂端和氣泡的長徑周邊會出現一個個小圓洞呢?發明人 指出氣泡最頂端的那一個分子,它四周所受到其他分子的引力和斥力是不平衡的,這就會 造成它向一邊位移,它原來的位置,就產生了一個小空洞,以此類推,其空洞會愈來愈大,以 致于可以被人們借助顯微鏡進行觀察。發明人認為對這種古瓷器釉下脫玻化變異氣泡的觀 察,具有特殊的意義。
[0013] 通過鏡下觀察和對比可以發現,使用現代新工藝制造的瓷器和古代柴窯老工藝燒 制瓷器釉下氣泡的大小和分布具有明顯的不同。所以一些現代贗品仿造者便使用老式柴窯 仿燒古瓷器,雖然他們能夠仿燒出類似老瓷器大小不均、分布稀疏的釉下氣泡,可是新出爐 的瓷器,未經百年時空,釉下氣泡絕對不會產生明顯的脫玻化變異。而清代之前的瓷器才能 被人們認定為古瓷器,所以,顯微鏡下觀察脫玻化變異氣泡的形態和分布,是可以作為古瓷 器鑒別依據的。
[0014] 發明人通過前面關于古瓷器釉下脫玻化氣泡產生的原理的研究,指出其形成原 因,只與瓷器燒制后經歷的時空有關,而同古瓷器幾百年前燒制出窯后是否被使用無關。例 如有些清三代官窯瓷器,出爐后即被清代皇家送往其發祥地滿洲盛京故宮珍藏,后來清廷 覆滅后,流落民間復被珍藏,躲過了抗戰、內戰、文革等戰亂和動亂。當逢現在的盛世之時, 又流入市場,其外觀依舊和新的一樣;但在顯微鏡下,可見其脫玻化氣泡變異已發育完全。 這種珍貴文物,一般依賴眼學手段鑒定的專家們是難以正確判定的。
[0015] 另外,本發明人進一步研究還發現,脫玻化氣泡變異與其它人為物理化學處理無 關。
[0016] 現代作假者,慣常使用一些物理化學手段,例如酸洗、噴砂、摩擦消光等等,對假貨 進行做舊處理,而古瓷器氣泡的脫玻化變異,是其分子趨向有序運動造就的,所以,造假者 的種種造假手段,都只能改變瓷器表面形態,而不能影響其微觀分子的再結晶運動的趨勢。 這就保證了脫玻化氣泡鑒定法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0017] 陶瓷器釉下氣泡的脫玻化變異是其自誕生之日起就開始發生的,且是隨著其燒制 出窯后時空的增延而不間斷進行著。這種肉眼不可見、須借助顯微鏡才能觀察到的脫玻化 變異,便是陶瓷器的"年輪"特征。而瓷器釉下氣泡的大小和分布,卻是因其不同窯口(柴窯 或電、氣窯)燒制工藝不同而造就的,這都是陶瓷器后天作用所不可改變的重要特征。(見 附圖3)
[0018] 基于上述觀察,本發明的具體技術方案是:一種古瓷器的鑒定方法,主要是通過顯 微儀器觀測瓷器釉面脫玻化變異氣泡對古瓷器真假進行判斷;所述的脫玻化變異氣泡是指 使用顯微儀器觀察瓷器釉面氣泡形態,若氣泡頂端及周邊出現小空洞、或者可見出現微細 裂紋串聯著多個小空洞(貌似小氣泡),即為瓷器釉面脫玻化變異氣泡;表明該瓷器釉面硅 質氧化物的脫玻化歷程已經達到了百年以上;具體為:
[0019] (1)若氣泡細小且密集,無脫玻化變異現象,為現代電、氣爐燒制的新瓷器;
[0020] (2)若氣泡大小不均分布稀疏,但未見脫玻化變異氣泡;為現代仿古者使用老式 柴窯或者特殊手段燒制的仿古新瓷器;
[0021] (3)若氣泡大小不均分布稀疏,可見脫玻化變異氣泡,為百年前或接近百年的古瓷 真品;
[0022] (4)若氣泡稀少,然而,可以找到脫玻化變異氣泡,為古代高端瓷器真品;
[0023] (5)若找不到氣泡,然而,可見微細裂皺,亦為古代瓷器真品;
[0024] (6)若氣泡大小不均分布稀疏,但僅見氣泡頂端出現一個小圓泡,分為如下兩種情 況:
[0025] A,在一般普通瓷器上出現這種情況,為建國前后新瓷器,不可算作古瓷器;
[0026] B,在釉層厚重,胎質類陶的某些瓷器,如單色釉瓷器上出現這種情況,其氣泡細小 且稀疏,或者釉層渾濁且特別厚重,氣泡細小重巒疊嶂般聚集,但是每個氣泡的頂端,都可 見到一個小圓泡狀的空洞,為遠古宋、元代瓷器真品。
[0027] 所述的顯微儀器包括高倍放大鏡、顯微鏡或電腦加百倍以上的顯微攝像儀。
[0028] 利用本發明鑒定古瓷器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古瓷器氣泡的脫玻化變異僅與時空有 關,所以利用古瓷器釉面在時空長河中脫玻化氣泡變異的特征,來鑒別古瓷器的真偽,可以 準確無誤的鑒定古瓷器。具有科學、簡便、可行、準確、可靠,不受人為因素干擾的優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9] 圖1是古瓷器釉面間距較大的微裂紋上還會出現一連串的小空洞顯微圖。
[0030] 圖2是清三代古瓷器釉下典型的脫玻化變異氣泡的顯微圖。
[0031] 圖3是使用電、氣窯制造的瓷器釉下氣泡顯微圖。
[0032] 圖4是元青花真品釉下氣泡的脫玻化變異顯微圖。
[0033] 圖5是'大元國至正八年制'款青花釉里紅龍穿牡丹紋天球瓶。
[0034] 圖6是圖5的釉下脫玻化變異顯微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5] 下面結合幾個鑒定實例具體說明本發明的鑒定方法。
[0036] 鑒定實例1現代造假者使用電、氣窯或者老式柴窯制造的古瓷器仿品的鑒定
[0037] 如圖3所示,現代使用電、氣窯制造的瓷器在顯微鏡下觀察,釉下氣泡細小且密 集。和圖1、圖2所示的古代柴窯老工藝燒制的瓷器比較,瓷器釉下氣泡的大小和分布具有 明顯的不同。
[0038] 而一些現代贗品仿造者使用老式柴窯仿燒古瓷器,雖然他們能夠仿燒出類似古瓷 器大小不均、分布稀疏的釉下氣泡,可是新出爐的瓷器,未經百年時空,釉下氣泡絕對不會 產生明顯的脫玻化變異。
[0039] 鑒定實例2元青花真品的鑒定
[0040]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在國際市場上創下了 2. 3億元的天價。于是,造假者聞 風而動,使得真假難辨的元青花大罐充斥市場。收藏家都知道元代距今已經七百多年。在 顯微鏡下觀察元青花瓷器真品釉下氣泡的脫玻化變異非常明顯,見附圖4。具有元代青花瓷 器特征,且其釉下氣泡脫玻化變異特征明顯如圖4,則可以斷定為元青花瓷器真品。
[0041] 鑒定實例3大元國至正八年制款青花釉里紅龍穿牡丹紋天球瓶鑒定
[0042] "圖5"是"'大元國至正八年制'款青花釉里紅龍穿牡丹紋天球瓶",在顯微鏡下觀 察該瓶的局部顯微圖,見圖6,可見其時代"年輪"即釉下脫玻化氣泡發育完全,可以斷定這 件瓷器是元代青花釉里紅真品無疑。
[0043] 應注意的是,對于那些外觀具有元青花的某些特征,而在顯微鏡下觀察,其氣泡卻 無脫玻化變異特征,則必定是年歲不高的新仿贗品。
[0044] 必須注意的是:目前業界慣常將放大鏡下變色的氣泡,稱為"死亡氣泡"。但是,這 種"死亡氣泡",并不完全等同于本文所定名的"脫玻化變異氣泡"。可以發現有些瓷器釉面 暗淡無光,酸咬做舊狀況明顯,在鏡下觀察,也可見到變色的"死亡氣泡"。然而這種"死亡 氣泡"的周邊界線清晰,沒有脫玻化變異氣泡特有的一個個小空洞;氣泡的變色是因為在經 化學酸蝕或噴砂打擊時,氣泡頂端殘破、污物沁入所造成的,而非歷經漫長的時空、產生了 脫玻化變異所致。
[0045] 同時必須注意,如果古瓷器長時期處于惡劣環境,外界泥土或其他有色物質沁入 頂端破裂的脫玻變異氣泡,鏡下便可觀察到變色了的脫玻變異氣泡。但這種氣泡的周邊,留 有脫玻化變異痕跡,這種變色的"死亡氣泡",才能作為判斷古陶瓷真品的依據。
[0046] 再次強調:經歷脫玻化變異后染色的"死亡氣泡",周邊必定伴隨著眾多處于脫玻 化變異進程中的其他變異氣泡;而造假所致的"死亡氣泡",周邊其他氣泡卻是完好無損的。
[0047] 而一些被稱為"死亡氣泡"的圓形黃、黑色斑,卻根本就不是瓷器釉下的氣泡,而是 造假者為了以假亂真,有意摻雜在瓷釉原料內的一些有色小顆粒經過燒制熔融的產物。這 種圓形色斑,與釉下脫玻化變異氣泡,是"沾不上邊"的。
[0048] 古瓷器釉下氣泡的脫玻化變異,是歷史歲月留下的痕跡、是因物性自然力所致,絕 非人力可為。可以說,瓷器釉下脫玻化變異氣泡鑒定法,是古代瓷器檢測鑒定和判斷真假的 一種可靠方案。
【權利要求】
1. 一種古瓷器釉面脫玻化變異氣泡觀測鑒定法,其特征在于,主要是通過顯微儀器觀 測瓷器釉面脫玻化變異氣泡對古瓷器真假進行判斷;所述的脫玻化變異氣泡是指使用顯微 儀器觀察瓷器釉面氣泡形態,若氣泡頂端及周邊出現小空洞、或者可見出現微細裂紋串聯 著多個小空洞(貌似小氣泡),即為瓷器釉面脫玻化變異氣泡;表明該瓷器釉面硅質氧化物 的脫玻化歷程已經達到了百年以上;具體判斷標準為: (1) 若氣泡細小且密集,無脫玻化變異現象,為現代電、氣爐燒制的新瓷器; (2) 若氣泡大小不均分布稀疏,但未見脫玻化變異氣泡;為現代仿古者使用老式柴窯 或者特殊手段燒制的仿古新瓷器; (3) 若氣泡大小不均分布稀疏,可見脫玻化變異氣泡,為百年前或接近百年的古瓷真 品; (4) 若氣泡稀少,然而,可以找到脫玻化變異氣泡,為古代高端瓷器真品; (5) 若找不到氣泡,然而,可見微細裂皺,亦為古代瓷器真品; (6) 若氣泡大小不均分布稀疏,但僅見氣泡頂端出現一個小圓泡,分為如下兩種情況: A,在一般普通瓷器上出現這種情況,為建國前后新瓷器,不可算作古瓷器; B,釉層厚重,胎質類陶的某些瓷器,如單色釉瓷器上出現這種情況,其氣泡細小且稀 疏,但是每個氣泡的頂端,都可見到一個小圓泡狀的空洞,為遠古宋、元時代瓷器真品。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古瓷器釉面脫玻化變異氣泡觀測鑒定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顯微儀器包括高倍放大鏡、顯微鏡或電腦加百倍顯微攝像儀。
【文檔編號】G01N21/84GK104155296SQ201410364740
【公開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8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28日
【發明者】吳紹琰 申請人:吳紹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