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導航儀,尤其涉及一種車載導航儀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汽車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很多汽車用戶在購買汽車時都會選擇為汽車安裝上導航儀。目前,導航儀的主要通過兩種方式進行安裝,一種是拆卸掉汽車中控臺上如收音機等結構,然后再將導航儀裝入凹槽中;另一種是直接在汽車操縱臺上固定安裝導航儀,現在的很多汽車為了保證汽車中控臺的完整性而選擇了后者。然而,將導航儀直接固定在汽車操縱臺上,難免會長期受到陽光的照射,影響了到導航儀的使用壽命。此外,現在很多汽車的操縱臺上還需要安裝行車記錄儀和擺放一些物品,這樣不僅影響到車內人員的視線,而且還使得汽車操縱臺變得雜亂無章,影響汽車內飾的整潔性。
為此,我們提出一種車載導航儀裝置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車載導航儀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車載導航儀裝置,包括兩個導航儀,兩個所述導航儀分別嵌入在一個三棱柱狀安裝座兩側的側壁上,所述安裝座的第三個側面上 設有凹槽,所述凹槽內固定有攝像頭,所述安裝座下側的汽車操縱臺上設有與其形狀匹配的安裝槽,所述安裝槽內水平設有隔板,且隔板將安裝槽分隔上安裝腔和下安裝腔,所述上安裝腔內設有伺服電動伸縮桿,所述伺服電動伸縮桿固定在隔板的中部,且伺服電動伸縮桿的伸縮端固定連接在安裝座的底部,下安裝腔內設有控制器和存儲模塊,所述攝像頭的輸出端與控制器的輸入端電連接,所述控制器的輸出端與存儲模塊的輸入端電連接,且控制器的輸出端還與伺服電動伸縮桿的輸入端電連接,所述汽車操縱臺前側的側壁上設有操控按鈕和USB接口,所述USB接口與控制器電連接。
優選的,所述導航儀對應安裝座的側壁上設有開關按鍵。
優選的,所述安裝槽的深度值大于安裝座的高度值。
優選的,所述安裝座為中空結構,且安裝座的底部以及隔板上均設有用于穿插數據線的開孔,且數據線為螺旋狀數據線。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將兩個導航儀分別設置在安裝座前側的兩個側壁上,可供駕駛員和副駕駛同時觀看導航畫面,在安裝座后側的側壁上設置攝像頭,用于記錄行車時車輛前方的畫面,實現了該導航裝置行車記錄的功能,避免了在汽車操縱臺上設置多個機械,影響車內人員視線以及車內的整潔度;通過在安裝座下側的汽車操縱臺上設置安裝槽,通過控制器可控制安裝座的升降,停車時可以收起,特別是在室外停車時,可避免長時間的陽光照射,對導航裝置起到了有效的保護作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車載導航儀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車載導航儀裝置的安裝座后側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1導航儀、2安裝座、3操控按鈕、4USB接口、5攝像頭、6安裝槽、7伺服電動伸縮桿、8隔板、9控制器、10存儲模塊、11汽車操縱臺。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參照圖1-2,一種車載導航儀裝置,包括兩個導航儀1,兩個導航儀1分別嵌入在一個三棱柱狀安裝座2兩側的側壁上,導航儀1對應安裝座2的側壁上設有開關按鍵,安裝座2的第三個側面上設有凹槽,凹槽內固定有攝像頭5,安裝座2下側的汽車操縱臺11上設有與其形狀匹配的安裝槽6,安裝槽6的深度值大于安裝座2的高度值,使得安裝座2可完全收入安裝槽6中,且其完全收入安裝槽6中時,安裝座2的頂部恰好與槽口持平,安裝槽6內水平設有隔板8,且隔板8將安裝槽6分隔上安裝腔和下安裝腔,上安裝腔內設有伺服電動伸縮桿7,伺服電動伸縮桿7固定在隔板8的中部,且伺服電動伸縮桿7的伸縮端固定連接在安裝座2的底部,安裝座2為中空結構,安 裝座2的底部以及隔板8上均設有用于穿插數據線的開孔,且數據線為螺旋狀數據線,伺服電動伸縮桿7在伸縮的過程中數據線可同步進行伸縮,下安裝腔內設有控制器9和存儲模塊10,攝像頭5的輸出端與控制器9的輸入端電連接,控制器9的輸出端與存儲模塊10的輸入端電連接,且控制器9的輸出端還與伺服電動伸縮桿7的輸入端電連接,汽車操縱臺11前側的側壁上設有操控按鈕3和USB接口4,USB接口4與控制器9電連接,通過USB接口4可調取存儲模塊10內的行車影像資料。
本實用新型中,通過將兩個導航儀1分別安裝在安裝座2前側的兩個側壁上,以供駕駛員和副駕駛同時觀看導航畫面,在安裝座2后側的側壁上設置攝像頭,用于記錄行車時車輛前方的畫面,通過在安裝座2下側的汽車操縱臺11上設置安裝槽6,利用控制器9可控制伺服電動伸縮桿7帶動安裝座2收入到安裝槽6中,安裝座2的升降過程可通過按下操控按鈕3來實現。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