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機械測量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小型航空發動機曲軸圓跳動、圓度檢測系統。
背景技術:
曲軸是小型航空活塞發動機的核心運動零件,相對其它發動機,航空發動機曲軸尺寸精度和行為公差要求更高。曲軸圓跳動和圓度傳統的測量方法是:在工作臺上用兩端頂尖孔定位并輔以專用工藝裝備,使用千分表分別測量各個回轉面,得出檢測結論,傳統檢測方法過分依賴個人技術,效率較低。
在專利cn2727691y中公開了“一種發動機曲軸綜合檢測裝置”,該裝置包括對著曲軸各主軸頸的主軸頸檢測頭、對著曲軸前軸錐面的錐面檢測頭和將檢測頭的支架安裝在其上的檢具底座,檢測頭是傳感器檢測頭;該檢具底座上還安裝有頂著曲軸兩端中心孔的兩套頂尖裝置。通過連接,檢測頭檢測到的信號被傳送到同一個電子光柱顯示器上分別顯示。檢測時,兩套頂尖裝置把待檢曲軸定位,適度地頂緊后,手動旋轉該曲軸一周,各傳感器檢測頭同時對曲軸的各相應部位進行檢測。通過連接的各傳感器檢測頭把檢測到的信號傳送到電子光柱顯示器上分別顯示出來。每個顯示光柱偏離零位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為待檢面的跳動值,參照圖1。該檢測裝置有以下不足:
a.該檢測裝置采用相對測量方式,得到的結果是相對結果,即只能判定零件是否合格而不能檢測出具體數值,無法用于發動機零件分組,該檢測裝置的應用有很大局限性;
b.該檢測裝置對標準樣件制造精度要求高,標準件的狀態直接影響零件的測量結果;
c.該檢測裝置不具備數據記錄、跟蹤以及統計分析功能,只能用于工件是否合格的檢驗,不便于進行質量控制分析。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避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提出一種小型航空發動機曲軸圓跳動、圓度檢測系統。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包括平臺、固定頂尖、活動頂尖、u型塊、檢測臂、檢測頭、檢測按鈕、顯示器、工控機和基座,所述平臺固定在基座上,平臺的中軸線與底座的中軸線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工控機安裝在基座內,顯示器和檢測按鈕分別固定在基座上面平臺的側端部,顯示器和檢測按鈕與工控機通過導線連接;
所述固定頂尖與所述活動頂尖分別固定在平臺上兩端部,活動頂尖一端安裝有手柄,通過手柄移動使活動頂尖和固定頂尖與曲軸兩端中心盲孔定位夾緊曲軸;兩個u型塊固定在平臺上位于固定頂尖與活動頂尖之間,兩個u型塊分別支撐在曲軸主軸頸處;
所述檢測臂為三個,檢測臂固定在平臺上,其中二個檢測臂位于活動頂尖前部的u型塊旁側,另一個檢測臂位于固定頂尖前部的u型塊旁側,檢測臂上裝有檢測頭,且在高度方向自動進行調節并保持與被測工件處于水平方向測量,每個檢測頭對應被測工件相應的檢測點;按啟檢測按鈕,檢測頭采集數據并將采樣值傳輸給工控機處理,工控機接收數據并進行運算處理,檢測結果通過顯示器實時顯示。
活動頂尖、u型塊與固定頂尖同軸安裝。
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小型航空發動機曲軸圓跳動、圓度檢測系統;檢測系統中的檢測裝置其固定頂尖與所述活動頂尖固定在平臺的兩端,活動頂尖安裝有手柄,通過手柄移動活動頂尖,使活動頂尖和固定頂尖與曲軸兩端中心盲孔定位夾緊曲軸;兩個u型塊固定在固定頂尖與活動頂尖之間,u型塊分別支撐在曲軸主軸頸處。檢測臂為三個,每個檢測臂上裝有檢測頭,檢測臂的檢測頭在高度方向自動進行調節并保持與被測工件處于水平方向測量,每個檢測頭對應被測工件相應的檢測點。按啟檢測按鈕,檢測頭采集數據并將采樣值傳輸給工控機,工控機接收采集數據并進行運算處理,檢測結果通過顯示器實時顯示被測工件是否合格。
本發明小型航空發動機曲軸圓跳動、圓度檢測系統,還具有數據記錄、跟蹤以及統計分析功能,便于進行質量控制分析;提高了曲軸檢測效率和檢測結果的可靠性。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一種小型航空發動機曲軸圓跳動、圓度檢測系統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發動機曲軸綜合檢測裝置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檢測系統的各零部件安裝部位示意圖。
圖3為被測工件安裝部位俯視圖。
圖4為本發明小型航空發動機曲軸圓跳動、圓度檢測系統示意圖。
圖中:
1.平臺2.固定頂尖3.活動頂尖4.u型塊5.檢測臂6.檢測頭7.被測工件8.檢測按鈕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施例是一種小型航空發動機曲軸圓跳動、圓度檢測系統。
參閱圖2、圖3、圖4,本實施例小型航空發動機曲軸圓跳動、圓度檢測系統由平臺1、固定頂尖2、活動頂尖3、u型塊4、檢測臂5、檢測頭6、檢測按鈕8、被測工件7、顯示器、工控機和基座組成;其中,平臺1安裝在基座上,平臺1中軸線與底座中軸線位于同一垂直平面上。工控機安裝在基座內,顯示器和檢測按鈕8分別安裝在基座上位于平臺1的側端部,顯示器和檢測按鈕8與工控機通過導線連接。固定頂尖2與活動頂尖3分別固定在平臺1上兩端部,活動頂尖3的一端安裝有手柄,通過手柄移動活動頂尖3,使活動頂尖3和固定頂尖2與曲軸兩端中心盲孔定位夾緊曲軸。兩個u型塊4分別固定在平臺1上位于固定頂尖2與活動頂尖3之間,兩個u型塊4分別支撐在曲軸主軸頸處。
本實施例中,三個檢測臂5分別固定在平臺1上,其中二個檢測臂5安裝在活動頂尖3前部的u型塊4旁側,另一個檢測臂5安裝在固定頂尖2前部的u型塊4旁側;每個檢測臂5上裝有檢測頭6,檢測頭6分別對應被測工件7,且在高度方向自動進行調節并保持與被測工件處于水平方向測量,每個檢測頭6對應被測工件7相應的檢測點。按啟檢測按鈕8,檢測頭6采集數據并將采樣值傳輸給工控機處理,工控機接收數據并進行運算處理,檢測結果通過顯示器實時顯示。
使用時,每個班次先進行標定,首先放入標準件,完成當前班次標定,消除系統誤差和漂移,系統進入待用狀態。
測量時,扳動活動頂尖3的手柄,使活動頂尖3移動,曲軸放置在固定頂尖2與活動頂尖3之間,將曲軸主軸頸放置到兩個u型塊4上,通過手柄移動活動頂尖3,使活動頂尖3和固定頂尖2與曲軸兩端中心盲孔定位夾緊曲軸。三個檢測臂5上檢測頭6自動接觸到被檢測的軸頸部位。按下檢測按鈕8,手工轉動曲軸一周,曲軸以兩端中心盲孔形成的軸線為基準旋轉一周,檢測頭6連續接觸被測工件進行數據采樣工作,工控機接收到數據并進行運算處理。工控機還可進行公差帶設置和修改,不需重新加工新的標準件;同時在用標準件進行校正時設置相對零位和絕對零位,從而測出零件相對尺寸和絕對尺寸,并將測量結果和預先設置的公差帶進行比較得出零件是否合格的結論,檢測結果通過顯示器實時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