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改進的調節裝置的制作方法
改進的調節裝置背景技術在申請人的于2005年3月31日以WO2005/028930公開的國際專利 申請PCT/NZ2004/000225中,描述了一種適用于供混合熱液體和冷液體 之用的單桿閥的限溫裝置。本發明涉及對該說明書的圖5所示的結構進 行的改進。該說明書中的限定適用于本申請,且該說明書中的全部內容 應該被認為在本申請中加以了重復,從而能夠理解本發明的背景情況。發明內容本發明包括對PCT7NZ2004/000225 (WO 2005/028930)中要求保護 的發明的一種改進,改進之處在于會聚空間具有一軸線,設有調節裝 置,所述調節裝置能夠通過使支撐溫度感測裝置的插入件軸向運動而軸 向調節該溫度感測裝置的位置,從而使用于關閉第一冷液體入口的支座 沿著所述軸線來回運動。
本說明書結合了上述圖5的副本,參照該圖5可知,溫度感測裝置 34通過彈簧77安置于支撐構件75和任選的偏置件上,從而防止對高度 加熱的溫度感測裝置造成損壞或由于高度加熱的溫度感測裝置造成的任 何損壞。過去不能容易地調節將熱液體入口通道完全切斷時的溫度。溫 度感測裝置的精度是至關重要的。以下將參照圖1簡潔地描述本發明,該圖1是對圖5中的設置的下 部的改進的示意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閥芯(cartridge)的第一殼體部分120容納插入部分109。壁插入件 118與活塞111和0形環117緊密配合。在組裝期間, 一旦壁插入件118 也位于第一殼體部分120中的適當位置,閥芯的第二殼體部分121就立 即在環形連接133處被超聲焊接或以其它方式緊固到第一部分120。在申 請人同時提交的姊妹專利說明書中描述了新型活塞操作,該說明書應被 看作結合在本文中以能夠更好地了解圖1的一些方面。然而本發明不限 于圖1所示的精確結構。本發明直接應用于圖5所示的結構,在圖5中 熱液體經由入口 42進入會聚空間,這與如圖1所示在筒形會聚腔室的上 側進入相反。
第三殼體部分134具有內陰螺紋135,在內陰螺紋135中擰入具有 配對陽螺紋的調節插入件或筒136。 O形環137防止冷液體從第一冷液體 入口通道133經由螺紋135泄漏至裝置的出口 138。其還施加摩擦阻力, 因此筒136在初始調節之后在使用中保持在設定位置。其還阻擋了穿過 第二殼體部分121與第三殼體部分134之間的連接的泄漏。
螺紋筒136具有可能是六個的肋139,肋139向內徑向延伸以定位 和支撐溫度感測裝置116。肋139的上表面支承在套環141的環形下表面 140上。
下一組裝步驟是將活塞111和溫度感測裝置116等安裝在第一殼體 部分120和第二殼體部分121中。然后將帶有調節筒136的部件設置在 適當位置。在閥芯的外側壁130中可能凹入臨時夾具(未示出),這些夾 具將部件松散地保持在一起,而不會不當地壓縮O形環137,直到將閥 芯最終安裝在閥體內。
螺紋插入件或筒136提供的調節可以改變在119處密封件的軸向高 度。當筒136被朝向部分109向上旋擰時,其縮短了活塞111為切斷熱 液體所行進的距離。從而在較低的溫度下實現切斷。實踐中,當筒裝配 到錯誤或臨時的上部組合時可能在其第三殼體部分134中調節該筒,因 此在最高期望溫度下對切斷進行測試。
附圖標記109部分 110蓋
1U活塞
113第一冷液體入口通道
116溫度感測裝置
117 O形環
118壁插入件
119密封件
120第一殼體部分
121第二殼體部分
130外側壁
133環形連接
134第三殼體部分
135陰螺紋
136調節筒
137 O形環
138出口
139肋
140環形下表面 141套環
權利要求
1. 一種用于混合熱液體和冷液體并調節熱液體和冷液體的輸出溫度的裝置,該裝置包括混合腔室;通向所述腔室內的熱液體進入端口;通向所述腔室內的冷液體進入端口;所述腔室的出口;所述裝置的與所述腔室出口連通的出口通道;混合定比[流動控制]裝置,其位于所述腔室內,能在任何的組合輸出流速改變通過所述進入端口得以進入所述腔室的熱液體和冷液體的比例;溫度感測裝置,其適于感測來自所述腔室的混合液體的輸出溫度,并控制所述混合定比裝置,使得在來自所述腔室的所有輸出流速下,輸出溫度除了在短時間內有小的偏差之外,絕不會超過一選定的最大值;通向所述裝置的所述輸出通道內的第二冷液體進入端口,在該進入端口下游對來自所述腔室的輸出流的溫度進行感測,所述裝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溫度感測裝置由調節裝置支撐,該調節裝置與所述裝置共同作用,以使所述溫度感測裝置能夠朝向或遠離所述熱液體進入端口相對移位。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調節裝置包括螺紋插入 件,該螺紋插入件包括能夠關閉所述第一冷液體入口端口的支座,使用 中所述螺紋插入件圍繞所述裝置中的配對螺紋的旋轉使得所述溫度感測 裝置和所述支座朝向或遠離所述熱液體進入端口運動。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調節裝置向上支承在所 述溫度感測裝置的殼體周圍的套環上,并且所述插入件的螺紋與所述裝 置的容易與含有所述熱液體進入端口和第一冷液體進入端口的部分分離 的一部分的螺紋配合。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裝置,其中,通過壓縮在所述插入件與所 述裝置的其余部分之間的彈性密封環來限制或防止所述插入件相對于所 述裝置的其余部分的相對旋轉。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密封環還密封所述裝置 的上部與下部之間的連接。
6. 根據權利要求4或權利要求5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密封環還 相對于螺紋區域密封所述第一冷液體入口端口 。
7. 根據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中,除了所述調節裝置和所述溫度感測裝置以外的部分容納在所述裝置的上部中,所述裝 置的含有所述調節裝置和所述溫度感測裝置的下部可以在定位所述插入 件之后設置和固定至所述上部。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裝置,其中,設有凹入的夾具,所述夾具 能夠在一旦將所述上部和下部設置在一起時在最終固定之前將所述上部 和下部一起臨時地固定。
9. 根據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該裝置包括靜止分配 件和可動分配件,所述靜止分配件具有通向所述可動分配件的端口,以 向所述可動分配件供應熱液體和冷液體,且所述可動分配件調節供應到 所述熱液體進入端口和供應到所述冷液體迸入端口的熱液體和冷液體的 比例及其流速,并能完全切斷至所述端口的所有流動。
10. —種用于混合熱液體和冷液體并對熱液體和冷液體的溫度進行 控制的控制裝置,該控制裝置包括可動分配件; 靜止分配件; 支撐所述分配件的體部;在所述可動分配件和靜止分配件的部件之間進行密封的密封裝置; 以及位于所述靜止分配件中的 熱液體入口端口; 冷液體入口端口;以及位于所述可動分配件中的-熱液體傳輸路徑; 以及所有全部或部分地容納在所述體部內、或所有全部或部分地容納在 所述可動分配件內、或所有全部或部分地容納在所述靜止分配件內的 會聚空間;熱液體入口通道,其與所述熱液體傳輸路徑和所述會聚空間連通; 第一冷液體入口通道,其與所述冷液體傳輸路徑和所述會聚空間連通;所述會聚空間的出口;流動調節裝置,其位于所述會聚空間內,能通過在逐漸關閉所述第 一冷液體入口通道的同時逐漸打開所述熱液體入口通道或相反地來調節 進入所述會聚空間內的熱液體和冷液體的流動,并能實現完全關閉所述 熱液體入口通道;溫度感測裝置,其控制所述流動調節裝置的運行; 所述溫度感測裝置的溫度感測部分,其位于所述出口內; 第二冷液體入口通道,其與所述冷液體傳輸路徑和大致位于所述溫 度感測部分下游的所述出口連通; 而且所述可動分配件可運動到以下各個位置所述熱液體入口端口與和所述熱液體入口通道連通的所述熱液體傳 輸路徑連通,且同時所述冷液體入口端口與和所述第一冷液體入口通道 連通的所述冷液體傳輸路徑連通的位置;或者所述熱液體入口端口與和所述熱液體入口通道連通的所述熱液體傳 輸路徑連通,且同時所述冷液體入口端口與和所述第一冷液體入口通道 連通的所述冷液體傳輸路徑連通,且所述冷液體傳輸路徑還與所述第二 冷液體入口通道連通的位置;或者所述熱液體入口端口和所述冷液體入口端口不相互連通,且從所述 熱液體入口端口和所述冷液體入口端口阻斷了與任何所述通道連通的位 置,所述控制裝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溫度感測裝置由調節裝置支撐,該調節裝置與所述體部可調節 地共同作用,以使所述溫度感測裝置能夠朝向或遠離所述熱液體入口通 道相對移位,而同時不會影響所述流動調節裝置關閉所述第一冷液體入 口通道的能力或調節作用。
11. 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調節裝置包括位于所 述體部中的螺紋插入件,該插入件包括所述裝置的能夠關閉所述第一冷 液體入口通道的支座形成部分,使用中所述螺紋插入件在所述體部中的 配對螺紋內的旋轉使得所述溫度感測裝置和所述支座朝向或遠離所述熱 液體入口通道運動。
12. 根據權利要求ll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溫度感測裝置具有殼 體,并且設有圍繞所述殼體的套環,在所述支座位于所述套環上方時所 述插入件的一部分向上支承在所述套環上。
13. 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裝置,其中,通過壓縮在所述插入件與 所述體部之間的彈性密封環來限制或防止所述插入件相對于所述體部的 相對旋轉。
14. 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密封環還相對于所述 第一冷液體入口通道密封所述螺紋區域。
15. —種用于混合熱液體和冷液體并對熱液體和冷液體的溫度進行 控制的控制裝置,該控制裝置包括-可動分配件; 靜止分配件; 支撐所述分配件的體部;在所述可動分配件和靜止分配件的部件之間進行密封的密封裝置; 以及位于所述靜止分配件中的 熱液體入口端口;冷液體入口端口;熱液體出口端口; 第一冷液體出口端口;第二冷液體出口端口;以及位于所述可動分配件中的-熱液體傳輸空腔;冷液體傳輸空腔;以及位于所述體部內的會聚空間;熱液體入口通道,其與所述熱液體出口端口和所述會聚空間連通;第一冷液體入口通道,其與所述第一冷液體出口端口和所述會 聚空間連通;所述會聚空間的出口;流動調節裝置,其位于所述會聚空間內,能通過在逐漸關閉所 述第一冷液體入口通道的同時逐漸打開所述熱液體入口通道或相反地來 調節進入所述會聚空間內的熱液體和冷液體的流動,并能實現完全關閉 所述熱液體入口通道;溫度感測裝置,其控制所述流動調節裝置的運行; 所述溫度感測裝置的溫度感測部分,其位于所述出口內; 第二冷液體入口通道,其與所述第二冷液體入口端口和大致位 于所述溫度感測部分下游的所述出口連通; 而且所述可動分配件可運動到以下各個位置所述熱液體入口端口與和所述熱液體出口端口連通的所述熱液體傳輸空腔連通,且同時所述冷液體入口端口與和所述第一冷液體出口端口 連通的所述冷液體傳輸空腔連通的位置; 或者所述熱液體入口端口與和所述熱液體出口端口連通的所述熱液體傳 輸空腔連通,且同時所述冷液體入口端口與和所述第一冷液體出口端口 連通的所述冷液體傳輸空腔連通,且所述冷液體傳輸空腔還與所述第二冷液體出口端口連通的位置; 或者所述熱液體入口端口和所述冷液體入口端口不與任何出口端口連通 的位置,所述控制裝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溫度感測裝置由調節裝置支撐,該調節裝置與所述體部可調節 地共同作用,以使所述溫度感測裝置能夠朝向或遠離所述熱液體入口通 道相對移位,而同時不會影響所述流動調節裝置關閉所述第一冷液體入 口端口的能力。
16. 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控制裝置,其中,所述調節裝置包括位 于所述體部中的螺紋插入件,該插入件包括所述裝置的能夠關閉所述第 一冷液體入口通道的支座形成部分,使用中所述螺紋插入件在所述體部 中的配對螺紋內的旋轉使得所述溫度感測裝置和所述支座朝向或遠離所 述熱液體入口端口運動。
17. 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控制裝置,其中,所述溫度感測裝置具 有殼體,并且設有圍繞所述殼體的套環,在所述支座位于所述套環上方 時,所述插入件的一部分向上支承在所述套環上。
18. 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控制裝置,其中,通過壓縮在所述插入 件與所述體部之間的彈性密封環來限制或防止所述插入件相對于所述體 部的相對旋轉。
19. 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裝置,其中,所述密封環還相對于 所述第一冷液體入口通道密封所述螺紋區域。
20. 根據權利要求15至19中任一項所述的控制裝置,其中,所述會聚空間具有一軸線、與所述軸線同軸的筒形壁,所述流動調節裝置包 括能夠在由所述筒形壁限定的筒形腔室內運動的可動件。
21. 根據權利要求20所述的控制裝置,其中,所述可動件包括跨過 所述筒形壁的分隔件,該分隔件可沿軸向來回密封滑動,并且穿過所述 分隔件設置一孔,該孔可提供所述熱液體入口通道與所述冷液體入口通 道之間的連通。
22. 根據權利要求21所述的控制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冷液體入口 通道通過所述筒形壁與所述會聚空間連通,所述分隔件包括可位于所述 第一冷液體入口通道上方的筒形邊緣。
23. 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控制裝置,其中,所述邊緣可在所述第 一冷液體入口通道上方定位在其中所述通道相對于所述調節裝置的支座 形成部分完全關閉的位置,從而在使用中沒有冷液體能進入所述會聚空 間。
24. 根據權利要求20至23中任一項所述的控制裝置,其中,所述 熱液體入口通道通過腔室入口端口而在所述筒形腔室的一端部處或該端 部附近與所述會聚空間連通。
25. 根據權利要求24所述的控制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冷液體入口 通道包括圍繞所述筒形壁的凹部,該凹部大致位于與所述筒形壁軸線垂 直的平面之間。
26. 根據權利要求20至25中任一項所述的控制裝置,其中,所述 筒形壁軸線平行于所述可動分配件和所述插入件可繞著旋轉的軸線。
27. 根據權利要求20或從屬于權利要求20的任一前述權利要求所 述的控制裝置,其中,所述溫度感測裝置布置在所述體部內,從而在使 用中,隨著所感測到的液體溫度上升而在軸向上膨脹、隨著所感測到的 液體溫度降低而在軸向上收縮。
28. 根據權利要求27所述的控制裝置,其中,所述溫度感測裝置包 括殼體和能相對于所述殼體與所述筒形壁軸線同軸地往復軸向運動的活 塞。
29. 根據權利要求15至28中任一項所述的控制裝置,其中,所述可動分配件和所述靜止分配件是陶瓷盤。
30. 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裝置呈用 于閥的閥芯的形式。
31. 根據權利要求1至29中任一項所述的控制裝置,其中,所述裝 置為閥,并包括單個操作桿。
全文摘要
用于混合熱液體和冷液體的單桿閥具有一混合器,該混合器能從內部向其排出的任何液體的溫度施加上限。所采用的該裝置可通過部件的交換而改變所述上限,這樣,盡管設備中不同部位可能具有不同的上限要求,該混合器也能在設備中的任何部位使用。該混合器可呈閥芯的形式,其能與現有的閥芯交換,從而將“不安全”的混合器變換為“安全”的混合器。即使在組裝混合器之前,也可設置調節裝置以能夠精確設定切斷溫度上限。
文檔編號G05D23/13GK101535915SQ200780007987
公開日2009年9月16日 申請日期2007年1月5日 優先權日2006年1月11日
發明者伊恩·莫蘭, 約翰·威廉·格林 申請人:綠色工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