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領域,尤其涉及發電機氫側回油控制箱補、排油的控制閥,特別是一種控制閥。
背景技術:
控制閥體是維持發電機氫側回油箱內一定油位,可自動起到控制油位作用,當油箱內油位高時,浮球將排油閥桿打開,使多余的油排到空側油路;當油箱油位低時,浮球將補油閥桿打開,使空側的油補入。在長期運行過程中,閥桿與閥座間斷性的做開啟關閉動作,并在關閉時要求密封性要好,單位時間內泄漏量要求高,傳統的采用密封圈平面密封形式易磨損,使用周期短,密封性較差,安裝不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周期長,密封性好的控制閥。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控制閥,包括:閥體;調節體,所述調節體設置在所述閥體內,在所述調節體上設有調節孔,所述調節體通過所述調節孔與所述閥體連通;閥座,所述閥座設置在所述調節孔內;閥桿,所述閥桿的一端伸入所述調節體內,所述閥桿的一端為圓臺形。
在所述閥桿外側套設有閥桿套,所述閥桿套通過螺紋與所述閥桿連接。
本實用新型控制閥密封面加工方便,易控制,能夠達到配合精度要求;由面密封改成線密封,密封性能更好,相關數據更合理;金屬密封不易磨損,耐疲勞,使用壽命長,無須更換密封墊;安裝、維護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控制閥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控制閥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控制閥,包括閥體1以及安裝在閥體1內的調節體2,閥桿5的一端伸入調節體2內,閥桿5的一端為圓臺形,即由原來的密封墊平面密封改成金屬線密封。將與閥桿5密封配合的閥桿套3加工為可拆卸式,它與閥體1為螺紋連接,并把閥桿套3內口加工成與閥桿5相同的錐形角度,整體安裝后,閥桿5與閥座4的密封面經配合研磨成型。
以上已對本實用新型創造的較佳實施例進行了具體說明,但本實用新型創造并不限于實施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創造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作出種種的等同的變型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