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廚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消毒柜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消毒柜通常是采用消毒腔室內置的消毒裝置進行消毒,常見的消毒方式有高溫消毒、紅外線消毒、紫外線消毒、臭氧消毒等等。現有消毒柜存在如下問題:
1、在消毒柜的一個消毒周期中,不僅包括消毒過程,還包括消毒過程結束后的后續處理過程,經后續處理后才能將消毒柜內的餐具取出,例如高溫消毒后需要降溫處理,臭氧消毒后需要將多余的臭氧分解,影響使用效率;
2、完成消毒過程后消毒腔內會有異味,尤其當采用臭氧消毒的方式時,即使消毒腔內的臭氧含量達到安全量,仍然會有很重的異味,嚴重影響用戶的使用舒適性,若想要完全消除異味,勢必需要延長后續處理時間。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消毒周期短、能夠減輕或消除異味的消毒柜及控制方法。
為達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消毒柜,包括柜體,所述柜體內設置有消毒腔和中轉腔,所述中轉腔與所述消毒腔之間設置有連通通道,所述柜體內還設置有排氣裝置,用于在消毒腔內完成消毒過程后將所述消毒腔內的氣體經所述連通通道排入所述中轉腔內。
優選地,所述連通通道內設置有第一開關裝置或第一單向閥,所述第一單向閥配置為僅允許由所述消毒腔向所述中轉腔的方向導通。
優選地,所述柜體上設置有連通所述消毒腔與外部空間的進氣通道;和/或,
所述柜體上設置有連通所述中轉腔與外部空間的排氣通道。
優選地,所述進氣通道內設置有第二開關裝置或第二單向閥,所述第二單向閥配置為僅允許由外部空間向所述消毒腔的方向導通;和/或,
所述排氣通道內設置有第三開關裝置。
優選地,所述消毒腔內設置有臭氧發生裝置;并且,
所述中轉腔內設置有第一臭氧含量檢測裝置;和/或,所述中轉腔內設置有第一加熱裝置;和/或,所述消毒腔內設置有第二臭氧含量檢測裝置。
優選地,所述柜體內設置有兩個以上的相互獨立的消毒腔,每個所述消毒腔對應設置一個所述中轉腔,或者,至少兩個所述消毒腔共用一個所述中轉腔。
優選地,所述消毒腔內設置有第二加熱裝置和/或溫濕度檢測裝置。
優選地,所述柜體呈轉角柜式結構。
優選地,所述柜體上設置有柜門,所述柜體包括相互垂直的兩個側面,所述柜門設置在所述柜體的除所述兩個側面以外其他側面上。
優選地,所述柜體的橫截面呈扇形或扇環形。
優選地,所述消毒柜包括第一控制器和與所述第一控制器相連的第一通訊模塊,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根據所述第一通訊模塊接收的信息控制所述消毒柜的運行和/或開關,和/或,用于通過所述第一通信模塊發送所述消毒柜的運行和/或開關信息。
另一方面,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如上所述的消毒柜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步驟:
運行消毒過程,以對所述消毒腔內的物品消毒;
消毒過程完成后,開啟所述排氣裝置,將所述消毒腔內的氣體排入所述中轉腔內;
當滿足排放條件時,將所述中轉腔內的氣體排放。
優選地,所述排放條件包括氣體在所述中轉腔內存留預定時間;
或者,當所述消毒腔內設置有臭氧發生裝置,且所述中轉腔內設置有第一臭氧含量檢測裝置時,所述排放條件包括所述第一臭氧含量檢測裝置檢測的臭氧含量低于預設值。
優選地,當所述消毒腔內設置有臭氧發生裝置,所述中轉腔內設置有第一加熱裝置時,所述控制方法還包括步驟:
開啟所述排氣裝置的同時或之后,打開所述第一加熱裝置,當滿足排放條件時,關閉所述第一加熱裝置。
優選地,當所述消毒腔內設置有第二加熱裝置以及溫濕度檢測裝置時,所述控制方法還包括步驟:
開啟所述排氣裝置的同時或之后,打開所述第二加熱裝置,當所述溫度濕度檢測裝置檢測的溫濕度滿足預設的溫濕度條件時,關閉所述第二加熱裝置。
優選地,當所述消毒腔內設置有臭氧發生裝置和第二臭氧含量檢測裝置時,所述控制方法還包括步驟:
當第二臭氧含量檢測裝置檢測的臭氧含量低于預設值時,關閉所述排氣裝置。
本發明提供的消毒柜具有與消毒腔連通的中轉腔,當消毒腔完成消毒過程后,可通過排氣裝置將消毒腔內的氣體轉移到中轉腔內,省去了在消毒腔內進行后續處理的過程,縮短了消毒周期,另外,可有效消除消毒腔內的異味,提高用戶的使用舒適度。
附圖說明
通過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的描述,本發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優點將更為清楚,在附圖中:
圖1示出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消毒柜的結構示意圖;
圖2示出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廚具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0、消毒柜;101、柜體;1011、側面;102、消毒腔;103、中轉腔;104、連通通道;105、第二臭氧含量檢測裝置;106、第一單向閥;107、進氣通道;108、第二單向閥;109、排氣通道;110、單向開關裝置;111、第一臭氧含量檢測裝置;112、第一加熱裝置;113、第二加熱裝置;114、臭氧發生裝置;115、排氣裝置;116、第一控制器;117、第一通訊模塊;20、燃氣灶;201、第二控制器;202、第二通訊模塊。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基于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描述,但是本發明并不僅僅限于這些實施例。在下文對本發明的細節描述中,詳盡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細節部分。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沒有這些細節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發明。為了避免混淆本發明的實質,公知的方法、過程、流程、元件并沒有詳細敘述。
此外,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圖都是為了說明的目的,并且附圖不一定是按比例繪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確要求,否則整個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中的“包括”、“包含”等類似詞語應當解釋為包含的含義而不是排他或窮舉的含義;也就是說,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義。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此外,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針對現有消毒柜存在的消毒周期長、異味重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消毒柜及其控制方法,在本發明的以下詳細描述中,將主要以臭氧消毒柜為例闡述本發明的消毒柜的各種實施方式,然而,可以理解的是,本發明提供的消毒柜結構同樣適用于其他類型的消毒柜。
如圖1所示,該消毒柜10包括柜體101以及設置于柜體101上的柜門(圖中未示出)。柜體101內設置有消毒腔102,當消毒柜10為臭氧消毒柜時,在消毒腔102內設置有臭氧發生裝置114,通過臭氧發生裝置114產生臭氧,以對消毒腔102內的物品進行消毒。
柜體101內還設置有中轉腔103、連通中轉腔103與消毒腔102的連通通道104以及排氣裝置115,排氣裝置115用于將消毒腔102內的氣體經連通通道104排入中轉腔103內,如此,在使用消毒柜10進行消毒時,將待消毒物品放置在消毒腔102內進行消毒過程,完成消毒后,通過排氣裝置115將消毒腔102內的氣體排入到中轉腔103內,在中轉腔103內繼續完成后續的分解多余臭氧的過程,從而縮減了消毒柜10的消毒周期,使用戶能夠盡快地使用到消毒后的物品,另外,由于消毒腔102內的臭氧已轉移到中轉腔103內,大大減輕甚至消除消毒腔102內的異味,從而提高了用戶的使用舒適性。
排氣裝置115的具體結構不限,能夠驅動消毒腔102內的氣體向中轉腔103內運動即可,例如可以為風機、氣泵等,由于隨著中轉腔103內氣體的增多,中轉腔103內的壓強會越來越高,為保證消毒腔102內的臭氧能夠盡量多地排入到中轉腔103內,排氣裝置115優選采用高壓風機。
消毒柜10內設置有第一控制器116,排氣裝置115的開啟和關閉由第一控制器116進行控制。具體地,當消毒腔102進行消毒過程持續第一預定時間后,第一控制器116將臭氧發生裝置114關閉,并將排氣裝置115打開,進行氣體的轉移。當排氣裝置115持續運行第二預定時間后,第一控制器116默認轉移過程完成,將排氣裝置115關閉。
在替代的實施例中,消毒腔102內設置有第二臭氧含量檢測裝置105,排氣裝置115開啟后或者排氣裝置115開啟第三預定時間后,第二臭氧含量檢測裝置105開始檢測消毒腔102內的臭氧含量,當檢測的臭氧含量低于第一預設值時,第一控制器116將排氣裝置115關閉,這種方式能夠使得氣體的轉移更加徹底,避免消毒腔102內因存留過多的臭氧而產生異味。
優選地,由于臭氧的密度比空氣大,為提高檢測的準確性,第二臭氧含量檢測裝置105設置在消毒腔102的底部。
進一步地,在連通通道104內設置有第一單向閥106,第一單向閥106僅允許由消毒腔102向中轉腔103的方向導通,避免中轉腔103內的氣體返回到消毒腔102內,進一步提高除異味效果。在替代的實施例中,也可以在連通通道104內設置第一開關裝置,當排氣裝置115開啟時,第一開關裝置打開,當排氣裝置115關閉時,第一開關裝置關閉。第一開關裝置的具體結構不限,為方便自動控制,第一開關裝置例如可以為電磁閥。
進一步地,在柜體101上還設置有連通消毒腔102與外部空間的進氣通道107,進氣通道107例如可以是設置在柜體101上的通孔。當排氣裝置115開啟時,同時打開進氣通道107,在消毒腔102內原有的氣體進入中轉腔103的同時,外部潔凈空氣經進氣通道107進入消毒腔102內。
可通過在進氣通道107上設置第二開關裝置來實現進氣通道107的打開和關閉。當消毒腔102進行消毒時,第二開關裝置關閉,避免消毒腔102內的臭氧經進氣通道107溢出對環境造成污染;當排氣裝置115開啟時,同時打開第二開關裝置,從而方便外部潔凈空氣替換消毒腔102內原有的氣體。第二開關裝置例如可以為電磁閥。優選地,可將第二開關裝置替換為第二單向閥108,第二單向閥108配置為僅允許由外部空間向消毒腔102的方向導通,相較于設置第二開關裝置,在進氣通道107內設置第二單向閥108能夠進一步簡化結構及控制方法。
進一步地,柜體101上還設置有連通中轉腔103與外部空間的排氣通道109,排氣通道109例如可以是設置在柜體101上的通孔。當滿足排放條件(例如中轉腔103內的臭氧分解至達到排放標準)時,消毒柜10的第一控制器116控制將排氣通道109打開,通過排氣通道109將中轉腔103內的氣體進行排放。中轉腔103內氣體的排放方式不限,由于中轉腔103內的氣體壓強較高,排氣通道109打開后,中轉腔103內的氣體在氣壓作用下排出,還可以采用專門的排氣裝置或者設置在連通通道104內的排氣裝置實現氣體的排放。為方便控制排氣通道109的打開和關閉,優選地,在排氣通道109內設置有第三開關裝置,第三開關裝置例如可以為單向開關裝置110,第一控制器116能夠控制單向開關裝置110的開啟和關閉,從而打開和關閉排氣通道109,當單向開關裝置110處于開啟狀態時,其配置為僅允許由中轉腔103向外部空間的方向導通,從而實現中轉腔103內氣體的排放。當然,可以理解的是,單向開關裝置110也可以由電磁閥替代。
所述排放條件例如可以是排入中轉腔103內的氣體在中轉腔103內存留第四預定時間,即,排氣裝置115關閉后開始計時,經過第四預定時間后,第一控制器116默認中轉腔103內的氣體已達到排放標準,控制將排氣通道109打開。在替代的實施例中,在中轉腔103內設置第一臭氧含量檢測裝置111,排放條件為第一臭氧含量檢測裝置111檢測的臭氧含量低于第二預設值,即,排氣裝置115關閉后或者排氣裝置115關閉第五預定時間后,第一臭氧含量檢測裝置111檢測中轉腔103內的臭氧含量,并當檢測的臭氧含量低于第二預設值時,第一控制器116控制將排氣通道109打開,這種方式能夠使得中轉腔103內的氣體分解更加徹底,避免因排出的臭氧過多而產生異味。
由于臭氧在中轉腔103內的分解過程不會影響消毒柜10的消毒周期,可適當延長臭氧在中轉腔103內的分解時間,例如延長第四預定時間,或者減小第二預設值,從而徹底消除異味。
進一步優選地,為提高臭氧在中轉腔103內的分解效率,在中轉腔103內設置有第一加熱裝置112,在排氣裝置115開啟的同時或之后,可開啟第一加熱裝置112對排入中轉腔103內的臭氧進行加熱,以加速臭氧的分解。
進一步優選地,消毒腔102內還設置有第二加熱裝置113和溫濕度檢測裝置(圖中未示出),第二加熱裝置113用于對消毒腔102內完成消毒后的物品進行加熱烘干,并當溫濕度檢測裝置檢測的溫濕度滿足預設的溫濕度條件時,第二加熱裝置113關閉。
其中,第一加熱裝置112和第二加熱裝置113的加熱方式不限,例如可以為電加熱、熱輻射加熱等,優選地,第一加熱裝置112和第二加熱裝置113均為可控溫度的發熱絲。
在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消毒柜10的控制方法包括:啟動消毒柜10,開啟臭氧發生裝置114,臭氧發生裝置114產生臭氧對消毒腔102內的物品進行消毒;經過第一預定時間后,關閉臭氧發生裝置114,打開排氣裝置115,同時或者經一定的時間之后,開啟第一加熱裝置112和第二加熱裝置113,第一臭氧含量檢測裝置111、第二臭氧含量檢測裝置105以及溫濕度檢測裝置分別進行檢測,當第二臭氧含量檢測裝置105檢測的臭氧含量低于第一預設值時,將排氣裝置115關閉,當溫濕度檢測裝置檢測的溫濕度滿足預設的溫濕度條件時,第二加熱裝置113關閉,并當滿足排氣裝置115和第二加熱裝置113均關閉這一條件時,消毒柜10提醒消毒完成,此時消毒腔102內的臭氧濃度以及氣味已符合相關標準,用戶可取用消毒腔102內的物品。當第一臭氧含量檢測裝置111檢測的臭氧含量低于第二預設值時,將排氣通道109打開,將中轉腔103內的氣體排出。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第一至第五預定時間以及第一預設值、第二預設值的數值具體不限,可通過理論計算或者多次實驗獲得,也可根據用戶的具體需求進行人工設定。
現有的消毒柜的設置方式大多采用廚下式,即將消毒柜設置在廚房臺面下方,導致消毒柜樣式單一,空間使用率不足。本申請中對消毒柜10的結構進行了優化,將消毒柜10的柜體101設置為轉角柜式結構,柜體101包括相互垂直的兩個側面1011,可將消毒柜10放置在墻角位置,使得兩個側面1011分別與形成墻角的兩個墻面配合,柜體101上的柜門設置在除該兩個側面1011之外的其他側面上,從而合理利用了墻角空間。
優選地,柜體101的截面呈扇形或者如圖1中所示的扇環形,柜門優選設置在扇環形的外環面上。
進一步優選地,可在柜體10內設置多個相互獨立的消毒腔102,各個消毒腔102的工作互不干擾,可根據餐具的多少來合理選擇需要運行的消毒腔102的數量,以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多個消毒腔102可共用一個中轉腔103,也可以是每個消毒腔102對應設置一個中轉腔103。消毒腔102以及中轉腔103的排布方式不限,在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如圖1中所示,截面呈扇環形的柜體101內在中部并排設置有兩個相互獨立的消毒腔102,兩個中轉腔103分別設置在兩個消毒腔102的左右兩側,形成對稱結構。進一步優選地,多個消毒腔102的容積均不相同,用戶可根據需求選擇合適容積的消毒腔102使用。
進一步優選地,如圖2所示,消毒柜10還包括與第一控制器116相連的第一通訊模塊117,消毒柜10可通過第一通訊模塊117與其他設備建立通訊連接,并接收其他設備向消毒柜10發送的信息,第一控制器116根據第一通訊模塊117接收到的信息控制消毒柜10的運行狀態以及開關狀態。第一控制器116還可通過第一通訊模塊117向其他設置發送消毒柜的運行以及開關信息。例如,第一控制器116可以通過第一通訊模塊117與手機等移動終端建立通訊連接,移動終端可通過第一通訊模塊117向第一控制器116發送控制指令,第一控制器116還可將消毒柜的運行以及開關信息經第一通訊模塊117發送給移動終端,從而實現移動終端對消毒柜10的遠程監控。再例如,第一控制器116可以通過第一通訊模塊117與其他廚具建立通訊連接,形成一個廚具系統,實現對消毒柜10和其他廚具的聯動控制(后面有具體介紹)。
針對上述消毒柜,本申請提供一種廚具系統,其包括上述的消毒柜10以及其他烹調用具,烹調用具(例如如圖2中所示的燃氣灶20)包括第二控制器201和與第二控制器201相連的第二通訊模塊202,第二控制器201用于通過第二通訊模塊202向第一通訊模塊117發送烹調用具當前的運行狀態信息和/或控制指令,消毒柜10的第一控制器116可根據第一通訊模塊117接收到的信息對消毒柜10進行控制,例如控制消毒柜10的開啟和關閉,或者控制消毒柜10運行不同的消毒模式。第一通訊模塊117與第二通訊模塊202可以為能夠實現通訊連接的任意模塊,例如wi-fi模塊、無線射頻通訊模塊、紅外通訊模塊、zigbee通訊模塊等。
其中,烹調用具包括灶具、炊具以及油煙機等烹調過程中需要用到的廚具。灶具例如包括如圖2中所示的燃氣灶20等,炊具例如包括電飯煲、壓力鍋、電磁爐、烤箱、微波爐等。優選地,不同的烹調用具可對應于消毒柜10不同的消毒模式,消毒柜10接收到烹調用具發送的信息時,可運行與該烹調用具相對應的消毒模式。
下面以燃氣灶20與消毒柜10的聯動控制為例,說明本申請廚具系統的控制方法的一個具體實施例。如圖2所示,燃氣灶20包括第二控制器201和與第二控制器201相連的第二通訊模塊202,第一通訊模塊117與第二通訊模塊202能夠建立通訊連接。
當燃氣灶20打開時,燃氣灶20的第二控制器201將燃氣灶20已開啟的信息通過第一通訊模塊117發送至第一控制器116,說明用戶已經開始做飯,第一控制器116控制啟動消毒柜10進行餐具消毒,以供用戶用餐使用。當然,第二控制器201也可以發送開啟消毒柜10的控制指令來實現消毒柜10的自動啟動。通過燃氣灶20與消毒柜10的聯動控制,使得消毒柜10能夠提前進行消毒工作,保證用戶能夠及時使用到消毒后的餐具,通過智能控制優化了用戶體驗。
本申請提供的消毒柜10由于設置了中轉腔103,能夠縮短消毒周期并有效消除消毒腔102內的異味,提高用戶的使用舒適度;柜體101采用轉角柜式結構,外形契合墻角角度,能夠充分利用廚房的墻角空間;在消毒柜10內設置有通訊模塊,通過通訊模塊能夠與其他廚具建立通訊連接,形成廚具系統,實現對消毒柜10和其他廚具的聯動控制,優化用戶體驗。
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容易理解的是,在不沖突的前提下,上述各優選方案可以自由地組合、疊加。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改動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