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感應層新型結構的電子白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子白板技術領域,具體指一種感應層以新型繞線方式的電磁感應式電子白板。
背景技術:
現代工作和學習中,人們經常會使用到白板(黑板)來記錄文字內容,講演人需要在白板上書寫著自己需要的文字內容,聽講的人也能夠直接觀看到書寫的內容,這樣溝通簡易直觀,是我們在生活、學習、工作中最常用到的一種方式。不過這樣的工作方式目前也有種種弊端,比如聽講人要不停的記錄,害怕有所遺漏;白板雖然能夠較好的書寫所講內容,也能夠方便地擦除,但是內容無法復現也無法存儲;這種白板很難滿足現在數字化教育時代工作和學習的需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市場的需要,出現了交互式電子白板,將電子白板連接到 PC,并利用投影儀將PC上的內容投影到電子白板屏幕上,把在電子白板上面書寫的內容及時地轉換為電信號,輸入所連接的計算機,對文件進行編輯、注釋等,從而完成遠程的信息交換。在白板感應層為由導線分別沿X、Y軸方向陣列布置,交叉點處相互絕緣的兩組感應線圈,每個網格構成一個感應單元,感應線圈能感應到電子筆發出的電磁波,從而對筆進行定位。傳統電磁感應式電子白板感應層中的感應線圈是相互獨立的,以85英寸白板為例,每根感應線圈的兩端接頭都是直接焊接在PCB (Print Circuit Board,印刷電路板)板上面,尺寸為1800mm*1200mm,電子白板在水平方向大概需要排列150個感應線圈,在豎直方向大概需要排列100個感應線圈,感應線圈一共大概有500個接頭,這些接頭都要焊接在 X、Y方向的多塊PCB板上,這種傳統結構的電子感應式電子白板存在有以下缺點感應線圈接頭多,與PCB板焊接時容易出錯,可靠性低;出現故障不方便維修,需要把白板的兩邊框都拆開進行維修檢查;人力和電子材料的消耗大,加工難度大,導致產品成本高。綜上所述,現有產品存在生產制造困難,成本高,維修困難,可靠性差等,導致不能夠廣泛的應用,大大限制了改產品的廣泛應用和推廣,影響了數字化教育的改革和發展。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失和不足,而提出一種感應層新型結構的電子白板。包括書寫輸入部分,控制電路裝置。書寫輸入部分又包括表面書寫層和位于書寫層下面的感應層,感應層的輸出與控制電路裝置連接,其特點是,所述的感應層為由導線分別沿X、Y軸方向構成的陣列,在陣列的交叉點處設置相互絕緣的分別沿X、Y 軸方向的兩個感應線圈組。所述的每一個感應線圈組中有多個繞組(至少包含二個繞組)。每一個繞組由一根導線繞制,有至少兩個感應線圈串聯構成。繞組的輸出端與控制電路裝置連接。附圖1所示,所述的沿X、Y軸方向設置的感應線圈的跨距是同一 X、Y軸方向感應線圈陣列偏移量的三倍。在每一組感應線圈中,每三個相鄰的感應線圈組合成一個輸入單元,用來確定輸入信號的坐標,如Χ4、Χ5、Χ6,或者)(6、Χ7、Χ8的輸入單元。任何兩個輸入單元作比較,在每個輸入單元,三個感應線圈中至少有一個分別屬于不同的繞組,或由屬于三個相同繞組的感應線圈按不同的方式排列而成。比如輸入單元Χ4、Χ5、)(6和輸入單元)(5、Χ6、Χ7作比較,每個輸入單元有一個屬于不同的繞組Χ4和Χ7,如果輸入單元Χ4、Χ5、Χ6、與輸入單元 X4、X5J6作比較,他們屬于三個相同繞組的感應線圈,它們會按照不同的方式排列,開始排列為4 (X4)、5 (X5)、6 U6),如權利要求4,每個繞組至少由兩個感應線圈串聯構成,后面排列為 22 (Χ4)、28 (Χ5)、23 (Χ6) ;45 (Χ4)、48 (Χ5)、42 (Χ6)等。其中,數字代表感應線圈的起始位置。在PCB板上包括感應線圈接線板和控制主板,全部感應線圈的輸出端都焊接在感應線圈接線板的公接線柱上,控制主板上有一個控制電路對應的母接線柱,感應線圈接線板與控制主板通過公、母接線柱連接。所述的感應線圈的導線均為漆包線。根據上述技術方案分析可知,輸出端與PCB板的焊接點大大減少,減少了人工勞動力的成本,從而提高了產品的可靠性;PCB板的尺寸減小為一個感應線圈接線板和一個控制主板,在白板邊框的側面開一個小口就可以放下PCB板,便于以后維修;PCB板尺寸的減小同時也大大減少了電子元器件的使用,所以降低了電子白板成本和簡化了電子白板的制作流程。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一種感應層新型結構的電子白板,具有結構簡單合理,生產制作簡單,大大降低了電子白板的成本,便于維修,可靠性好,能夠被廣泛地普及和使用。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感應層新型結構的電子白板的板芯布線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感應層新型結構的電子白板的輸入單元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感應層新型結構的電子白板的實施例一剖面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一種感應層新型結構的電子白板。包括書寫輸入部分,控制電路裝置。書寫輸入部分又包括表面書寫層和位于書寫層下面的感應層,感應層的輸出與控制電路裝置連接, 其特點是,所述的感應層為由導線分別沿X、Y軸方向構成的陣列,在陣列的交叉點處設置相互絕緣的分別沿Χ、Υ軸方向的兩個感應線圈組X0-X19,Y0-Y19 (如附圖1中所示的1)。所述的每一個感應線圈組中有多個繞組(至少包含二個繞組)。每一個繞組由一根導線繞制,有至少兩個感應線圈串聯構成。繞組的輸出端與控制電路裝置連接。所述的沿Χ、Υ軸方向設置的感應線圈的跨距是同一 Χ、Υ軸方向感應線圈陣列偏移量的三倍(如附圖1中所示的2、3 ;4、5)。在每一組感應線圈中,每三個相鄰的感應線圈組合成一個輸入單元,用來確定輸入信號的坐標,如X4、)(5、X6,或者)(6、X7、X8的輸入單元。任何兩個輸入單元作比較,在每個輸入單元,三個感應線圈中至少有一個分別屬于不同的繞組,或由屬于三個相同繞組的感應線圈按不同的方式排列而成。比如輸入單元X4、X5J6和輸入單元)(5、X6、X7作比較, 每個輸入單元有一個屬于不同的繞組X4和X7,如果輸入單元X4、X5、X6、與輸入單元X4、 X5、X6作比較,他們屬于三個相同繞組的感應線圈,它們會按照不同的方式排列,開始排列為4 (X4)、5 (X5)、6 (X6)0每個繞組至少由兩個感應線圈串聯構成,后面排列為22 (X4)、 28 (X5)、23 (X6);45 (X4)、48 (X5)、42 (X6)等。其中,數字代表感應線圈的起始位置(如附圖2所示)。在PCB板上包括感應線圈接線板和控制主板,全部感應線圈的輸出端都焊接在感應線圈接線板的公接線柱上,控制主板上有一個控制電路對應的母接線柱,感應線圈接線板與控制主板通過公、母接線柱連接。所述的感應線圈的導線均為漆包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如附圖3所示),一個尺寸為1800mm*1200mm的電子白板, 在X軸方向排列20個繞組,在Y軸方向排列20個繞組,所有繞組有40個感應線圈輸出端和40個地線接頭,其中,40個地線接頭共用1根地線連接,40個感應線圈輸出端和1根地線接頭焊接在感應線圈接線板上。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一種感應層新型結構的電子白板,具有結構簡單合理,生產制作簡單,大大降低了電子白板的成本,便于維修,可靠性好,能夠被廣泛地普及和使用。
權利要求1.一種感應層新型結構的電子白板,包括書寫輸入部分,控制電路裝置,書寫輸入部分包括位于表面的書寫層和位于書寫層下面的感應層,感應層的輸出與控制電路裝置連接, 其特征是,所述的感應層為由導線分別沿X、Y軸方向構成的陣列,在陣列的交叉點處設置相互絕緣的分別沿X、Y軸方向的兩個感應線圈組。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應層新型結構的電子白板,其特征是,所述的每一個感應線圈組,至少包含二個繞組。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感應層新型結構的電子白板,其特征是,每一個繞組由一根導線繞制,有至少兩個感應線圈串聯構成,繞組的輸出端與控制電路裝置連接。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應層新型結構的電子白板,其特征是,沿X、Y軸方向設置的感應線圈的跨距是同一 X、Y軸方向感應線圈陣列偏移量的三倍。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感應層新型結構的電子白板,其特征是,在每一感應線圈組中, 每三個相鄰的感應線圈組合成一個用來確定輸入信號坐標的輸入單元。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感應層新型結構的電子白板,其特征是,任何兩個輸入單元作比較,在每個輸入單元,三個感應線圈中至少有一個分別屬于不同的繞組,或由屬于三個相同繞組的感應線圈按不同的方式排列而成。
7.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感應層新型結構的電子白板,其特征是,所述的感應線圈的輸出端與感應線圈接線板焊接,所述的控制電路位于控制主板上。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應層新型結構的電子白板,其特征是,所述的感應線圈的輸出端都焊接在感應線圈接線板的公接線柱上,控制主板上有一個控制電路對應的母接線柱,感應線圈接線板和控制主板通過公、母接線柱連接。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應層新型結構的電子白板,其特征是,所述的感應線圈的導線均為漆包線。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應層新型結構的電子白板,其特征是,尺寸為 1800mm*1200mm的電子白板,在X軸方向排列20個繞組,在Y軸方向排列20個繞組,所有繞組有40個感應線圈輸出端和40個地線接頭,其中,40個地線接頭共用1根地線連接,40個感應線圈輸出端和1根地線接頭焊接在感應線圈接線板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一種感應層新型結構的電子白板,具體指一種感應層以新型繞線方式的電磁感應式電子白板,涉及電子白板技術領域。其包括書寫輸入部分,控制電路裝置,書寫輸入部分包括位于表面的書寫層和位于書寫層下面的感應層。感應層為由導線分別沿X、Y軸方向構成的陣列,在陣列的交叉點處設置相互絕緣的分別沿X、Y軸方向的兩個感應線圈組。每一個感應線圈組,至少包含二個繞組。每一個繞組由一根導線繞制,有至少兩個感應線圈串聯構成。感應線圈的輸出端焊接在感應線圈接線板的公接線柱上,控制主板上有一個控制電路對應的母接線柱,感應線圈接線板和控制主板通過公、母接線柱連接。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制作成本較低,便于維修,可靠性高等優點。
文檔編號G06F3/041GK202013561SQ20112011607
公開日2011年10月19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19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19日
發明者肖芳, 龔浩 申請人:上海華師京城高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 北京群星創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