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交度的林木種群分布格局測度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混交度的林木種群分布格局測度方法,根據林木中樹種sp的分布參數t和構建的統計量DM判斷林木種群分布格局:若則可判斷為隨機分布;若則:當DM<1時,判斷為聚集,當DM>1時,判斷為均勻分布。能準確判斷種群分布格局,簡單、明了、有效。
【專利說明】基于混交度的林木種群分布格局測度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林木種群分布格局測度方法,尤其涉及一種基于混交度的林木種群分布格局測度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種群的空間格局分析是研究種群特征、種群間相互作用以及種群與環境關系的重要手段,一直是生態學中的研究熱點之一(Pukkala and Gadow, 2012)。空間格局反映了種群個體在水平空間上彼此間的相互關系,是種群生物學特性、種內與種間關系以及環境條件綜合作用的結果,是種群空間屬性的重要方面,也是種群的基本數量特征之一。對種群空間分布格局的研究和闡明有助于深化對群落結構的認識,解決營造林中的樹種配置和采伐利用問題。
[0003]種群分布格局可通過分析樣方內林木個體數的變化、單木之間距離大小、各單木與其周圍單木所構成的夾角分布以及種間關系等獲得。現有技術中,種群格局研究途徑可分為樣方法、距離法、角尺度和種間隔離。
[0004]樣方法是一種經典的空間格局分析方法,由于它存在基本樣方大小和初始樣方位置的確定等一些問題,從而使取樣帶有很大的主觀性,影響了研究結果的準確性。
[0005]距離法也是目前國際上研究林木空間分布格局的主要方法,如:聚集指數R(Clarkand Evans, 1%4)、雙相關函數(Stoyan and Stoyan, 1992;Pommerening, 2002)和基于Ripley K 一函數的L 一函數(Ripley,1977),限制距離法應用的主要原因是野外需要耗時費力的林木位置坐標測定。
[0006]近十年來還出現了角尺度方法(Gadow et al.,1998; Hui and Gadow, 2002 ;Aguirre et al., 2003;Li et al.,2012),其優點除了直觀的圖形表達(與距離法中雙相關函數和Ripley函數一樣)外,還可用數值表達(Pommerening, 2006)。然而,角尺度在野外數據調查中還需要進行相鄰木夾角的判定。
[0007]Pielou (1977)提出的分離指數基于最近鄰體來分析種間的個體分離情況,對于多個種也只能進行兩兩比較,應用的前提條件是林分中的個體必須隨機分布,對于均勻和團狀分布的群落容易造成不合理的描述(Upton and Fingleton, 1985 ;Fiildner, 1995)。
[0008]為克服Pielou分隔指數的缺陷,Gadow and Fiildner等提出了混交度(Gadow andFiildner, 1992; Gadow, 1993; Fiildner, 1995; Pommerening, 2002; Aguirre et al., 2003; Huiet al.,2011)的概念,并試圖通過分析樹種混交度與樹種株數比例的關系導出樹種分布類型(Gadow,2003 ;Graz,2004)。然而,至今的國內外文獻中還未見到有關直接利用在表達樹種隔離程度方面科學明了、在數據獲取方面簡單有效的混交度系統分析種群分布格局的報道。
【發明內容】
[0009]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簡單、明了、有效的基于混交度的林木種群分布格局測度方法。
[0010]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11]本發明的基于混交度的林木種群分布格局測度方法,根據林木中樹種sp的分布參數t和構建的統計量DM判斷林木種群分布格局:
[0012]
【權利要求】
1.一種基于混交度的林木種群分布格局測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林木中樹種SP的分布參數t和構建的統計量DM判斷林木種群分布格局:
【文檔編號】G06F19/00GK103440415SQ201310373821
【公開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3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3日
【發明者】胡艷波, 惠剛盈, 趙中華 申請人: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