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答題卡圖像處理方法及系統與流程

文檔序號:11144898閱讀:1119來源:國知局
一種答題卡圖像處理方法及系統與制造工藝

本發明涉及考試、問卷及測評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答題卡圖像處理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網上評卷是在考試完成后,通過高速掃描儀將考生答卷掃描成圖像保存到系統服務器,在掃描的過程中,掃描軟件自動對學生試卷進行考號等關鍵字進行校對,同時自動識別試卷上的客觀題,以及按照參數設置生成需要評卷老師進行評卷的主觀題的圖像和相關數據。網上評卷技術已經成功的應用到各種領域的考試中,滿足了評卷的公正性、準確性、高效率以及教學管理信息化的各種要求,取得了可觀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網上評卷不可或缺的一環就是答題卡,未實施網上評卷之前,考場發給考生的就是試卷,實施網上評卷后,不只是試卷,還需要對答題卡進行設計,客觀題、主觀題都要作答在相應科目答題卡上的規定區域內。每一個科目都有自己專用的答題卡,該答題卡上都設計有該科目每一道題的固定答題區域,這種答題卡樣式如圖4和圖5所示。

設計和印刷如圖5或圖6這種答題卡的成本是非常大的,從設計、校對、打樣、復核、測試等等所有的環節都不可缺,而且某些環節還需要多人參與,所以這種答題卡就比較適合科目相對較少的考試,最多也就幾十科。對于考試科目非常多的自學考試就不太適合,自學考試每個省每年少則2次,多則4次,每次科目少則幾百個科目,多則幾千個科目,而每個科目的考生人數多則幾千人,少則幾個人。對于這種情況,上面的針對每一個科目設計一種答題卡的方案就極不符合考試實施的實際情況,現有的答題卡設計方案不但浪費人力、物力,效率不高。

因此,針對現有技術中的答題卡設計所應用的答題卡信息采集系統或答題卡圖像處理系統往往其系統實施過程也較復雜,效率低下,同時使得評閱過程也變得復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答題卡圖像處理方法及系統,旨在解決現有答題卡圖像處理復雜、效率低下、評閱復雜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答題卡圖像處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圖像處理系統獲取待處理答題卡圖像,并根據預設參數對所述答題卡圖像進行分割,得到客觀題答題區圖像與主觀題答題區圖像;

所述圖像處理系統對所述主觀題答題區圖像的每一頁依次進行分割,得到若干子圖像,其中,所述主觀題答題區圖像的每一頁為一個子圖像;

對所述子圖像按照分割順序進行編號,將所述子圖像發送至評閱系統,以使所述評閱系統基于所述編號對所述子圖像進行顯示;

其中,所述答題卡的主觀題答題區的每一頁包含并列的題號填充區及答案填充區,以便用戶自動填充題號以明確所述答案填充區的答案所屬第幾題。

進一步地,所述答題卡的客觀題答題區的題目數量設定為當前所有考試科目中,客觀題數量最多的單科的客觀題數量。

進一步地,所述主觀題答題區的每一頁的縱向按照預設值均勻劃分為M個子區域,其中M為正整數;所述每個子區域均包含并列的題號填充區、以及答案填充區。

進一步地,若所述主觀題答題區為N頁,其中N為正整數,則N*M的個數為當前所有考試科目中主觀題數量最多的單科的主觀題個數的倍數。

進一步地,所述客觀題答題區為選擇題答題區,所述主觀題答題區為非選擇題答題區。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答題卡圖像處理系統,所述系統包括:

獲取分割模塊,用于獲取待處理答題卡圖像,并根據預設參數對所述答題卡圖像進行分割,得到客觀題答題區圖像與主觀題答題區圖像;

子分割模塊,用于對所述主觀題答題區圖像的每一頁依次進行分割,得到若干子圖像,其中,所述主觀題答題區圖像的每一頁為一個子圖像;

編號發送模塊,用于對所述子圖像按照分割順序進行編號,將所述子圖像發送至評閱系統,以使所述評閱系統基于所述編號對所述子圖像進行顯示;

其中,所述答題卡的主觀題答題區的每一頁包含并列的題號填充區及答案填充區,以便用戶自動填充題號以明確所述答案填充區的答案所屬第幾題。

進一步地,所述答題卡的客觀題答題區的題目數量設定為當前所有考試科目中,客觀題數量最多的單科的客觀題數量。

進一步地,所述主觀題答題區的每一頁的縱向按照預設值均勻劃分為M個子區域,其中M為正整數;

所述每個子區域均包含并列的題號填充區、以及答案填充區。

進一步地,若所述主觀題答題區為N頁,其中N為正整數,則N*M的個數為當前所有考試科目中主觀題數量最多的單科的主觀題個數的倍數。

進一步地,所述客觀題答題區為選擇題答題區,所述主觀題答題區為非選擇題答題區。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本發明所提供的方法或系統,圖像處理系統按照主觀題答題區的分頁規則對所述主觀題答題區圖像進行分割,得到若干子圖像并發送至評閱系統,以使評閱系統基于子圖像的編號對所述子圖像進行顯示。基于該分頁規則而進行圖像分割,避免了現有技術中需要基于每一種答題卡的每一道主觀題進行一次分割而得到子圖像的過程,大大簡化了分割子圖像的復雜度,提高了采集子圖像的效率,同時,由于子圖像的分割變得簡單,也提高了將該子圖像傳輸至評閱系統的效率。且基于該分頁規則進行分割的方法而設計的答題卡,該答題卡包含了題號填充區及與答案填充區,以便用戶自動填充題號以明確答案填充區的答案所屬第幾題,第三方可依次查看評閱系統顯示的子圖像,并通過該子圖像題號和與其對應的答案進行評閱,進而使整個評閱過程也變得簡單。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答題卡圖像處理方法流程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答題卡正面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答題卡背面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主觀題答題區單頁部分的示意圖;

圖5是現有的答題卡正面示意圖;

圖6是現有的答題卡背面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答題卡圖像處理系統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作為本發明的第一個實施例,如圖1所示,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答題卡圖像處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驟S101:圖像處理系統獲取待處理答題卡圖像,并根據預設參數對所述答題卡圖像進行分割,得到客觀題答題區圖像與主觀題答題區圖像。

步驟S102:所述圖像處理系統對所述主觀題答題區圖像的每一頁依次進行分割,得到若干子圖像,其中,所述主觀題答題區圖像的每一頁為一個子圖像。

步驟S103:對所述子圖像按照分割順序進行編號,將所述子圖像發送至評閱系統,以使所述評閱系統基于所述編號對所述子圖像進行顯示。

需要說明的是,圖像處理系統與評閱系統之間傳輸子圖像時,可以一個子圖像一個子圖像的傳輸,這樣能夠減輕網絡的壓力,且評閱系統可以將所述子圖像按照所述編號順序依次進行顯示,即老師在評閱系統上評閱時,評閱系統可以依次接收下載子圖像并進行顯示,例如,評閱系統先接收下載第一個子圖像并進行顯示,在評閱老師查看第一個子圖像的時候,評閱系統再依次下載第二個子圖像、第三個子圖像,使得評閱老師在需要查看第二個子圖像時,不需要等待第二個子圖像下載,而是直接顯示已下載的第二個子圖像,節省了評閱老師的等待下載時間,從而提高了整個評閱系統及老師的評閱效率。或者,評閱系統首先接收所有的子圖像,并將所有子圖像按照所述編號順序進行拼接,并將拼接后的綜合圖像進行顯示,以便第三方通過顯示的綜合圖像進行評閱。

其中,如圖4所示,所述答題卡的主觀題答題區包含并列的題號填充區、以及與所述題號填充區對應的答案填充區,以便用戶自動填充題號以明確所述答案填充區的答案所屬第幾題。

進一步地,所述答題卡的客觀題答題區的題目數量設定為當前所有考試科目中,客觀題數量最多的單科的客觀題數量。這樣設定避免了每一個考試科目都需要設計自己專用的客觀題答題區的過程,基于上述客觀題答題區數量所設計的答題卡,可以通用于多個考試科目,簡化了答題卡從設計、校對、打樣、復核、測試等等所有環節的實施過程,同時減少了人員的參與,進一步節省了人力、物力,大大的提高了答題卡制作的效率,尤其適用于考試科目非常多的自學考試。例如,廣東省16年的自學考試科目為20科,在這20個科目中,客觀題最多的單科的客觀題數量為50個,其他科目的客觀題數量或為45個、或為30個不等,則可將該16年的廣東省自學考試的答題卡的客觀題數量統一設計為50個,這樣避免了對答題卡的重復設計、校對、打樣、復核、測試等等所有環節的實施過程,提高了答題卡制作的效率。

進一步地,所述主觀題答題區的每一頁的縱向按照預設值均勻劃分為M個子區域,其中M為正整數;所述每個子區域均包含并列的題號填充區、以及答案填充區。進一步地,若所述主觀題答題區為N頁,其中N為正整數,則N*M的個數為當前所有考試科目中主觀題數量最多的單科的主觀題個數的倍數。

其中,假設當前所有考試科目中主觀題數量最多的單科的主觀題個數為60,則可將答題卡主觀題答題區分為3頁,每頁按縱向劃分為等比例的20行,每行的寬度與高度按照需要設為某固定值,即N=3,M=20,則該答題卡主觀題答題區可有3*20=60個子區域。而最多的單科的主觀題個數為60個,60/60=1倍,此時,縱向的每1行子區域即作為1道主觀題的答題區。

假設當前所有考試科目中主觀題數量最多的單科的主觀題個數為60,則可將答題卡主觀題答題區分為3頁,每頁按縱向劃分為等比例的60行,每行的寬度與高度按照需要設為某固定值,即N=3,M=60,則該答題卡主觀題答題區可有3*60=180個子區域,而最多的單科的主觀題個數為60個,180/60=3倍,則此時最低的標準是可以將縱向的每3行子區域作為1道主觀題的答題區。

總之,按照上述的主觀題答題區設計方法進行設定,由于學生對每道主觀題的答題區域不固定,以預估的最優方案對主觀題答題區進行設計。可以設計成最低的標準為每道題預留縱向的4行子區域,或每道題預留縱向的6行子區域均可,然后基于題目的數量來確定主觀題答題區的頁數,總之以最優化的方案進行設計,從而使得成本最優化。

如圖2-3所示,主觀題答題區不固定題目數量及每道題目的答題區域范圍,每個子區域均包含題號填充區以及對應的答案填充區,以便用戶自動填充題號以明確所述子區域內的答案所屬第幾題,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答題情況來填寫題號和選擇對應的答題的區域,從而避免了每一個科目都需要設計自己專用的主觀題答題區的過程,因此,基于該主觀題答題區樣式設計的答題卡可以通用于多個科目,簡化了答題卡從設計、校對、打樣、復核、測試等等所有環節的實施過程,同時減少了人員的參與,進一步節省了人力、物力,大大的提高了答題卡制作的效率,尤其適用于考試科目非常多的自學考試。

進一步地,所述客觀題答題區為選擇題答題區,所述主觀題答題區為非選擇題答題區。

需要說明的是,答題卡一般都包含客觀題答題區與主觀題答題區兩部分,在步驟S101中,將客觀題答題區圖像與主觀題答題區圖像首先進行分割,一個原因是因為客觀題的評閱方法與主觀題的評閱方法不同,由于客觀題為選擇題,客觀題可以通過客觀題評閱系統自動進行掃描評閱或打分,無需第三方用戶進行主觀判斷評閱,對于客觀題的圖像處理及評閱方法為非常成熟的現有技術,在本專利中不詳加贅述。另一個原因是因為答題卡在設計時,一般將包含有考生身份信息的內容,如學號、姓名等信息欄設置在客觀題答題區內,因此,需要將客觀題答題區進行分割,以免第三方用戶,如老師在評閱系統上評閱主觀題時得到該答題卡圖像所屬的考生信息。基于上述第二個原因,若該答題卡圖像只有主觀題答題區,且該主觀題答題區圖像內包含考生身份信息,則在步驟S101中需要設定為先將考生身份信息與實際的主觀題答題區域進行分割。

需要說明的是,本專利所提供的答題卡主觀題答題區,對每道主觀題的答題區域不進行限定,而是用戶自己去填寫題號,并在題號所對應的答題區填寫答案,這樣每個老師在評閱系統上評閱時,可以根據顯示的題號填充區的題號選擇自己需要評閱的那道題進行評閱,也可以對該科目的所有主觀題進行評閱,因此,本發明所提供的采集方法及針對該采集方法而設計的答題卡,更適合用于考試科目眾多,考生數量不固定,評閱老師較少的自學考試。

本發明第一個實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大大簡化了分割子圖像的復雜度,提高了采集子圖像的效率,同時,由于子圖像的分割變得簡單,也提高了將該子圖像傳輸至評閱系統的效率。且基于該分頁規則進行分割的方法而設計的答題卡設計簡單,可以通用于多種考試科目,且第三方可依次查看評閱系統顯示的子圖像,并通過該子圖像題號和與其對應的答案進行評閱,進而使整個評閱過程也變得簡單。

作為本發明的第二個實施例,如圖7所示,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答題卡圖像處理系統11,所述系統11包括:

獲取分割模塊101:用于獲取待處理答題卡圖像,并根據預設參數對所述答題卡圖像進行分割,得到客觀題答題區圖像與主觀題答題區圖像。

子分割模塊102:用于對所述主觀題答題區圖像的每一頁依次進行分割,得到若干子圖像,其中,所述主觀題答題區圖像的每一頁為一個子圖像。

編號發送模塊103:用于對所述子圖像按照分割順序進行編號,將所述子圖像發送至評閱系統22,以使所述評閱系統22基于所述編號對所述子圖像進行顯示。

需要說明的是,圖像處理系統11與評閱系統22之間傳輸子圖像時,可以一個子圖像一個子圖像的傳輸,這樣能夠減輕網絡的壓力,且評閱系統可以將所述子圖像按照所述編號順序依次進行顯示,即老師在評閱系統上評閱時,評閱系統可以依次接收下載子圖像并進行顯示,例如,評閱系統先接收下載第一個子圖像并進行顯示,在評閱老師查看第一個子圖像的時候,評閱系統再依次下載第二個子圖像、第三個子圖像,使得評閱老師在需要查看第二個子圖像時,不需要等待第二個子圖像下載,而是直接顯示已下載的第二個子圖像,節省了評閱老師的等待下載時間,從而提高了整個評閱系統及老師的評閱效率。或者,評閱系統首先接收所有的子圖像,并將所有子圖像按照所述編號順序進行拼接,并將拼接后的圖像進行顯示,以便第三方通過顯示的綜合圖像進行評閱。

其中,如圖4所示,所述答題卡的主觀題答題區包含并列的題號填充區、以及與所述題號填充區對應的答案填充區,以便用戶自動填充題號以明確所述答案填充區的答案所屬第幾題。

進一步地,所述答題卡的客觀題答題區的題目數量設定為當前所有考試科目中,客觀題數量最多的單科的客觀題數量。這樣設定避免了每一個考試科目都需要設計自己專用的客觀題答題區的過程,基于上述客觀題答題區數量所設計的答題卡,可以通用于多個考試科目,簡化了答題卡從設計、校對、打樣、復核、測試等等所有環節的實施過程,同時減少了人員的參與,進一步節省了人力、物力,大大的提高了答題卡制作的效率,尤其適用于考試科目非常多的自學考試。例如,廣東省16年的自學考試科目為20科,在這20個科目中,客觀題最多的單科的客觀題數量為50個,其他科目的客觀題數量或為45個、或為30個不等,則可將該16年的廣東省自學考試的答題卡的客觀題數量統一設計為50個,這樣避免了對答題卡的重復設計、校對、打樣、復核、測試等等所有環節的實施過程,提高了答題卡制作的效率。

進一步地,所述主觀題答題區的每一頁的縱向按照預設值均勻劃分為M個子區域,其中M為正整數;所述每個子區域均包含并列的題號填充區、以及答案填充區。進一步地,若所述主觀題答題區為N頁,其中N為正整數,則N*M的個數為當前所有考試科目中主觀題數量最多的單科的主觀題個數的倍數。

其中,假設當前所有考試科目中主觀題數量最多的單科的主觀題個數為60,則可將答題卡主觀題答題區分為3頁,每頁按縱向劃分為等比例的20行,每行的寬度與高度按照需要設為某固定值,即N=3,M=20,則該答題卡主觀題答題區可有3*20=60個子區域。而最多的單科的主觀題個數為60個,60/60=1倍,此時,縱向的每1行子區域即作為1道主觀題的答題區。

假設當前所有考試科目中主觀題數量最多的單科的主觀題個數為60,則可將答題卡主觀題答題區分為3頁,每頁按縱向劃分為等比例的60行,每行的寬度與高度按照需要設為某固定值,即N=3,M=60,則該答題卡主觀題答題區可有3*60=180個子區域,而最多的單科的主觀題個數為60個,180/60=3倍,則此時最低的標準是可以將縱向的每3行子區域作為1道主觀題的答題區。

總之,按照上述的主觀題答題區設計方法進行設定,由于學生對每道主觀題的答題區域不固定,以預估的最優方案對主觀題答題區進行設計。可以設計成最低的標準為每道題預留縱向的4行子區域,或每道題預留縱向的6行子區域均可,然后基于題目的數量來確定主觀題答題區的頁數,總之以最優化的方案進行設計。

如圖2-3所示,主觀題答題區不固定題目數量及每道題目的答題區域范圍,每個子區域均包含題號填充區以及對應的答案填充區,以便用戶自動填充題號以明確所述子區域內的答案所屬第幾題,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答題情況來填寫題號和選擇對應的答題的區域,從而避免了每一個科目都需要設計自己專用的主觀題答題區的過程,因此,基于該主觀題答題區樣式設計的答題卡可以通用于多個科目,簡化了答題卡從設計、校對、打樣、復核、測試等等所有環節的實施過程,同時減少了人員的參與,進一步節省了人力、物力,大大的提高了答題卡制作的效率,尤其適用于考試科目非常多的自學考試。

進一步地,所述客觀題答題區為選擇題答題區,所述主觀題答題區為非選擇題答題區。

需要說明的是,答題卡一般都包含客觀題答題區與主觀題答題區兩部分,在獲取分割模塊101中,將客觀題答題區圖像與主觀題答題區圖像首先進行分割,一個原因是因為客觀題的評閱方法與主觀題的評閱方法不同,由于客觀題為選擇題,客觀題可以通過客觀題評閱系統自動進行掃描評閱或打分,無需第三方用戶進行主觀判斷評閱,對于客觀題的圖像處理及評閱方法為非常成熟的現有技術,在本專利中不詳加贅述。另一個原因是因為答題卡在設計時,一般將包含有考生身份信息的內容,如學號、姓名等信息欄設置在客觀題答題區內,因此,需要將客觀題答題區進行分割,以免第三方用戶,如老師在評閱系統上評閱主觀題時得到該答題卡圖像所屬的考生信息。基于上述第二個原因,若該答題卡圖像只有主觀題答題區,且該主觀題答題區圖像內包含考生身份信息,則在獲取分割模塊101中需要設定為先將考生身份信息與實際的主觀題答題區域進行分割。

需要說明的是,本專利所提供的答題卡主觀題答題區,對每道主觀題的答題區域不進行限定,而是用戶自己去填寫題號,并在題號所對應的答題區填寫答案,這樣每個老師在評閱系統上評閱時,可以根據顯示的題號填充區的題號選擇自己需要評閱的那道題進行評閱,也可以對該科目的所有主觀題進行評閱,因此,本發明所提供的采集方法及針對該采集方法而設計的答題卡,更適合用于考試科目眾多,考生數量不固定,評閱老師較少的自學考試。

本發明第二個實施例所提供的系統,大大簡化了分割子圖像的復雜度,提高了采集子圖像的效率,同時,由于子圖像的分割變得簡單,也提高了將該子圖像傳輸至評閱系統的效率。且基于該分頁規則進行分割的方法而設計的答題卡設計簡單,可以通用于多種考試科目,且第三方可依次查看評閱系統顯示的子圖像,并通過該子圖像題號和與其對應的答案進行評閱,進而使整個評閱過程也變得簡單。

作為本發明的第三個實施例,如圖2至圖4所示,該答題卡分為正反兩面,正面被劃分為3頁,其中1頁為客觀題答題區,2頁為主觀題答題區,反面被劃分為3頁,均為主觀題答題區。在對該答題卡進行圖像處理時,本發明所提供的方法或系統,對答題卡正面和背面分別進行掃描,首先將正面圖像的第1頁客觀題答題區圖像與正面的主觀題答題區圖像進行分割,然后對正面圖像的2頁主觀題答題區圖像以及背面圖像的3頁主觀題圖像按照分頁規則分別進行分割,共得到5個子圖像,并對該5個子圖像進行編號,然后依次發送至評閱系統,評閱系統接收該5個子圖像,并對該5個子圖像進行拼接,得到一個綜合的圖像進行顯示,老師根據該綜合圖像中的題號填充區的題號判斷其所對應的答案填充區的答案所屬第幾題,并進行評閱,且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答題需要決定答題范圍,例如:圖4中,第一道主觀題可以根據需要答寫3行,第二道主觀題可以根據需要答寫7行等等。該第三實施例所提供的方法,總共就將主觀題圖像分為了5個子圖像,非常簡單,避免了現有技術中需要將每一個主觀題答題區分割成一個子圖像,若該主觀題答題區有15個,則需要分割成15個子圖像,過程非常復雜,且費時費力,使得圖像處理效率及評閱效率低下。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