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有機發光顯示面板及壓力感應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461920閱讀:199來源:國知局
有機發光顯示面板及壓力感應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開涉及觸控顯示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有機發光顯示面板及壓力感應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有機發光二極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顯示面板,又稱為有機電激光顯示面板(Organic Electroluminesence Display,OELD)是一種利用有機半導體材料制成的、用直流電壓驅動的薄膜發光器件,OLED顯示技術與傳統的LCD顯示方式不同,無需背光燈,采用非常薄的有機材料涂層和玻璃基板,當有電流通過時,這些有機材料就會發光。而且OLED顯示屏幕可以做得更輕更薄,可視角度更大,并且能夠顯著節省電能。

將觸控及壓力傳感功能集成在OLED顯示面板中,可以為OLED顯示面板提供更好的用戶交互界面,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目前市場上在OLED顯示面板中實現壓力傳感是通過在顯示屏模組背面增加一個壓力傳感模塊,主要有電容式和電阻式兩種壓力傳感技術實現方式。

當有壓力觸控時,電阻式傳感器上下兩個電阻層會有接觸,輸出的電壓會有變化,從而計算出壓力的大小;或者,電容式傳感器中的上下兩個電極之間的距離會變化,電容大小會變化,從而計算出壓力的大小。

但是,現有的壓力傳感技術,壓力傳感模塊和顯示模塊是分開設置的,分別需要單獨的IC進行驅動,成本較高。

因此,需要一種新的有機發光顯示面板及壓力感應顯示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公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有機發光顯示面板及壓力感應顯示裝置,用于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關技術的限制和缺陷而導致的一個或多個問題。

本公開的其他特性和優點將通過下面的詳細描述變得清晰,或部分地通過本公開的實踐而習得。

根據本公開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有機發光顯示面板,所述有機發光顯示面板包括:

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和所述第一基板相對設置;以及

壓力傳感層;

其中,所述壓力傳感層包括:

第一電極;

第二電極,所述第二電極復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至少一第二導電層;以及

位于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之間的第一絕緣層。

根據本公開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一種壓力感應顯示裝置,包括一種有機發光顯示面板,其中所述有機發光顯示面板包括:

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和所述第一基板相對設置;以及

壓力傳感層;

其中,所述壓力傳感層包括:

第一電極;

第二電極,所述第二電極復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至少一第二導電層;以及

位于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之間的第一絕緣層。

本示例性實施例中的有機發光顯示面板及壓力感應顯示裝置中,通過將壓力傳感集成于顯示面板中,不需要更改現有的面板產出工藝,降低了生產成本和工藝難度;同時降低了顯示模組的厚度,有利于實現面板的輕薄化。此外,本申請實施例通過壓力感應電極復用顯示面板原有導電膜層的方式,能夠降減少多道制程工藝,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通過參照附圖詳細描述其示例性實施例,本公開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優點將變得更加明顯。

圖1是本公開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一種有機發光顯示面板的示意圖;

圖2是本公開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二種有機發光顯示面板的示意圖;

圖3是本公開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三種有機發光顯示面板的示意圖;

圖4是本公開示例性實施例中第四種有機發光顯示面板的示意圖;

圖5是本公開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五種有機發光顯示面板的示意圖;

圖6是本公開示例性實施例中第六種有機發光顯示面板的示意圖;

圖7是本公開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七種有機發光顯示面板的示意圖;

圖8是本公開示例性實施例中第八種有機發光顯示面板的示意圖;

圖9是本公開示例性實施例中一種壓力感應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將參考附圖更全面地描述示例性實施例。然而,示例性實施例能夠以多種形式實施,且不應被理解為限于在此闡述的實施方式;相反,提供這些實施方式使得本公開將全面和完整,并將示例性實施例的構思全面地傳達給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圖中,為了清晰,夸大、變形或簡化了形狀尺寸。在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或類似的結構,因而將省略它們的詳細描述。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結構或步驟可以以任何合適的方式結合在一個或更多實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許多具體細節從而給出對本公開的實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領域技術人員將意識到,可以實踐本公開的技術方案而沒有所述特定細節中的一個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步驟、結構等。

顯示裝置的主要組件之一為布設有像素矩陣的顯示面板。有機發光顯示面板由非常薄的有機材料涂層和玻璃基板構成。當有電荷通過時這些有機材料就會發光。OLED發光的顏色取決于有機發光功能層的材料,故可由改變有機發光功能層的材料而得到所需的顏色。本公開實施方式提出了一種將壓力傳感功能集成于顯示面板的有機發光顯示面板,從而能夠降低成本和工藝難度。

如圖1所示,為本公開一實施方式提供的有機發光顯示面板100,包括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120以及壓力傳感層130。其中,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相對設置。壓力傳感層130包括第一電極131、第二電極132以及位于第一電極131和第二電極132之間的第一絕緣層133。其中,第一電極131和第二電極132相對地配置。當有壓力(例如筆或人的手指按壓)觸控有機發光顯示面板100時,第一基板110被按壓的部分和其附近發生撓曲,第一電極131接近第二電極132,由此第一電極131和第二電極132之間的距離會變小,同時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之間的第一絕緣層133會進行擠壓,從而上下兩層的第一電極131和第二電極132之間的電容會發生變化,其會大于未被按壓時的電容大小,此時通過檢測連接于壓力傳感層130的信號線上的輸出的電流量,能夠檢測第一電極131和第二電極132之間的電容,從而能夠正確地計算出施加的壓力的大小。本實施方式的有機發光顯示面板中,搭載有能夠正確輸出電容變化的壓力傳感層,因此,當第一基板被按壓時,能夠正確地計算出施加于第一基板的壓力的大小。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圖1所示的實施方式中,第一電極131設置于第一基板110面向第二基板120的一側,但本公開不限定于此。在另一實施方式中,第一電極131還可以設置于第一基板110遠離第二基板120的另一側。

類似的,雖然圖1繪示的第二電極132設置于第二基板120,但實際上第二電極132可以復用第二基板120上的至少一第二導電層,詳見下述圖2至圖6所示的實施方式。

參考圖2所示的實施方式,該有機發光顯示面板200以第一基板為封裝基板40(Cover glass),第二基板為陣列基板(TFT glass)為例進行說明。其中該陣列基板可以為底柵型或者頂柵型,本公開對此不作限定。圖2中以底柵型為例進行舉例說明。

如圖2所示,陣列基板可以包括基底基板30、設置于基底基板30上表面的多晶硅(polycrystalline silicon,Poly-Si)1、設置于多晶硅1上表面的柵絕緣層2、設置于各像素的非發光區的柵極金屬層3、第二絕緣層4、設置于各像素的發光區的第二金屬層5、平坦化層6、設置于平坦化層6上表面的反射電極層7、設置于反射電極層7上表面的像素定義層8、設置于像素定義層8上表面的多個光間隔物(Spacer)9以及設置于第二金屬層5上方的OLED發光單元10。需要說明的是,圖2所示的陣列基板還可以包括其他未例舉的結構和元器件,由于可以參考現有技術中的內容,在此不作詳細描述。

在一實施方式中,上述多晶硅1可以采用低溫多晶硅(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LTPS)。低溫多晶硅薄膜晶體管有機發光顯示面板是在封裝過程中,利用準分子鐳射作為熱源,鐳射光經過投射系統后,會產生能量均勻分布的鐳射光束,投射于非晶硅結構的玻璃基板上,當非晶硅結構玻璃基板吸收準分子鐳射的能量后,會轉變成為多晶硅結構,因整個處理過程都是在600℃以下完成,故一般玻璃基板皆可適用。在另一實施方式中,上述多晶硅1可以采用高溫多晶硅(HTPS)。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多晶硅1僅用于示例性說明,其并不用于限制本公開,例如,在另一實施方式中OLED陣列基板所采用的TFT類型還可以是氧化物TFT,有機場效應晶體管,或a-Si TFT。

其中平坦化層6可以用于改善基板表面的凹凸不平。像素定義層8可以極大地減少陣列基板對環境光的反射。

其中封裝基板40和陣列基板通過金屬熔塊(Frit)20形成封裝OLED發光單元10的盒裝結構,從而防止空氣和水分等對OLED發光單元10造成破壞。上述密封材料不限于上述例舉的金屬熔塊20,可以是任何合適有機密封劑、無機密封劑或有機密封劑和無機密封劑的混合物。

雖然未作顯示,但是陣列基板還可以包括交叉設置的柵電極線,數據線和功率線,以及陣列排布的薄膜晶體管,并且薄膜晶體管排布于柵電極線、數據線和功率線交叉定義出的區域。功率線用于提供偏壓,施加于功率線的電壓和施加于OLED發光單元10的OLED陰極層的電壓共同作用,使OLED發光單元10處于反偏狀態,可以控制OLED發光單元10的光強。

其中像素定義層8設置于各像素的非發光區,OLED發光單元10設置于各像素的發光區,且各OLED發光單元10被像素定義層8所包圍,即各像素定義層8限定各OLED發光單元10。

雖然圖示中僅示出了一個OLED發光單元10,但事實上有機發光顯示面板200包括多個陣列排布的OLED發光單元10,可以為OLED發光單元R、OLED發光單元G和OLED發光單元B,它們分別對應為顯示紅、綠和藍三種顏色的三個OLED發光單元。在本發明的其它實施例中,還可以用其它顏色的OLED發光單元,例如白色或者黃色。

圖中雖未顯示,但是每個OLED發光單元10從下到上層疊可以包括OLED陽極層、有機發光功能層、OLED陰極層。有機發光功能層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層、空穴轉移層、發光層、及電子轉移層。OLED陰極層的材料可以為透明導電材料,例如ITO、IZO、ZnO和In2O3中的一種或者多種。OLED陽極層的材料可以為金屬材料Ag、Mg、Al、Pt、Au、Ni、Nd、Ir和Cr中的一種或者多種。需要說明的是,在本發明的其它實施例中,OLED陰極層和OLED陽極層的位置可以對調,此時兩者的材料可以相應地互換。

在圖2所示的實施方式中,圖1所示的第二電極132可以至少部分復用陣列基板上的反射電極層7(此時該部分被復用的反射電極層7作為第二基板120上的第二導電層之一)。例如,可以采用非位于OLED發光單元10下的反射電極層7(即各非發光區的反射電極層部分)作為壓力傳感層130的第二電極132。通過復用的方式,可以減少第二電極的制作工藝,降低成本,且同時可以使得最后成型的有機發光顯示面板的厚度降低。但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二電極132可以不采用復用方式,而是在陣列基板上增設一導電層(此時該增設的導電層作為第二基板上的第二導電層)用作壓力傳感層的第二電極132。

繼續參考圖2,有機發光顯示面板200還可以包括用于實現觸控功能的觸控傳感器(Touch Sensor),觸控傳感器例如可以是鍍上ITO導電層的觸控導電玻璃(ITO Glass),或是觸控導電薄膜(ITO Film)。以目前最熱門的投射式電容觸控面板來說,都是以玻璃的結構為主,因此下面的實施例中以Touch Sensor為ITO Glass為例進行說明,但并不用于限制本公開。

其中,觸控傳感器可以設置于封裝基板40上表面(On Cell觸控結構)或者設置于封裝基板40下表面(In Cell觸控結構)。該觸控傳感器包含至少一層觸控層,觸控傳感器的類型可以是自容式觸控傳感器,也可以是互容式觸控傳感器。在圖2所示的實施方式中,觸控傳感器包含一層觸控層13,且該觸控層13設置于封裝基板40上表面,即該觸控傳感器設置于封裝基板40遠離陣列基板30的一側,將封裝基板40的上表面形成觸控傳感器的膜層,采用了On Cell結構。由于On Cell結構只需在封裝基板上形成簡單的透明電極圖案等,因此容易確保成品率。其中該觸控層13可以采用ITO(氧化銦錫)材料制成,但本公開不限定于此,其他任意透明或者非透明的導電材料均可以。

需要說明的是,觸控傳感器可以只包含一層觸控層,也可以包含兩層或者兩層以上的觸控層,即觸控傳感器的類型可以是自容式觸控傳感器,也可以是互容式觸控傳感器,本申請對此不作限定。雖然在圖2所示的實施方式中,該用于實現觸控功能的觸控層13僅示出了一層,但在其他實施方式中,該用于實現觸控功能的觸控層可以包括兩層或者以上。其中一觸控層可以作為驅動電極層,另一觸控層可以作為感應電極層,在該驅動電極層和該感應電極層之間還可以包括一觸控絕緣層。當觸控層采用非透明導電材料制成時,在透光方向上,觸控層13位于像素定義層8上(如圖2所示)。當觸控層采用透明導電材料制成時,觸控層可以同時位于像素定義層8和OLED發光單元10上。或者,位于OLED發光單元10上的部分為透明導電材料,而同時非位于OLED發光單元10上的部分可以為透明導電材料或者非透明導電材料。

在圖1所示的實施方式中,第一電極131可以為設置于第一基板110上的任意一第一導電層,即在封裝基板40的上表面或者下表面形成壓力傳感器(Force Sensor)的一膜層。

在圖2所示的實施方式中,圖1中的第一電極131可以設置于封裝基板40的下表面,例如采用圖2中的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銦錫)層15(此時ITO層15作為第一導電層),該ITO層15可以設置于封裝基板40靠近陣列基板30的一側。該ITO層15可以通過高密度的電弧等離子體沉積法或者低電壓濺射法形成。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ITO層15僅用于示例說明,本公開不限定于此,其可以采用任意的高透過率的導電材料,例如還可以采用金屬、石墨烯、納米銀線等導電材料。

在圖2所示的實施方式中,用作該壓力傳感層130的第一電極131的ITO層15以及用作該壓力傳感層130的第二電極132的反射電極層7至少部分重疊,即兩者之間具有相對面積,用于形成電容的兩極。

繼續參考圖2,壓力傳感層130的第一絕緣層133可以至少部分復用該陣列基板30位于ITO層15和反射電極層7之間的像素定義層8和/或光間隔物9。像素定義層8可以采用黑矩陣材料等。像素定義層8還可以制作成多層結構,至少兩層中的任意一層或多層可以采用遮光材料。由于像素定義層8具有絕緣和非透明的性質,其可以作為壓力傳感器130的第一絕緣層133或者其一部分。其中該光間隔物9可以為有機絕緣材料制成。即通過封裝基板40下表面的用于形成壓力傳感層的一導電層與陣列基板30的反射電極層以及像素定義層8和/或光間隔物9形成一個壓力觸控傳感器結構,當有壓力觸控時,能檢測到電容的變化,感知壓力大小情況。同時通過復用像素定義層8和/或光間隔物9作為壓力傳感層的第一絕緣層,可以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減少制作工藝,提高生產效率,且同時可以使得最后成型的有機發光顯示面板的厚度降低,有利于顯示面板的輕薄化。

本申請實施例,通過將壓力傳感層的第一電極復用第一基板上的觸控層的至少之一或者復用第二基板上的OLED陰極層;同時,將壓力傳感層的第一絕緣層復用陣列基板上的像素定義層和/或光間隔物,能夠進一步降低顯示及壓力感應模組的厚度,更加有利于實現顯示面板的輕薄化,同時可以減少多道制程工藝,極大地降低生產成本,顯著地提高生產效率。

在本發明的其它實施例中,也可以不采用復用的方式,只要保證在與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重疊的位置對應的位置形成有一第一絕緣層即可。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圖2中繪示作為壓力傳感層130的第一絕緣層133的光間隔物9和像素定義層8位于作為第二電極132的反射電極層7的整個正上表面,這種情況下,第一絕緣層能夠更好地對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進行絕緣隔離。但是,在本發明的其它實施例中,第一絕緣層可以僅位于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相互交疊的部分之間,即達到隔絕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即可。

其中,第一絕緣層的材料可以為SiO2,也可以是其它適合的絕緣材料。第一絕緣層的形成方法可以為真空蒸鍍法,也可以是化學氣相沉積法。

在另一實施方式中,有機發光顯示面板的壓力傳感層130的第二電極132可以至少部分復用陣列基板的陣列金屬層。其中陣列金屬層可以為柵極金屬層3、源漏極金屬層等陣列基板中的任何金屬層,例如第二電極132還可以復用陣列基板的電源線,參考電壓線或者電容電極層等,本公開對此不作限定。相應的,該壓力傳感層130設置于封裝基板40下表面的用作第一電極131的ITO層15與該用作第二電極132的陣列金屬層至少部分面積重疊。即通過封裝基板40下表面的用于形成壓力傳感層的一第一導電層與陣列基板的陣列金屬層以及像素定義層8和/或光間隔物9形成一個壓力觸控傳感器結構,當有壓力觸控時,能檢測到電容的變化,感知壓力大小情況。類似的,通過復用陣列基板上的陣列金屬層作為壓力傳感層的第二電極,可以減少至少一道制作工藝,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且同時可以使得最后成型的有機發光顯示面板的厚度降低。

在上述圖2的實施方式中,是以第二電極分別復用陣列基板的反射電極層或者陣列金屬層為例進行說明的,但在另一實施方式中,壓力傳感層的第二電極可以同時復用陣列基板的反射電極層和陣列金屬層,此時第一電極例如ITO層15同時與該用作第二電極的反射電極層和陣列金屬層有至少部分面積重疊。這樣,可以進一步增加壓力傳感層的上下兩層電極之間的面積,增加壓力傳感的互電容,提高壓力檢測的靈敏度。

參考圖3,有機發光顯示面板300的用于實現觸控功能的觸控傳感器可以包括設置于封裝基板40上表面的觸控面板(Touch Panel,TP)金屬層11、設置于觸控金屬層11上表面的觸控面板(TP)絕緣層12以及設置于觸控面板絕緣層12上表面的一層或者多層觸控層13,觸控功能膜層集成在封裝基板40上方。在另一實施方式中,還可以包括設置于觸控層13上表面的觸控面板保護層14。

在圖3所示的實施方式中,壓力傳感層130的第一電極131可以至少部分復用上述觸控層13中的至少一層,和/或也可以復用上述觸控面板金屬層11(此時,被復用的觸控層13中的至少一層和/或觸控面板金屬層11為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導電層)。例如,當第一電極131復用上述觸控層13中的至少一層時,第二電極132可以部分復用與其至少部分面積重疊的反射電極層7;和/或,當第一電極131復用上述觸控面板金屬層11時,第二電極132可以部分復用與其至少部分面積重疊的陣列金屬層(例如柵極金屬層3,但不限于此)。在另一實施方式中,例如,第一電極131還可以復用觸控層13中的至少一層,第二電極132可以復用與其至少部分面積重疊的陣列金屬層;或者,第一電極131復用觸控面板金屬層11,第二電極132可以復用與其至少部分面積重疊的反射電極層7;再或者,第一電極131同時復用上述觸控層13和觸控面板金屬層11,第二電極132同時復用上述陣列金屬層和反射電極層7。這樣,可以進一步增加壓力傳感層的上下兩層電極之間的面積,增加壓力傳感的互電容,提高壓力檢測的靈敏度。

圖3所示的實施方式中,用于形成壓力傳感層的第一電極可以通過分時復用的方式復用用于實現觸控功能的觸控層和/或觸控面板金屬層,從而可以減少圖2所示的實施方式中的在封裝基板40下表面新增的第二導電層例如ITO層15的制作工藝,進一步降低了生產成本,降低了有機發光顯示面板的厚度。

圖3所示的實施方式中,壓力傳感層的第一電極為用于實現觸控功能的觸控層的至少一層,第二電極為陣列基板的反射電極層和/或陣列金屬層,中間絕緣層為像素定義層8和/或光間隔物9的有機膜,當有壓力觸控時,有機膜會有擠壓,兩電極電壓會發生變化,從而計算出壓力的大小。本實施方式進一步通過復用用于實現觸控功能的觸控層的至少一層,可以更進一步地減少至少一道制作工藝,更加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且同時可以使得最后成型的有機發光顯示面板的厚度更加降低。

參考圖4所示,有機發光顯示面板400的陣列基板上包括OLED陰極層101,其中該OLED陰極層101可以包括設置于OLED發光單元10中的OLED陰極層101部分即設置于各像素的發光區的OLED陰極層(圖5中左邊的OLED陰極層101),還可以包括非設置于OLED發光單元10中的OLED陰極層101部分,即設置于各像素的非發光區的OLED陰極層(圖5中右邊的OLED陰極層101)。其中該OLED陰極層101可以采用真空蒸鍍工藝形成。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設置于各像素的發光區的OLED陰極層101可用于實現有機發光顯示面板的發光功能,設置于各像素的非發光區的OLED陰極層101不用于實現有機發光顯示面板的發光功能,而用于實現壓力感應的功能。

在圖4所示的實施方式中,用于形成壓力傳感層130的第一電極131可以至少部分復用OLED陰極層101。在一實施例中,用于形成壓力傳感層130的第二電極132可以至少部分陣列基板30的反射電極層7。相應的,該用于形成壓力傳感器130的第一電極131的OLED陰極層101至少部分面積與該反射電極層7重疊。該結構為壓力傳感層集成在盒內,第一電極為OLED陰極層,第二電極為陣列基板的反射電極層,中間的第一絕緣層為光間隔物9和/或像素定義層8的有機膜,當有壓力觸控時,有機膜會有擠壓,兩電極電壓會發生變化,從而計算出壓力的大小。

需要說明的是,圖4所示的實施方式中,有機發光顯示面板400的封裝基板40上可以不集成用于實現觸控功能的觸控傳感器。但在另一實施方式中,有機發光顯示面板400的封裝基板40上可以集成用于實現觸控功能的觸控傳感器。

在另一實施方式中,用于形成壓力傳感層130的第二電極132可以至少部分復用陣列基板的陣列金屬層。其中陣列金屬層可以為柵極金屬層3、源漏極金屬層等TFT陣列基板中的任何金屬層,例如第二電極132可以是復用陣列基板的電源線,參考電壓線或者電容電極層。陣列金屬層的材質包含鉬Mo、鋁Al、銀Ag和銅Cu中的一種或多種。相應的,該用于形成壓力傳感器130的第一電極131的OLED陰極層102至少部分面積與該陣列金屬層重疊。

在又一實施方式中,第二電極可以同時復用反射電極層和陣列金屬層,此時,用作第一電極的OLED陰極層同時與該用作第二電極的反射電極層和陣列金屬層有至少部分面積重疊。這樣,可以進一步增加壓力傳感層的上下兩層電極之間的面積,增加壓力傳感的互電容,提高壓力檢測的靈敏度。

本示例性實施例中的有機發光顯示面板,通過將壓力傳感集成于顯示面板中,不需要更改現有的面板產出工藝,降低了生產成本和工藝難度。另一方面,通過將壓力傳感層的第二電極復用第二基板上的反射電極層和/或任意一金屬層,能夠降低顯示及壓力感應模組的厚度,有利于實現顯示面板的輕薄化,同時可以減少至少一道制程工藝,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在上述圖2-4所示的實施方式中,壓力傳感層的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分別位于像素定義層的上下表面,而OLED發光單元上卻沒有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即在透光方向上,壓力傳感層位于像素定義層相對的位置,而不位于OLED發光單元上,這樣設置具有兩個優點:一、有機發光顯示面板的亮度不會因為壓力傳感層的設置而減弱;二、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的可選材料更加廣泛,無論是透明還是不透明的導電材料都可以用來制作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

但在其他實施例中,當第一電極的材料為透明導電材料,例如為ITO、IZO、ZnO和In2O3等透明金屬氧化物材料,因此第一電極可以部分覆蓋OLED發光單元,因而,第一電極的面積可以增大,從而使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之間的互電容增大,進一步增強了有機發光顯示面板的壓力檢測靈敏度。

第二電極未遮蔽OLED發光單元,因此,第二電極不會對有機發光顯示面板的高亮造成任何影響,其材料仍然可以是透明或者非透明的導電材料。

另一實施方式中,在透光方向上,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均同時位于像素定義層相對位置和OLED發光單元上,即OLED發光單元上被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部分覆蓋。為了防止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對有機發光顯示面板的亮度造成不利影響,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的材料為透明導電材料,具體可以為ITO、IZO、ZnO和In2O3等透明金屬氧化物材料。

由于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均為透明導電材料,因此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均可以覆蓋OLED發光單元,因而,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的面積都可以增大,從而使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之間的互電容再次增大,再次增強了有機發光顯示面板的觸控靈敏度。更為重要的是,由于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均為透明電極,因此,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的電極圖形可以任意設計,當適當調整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的圖形之后,可以使得有機發光顯示面板的壓力檢測靈敏度有效提高。

上述實施方式中,用于形成壓力傳感層的第一電極可以復用用于實現觸控功能的觸控層、第二電極可以復用陣列基板上的反射電極層和/或陣列金屬層、第一絕緣層可以復用陣列基板上的光間隔物和/或像素定義層,因而不必為壓力傳感層而單獨提供基板,因此可以減少至少一層基板,減小了有機發光顯示面板的厚度,有利于顯示面板的輕薄化。同時,由于壓力傳感層直接復用原有有機發光顯示面板的膜層,節省了壓力傳感層與有機發光顯示面板的貼合等工藝步驟,簡化了制作工藝,縮短了工藝時間,節省了成本。

參考圖5所示實施方式的顯示面板,有機發光顯示面板500包括陣列基板510和封裝基板540,其中封裝基板540和陣列基板510通過玻璃料(Frit)520形成封裝OLED發光單元511的盒裝結構,從而防止空氣和水分等對OLED發光單元511造成破壞。在陣列基板510和封裝基板540之間設置有壓力傳感層530,在封裝基板540的上表面設置有觸控層550。

在圖5所示的實施方式中,壓力傳感層530和觸控層550可以共用同一驅動芯片(IC)590。例如,壓力傳感層530通過第一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電路板)531綁定(bonding)至驅動芯片590,觸控層550通過第二FPC 551綁定至該同一驅動芯片590。但壓力傳感層和觸控層共用同一驅動芯片的方式并不限于圖5所示的實施方式,例如,在另一實施方式中,壓力傳感層可以首先通過其內部的打孔或連線將其信號線電連接至觸控層,然后由觸控層的FPC綁定至驅動芯片即可;或者,觸控層可以首先通過其內部的打孔或連線將其信號線電連接至壓力傳感層,然后通過壓力傳感層的FPC綁定至驅動芯片也可實現觸控層和壓力傳感層連接至同一驅動芯片。通過壓力傳感層和觸控層共用同一驅動芯片,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和制作工藝難度。

在另一實施方式,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壓力傳感層、觸控層以及有機發光顯示面板均可以共用同一驅動芯片,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和制作工藝難度。

在又一實施方式,上述實施方式中的有機發光顯示面板和壓力傳感層可以共用同一驅動芯片。這樣,可以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和制作工藝難度。

繼續參考圖5,在一實施方式中,在帶觸控功能的有機發光顯示面板500上還可以包括蓋板580(Cover lens)。蓋板580上與OLED發光單元511相對的區域均為開口區域。蓋板可以為無機透明基板,例如玻璃基板,也可以是有機透明基板,例如PET基板或者聚醚砜PES、聚丙烯酸酯PAR、聚醚酰亞胺PEI、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等形成的透明基板,并且蓋板的邊緣部分具有黑色邊框,黑色邊框用于遮蔽位于蓋板下表面非顯示區中的線路和結構。

其中觸控層550可以通過例如液態光學透明膠570(Liquid Optical Clear Adhesive,LOCA)粘貼于蓋板580內表面,并且觸控層550位于由封裝基板540和陣列基板510和OLED發光單元511組成的盒裝結構之上。

在另一實施方式中,有機發光顯示面板500還可以包括偏光片560(Polarizer)。該偏光片560可以設置于封裝基板540和蓋板580之間。

參考圖6所示,本實施方式的有機發光顯示面板600可以包括顯示區310和圍繞顯示區310的非顯示區320。在圖6所示的實施方式中,僅示出了位于顯示區(包括像素矩陣的部分)的壓力傳感層,即用于形成壓力傳感層的壓力傳感器330例如可以以矩陣排列的形式僅設置于顯示區310內。在一實施例中,壓力傳感器330可以以均勻分布的形式分布在顯示區310內。

參考圖7所示,本實施方式的有機發光顯示面板700也可以包括顯示區310和圍繞顯示區310的非顯示區320。與上述圖6的實施方式不同之處在于,用于形成壓力傳感層的壓力傳感器330不僅可以設置于顯示區310內,也可以同時設置于非顯示區320。即在面板外圍增加一圈壓力傳感層的圖案,可以用于進一步提高壓力傳感的靈敏度,擴大面板壓力感應功能的區域。

在又一實施方式中,用于形成壓力傳感層的壓力傳感器330還可以僅設置于非顯示區320中。

本公開一實施方式中,用于形成壓力傳感層的第二電極可以在有機發光顯示面板上呈整塊分布。另一實施方式中,用于形成壓力傳感層的第二電極可以在有機發光顯示面板上分割成多個區塊的形式分布。

參考圖8所示實施方式的顯示面板,用于形成壓力傳感層的第二電極可以在有機發光顯示面板800上分割成多個區塊。例如,呈4×4的矩陣形式設計,當然,本公開不限定于此,還可以是5×5,6×6,4×9等任意的矩陣形式設計。通過這樣的區塊設計,各區塊801形成一壓力感應通道,通過每一區塊引出一信號線802連接至驅動芯片,當檢測到某一區塊的電容變化時,可以快速定位出該壓力感應的坐標位置。當相同面積大小的有機發光顯示面板上分割的區塊數量越多時,壓力感應的定位精度越高。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各區塊801可以是將有機發光顯示面板800的像素矩陣中的各像素的非發光區內的第二電極相互電連接形成一網狀結構。例如,可以將各像素的非發光區內的反射電極層相互電連接形成一網狀結構。但本公開不限定于此,此僅為一示例性說明。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圖8示出的各個區塊為矩形形狀,但本公開不限定于此,各區塊可以為任意形狀,例如菱形等。

如圖9所示為本申請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壓力感應顯示裝置900,包括一種有機發光顯示面板,其中有機發光顯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第二基板和第一基板相對設置;以及壓力傳感層。其中壓力感應顯示裝置900可以應用于多種終端類型上,例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個人數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終端設備上,本公開對此不作限定。

其中,壓力傳感層包括:第一電極;第二電極,第二電極復用第二基板上的至少一導電層;以及位于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之間的第一絕緣層。

在一實施方式中,壓力感應顯示裝置900的有機發光顯示面板還可以包括:觸控層。

在另一實施方式中,第一電極可以復用觸控層的至少一層,第二電極可以至少部分復用第二基板的一反射電極層。但本公開不限定于此。

在一實施方式中,壓力傳感層和觸控層可以共用同一驅動芯片。

在另一實施方式中,有機發光顯示面板、壓力傳感層和觸控層可以共用同一驅動芯片,更進一步地降低成本,并使得產品設計更為簡便,簡化制造工序。

由于該壓力感應顯示裝置的具體實施方式已經在上述有機發光顯示面板的相關示例性實施例中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因此此處不再贅述。

本示例性實施例中的有機發光顯示面板及壓力感應顯示裝置中,通過將壓力傳感集成于顯示面板中,不需要更改現有的面板產出工藝,降低了生產成本和工藝難度。此外,本申請實施例通過壓力感應電極復用顯示面板原有導電膜層的方式,能夠降減少多道制程工藝,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本公開已由上述相關實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實施例僅為實施本公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實施例并未限制本公開的范圍。相反地,在不脫離本公開的精神和范圍內所作的更動與潤飾,均屬本公開的專利保護范圍。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