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負荷開關聯鎖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高壓設備領域,尤其是一種新型負荷開關聯鎖機構。
背景技術:
高壓環網柜的"聯鎖"是保證電力網安全運行、確保人身和設備安全、防止誤操作 的重要措施。 一般把"聯鎖"描述為防止誤分、誤合斷路器;防止帶負荷分、合隔離開關;防 止帶電掛/合接地開關;防止帶接地開關合閘;防止誤入帶電間隔。上述五項防止電氣誤操 作的內容,簡稱"五防"。 原有的前門聯鎖機構是在絕緣板沿絕緣導軌7插入柜體6時,推動聯鎖桿3向前 運動,聯鎖桿3推動掛鉤1向上旋轉,解除掛鉤1與前門鎖扣2之間的聯鎖,此時可打開前 門5,如圖1所示;絕緣板抽出時,由于拉簧4的拉力,使聯鎖桿3復位,帶動掛鉤1向下旋 轉,掛住前門鎖扣2,使前門5無法打開,如圖2所示。然而掛鉤1有上下活動的余量,使得 前門5雖打不開,但會打開一條縫隙,用扁鐵之類物體即可挑開掛鉤,打開前門5,形成安全 隱患,危及人身安全。 此外,現有的絕緣板聯鎖機構的前門5打開后,不允許抽出絕緣板,在前門5關上 后,才允許抽出絕緣板。現有絕緣板聯鎖是用一拉簧拉住旋塊8,旋塊8的上端旋入絕緣板 上的聯鎖孔中,使絕緣板無法抽出,前門5關上時,由安裝在前門5上的扇形板9推動旋塊 8旋轉,使旋塊8的上端旋出絕緣板的聯鎖孔,此時可以抽出絕緣板,然而當前門5打開后, 任何人都可以撥動旋塊8,抽出絕緣板,暴露出帶電體,形成安全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鎖死前門、避免絕緣板隨意抽出、安全性強、 防護等級高的新型負荷開關聯鎖機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新型負荷開關聯鎖機構,包括柜體,第一 聯鎖桿自上而下斜向布置在柜體內,橫梁橫置在柜體內并將柜體的內部空間分為上部和下 部,柜體的內壁上沿橫梁所在的平面向內延伸設置兩個相互平行的絕緣導軌,絕緣導軌的 導向與橫梁的長度方向垂直,橫梁上開設可供絕緣板插入的條形孔,旋塊鉸接在橫梁的正 面并繞水平向軸芯轉動,絕緣板上沿水平方向開設聯鎖孔,所述的第一聯鎖桿的一端鉸接 在橫梁上,另一端與鎖閉機構活動連接,鎖閉機構固定設置在前門上,在橫梁的下方水平布 置第二聯鎖桿,第二聯鎖桿的一端與前門的內側鉸接,另一端鉸接在橫梁的側面,前門帶動 第二聯鎖桿在水平方向運動,第二聯鎖桿帶動旋塊轉動并使旋塊處于旋入聯鎖孔和旋出聯 鎖孔兩種位置狀態。 本實用新型一方面在原有聯鎖桿的基礎上作出了改進,通過設置鎖閉機構,并配 合原有的前門鎖舌,實現鎖死前門的功能;另一方面,在原有扇形板的基礎上作出了改進, 通過設置第二聯鎖桿,并配合原有的旋塊,在打開前門時,第二聯鎖桿帶動旋塊旋入絕緣板 上開設的聯鎖孔,實現鎖死絕緣板的功能,結構簡單、提高了防護等級、安全性強。
圖1、2分別是現有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圖3、4分別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3中A部分的B向放大圖; 圖6、7分別是本實用新型打開前門、關閉前門的結構示意圖; 圖8、9分別是圖6、7中的A部分的B向放大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中絕緣板、橫梁和絕緣導軌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種新型負荷開關聯鎖機構,包括柜體IO,第一聯鎖桿60自上而下斜向布置在柜體10內,橫梁40橫置在柜體10內并將柜體10的內部空間分為上部和下部,柜體10的內壁上沿橫梁40所在的平面向內延伸設置兩個相互平行的絕緣導軌20,絕緣導軌20的導向與橫梁40的長度方向垂直,橫梁40上開設可供絕緣板30插入的條形孔41 ,旋塊50鉸接在橫梁40的正面并繞水平向軸芯轉動,絕緣板30上沿水平方向開設聯鎖孔31,所述的第一聯鎖桿60的一端鉸接在橫梁40上,另一端與鎖閉機構活動連接,鎖閉機構固定設置在前門80上,在橫梁40的下方水平布置第二聯鎖桿70,第二聯鎖桿70的一端與前門80的內側鉸接,另一端鉸接在橫梁40的側面,前門80帶動第二聯鎖桿70在水平方向運動,第二聯鎖桿70帶動旋塊50轉動并使旋塊50處于旋入聯鎖孔31和旋出聯鎖孔31兩種位置狀態,如圖3、4、6、7所示。 結合圖3、4,所述的第一聯鎖桿60包括第一、二桿體61 、62,其中第二桿體62的一端與第一桿體61的尾端鉸接,第一桿體61的中部鉸接在橫梁40上,柜體10內部設置一拉簧,拉簧的一端向上延伸并固定在橫梁40上,拉簧的另一端與第一、二桿體61、62的連接部連接固定。 結合圖3、4、5,所述的第一聯鎖桿60大致呈Z形,第一聯鎖桿60由第一、二、三桿體61、62、63組成,第一桿體61的周邊輪廓呈刀形,其刀口朝向前門80所在一側,其刀尾與拉簧、第二桿體62的一端鉸接于一點,第一桿體61的中部設有第一孔軸611,第一孔軸611固定在橫梁40上,第二桿體62呈長條狀,第二桿體62的一端與第三桿體63的一端鉸接,第三桿體63的另一端沿水平方向設置鎖閉機構,第三桿體63的中部設置第二孔軸631,第二孔軸631固定在柜體10內,所述的鎖閉機構包括設置在前門80上的鎖舌81,鎖舌81向上水平設置圓柱銷82,圓柱銷82的一端指向鎖舌81所在一側,另一端與第三桿體63相鉸接,第一聯鎖桿60帶動圓柱銷82使其處于抵擋鎖舌81和防止抵擋鎖舌81兩種位置狀態。第三桿體63的一端上開設長腰孔632,圓柱銷82的運行軌跡與長腰孔632的形狀相吻合,套管83固定在柜體10內,套管83套設在圓柱銷82上,套管83對圓柱銷82起導向作用,引導圓柱銷82沿水平方向在其內部運動。 結合圖3、4、5,當絕緣板30沿絕緣導軌20插入時,推動第一聯鎖桿60的第一桿體61向前運動,同時第一桿體61帶動第二桿體62、第二桿體62帶動第三桿體63、第三桿體63帶動圓柱銷82后退,此時,逆時針方向轉動把手84,由于把手84與鎖舌81是剛性連接,鎖舌81同時向左轉動,打開前門80,如圖4所示;當絕緣板30沿絕緣導軌20抽出時,拉簧
5拉動第一聯鎖桿60復位,帶動圓柱銷82前伸,擋住鎖舌81,逆時針方向轉動把手84,鎖舌
81無法轉動,前門80無法打開,如圖3所示,這種結構能夠完全鎖死前門80,杜絕了安全隱
串 結合圖6、7、8、9,所述的前門80鉸接在柜體10垂直向的一側邊沿上,第二聯鎖桿70包括第四桿體71和第五桿體72,第四桿體71的頭部71a通過孔軸固定在橫梁40的側面,第四桿體71的頭部71a朝向旋塊50所在一側,且其周邊輪廓大致呈圓弧狀,第四桿體71的頭部71a上沿水平方向開設可供旋塊50的下部50b在其內轉動的通孔71b,通孔71b的形狀大致呈半圓形,所述的旋塊50大致呈倒Z形,其上部50a和下部50b平行并呈立板狀,旋塊50的上部50a與拉簧的一端連接,拉簧呈水平方向布置,拉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橫梁40的正面上并處于條形孔41的下方,第四桿體71的尾部與第五桿體72的一端鉸接,第五桿體72呈長條狀,第五桿體72的另一端與前門80的內側鉸接。 結合圖10,所述的絕緣板30橫截面的形狀與橫梁40上開設的條形孔41的形狀相吻合,絕緣板30上靠近前門80的一側呈懸置狀,且該懸置端上沿水平方向開設可供旋塊50上部50a在其內轉動的聯鎖孔31,聯鎖孔31為長條孔。 結合圖6、7、8、9、10,當前門80關閉時,前門80帶動第二聯鎖桿70沿水平方向順時針運動,由于旋塊50的下部50b處于第四桿體71頭部71a所開設的通孔71b內,第五桿體72帶動第四桿體71,使旋塊50的下部50b在第四桿體71頭部71a的牽引下,隨著第四桿體71沿豎直方向逆時針轉動,第四桿體71的桿身與第五桿體72的桿身重疊,直至旋塊50的上部50a旋出絕緣板30上的聯鎖孔31,前門80完全關閉時,旋塊50與絕緣板30分離,此時,可抽出絕緣板30 ;相反地,當打開前門80時,前門80帶動第二聯鎖桿70沿水平方向逆時針運動,由于旋塊50的下部50b處于第四桿體71頭部71a所開設的通孔71b內,第五桿體72帶動第四桿體71,使旋塊50的下部50b在第 桿體71頭部71a的牽引下,隨著第四桿體71沿豎直方向順時針轉動,直至旋塊50的上部50a重新旋入絕緣板30上的聯鎖孔31,前門80完全打開時,旋塊50的上部50a與絕緣板30鎖死,此時,無法人為地撥動旋塊50,也無法將絕緣板30抽出,防止了由于誤操作而將帶電體暴露,安全性較強。[0021]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核心在于在原有聯鎖桿的基礎上作出了改進,通過設置鎖閉機構,并配合原有的前門80的鎖舌81,實現完全鎖死前門80的功能,同時在原有扇形板的基礎上作出了改進,通過設置第二聯鎖桿70,并配合原有的旋塊50,在打開前門80時,第二聯鎖桿70帶動旋塊50旋入絕緣板30上開設的聯鎖孔31,實現鎖死絕緣板30的功能,結構簡單、提高了防護等級、安全性強。
權利要求一種新型負荷開關聯鎖機構,包括柜體(10),第一聯鎖桿(60)自上而下斜向布置在柜體(10)內,橫梁(40)橫置在柜體(10)內并將柜體(10)的內部空間分為上部和下部,柜體(10)的內壁上沿橫梁(40)所在的平面向內延伸設置兩個相互平行的絕緣導軌(20),絕緣導軌(20)的導向與橫梁(40)的長度方向垂直,橫梁(40)上開設可供絕緣板(30)插入的條形孔(41),旋塊(50)鉸接在橫梁(40)的正面并繞水平向軸芯轉動,絕緣板(30)上沿水平方向開設聯鎖孔(3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聯鎖桿(60)的一端鉸接在橫梁(40)上,另一端與鎖閉機構活動連接,鎖閉機構固定設置在前門(80)上,在橫梁(40)的下方水平布置第二聯鎖桿(70),第二聯鎖桿(70)的一端與前門(80)的內側鉸接,另一端鉸接在橫梁(40)的側面,前門(80)帶動第二聯鎖桿(70)在水平方向運動,第二聯鎖桿(70)帶動旋塊(50)轉動并使旋塊(50)處于旋入聯鎖孔(31)和旋出聯鎖孔(31)兩種位置狀態。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負荷開關聯鎖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聯鎖桿(60) 包括第一、二桿體(61、62),其中第二桿體(62)的一端與第一桿體(61)的尾端鉸接,第一桿體(61)的中部鉸接在橫梁(40)上,柜體(10)內部設置一拉簧,拉簧的一端向上延伸并固定在橫梁(40)上,拉簧的另一端與第一、二桿體(61、62)的連接部連接固定。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新型負荷開關聯鎖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門(80)鉸接在柜體(10)垂直向的一側邊沿上,第二聯鎖桿(70)包括第四桿體(71)和第五桿體(72),第四桿體(71)的頭部(71a)通過孔軸固定在橫梁(40)的側面,第四桿體(71)的頭部(71a)朝向旋塊(50)所在一側,且其周邊輪廓大致呈圓弧狀,第四桿體(71)的頭部(71a)上沿水平方向開設可供旋塊(50)的下部(50b)在其內轉動的通孔(71b),通孔(71b)的形狀大致呈半圓形,所述的旋塊(50)大致呈倒Z形,其上部(50a)和下部(50b)平行并呈立板狀,旋塊(50)的上部(50a)與拉簧的一端連接,拉簧呈水平方向布置,拉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橫梁(40)的正面上并處于條形孔(41)的下方,第四桿體(71)的尾部與第五桿體(72)的一端鉸接,第五桿體(72)呈長條狀,第五桿體(72)的另一端與前門(80)鉸接。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負荷開關前門聯鎖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聯鎖桿(60)大致呈Z形,第一聯鎖桿(60)由第一、二、三桿體(61、62、63)組成,第一桿體(61) 的周邊輪廓呈刀形,其刀口朝向前門(80)所在一側,其刀尾與拉簧、第二桿體(62)的一端鉸接于一點,第一桿體(61)的中部設有第一孔軸(611),第一孔軸(611)固定在橫梁(40)上,第二桿體(62)呈長條狀,第二桿體(62)的一端與第三桿體(63)的一端鉸接,第三桿體(63)的另一端沿水平方向設置鎖閉機構,第三桿體(63)的中部設置第二孔軸(631),第二孔軸(631)固定在柜體(10)內,所述的鎖閉機構包括設置在前門(80)上的鎖舌(81),鎖舌(81)向上水平設置圓柱銷(82),圓柱銷(82)的一端指向鎖舌(81)所在一側,另一端與第三桿體(63)相鉸接,第一聯鎖桿(60)帶動圓柱銷(82)使其處于抵擋鎖舌(81)和防止抵擋鎖舌(81)兩種位置狀態。
5. 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新型負荷開關前門聯鎖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絕緣板(30)橫截面的形狀與橫梁(40)上開設的條形孔(41)的形狀相吻合,絕緣板(30)上靠近前門(80)的一側呈懸置狀,且該懸置端上沿水平方向開設可供旋塊(50)上部(50a)在其內轉動的聯鎖孔(31),聯鎖孔(31)為長條孔。
6.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負荷開關前門聯鎖機構,其特征在于套管(83)固定在柜體(10)內,套管(83)套設在圓柱銷(82)上。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負荷開關前門聯鎖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桿體(63)的一端上開設長腰孔(632),圓柱銷(82)的運行軌跡與長腰孔(632)的形狀相吻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負荷開關聯鎖機構,包括柜體,第一聯鎖桿自上而下斜向布置在柜體內,橫梁橫置在柜體內,柜體的內壁上設置兩個相互平行的絕緣導軌,橫梁上開設可供絕緣板插入的條形孔,旋塊鉸接在橫梁的正面并繞水平向軸芯轉動,絕緣板上沿水平方向開設聯鎖孔,所述的第一聯鎖桿的一端鉸接在橫梁上,另一端與鎖閉機構活動連接,在橫梁的下方水平布置第二聯鎖桿,第二聯鎖桿帶動旋塊轉動并使旋塊處于旋入聯鎖孔和旋出聯鎖孔兩種位置狀態。本實用新型一方面通過設置鎖閉機構,并配合原有的前門鎖舌,實現鎖死前門的功能;另一方面通過設置第二聯鎖桿,并配合原有的旋塊,實現鎖死絕緣板的功能,結構簡單、提高了防護等級、安全性強。
文檔編號H01H9/22GK201490046SQ20092017252
公開日2010年5月26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11日 優先權日2009年6月11日
發明者張朝玉, 張棟延, 陳勃 申請人:合肥興東電器開關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