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液體加熱裝置的溫控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溫控器,特別是一種液體加熱裝置的溫控器。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的溫控器,主要有三類。第一類在連接器上采用導電圓環壁,插座上對 應設置彈性電觸點與導電圓環壁的內壁或外壁接觸,當插座插入連接器或旋轉使用時,其 相對摩擦力易使電觸點與導電圓環壁之間產生拉弧而造成導電圓環壁表面凸凹不平,引起 電觸點與導電圓環壁間接觸不良,而接觸不良經常會導致電觸點發熱過高造成溫控器外殼 或絕緣材料的燒毀。第二類在連接器上采用彈性導電片,插座上對應設置導電環,導電柱上的電觸點 與導電環軸向接觸。該結構減少了插座插入連接器或旋轉使用時產生拉弧現象,但此類產 品未對彈性導電片的電觸點端進行定位,導電工作時電觸點不能完全居中,可能出現導電 環只接觸電觸點邊緣,導致電觸點工作時發熱過高,而過高的發熱會導致溫控器外殼或絕 緣材料的燒毀。第三類在連接器上采用導電柱,插座上對應設置導電環,導電柱上的電觸點與導 電環軸向接觸,該結構減少了插座插入連接器或旋轉使用時產生拉弧現象,但是由于軸向 接觸,導電柱不得不置于僅比導電柱大一點點的空心圓柱或圓孔內,導致電觸點工作時的 發熱不能及時散發,特別是大功率的液體加熱器工作時,過高的發熱會導致溫控器外殼或 絕緣材料的燒毀。因此,有必要作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安全可靠、散熱效果好的液體加 熱裝置的溫控器,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按此目的設計的一種液體加熱裝置的溫控器,包括帶有端子的插座和連接器,其 結構特征所述是插座上設置有一個以上的導電圈;連接器的絕緣基座上設置有與導電圈的 軸心相對應的環形凹腔,環形凹腔內設置有導向槽,形成一散熱空間。所述導向槽包括第一導向槽和第二導向槽,導向槽與環形凹腔為一體設置;導向 槽呈環形和/或直線形,導向槽與環形凹腔保持一定的高度。所述環形凹腔包括第一環形凹腔和第二環形凹腔;第一導向槽呈環形,其設置于 第一環形凹腔內,第二導向槽呈直線形,其設置于第二環形凹腔內。所述導向槽內設置有帶電觸點的彈片,該彈片上的電觸點與插座的導電圈插接固 定;彈片與連接器上的絕緣基座固定連接。所述導電圈包括第一導電圈和第二導電圈;第一導電圈與第二導電圈為同軸心設 置,且第一導電圈的直徑大于第二導電圈的直徑。 所述第一導電圈和第二導電圈與端子相接,第一導電圈和第二導電圈通過端子分 別與液體加熱裝置的火線、零線相連接;第一導電圈和第二導電圈固設于插座的絕緣殼體上。所述導電圈與環形凹腔為上下同軸設置,且導電圈的數目與環形凹腔的數目為
--對應。本實用新型通過增設導向槽,當插座插入連接器時,電觸點的運動方向與導電圈 的接觸力方向一致,減少了兩者之間產生拉弧現象;導向槽使電觸點的軸心與導電圈的軸 心一一對應,保證電觸點與導電圈的充分接觸,同時導向槽提供良好的散熱空間,避免高溫 將外殼或絕緣材料發生燒毀現象,從而提高產品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其具有結構簡單合理、 加工方便、散熱效果好和制造成本低的特點。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插座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沿A-A方向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連接器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的仰視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3中沿B-B方向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6為插座與連接器組裝后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中1為插座,1. 1為絕緣殼體,1.2為第一導電圈,1.3為第二導電圈,1.4為端 子,2為連接器,2. 1為絕緣基座,2. 2為彈片,2. 3為電觸點,2. 4為第一導向槽,2. 5為第二 導向槽,2. 6為第一環形凹腔,2. 7為第二環形凹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第一實施例參見圖1-圖6,本液體加熱裝置的溫控器,包括帶有端子1. 4的插座1和連接器 2,插座1上設置有導電圈,導電圈固設于插座1的絕緣殼體1.1上。導電圈為第一導電圈
1.2和第二導電圈1. 3,第一導電圈1. 2與第二導電圈1. 3為同軸心設置,且第一導電圈1. 2 的直徑大于第二導電圈1. 3的直徑(見圖1)。第一導電圈1.2和第二導電圈1.3與端子1.4相接,第一導電圈1.2和第二導電 圈1. 3通過端子1. 4分別與液體加熱裝置的火線、零線相連接。連接器的絕緣基座2. 1上 設置有與導電圈的軸心相對應的環形凹腔,環形凹腔為第一環形凹腔2. 6和第二環形凹腔
2.7。導電圈與環形凹腔為上下同軸設置,且導電圈的數目與環形凹腔的數目為一一對應 (見圖3)。環形凹腔內設置有導向槽,形成一散熱空間。導向槽內設置有帶電觸點2. 3的 彈片2. 2,該彈片2. 2上的電觸點2. 3與插座1的導電圈插接固定,彈片2. 2與連接器2上 的絕緣基座2.1固定連接。導向槽包括第一導向槽2. 4和第二導向槽2. 5,導向槽與環形凹腔為一體設置。第 一導向槽2. 4呈環形,其設置于第一環形凹腔2. 6內。第二導向槽2. 5呈直線形,其設置于 第二環形凹腔2. 7內。其目的在于可以使第二導向槽2. 5的空間變得更為寬大,這種結構 在連接器2牢固可靠的前提下設計出更加充分的散熱空間并節省材料。連接器2的電觸點 2. 3在第二導向槽2. 5的環形壁作用下,使電觸點2. 3的軸心導向槽的軸心在始終保持同一軸心上,其軸心大小與插座1的導電圈的直徑相等。第二導向槽2. 5防止彈片2. 2上的電 觸點2. 3發生偏移,當插座1的導電圈通過環形凹腔軸向接觸連接器2的電觸點2. 3時,電 觸點2. 3的運動方向與導電圈的接觸力方向一致,保證電觸點2. 3與導電圈始終充分接觸, 同時又能夠減少了兩者之間產生拉弧現象,提高安全系數。導向槽與環形凹腔保持一定的高度,其目的在于即使插座1的導電圈碰到連接 器2的環形凹腔的底部與絕緣基座2. 1接觸,連接器2的電觸點2. 3仍然保持在導向槽內, 從而保證觸點與導電圈始終可靠接觸。第二實施例所述導向槽為第一導向槽2. 4和第二導向槽2. 5,該第一導向槽2. 4和第二導向槽 2. 5都呈環形。其它未述部分同第一實施例。
權利要求1.一種液體加熱裝置的溫控器,包括帶有端子(1.4)的插座(1)和連接器0),其特征 所述是插座上設置有一個以上的導電圈;連接器的絕緣基座(2. 1)上設置有與導電圈的軸 心相對應的環形凹腔,環形凹腔內設置有導向槽,形成一散熱空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液體加熱裝置的溫控器,其特征是所述導向槽包括第一導向槽 (2. 4)和第二導向槽(2. 5),導向槽與環形凹腔為一體設置;導向槽呈環形和/或直線形,導 向槽與環形凹腔保持一定的高度。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液體加熱裝置的溫控器,其特征是所述環形凹腔包括第一環形 凹腔(2.6)和第二環形凹腔(2.7);第一導向槽(2.4)呈環形,其設置于第一環形凹腔內, 第二導向槽(2. 5)呈直線形,其設置于第二環形凹腔內。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液體加熱裝置的溫控器,其特征是所述導向槽內設置有帶 電觸點(2. 3)的彈片(2. 2),該彈片上的電觸點與插座(1)的導電圈插接固定;彈片與連接 器(2)上的絕緣基座(2. 1)固定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液體加熱裝置的溫控器,其特征是所述導電圈包括第一導電圈 (1.2)和第二導電圈(1.3);第一導電圈與第二導電圈為同軸心設置,且第一導電圈的直徑 大于第二導電圈的直徑。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液體加熱裝置的溫控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導電圈(1. 和第 二導電圈(1.3)與端子(1.4)相接,第一導電圈和第二導電圈通過端子分別與液體加熱裝 置的火線、零線相連接;第一導電圈和第二導電圈固設于插座(1)的絕緣殼體(1. 1)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液體加熱裝置的溫控器,其特征是所述導電圈與環形凹腔為上 下同軸設置,且導電圈的數目與環形凹腔的數目為一一對應。
專利摘要一種液體加熱裝置的溫控器,包括帶有端子的插座和連接器,插座上設置有一個以上的導電圈;連接器的絕緣基座上設置有與導電圈的軸心相對應的環形凹腔,環形凹腔內設置有導向槽,形成一散熱空間。導向槽包括第一導向槽和第二導向槽,導向槽與環形凹腔為一體設置。本實用新型通過增設導向槽,當插座插入連接器時,電觸點的運動方向與導電圈的接觸力方向一致,減少了兩者之間產生拉弧現象;導向槽使電觸點的軸心與導電圈的軸心一一對應,保證電觸點與導電圈的充分接觸,同時導向槽提供良好的散熱空間,避免高溫將外殼或絕緣材料發生燒毀現象,從而提高產品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其具有結構簡單合理、散熱效果好和制造成本低的特點。
文檔編號H01R24/00GK201859968SQ201020560478
公開日2011年6月8日 申請日期2010年10月8日 優先權日2010年10月8日
發明者唐再階, 敬元猛 申請人:廣東格蘭仕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