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鉛直平面振蕩流熱管電池散熱模塊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850336閱讀:41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鉛直平面振蕩流熱管電池散熱模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動力電池散熱模塊,尤其涉及一種鉛直平面振蕩流熱管電池散熱模塊。
背景技術
隨著電動汽車的不斷發展,電動汽車動力系統——動力電池的產熱問題日益突出。由于動力電池在充放電過程中,內部化學反應復雜,尤其是大尺寸以及大電流放電過程中,電池內部迅速產生大量的熱,熱量的堆積必然引起電池溫度升高,進而使電池性能下降,甚至可能會出現漏液、放氣、冒煙等現象,嚴重時電池發生劇烈燃燒且發生爆炸,影響整車性能。因此,必須電動汽車電池,必須解決散熱問題。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和不足,提供一種鉛直平面振蕩流熱管電池散熱模塊,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散熱量大,具有高效,啟動溫度低,加工簡單,可鉛直平面放置,無需額外電池電能消耗等優點。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一種鉛直平面振蕩流熱管電池散熱模塊,包括多個疊加組合在一起的電池和設置在電池表面的振蕩流熱管,所述該振蕩流熱管截面為扁平結構或者矩形結構,這種結構與電池表面貼合面積增大,更加利于電池的散熱。所述振蕩流熱管通過粘合材料與電池的表面粘接。所述振蕩流熱管為列管式結構,由管件來回折彎構成。電池和振蕩流熱管,可根據具體電壓和容量需要任意組合。所述電池和振蕩流熱管依次疊加,以保證電池兩表面均和熱管接觸。所述的振蕩流熱管可放置于鉛直平面。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通過振蕩流熱管與電池的巧妙結合,該振蕩流熱管截面為扁平結構或者矩形結構,這種結構與電池表面貼合面積增大,更加利于將電池熱量通過振蕩流熱管等傳遞到電池外的環境中去,其中振蕩流熱管和電池通過高導熱粘合材料緊密粘合,也可直接套設在電池的表面。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具有散熱量大,散熱效率高,加工簡單等優點, 能有效的解決動力電池散熱問題。本實用新型的電池散熱模塊由若干個電池和振蕩流熱管依次疊加連接而成,電池和振蕩流熱管通過高導熱粘合材料緊密粘結,高導熱粘合材料的導熱系數等于或者高于電池本身導熱系數,以降低接觸熱阻。電池上下表面都與振蕩流熱管接觸,保證熱量分配均勻。電池熱量通過振蕩流熱管進行傳遞,電池加熱熱管蒸發端,管內工質將熱量帶自電池兩測熱管裸露部位即冷凝端,通過電動汽車行駛中的自然風,將冷凝端熱量散出。適用于電動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與混合動力汽車的動力電池,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具體詳細描述,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對于未特別注明的工藝參數,可參照常規技術進行。實施例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鉛直平面振蕩流熱管電池散熱模塊,包括多個疊加組合在一起的電池2和設置在電池2表面的振蕩流熱管1,所述該振蕩流熱管截面為扁平結構或者矩形結構。所述振蕩流熱管1通過粘合材料與電池2的表面粘接。所述振蕩流熱管1為列管式結構,由管件來回折彎構成。電池2和振蕩流熱管1,可根據具體電壓和容量需要任意組合。所述電池2和振蕩流熱管1依次疊加,以保證電池2兩表面均和振蕩流熱管1接觸。所述的振蕩流熱管1可放置于鉛直平面。所述粘合材料為高導熱粘合材料, 高導熱粘合材料導熱系數大于或等于電池2有效導熱系數。所述的蕩流熱管1啟動溫度為 20 60°C,所述的蕩流熱管1的管內工質在抽真空后沸點為20 60°C。本實用新型在無需額外電池能量消耗的情況下,通過振蕩流熱管1將電池2中的熱量轉移到電池外部環境中,以保證電池溫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振蕩流熱管1和電池2 通過高導熱粘合材料3進行緊密粘合。電池2中充放電時產熱加熱振蕩流熱管1,振蕩流熱管1管內工質通過循環流動,結合電動汽車行駛過程中的自然風,將熱量傳遞到外部空間。圖2所示,電池2和振蕩流熱管1依次疊加組合而成,可根據具體電壓和容量需要進行若干電池2的串并連接。根據電池2的電極處產熱量大于其它部位,振蕩流熱管1可靠近電極4附近,以增加熱振蕩流熱管1啟動速度。 如上所述便可較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 上述實施例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實質與原理下所作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均應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鉛直平面振蕩流熱管電池散熱模塊,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個疊加組合在一起的電池和設置在電池表面的振蕩流熱管,所述該振蕩流熱管截面為扁平結構或者矩形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鉛直平面振蕩流熱管電池散熱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蕩流熱管通過粘合材料與電池的表面粘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鉛直平面振蕩流熱管電池散熱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蕩流熱管為列管式結構,由管件來回折彎構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鉛直平面振蕩流熱管電池散熱模塊,包括多個疊加組合在一起的電池和設置在電池表面的振蕩流熱管。所述振蕩流熱管通過粘合材料與電池的表面粘接。所述振蕩流熱管為列管式結構,由管件來回折彎構成。振蕩流熱管在鉛直平面通過高導熱粘合材料緊密粘結在電池表面,振蕩流熱管和單體電池依次疊加,組合成動力電池模塊。本實用新型具有高效,啟動溫度低,加工簡單,可鉛直平面放置等優點。無需額外電池電能消耗、適用于動力電池散熱,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文檔編號H01M10/50GK202067878SQ20112017038
公開日2011年12月7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24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24日
發明者張艷來, 汪雙鳳, 陳錦芳, 霍杰鵬, 饒中浩 申請人:華南理工大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