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平面顯示模塊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781826閱讀:21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平面顯示模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提供一種平面顯示模塊,尤指一種僅需使用一偏光片的平面顯示模塊。
背景技術
平面顯示裝置為目前日趨流行的一種顯示裝置,其中液晶顯示器更因為具有外型輕薄、耗電量少以及無輻射污染等特性,故已被廣泛地應用在個人桌上型計算機屏幕以及筆記型計算機、個人數字助理(PDA)、手機等攜帶式信息產品上,甚至已有逐漸取代陰極射線管(Cathode Ray Tube,CRT)顯示器及傳統電視的趨勢。
一般而言,液晶顯示模塊(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LCM)為一液晶顯示器中最關鍵的裝置,其包括液晶顯示面板及背光模塊等組件。液晶顯示面板系在兩片玻璃基板中設置一液晶分子層,通常在各玻璃基板上會先涂布配向層,以使液晶分子順著一個特定且平行于玻璃表面的方向排列。借由在玻璃基板上的晶體管、電極等電子組件,可對液晶分子提供電場而使液晶分子隨電場大小而旋轉,由于液晶分子的雙折射率會隨液晶分子的方向而改變,便會使偏振光在經過液晶分子時產生偏振方向的改變。因此,液晶顯示面板的顯示原理即是在液晶顯示面板的上、下兩側各設置一偏光片(polarizer),并配合液晶分子的旋轉以控制出光面的光線量,便可顯示出畫面。
請參考圖1,圖1為傳統一液晶顯示面板的顯示原理示意圖。傳統液晶顯示面板包括二玻璃基板12,其上設有電極,而玻璃基板12中間設置有液晶分子14。玻璃基板12的兩側則設置有二互相垂直的第一與第二偏光片16、18,因此,在上圖未施加電場的情形下,光源所產生的的自然光在經過第一偏光片16時,會形成僅具有一線偏振光P,再經過玻璃基板12以及液晶分子層。值得注意的是,在適當厚度的液晶分子層中,液晶分子14會使線偏振光P的偏振方向剛好改變90度而形成線偏振光S,便可通過第二偏光片18。另一方面,當對液晶分子施加電壓時可改變液晶分子14的方向(如下圖施加電場的情況),例如使液晶分子14的方向與電場行進方向平行,使得線偏振光P在經過液晶分子層時不會改變偏振方向,便無法通過第二偏光片18。由上述可知,借由偏光片將光源轉換成線偏振光,并配合對液晶分子施加不同電場以使線偏振光轉換成橢圓偏光,如此才能顯示灰階影像,故一般在液晶顯示面板兩側設置偏光片是液晶顯示器的必要設計。
然而,一般偏光片的功能是使某一偏振方向的線偏振光可通過偏光片,而將垂直于該偏振方向的光線吸收,亦即會吸收百分之五十的光線,導致光線利用率較低。同時,設置在液晶顯示面板前后兩側的偏光片會限制液晶顯示模塊的尺寸設計,導致無法有效地降低液晶顯示模塊的厚度,是目前液晶顯示模塊發展上的另一問題。因此,如何改善液晶顯示模塊設計,以提高液晶顯示模塊的光利用效率,并有效降低其厚度,仍為業界持續研究的課題。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偏光產生器(polarizing device)的平面顯示模塊,以解決上述傳統平面顯示模塊的問題。
根據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偏光產生器,其包括一透光板體以及一雙折射材料(birefringent material)。其中,透光板體具有一入光面以及一出光面,而自然光可經由入光面進入透光板體中。雙折射材料散設在透光板體中,能將進入透光板體的自然光轉換為具有兩互相垂直的線偏振光,并使此兩互相垂直的線偏振光分別以不同的折射角度散射。
根據本發明,還公開一種平面顯示模塊,其包括一背光模塊、一液晶顯示面板設在背光模塊之上,以及一偏光片設在液晶顯示面板的顯示面上。背光模塊包括一透光板體、以及一光源產生器。其中,透光板體具有一底面以及一頂面,且底面上具有多個擴散圖案,用來散射光線,而光源產生器設在透光板體的一側,以產生一自然光進入透光板體中。此外,背光模塊還包括多個雙折射粒子,散設在透光板體中。雙折射粒子為具有雙折射率、包含氣室(air gap)或采用具有一個或數個光軸的材質,能使自然光轉換為兩互相垂直的線偏振光,并使此兩互相垂直的線偏振光分別以不同的折射角度散射。
根據本發發明,又公開一種制作一平面顯示模塊的方法。首先提供一透光板體,其頂面為一出光面。透光板體的底面上設有多個擴散圖案,而其內部散設有多個雙折射粒子,其中所述雙折射粒子能將行進在透光板體內的光線轉換為具有兩互相垂直的線偏振光。經由調整雙折射粒子在透光板體內的散布角度,能使被折射的兩互相垂直的線偏振光分別朝透光板體的出光面以及側面或底面散射,且借由調整擴散圖案以及雙折射粒子的形狀及在該透光板體上的密度,來控制由出光面離開透光板體的光線,使光線均勻化。此外,另提供一平面顯示面板,設在透光板體的出光面上,并提供一偏光片,設在平面顯示面板的顯示面上。
由于本發明的偏光產生器是在透光板體中設置具雙折射率的雙折射材料,因此可將自然光轉換成兩互相垂直的線偏振光,即線偏振光S以及線偏振光P,并使線偏振光S與線偏振光P分別朝不同方向散射,因此僅線偏振光P或線偏振光S會由偏光產生器射出而進入平面顯示面板中,可取代原先設置在平面顯示面板下方的第一偏光片,降低平面顯示面板的厚度及制作成本。


圖1為傳統一液晶顯示面板的顯示原理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平面顯示模塊的剖面示意圖。
圖3為圖2所示平面顯示模塊的部分放大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平面顯示模塊的剖面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平面顯示模塊的剖面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平面顯示模塊的剖面示意圖。
主要組件符號說明12玻璃基板 14液晶分子16第一偏光片 18第二偏光片50平面顯示模塊 52背光模塊54液晶顯示面板 54a 顯示面56光源產生器 58透光板體58a 入光面 58b 出光面58c 透光板體底面 60偏光片60a 下偏光片 62偏光產生器64擴散圖案 66雙折射材料68光學膜片 70λ/4位相差板
72底反射層74偏光轉換機構76側反射層78λ/4位相差板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考圖2與圖3,圖2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平面顯示模塊50的剖面示意圖,而圖3為圖2所示平面顯示模塊50的部分放大示意圖。平面顯示模塊50為一液晶顯示模塊,其包括一背光模塊52以及一設在背光模塊52之上的液晶顯示面板54,其中液晶顯示面板54具有一顯示面54a。此外,平面顯示模塊50僅包括一偏光片60,設在液晶顯示面板54的顯示面54a之上。
背光模塊52包括一光源產生器56以及一偏光產生器62。其中,光源產生器56系設置在偏光產生器62的一側,用來產生自然光,入射至偏光產生器62之中。偏光產生器62包括一透光板體58,其具有一入光面58a以及一出光面58b,入光面58a即為距離光源產生器56較近的側面,用來接收光源產生器56所產生的自然光,而出光面58b為透光板體58的頂面,用來使散射在透光板體58中的光線經由出光面58b射出以進入液晶顯示面板54中。透光板體58的功用在于引導光線散射路徑,以使光線能在透光板體58內均勻散射。透光板體58的材料可選擇導旋光性優良的丙烯(acryl)或其它具有導光功能的材料,例如塑料材料,優選為PMMA(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日本Zeon公司所生產的ZEONOR或JSR公司所生產的ARTON等具有導光功能的材質,并可以射出成形方式制作。在透光板體58的底面58c表面設置有多個擴散圖案64,其優選為突點圖案,借以破壞光線的全反射而散射光線,以改善光線的行徑路徑,進而提高液晶顯示面板54的均勻性。
偏光產生器62還包括一雙折射材料66,散設在透光板體58內,在本實施例中,雙折射材料系以多個雙折射粒子的形式散布在透光板體58中,其為具有一雙折射率的材料,可將自然光轉換為具有兩互相垂直的線偏振光,例如互相垂直的線偏振光P與線偏振光S,并可將此兩種具有不同偏振方向的線偏振光分別以不同的折射角度散射出去。如圖3所示,當自然光由入光面58a進入透光板體58而接觸雙折射材料66時,會被雙折射材料66轉換成具有線偏振光P(以實線表示),以及線偏振光S(以虛線表示)兩者為互相垂直的線偏振光,分別以不同角度折射出去。在本實施例中,任何具有上述特性的材料皆可應用在本發明中以作為設置在透光板體58中的雙折射材料66,例如石英、液晶等。一般而言,具有氣室(air gap)或具有一或數個光軸的材質均可作為本發明的雙折射材料66。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本發明,借由調整雙折射粒子形狀及在透光板體58內的設置位置及角度,可控制線偏振光P與線偏振光S的折射角度,使得線偏振光P朝出光面58b散射,而線偏振光S則朝透光板體58的底面58c行進,亦即借由雙折射材料66將自然光分離成兩互相垂直的線偏振光從出光面58b射出的光線皆為線偏振光P。在此設計下,液晶顯示面板54與背光模塊52之間便不需另外設置一偏光片,而可直接利用由透光板體58射出的線偏振光P,再配合設在其上的偏光片60而顯示畫面。再者,為達到上述目的,以及使光線在偏光產生器62內有優選的擴散路徑,雙折射材料66在透光板體58內各處可選擇性設計為具有不同的分布密度。如圖2所示,可設計使雙折射材料66在透光板體58內距離入光面58a較近處的密度較距離入光面58a較遠處的密度小,以控制光線行徑方向。此外,根據本發明方法,亦可使雙折射材料66形成的雙折射粒子在透光板體58內的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角度,或是改變雙折粒子的形狀,以調整線偏振光P與線偏振光S的折射方向。此外,利用雙折射粒子內光軸及氣室的設計亦可有效地分離線偏振光P與線偏振光S。
本發明偏光產生器62還包括一偏光轉換機構74,其包括一λ/4位相差板(quarter wave plate)70以及一底反射層(reflector)72,依序設在透光板體58的底面58c上。因此,如圖3所示,被雙折射材料66散射而朝透光板體58的底面58c行進的S線偏振光會先經過λ/4位相差板70,轉變為圓偏光C1,然后行進至底反射層72,經底反射層72反彈后形成一旋轉方向相反的圓偏光C2,再經過λ/4位相差板70轉變為線偏振光P,便可經由出光面58b入射至液晶顯示面板54中。如此,由雙折射材料66分離出的線偏振光S均可經由偏光轉換機構74轉換成線偏振光P,而被再利用以增加平面顯示模塊50的整體亮度。
此外,為了提高輝度以及光利用率,本發明背光模塊52可選擇性另設置多個側反射層76設在透光板體58上除了入光面58a與出光面58b以外的表面上,并可選擇性設置至少一光學膜片68在偏光產生器62之上,其中,光學膜片68可為棱鏡片或擴散片。
因此,由上述可知,本發明平面顯示模塊50的制作方法可包括下列步驟步驟一提供一透光板體58,并在其底面58c上設置多個擴散圖案64,且透光板體58中散設有多個由雙折射材料66形成的雙折射粒子,其能將行進在透光板體58內的光線轉換為兩互相垂直的線偏振光,即線偏振光S以及線偏振光P;步驟二調整雙折射粒子形狀,光軸及air gap的設計并配合在透光板體58內的散布角度,以使被折射的線偏振光P以及線偏振光S分別朝透光板體58的出光面58a以及透光板體58的側面或底面58c散射;步驟三調整擴散圖案64以及雙折射粒子在透光板體58內的密度、角度或形狀,以使由出光面58b離開透光板體58的光線均勻化;步驟四提供一平面顯示面板54,設在透光板體58的出光面58b上,且平面顯示面板54包括一顯示面54a;步驟五提供一偏光片60,設在顯示面54a上。
其中,透光板體58、雙折射材料66以及擴散圖案64組合為一偏光產生器62。此外,將雙折射材料66填入透光板體58的方式包括將雙折射材料66制作成細微粒子,再植入(doping)、卷入或灌入透光板體58的材料中,例如,將灌入雙折射粒子的丙烯一并射出成形,形成所需的透光板體58。再者,本發明方法還包括提供一偏光轉換機構74在透光板體58的下方,其中偏光轉換機構74包括一λ/4位相差板70與一底反射層72,以提高光利用率。
請參考圖4,圖4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平面顯示模塊50的剖面示意圖,為便于說明,圖4沿用圖2的組件符號。在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中,液晶顯示面板54的下表面還包括一下偏光片60a,其作用在于過濾背光模塊52所產生的光線,使線偏振光P能通過下偏光片60a,而吸收線偏振光S,以進一步確保從背光模塊52進入液晶顯示面板54的光線僅有線偏振光P而沒有線偏振光S,使得液晶顯示面板54能顯示最佳的畫面。同樣地,被雙折射材料66往底面58c折射的線偏振光S在經過λ/4位相差板70后,經底反射層72反射以后再經過λ/4位相差板70,便成為線偏振光P,而可被液晶顯示面板54所利用。
此外,本實施例的偏光產生器62的側邊還包括一λ/4位相差板78,設在透光板體58與側反射層76之間。因此,當光線經由雙折射材料66折射后,大部分的線偏振光P會直接進入液晶顯示面板54,而線偏振光S往偏光產生器62的底部或側邊折射時,設在偏光產生器62側邊的λ/4位相差板78與側反射層76亦可將行進至偏光產生器62側邊的線偏振光S轉換成線偏振光P,以提高光線利用效率。
本發明的偏光產生器及其制作方法并不限應用在側光式背光模塊,當其應用在直下式背光模塊時,僅需將偏光產生器底部的設計以及光源產生器的設置相對位置稍做變更即可。請參考圖5,圖5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平面顯示模塊50的剖面示意圖,其中圖5沿用圖2的組件符號。在本實施例中,平面顯示模塊50具有一直下式光源,如圖5所示,多個光源產生器56設在偏光轉換機構74的下方,而底反射層72包括多個對應于光源產生器56的開口,以供光源產生器56的光線射入偏光產生器62中。
請參考圖6,圖6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平面顯示模塊50的剖面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光源產生器56設在偏光產生器62的下方,形成一直下式背光源,而液晶顯示面板54的下表面還包括一下偏光片60a,以過濾光線,使線偏振光P能通過下偏光片60a,而吸收線偏振光S,以進一步確保從背光模塊52進入液晶顯示面板54的光線僅有線偏振光P而沒有線偏振光S,使得液晶顯示面板54能顯示最佳的畫面。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可選擇性地在偏光產生器62的側邊另設一偏光轉換機構,即在側反射層76與透光板體58之間設置λ/4位相差板78可將行進至偏光產生器62側邊的線偏振光S轉換成線偏振光P,以提高光線利用效率。
相較于傳統技術,本發明在背光模塊中提供一偏光產生器,其包括雙折射材料,可將自然光轉換成具兩偏振方向相互垂直的線偏振光,并使此二線偏振光分別以不同方向散射,而取代平面顯示模塊中的偏光片,可以有效減少平面顯示模塊的厚度與制作成本。此外,借由調整雙折射材料的形狀及在偏光產生器中的散布密度和角度,并配合偏光產生器底部的擴散圖案設計,可調整平面顯示模塊的整體光線亮度以及均勻度,并提高光利用效率。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凡依本發明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的涵蓋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偏光產生器,其包括一透光板體,其具有一入光面以及一出光面,且自然光可經由該入光面進入該透光板體中;以及一雙折射材料,散設在該透光板體中,能將進入該透光板體的自然光轉換為具有二互相垂直的第一線偏振光與第二線偏振光,并使該二互相垂直的第一及第二線偏振光分別以不同的折射角度散射。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產生器,其中該偏光產生器還包括多個擴散圖案,設在該出光面的一相對面,用來散射該自然光或該第一與該第二線偏振光。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偏光產生器,其中所述擴散圖案為多個突點圖案。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產生器,其中該第一線偏振光的折射角度是使該第一線偏振光由該出光面離開該透光板體,而該第二線偏振光的折射角度是使該第二線偏振光朝該出光面的該相對面行進。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產生器,其中該透光板體的材料具有導光功能。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偏光產生器,其中該透光板體的材料為一塑料材料。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偏光產生器,其中該透光板體的材料選自下列具有導光功能的材料PMMA、聚碳酸酯、ZEONOR及ARTON。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產生器,其中該雙折射材料在該透光板體中的形狀及分布密度不完全相同。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偏光產生器,其中該透光板體內的該雙折射材料在距離該入光面較近處的密度較距離該入光面較遠處的密度小。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產生器,其中該偏光產生器還包括一偏光轉換機構,設在該出光面的相對面表面或該偏光產生器的至少一側面上,該偏光轉換機構能反射該第二線偏振光,并將該第二線偏振光轉換成與該第二線偏振光垂直的該第一線偏振光。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偏光產生器,其中該偏光轉換機構包括一λ/4位相差板(quarter wave plate),設在所述擴散圖案的表面;以及一反射層(reflector),設在該λ/4位相差板的表面。
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產生器,其中該出光面設在該透光板體的頂面,而該入光面設在該透光板體的一側面。
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產生器,其中該出光面設在該透光板體的頂面,而該入光面設在該透光板體的底面。
1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產生器,其中該偏光產生器應用在一平面顯示模塊的一背光模塊中。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偏光產生器,其中該平面顯示模塊為一液晶顯示模塊。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偏光產生器,其中該液晶顯示模塊僅具有一偏光片。
17.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偏光產生器,其中該液晶顯示模塊包括一第一偏光片以及一第二偏光片,分別設在該液晶顯示模塊的上表面與下表面。
1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產生器,其中該雙折射材料的材質為石英或液晶材料。
1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產生器,其中該雙折射材料為具有雙折射率、包含氣室或具有一至數個光軸的材料。
20.一種平面顯示模塊,其包括一背光模塊,其包括一透光板體,其具有一底面以及一頂面,且該底面上具有多個擴散圖案,用來散射光線;一光源產生器,設在該透光板體的一側或底面,以產生一自然光進入該透光板體中;以及多個雙折射粒子,散設在該透光板體中,所述雙折射粒子具有一雙折射率,能使該自然光轉換轉換為具有兩互相垂直的一第一線偏振光與一第二線偏振光,并使該互相垂直的第一線偏振光與第二線偏振光分別以不同的折射角度散射;一平面顯示面板,設在該背光模塊之上,且該平面顯示面板的上表面為一顯示面;以及一第一偏光片,設在該平面顯示面板的該顯示面上。
21.根據權利要求20所述的平面顯示模塊,其中該第一線偏振光的折射角度是使該第一線偏振光由該透光板體的頂面離開該透光板體,而該第二線偏振光的折射角度是使該第二線偏振光朝該透光板體的該底面行進。
22.根據權利要求20所述的平面顯示模塊,其中該透光板體的材料具有導光功能,能引導該自然光的散射方向,以使該自然光在該透光板體內均勻散射。
23.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平面顯示模塊,其中該透光板體的材料為塑料材料。
24.根據權利要求23所述的平面顯示模塊,其中該透光板體的材料選自下列具有導光功能的材料PMMA、PC、ZEONOR及ARTON。
25.根據權利要求20所述的平面顯示模塊,其中所述擴散圖案為多個突點圖案。
26.根據權利要求20所述的平面顯示模塊,其中所述雙折射粒子在該透光板體中的形狀及分布密度不完全相同。
27.根據權利要求26所述的平面顯示模塊,其中該透光板體內的該雙折射粒子在距離該光源產生器較近處的密度較距離該光源產生器較遠處的密度小。
28.根據權利要求20所述的平面顯示模塊,其中該背光模塊還包括至少一偏光轉換機構,設在該透光板體的該底面上,能反射該第二線偏振光,并使反射的該第二線偏振光具有一λ/2位相差,即轉換成該第一線偏振光。
29.根據權利要求28所述的平面顯示模塊,其中該偏光轉換機構包括一λ/4位相差板以及一反射層,依序設在該透光板體的該底面的表面上。
30.根據權利要求29所述的平面顯示模塊,其中該背光模塊包括至少二該偏光轉換機構,分別設在該透光板體的該底面上以及至少一側面上。
31.根據權利要求28所述的平面顯示模塊,其中該光源產生器設在該透光板體以及該偏光轉換機構之下。
32.根據權利要求20所述的平面顯示模塊,其中該背光模塊還包括至少一光學膜片,設在該透光板體的該頂面上。
33.根據權利要求20所述的平面顯示模塊,其中所述雙折射粒子的材料為石英或液晶材料。
34.根據權利要求20所述的平面顯示模塊,其中所述雙折射粒子為具有雙折射率、包含氣室或具有一至數個光軸的材料。
35.根據權利要求20所述的平面顯示模塊,其中該平面顯示模塊還包括一第二偏光片,設在該平面顯示面板的下表面上。
36.一種制作一平面顯示模塊的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驟提供一透光板體,其具有一出光面,為該透光板體的頂面,且該透光板體的底面上設有多個擴散圖案,且該透光板體中散設有多個雙折射粒子,其能將行進在該透光板體內的光線轉換為二互相垂直的第一線偏振光及第二線偏振光;調整所述雙折射粒子在該透光板體內的散布角度或形狀,以使被折射的該第一以及該第二線偏振光分別朝該透光板體的出光面以及該透光板體的側面或底面散射;調整所述擴散圖案以及所述雙折射粒子在該透光板體內的密度,以使由該出光面離開該透光板體的光線均勻化;提供一平面顯示面板,設在該透光板體的該出光面上,且該平面顯示面板的頂表面為一顯示面;以及提供一偏光片,設在該顯示面上。
37.根據權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該方法還包括提供至少一偏光轉換機構,設在該透光板體的底面表面。
38.根據權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偏光轉換機構包括一λ/4位相差板以及一反射層,依序設在該透光板體的底面表面。
39.根據權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其中該方法是提供二該偏光轉換機構,分別設在該透光板體的底面表面以及至少一側面表面。
40.根據權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中該方法還包括提供至少一光源產生器,設在該偏光轉換機構的下側。
41.根據權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該方法還包括提供至少一光源產生器,設在該透光板體的一側。
42.根據權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調整所述雙折射粒子在該透光板體內的密度的步驟是使距離該光源產生器較近處的所述雙折射粒子的密度較小于距離該光源產生器較遠處的所述雙折射粒子的密度。
43.根據權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平面顯示面板為一液晶顯示面板。
44.根據權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該透光板體的材料具有導光功能。
45.根據權利要求44所述的方法,其中該透光板體的材料為塑料材料。
46.根據權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中該透光板體的材料選自下列具有導光功能的材料PMMA、PC、ZEONOR及ARTON。
47.根據權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擴散圖案為多個突點圖案。
48.根據權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該方法還包括提供至少一光學膜片,設在該透光板體的該頂面上。
49.根據權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雙折射粒子的材料為石英或液晶材料。
50.根據權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雙折射粒子為具有雙折射率、包含氣室或具有一至數個光軸的材料。
51.根據權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填入所述雙折射粒子的方式包括將所述雙折射粒子植入(doping)、卷入或灌入該透光板體的材料中。
52.根據權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該方法還包括提供一第二偏光片,設在平面顯示面板的底表面上。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一偏光產生器的平面顯示模塊。偏光產生器包括一透光板體及一雙折射材料,散設在透光板體中,能將進入透光板體的自然光轉換為具有兩互相垂直的線偏振光并使此兩互相垂直的線偏振光分別以不同的折射角度散射。
文檔編號G02F1/13GK1920635SQ20051009772
公開日2007年2月28日 申請日期2005年8月24日 優先權日2005年8月24日
發明者游川倍, 周明泉 申請人:建美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