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全自動線束穿防水栓壓接端子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485909閱讀:2508來源:國知局
全自動線束穿防水栓壓接端子機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線束加工技術領域,特指一種全自動線束穿防水栓壓接端子機。



背景技術:

線束就是電線,用于連接輸入輸出端子進行電傳輸或信號傳輸,廣泛應用于各類帶電裝置和設備上,例如:電視、手機、相機、汽車、空調、收音機、飛機、火車等等都離不開線束。線束在為了更方便的實現電連接,一般情況在一端或兩端固定連接有端子。

在制作上述結構的線束時。最原始的方式為手工加工,即在線束的一端剝皮后穿在一個金屬端子上,再利用端子鉗將端子鉚接到線束的端部,形成上述結構的線束。但是此類加工方式效率較低,人工成本高,且加工質量不夠理想,以致漸漸不能滿足大批量生產的要求,現在只有少量訂單時仍然使用。

后來,一些廠商在人工剝線以后,通過沖壓機將端子與線束端部進行沖壓,此類加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端子壓接的效率,但是人工剝線的效率依然很低,而且一致性不佳,所以逐漸被自動線束壓接端子機取代。

但是,目前的方式都是采用線束壓接端子機和防水栓的穿入機兩種傳統機器結合使用。所以使得機器結構變得異常復雜,動作繁瑣,不能實現先穿入防水栓后剝皮的工藝,產品會有芯線散絲不良的可能。另外,現有技術在防水栓的穿入機中,機械結構復雜,制造成本高,動作繁瑣,其中,防水栓的穿入方式為電線剝皮后再穿防水栓,此方式防水栓穿入電線的過程中電線線芯有散絲的可能造成 產品的不良,且機器的維護及保養需要具有專業知識的高級技術人員才能操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全自動線束穿防水栓壓接端子機。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了下述技術方案:該全自動線束穿防水栓壓接端子機包括:一機座;一線束進料裝置,其安裝于機座上;一第一端子壓接裝置,其安裝于機座上,并位于線束進料裝置旁側;一剝切機構,其包括安裝于機座上并用于對線束進行剝線處理和切斷處理的第一剝切裝置和第二剝切裝置,該第一剝切裝置和第二剝切裝置同步工作;一穿防水栓裝置,其包括安裝于機座上的防水栓送料機構、旋轉送料機構以及夾緊穿料機構,該夾緊穿料機構位于第二剝切裝置旁側;一第二端子壓接裝置,其安裝于機座上,并位于穿防水栓裝置相對第二剝切裝置的另一側;一拉線平移裝置,其設置于剝切機構、穿防水栓裝置、第二端子壓接裝置后端,并用于將線束移動至該剝切機構、穿防水栓裝置、第二端子壓接裝置中;一出料機械手,其安裝于第二端子壓接裝置旁側。

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防水栓送料機構包括一安裝于機座上的振動盤及與該振動盤對接的直線振動送料器,該直線振動送料器包括一導料槽,該導料槽的末端作為防水栓送料機構中出料口,該導料槽分別與該振動盤的出口及旋轉送料機構對接。

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旋轉送料機構,其包括一安裝于機座上的支座、安裝于支座上的提料組件以及用于驅動該提料組件轉動的旋轉組件,該提料組件位于防水栓送料機構中的出料口處;其中,所述防水栓送料機構中的出料口處設置有一與旋轉送料機構配合的檢測組件。

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旋轉組件包括安裝于支座上端的旋轉氣缸及與旋轉氣缸連動的轉盤,所述提料組件安裝于該轉盤上;所述提料組件包括安裝于轉盤上的提料氣缸及安裝于提料氣缸中活塞桿末端的提料針,該提料針位于所述防水栓送料機構中出料口上方,其中,所述提料針末端具有一錐面。

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夾緊穿料機構包括以可活動安裝于支座上,并位于旋轉送料機構旁側的移動座及安裝于移動座末端的夾料塊組件,該夾料塊組件包括安裝于移動座末端的夾料座、安裝于夾料座上端并可相對夾緊或張開的左、右夾塊以及安裝于夾料座中并用于驅動該左、右夾塊相對夾緊或張開的驅動氣缸組件,其中,該左、右夾塊相對的面分別設置有一夾料槽。

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拉線平移裝置包括:一安裝于機座上的第一滑軌座、活動安裝于第一滑軌座上并可沿X軸方向移動的第一滑動座、安裝于第一滑動座上并可沿Y軸方向移動的第二滑動座以及安裝于第二滑動座端部的并可沿Z軸方向移動的第三滑動座,該第三滑動座上設置有拉線夾組,該拉線夾組包括兩個可相互夾緊或張開的第一、第二夾塊,該第一夾塊上端的夾緊面設置有一正位凹槽,該第二夾塊上端設置有與該正位凹槽相匹配的第一嵌位塊,當第一、第二夾塊夾緊時,該第一嵌位塊插入該正位凹槽中。

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滑軌座中安裝有用于驅動第一滑動座沿X軸方向移動的第一驅動裝置;第一滑動座上還設置有用于驅動第二滑動座于第一滑動座上沿Y軸方向移動的第二驅動裝置,該第一驅動裝置及第二驅動裝置均包括:伺服電機、絲桿及連接于伺服電機和絲桿之間的聯軸器。

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線束進料裝置包括安裝于機座上的防打結機構、安裝于防打結機構后端并用于消除傳動中線束的應力的第一校正機構 和第二校正機構、安裝于第二校正機構后端的第一刮線器以及位于第一剝切裝置前端的并用于傳送線束的第一動力機構,其中,第一動力機構通過一第一旋轉機構安裝于機座上,令第一動力機構可將經第一剝切裝置剝線處理和切斷處理后的線束轉動并移動至第一端子壓著機構進行壓接端子后復位再向前傳送。

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第一動力機構包括:成對活動安裝于所述第一旋轉機構上的第一轉盤和第二轉盤以及安裝于機座中并分別用于驅動第一轉盤和第二轉盤同步轉動的第一步進電機和第二步進電機,其中第一轉盤和第二轉盤之間形成有用于夾緊并傳送線束的間隙。

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機座上安裝有一線束收集托盤,其位于所述拉線平移裝置后方,且該線束收集托盤具有一圓弧形收集槽。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發明工作時,通過線束進料裝置不斷的傳送線束至剝切機構的第一剝切裝置中,該第一剝切裝置對線束端部進進行剝線處理和切斷處理,隨后,線束進料裝置中的第一動力機構可將經第一剝切裝置剝線處理和切斷處理后的線束轉動并移動至第一端子壓著機構進行壓接端子,且該第一動力機構將完成壓接端子的線束復位并再向前傳送移動一段距離,然后第一剝切裝置對該線束進行切斷處理后,但不進行剝線處理。與此同時,拉線平移裝置中的拉線夾組夾緊線束被卻斷的一端,且該拉線平移裝置將該線束傳送至穿防水栓裝置后端,該穿防水栓裝置中的夾緊穿料機構配合拉線夾組對該拉線夾組夾緊的線束穿防水栓,隨后,該拉線平移裝置再將穿防水栓后的線束移動至第二剝切裝置中,該第二剝切裝置對該線束的端部進行剝線處理和切斷處理,然后該拉線平移裝置再處理后的線束移動至第二端子壓接裝置中,該第二端子壓接裝置對第二剝切裝置處理后的線束進行壓接端子, 最后再通過該出料機械手將該線束夾緊移動至線束收集托盤中,以完成對線束兩端壓接端子,且在一端穿防水栓的目的。本發明將穿防水栓裝置集成于線束壓接端子機上,且該穿防水栓裝置結構非常簡單,及本發明將結構化繁為簡,使得機械結構變得簡單明了,不僅節約制造成本,且對機器的維護及保養成本也大大降低,另外,防水栓的穿入方式改進為先穿入防水栓再剝線皮,杜絕芯線散絲現象而降低產品不良率,以及提高了機器的適用范圍,令本發明具有極高的市場競爭力。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立體圖;

圖2是圖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俯視圖;

圖4是本發明中穿防水栓裝置的立體圖;

圖5是本發明中拉線平移裝置的立體圖;

圖6是圖5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見圖1-3所示,為一種全自動線束穿防水栓壓接端子機,其包括:一機座1、安裝于機座1上的線束進料裝置2、第一端子壓接裝置3、剝切機構、穿防水栓裝置5、第二端子壓接裝置6、拉線平移裝置7、出料機械手8。

所述機座1上安裝有一線束收集托盤11,其位于所述拉線平移裝置7后方,且該線束收集托盤11具有一圓弧形收集槽111。

所述的線束進料裝置2包括安裝于機座1上的防打結機構21、安裝于防打 結機構21后端并用于消除傳動中線束的應力的第一校正機構22和第二校正機構23、安裝于第二校正機構23后端的第一刮線器24以及位于第一剝切裝置41前端的并用于傳送線束的第一動力機構25,其中,第一動力機構25通過一第一旋轉機構26安裝于機座1上,令第一動力機構25可將經第一剝切裝置41剝線處理和切斷處理后的線束轉動并移動至第一端子壓著機構3進行壓接端子后復位再向前傳送。

所述的第一動力機構25包括:成對活動安裝于所述第一旋轉機構26上的第一轉盤251和第二轉盤252以及安裝于機座1中并分別用于驅動第一轉盤251和第二轉盤252同步轉動的第一步進電機和第二步進電機,其中第一轉盤251和第二轉盤252之間形成有用于夾緊并傳送線束的間隙。

所述的第一校正機構22和第二校正機構23通過一支撐座安裝于機座1上,其中,第一校正機構22和第二校正機構23相互垂直分布,所述防打結機構21和第一刮線器24分別安裝于支撐座兩端。具體而言,所述第一校正機構22包括:以上下層疊并可調整相對間距的第一板塊和第二板塊以及以上下交錯的方式分別安裝于第一板塊和第二板塊上的滾輪。所述的第一板塊上設置有至少兩個用于調整第一板塊和第二板塊之間相對距離的調節螺桿,并通過該調節螺桿調整調整第一板塊和第二板塊之間相對距離,以致可實現調整分別安裝于第一板塊的滾輪和第二板塊上的滾輪之間的相對距離,令第一校正機構22能夠對不同規格大小的連接線。

所述第二校正機構23的結構與所述第一校正機構22的結構一致,只是安裝方向存在差異,在此不再一一贅述。

所述剝切機構包括安裝于機座1上并用于對線束進行剝線處理和切斷處理 的第一剝切裝置41和第二剝切裝置42,該第一剝切裝置41和第二剝切裝置42同步工作。

所述的第一端子壓接裝置3安裝于機座1上,并位于線束進料裝置2旁側;該第一端子壓接裝置3對第一剝切裝置41處理后的線束的芯線進行壓接端子。

結合圖4所示,所述的穿防水栓裝置5包括安裝于機座1上的防水栓送料機構51、旋轉送料機構52以及夾緊穿料機構53,該夾緊穿料機構53位于第二剝切裝置42旁側。

所述防水栓送料機構51包括一安裝于機座1上的振動盤511及與該振動盤511對接的直線振動送料器512,該直線振動送料器512包括一導料槽5121,該導料槽5121的末端作為防水栓送料機構51中出料口,該導料槽5121分別與該振動盤511的出口及旋轉送料機構52對接。

所述的旋轉送料機構52,其包括一安裝于機座上的支座521、安裝于支座521上的提料組件522以及用于驅動該提料組件522轉動的旋轉組件523,該提料組件522位于防水栓送料機構51中的出料口處。

所述防水栓送料機構51中的出料口處設置有一與旋轉送料機構52配合的檢測組件54。具體而言,所述檢測組件54包括安裝于所述防水栓送料機構51中出料口處的安裝架541及兩個安裝于該安裝架541上并相互對接的檢測探頭542。

所述的旋轉組件523包括安裝于支座521上端的旋轉氣缸5231及與旋轉氣缸5231連動的轉盤5232,所述提料組件522安裝于該轉盤5232上;所述提料組件522包括安裝于轉盤5232上的提料氣缸5221及安裝于提料氣缸5221中活塞桿末端的提料針5222,該提料針5222位于所述防水栓送料機構51中出料口上方,其中,所述提料針5222末端具有一錐面。

所述夾緊穿料機構53包括以可活動安裝于支座521上,并位于旋轉送料機構52旁側的移動座531及安裝于移動座531末端的夾料塊組件532,其中,所述支座521上設置有用于驅動所述夾料塊組件532前后移動的推送氣缸5211。

所述夾料塊組件532包括安裝于移動座531末端的夾料座5321、安裝于夾料座5321上端并可相對夾緊或張開的左、右夾塊5322、5323以及安裝于夾料座5321中并用于驅動該左、右夾塊5322、5323相對夾緊或張開的驅動氣缸組件5324,其中,該左、右夾塊5322、5323相對的面分別設置有一夾料槽。其中,所述夾料座5321上端設置有一滑槽,該左、右夾塊5322、5323下端分別以可滑動方式安裝于該滑槽中。

所述的穿防水栓裝置5工作時,防水栓送料機構中的振動盤不斷振動,并將振動盤中的防水栓傳送至直線振動送料器中的導料槽中,且該直線振動送料器同樣將該防水栓不斷向前傳送。當收到全自動線束穿防水栓壓接端子機啟動命令后,安裝在直線振動送料器端部的旋轉組件驅動提料組件動作,令提料組件中的提料針伸出,此時,提料組件驅動提料針末端向下移動并插入該防水栓中,隨后向上提起防水栓,檢測組件的檢測探頭檢測防水栓是否成功將防水栓提起。如果成功提起,在旋轉組件驅動下將防水栓旋轉移動至夾料塊組件旁側,提料組件中的帶有防水栓的提料針再次伸出至夾料塊組件中的左、右夾塊內,然后的左、右夾塊夾緊,隨后,該夾料塊組件向前移動以將該防水栓從提料針拔出同時穿入全自動線束穿防水栓壓接端子機中拉線平移裝置夾持的線束端部,以實現對線束穿防水栓的目的。上述整個過程的動作均十分簡單,且該穿防水栓裝置的結構十分簡單,制作成本低,維護及保養均十分簡易,可有效提高本發明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質量,以致具有極高的市場競爭力。

所述第二端子壓接裝置6安裝于機座1上,并位于穿防水栓裝置5相對第二剝切裝置42的另一側;該第二端子壓接裝置6對第二剝切裝置42處理后的線束的芯線進行壓接端子。

結合圖5、6所示,所述的拉線平移裝置7設置于剝切機構、穿防水栓裝置5、第二端子壓接裝置6后端,并用于將線束移動至該剝切機構、穿防水栓裝置5、第二端子壓接裝置6中。

所述拉線平移裝置7包括:一安裝于機座1上的第一滑軌座71、活動安裝于第一滑軌座71上并可沿X軸方向移動的第一滑動座72、安裝于第一滑動座72上并可沿Y軸方向移動的第二滑動座73以及安裝于第二滑動座73端部的并可沿Z軸方向移動的第三滑動座74,該第三滑動座74上設置有拉線夾組75,該拉線夾組75可夾緊線束沿X、Y、Z軸方向移動。

所述第一滑軌座71上端設置有第一滑軌711,所述第一滑動座72下端設置有第一滑套721,并通過該第一滑套721安裝于該第一滑軌711上,且第一滑軌座71中安裝有用于驅動第一滑動座72在第一滑軌711上沿X軸方向移動的第一驅動裝置712。具體而言,所述第一驅動裝置712包括安裝于第一滑軌座71中的第一伺服電機7121和第一絲桿7122,該第一伺服電機7121通過第一聯軸器7123與第一絲桿7122連接;所述第一滑動座72下端還設置有第一驅動塊722,所述第一絲桿7122穿過該第一驅動塊722,并與該第一驅動塊722連動。

所述第二滑動座73兩側設置有第二滑軌731;所述第一滑動座72后端兩側設置有第二滑套723,該第二滑套723套接于第二滑軌731上,且第一滑動座72上還設置有用于驅動第二滑動座73于第一滑動座72上沿Y軸方向移動的第二驅動裝置724。具體而言,所述第二驅動裝置724包括安裝于第一滑動座72上的 第二伺服電機7241和第二絲桿7242,該第二伺服電機7241通過第二聯軸器7243與第二絲桿7242連接;所述第二滑動座73上設置有第二驅動塊732,所述第二絲桿7242穿過該第二驅動塊732,并與該第二驅動塊732連動。

所述第二滑動座73末端設置有一豎直方向的第三滑套733,所述第三滑動座74上設置有與該第三滑套733配合的第三滑軌741,該第三滑套733套接于該第三滑軌741上,且該第二滑動座73上設置有用于驅動該第三滑動座74沿Z軸方向移動的第一氣缸735。

所述拉線夾組75包括兩個可相互夾緊或張開的第一、第二夾塊751、752,該第一夾塊751上端的夾緊面設置有一正位凹槽7511,該第二夾塊752上端設置有與該正位凹槽7511相匹配的第一嵌位塊7521,當第一、第二夾塊751、752夾緊時,該第一嵌位塊7521插入該正位凹槽7511中。所述第一嵌位塊7521與正位凹槽7511結合的作用是能夠保證第一、第二夾塊751、752在相互夾緊過程不會出現偏移的現象,即可保證夾緊質量。另外,所述第一夾塊751與第二夾塊752對接的面設置有復數連續連接的V形凸起7512;第二夾塊752與第一夾塊751對接的面設置與該V形凸起7512對接的V形槽7522,第一夾塊751與第二夾塊752以此增強夾緊效果,且具有防滑效果。

所述拉線夾組75還包括安裝于第三滑動座74上的拉線座753以及驅動氣缸組件754,所述的第一、第二夾塊751、752樞接于拉線座753上,并通過該驅動氣缸組件754驅動以實現相互夾緊或張開。

上述拉線平移裝置采用伺服電機配合絲桿作為驅動裝置,其可控性高,且移動精度高、運行穩定,大大提高發明的拉線平移效果、工作效率及質量,令本發明具有較高的市場競爭力。

所述出料機械手8安裝于第二端子壓接裝置6旁側。

本發明工作時,通過線束進料裝置2不斷的傳送線束至剝切機構的第一剝切裝置41中,該第一剝切裝置41對線束端部進進行剝線處理和切斷處理,隨后,線束進料裝置2中的第一動力機構25可將經第一剝切裝置41剝線處理和切斷處理后的線束轉動并移動至第一端子壓著機構3進行壓接端子,且該第一動力機構25將完成壓接端子的線束復位并再向前傳送移動一段距離,然后第一剝切裝置41對該線束進行切斷處理后,但不進行剝線處理。與此同時,拉線平移裝置7中的拉線夾組75夾緊線束被卻斷的一端,且該拉線平移裝置7將該線束傳送至穿防水栓裝置5后端,該穿防水栓裝置5中的夾緊穿料機構53配合拉線夾組75對該拉線夾組75夾緊的線束穿防水栓,隨后,該拉線平移裝置7再將穿防水栓后的線束移動至第二剝切裝置42中,該第二剝切裝置42對該線束的端部進行剝線處理和切斷處理,然后該拉線平移裝置7再處理后的線束移動至第二端子壓接裝置6中,該第二端子壓接裝置6對第二剝切裝置42處理后的線束進行壓接端子,最后再通過該出料機械手8將該線束夾緊移動至線束收集托盤11中,以完成對線束兩端壓接端子,且在一端穿防水栓的目的。

本發明將穿防水栓裝置集成于線束壓接端子機上,且該穿防水栓裝置結構非常簡單,及本發明將結構化繁為簡,使得機械結構變得簡單明了,不僅節約制造成本,且對機器的維護及保養成本也大大降低,另外,防水栓的穿入方式改進為先穿入防水栓再剝線皮,杜絕芯線散絲現象而降低產品不良率,以及提高了機器的適用范圍,令本發明具有極高的市場競爭力。

當然,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非來限制本發明實施范圍,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范圍所述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應包 括于本發明申請專利范圍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