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電網控制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虛擬同步發電機的控制方法、裝置及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電網規模的不斷擴大,超大規模電力系統建設成本高、運行難度大且難以滿足用戶多樣化供電需求等弊端日益凸現,同時,傳統能源供應的日益緊張以及人們用電需求的不斷提高,因此,含有分布式電源的微電網應運而生。由于分布式電源的輸出大多都為直流,因此需要通過并網逆變器接入配電網,借鑒傳統電力系統的運行經驗,使得并網逆變器具有同步發電機的外特性,能夠提高微電網的運行性能,并且方便地將一些傳統電網的運行控制策略移植到微電網中,這種并網逆變器被稱之為虛擬同步發電機(英文:Virtual Synchronous Machine,簡稱:VSM)。
虛擬同步發電機具有并網和孤島兩種運行狀態。在正常情況下,虛擬同步發電機和配電網并網運行,當配電網發生故障或者電能質量不滿足符合要求等情況時,虛擬同步發電機能夠快速、主動地斷開與配電網之間的連接,過渡到孤島運行狀態。
當虛擬同步發電機處于孤島運行狀態時,如何對虛擬同步發電機進行控制,從而實現對虛擬同步發電機的無頻差調節,是目前研究的關鍵內容之一。在一種現有技術中,在下垂控制的基礎上,引入比例-積分控制環節來對虛擬同步發電機進行控制,然而這種控制方式仍然存在較大的頻率誤差,導致控制精度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虛擬同步發電機的控制方法、裝置及系統,以實現虛擬同步發電機處于孤島運行狀態時,減少頻率誤差,提高控制精度。
為此,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虛擬同步發電機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用于孤島運行狀態,包括:
獲取虛擬同步發電機的參考角頻率的給定值;
利用跟蹤微分器對所述參考角頻率的給定值安排過渡過程,獲得所述參考角頻率的估計值;
利用擴張狀態觀測器對虛擬同步發電機的輸出角頻率對應的狀態變量以及內外擾動進行估計,獲得所述輸出角頻率對應的狀態變量的估計值以及擾動估計值,并且對所述輸出角頻率對應的狀態變量的估計值以及所述輸出角頻率的實際值取差值,獲得狀態變量誤差;
利用非線性誤差反饋控制律,并根據所述狀態變量誤差的非線性反饋與所述擾動估計值的補償量以及所述參考角頻率的估計值獲得目標控制量;
根據所述目標控制量對所述虛擬同步發電機進行有功頻率控制。
可選的,所述參考角頻率的估計值v1為:v1=-m1×fal(e,a0,δ0);
其中,fal(e,a0,δ0)為最優控制函數,e=v1-ωref,m1、a0和δ0為給定參數,ωref為參考角頻率的給定值。
可選的,所述輸出角頻率對應的狀態變量的估計值z1為:
其中,z2為所述擾動估計值,e1為所述狀態變量誤差,H為所述虛擬同步發電機的虛擬慣性時間常數,Δu為所述目標控制量,Pref為所述虛擬同步發電機的有功參考頻率的給定值,Pg為電網側的有功功率的實際值,kd為阻尼系數,ωgrid為電網側的角頻率的實際值,β1為給定參數;
所述擾動估計值z2為:z2=-β2×fal(e1,a1,δ1);
其中,fal(e1,a1,δ1)為最優控制函數,e1為所述狀態變量誤差,β2、a1和δ1為給定參數;
所述狀態變量誤差e1為:e1=z1-ω;
其中,z1為所述輸出角頻率對應的狀態變量的估計值,ω為所述輸出角頻率的實際值。
可選的,所述根據所述狀態變量誤差的非線性反饋、所述擾動估計值的補償量以及所述參考角頻率的估計值獲得目標控制量,包括:
根據所述狀態變量誤差的非線性反饋確定誤差反饋控制量,對所述誤差反饋控制量用所述擾動估計值的補償量確定所述目標控制量。
可選的,所述誤差反饋控制量u0為:u0=m2×fal(e2,a2,δ2);
其中,fal(e2,a2,δ2)為最優控制函數,e2=v1-z1,v1為所述參考角頻率的估計值,z1為所述輸出角頻率對應的狀態變量的估計值,m2、a2和δ2為給定參數;
所述目標控制量Δu為:Δu=2H×(u0-z2)-[Pref-Pg-kd×(z1-ωgrid)];
其中,H為所述虛擬同步發電機的虛擬慣性時間常數,z2為所述擾動估計值,Pref為所述虛擬同步發電機的有功參考頻率的給定值,Pg為電網側的有功功率的實際值,kd為阻尼系數,z1為所述輸出角頻率對應的狀態變量的估計值,ωgrid為電網側的角頻率的實際值。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虛擬同步發電機的控制裝置,所述裝置用于孤島運行狀態,包括:
獲取單元,用于獲取虛擬同步發電機的參考角頻率的給定值;
跟蹤微分器,用于對所述參考角頻率的給定值安排過渡過程,獲得所述參考角頻率的估計值;
擴張狀態觀測器,用于對虛擬同步發電機的輸出角頻率對應的狀態變量以及內外擾動進行估計,獲得所述輸出角頻率對應的狀態變量的估計值以及擾動估計值,并且對所述輸出角頻率對應的狀態變量的估計值以及所述輸出角頻率的實際值取差值,獲得狀態變量誤差;
非線性誤差反饋控制律,用于根據所述狀態變量誤差的非線性反饋與所述擾動估計值的補償量以及所述參考角頻率的估計值獲得目標控制量;
控制單元,用于根據所述目標控制量對所述虛擬同步發電機進行有功頻率控制。
可選的,所述參考角頻率的估計值v1為:v1=-m1×fal(e,a0,δ0);
其中,fal(e,a0,δ0)為最優控制函數,e=v1-ωref,m1、a0和δ0為給定參數,ωref為參考角頻率的給定值。
可選的,所述輸出角頻率對應的狀態變量的估計值z1為:
其中,z2為所述擾動估計值,e1為所述狀態變量誤差,H為所述虛擬同步發電機的虛擬慣性時間常數,Δu為所述目標控制量,Pref為所述虛擬同步發電機的有功參考頻率的給定值,Pg為電網側的有功功率的實際值,kd為阻尼系數,ωgrid為電網側的角頻率的實際值,β1為給定參數;
所述擾動估計值z2為:z2=-β2×fal(e1,a1,δ1);
其中,fal(e1,a1,δ1)為最優控制函數,e1為所述狀態變量誤差,β2、a1和δ1為給定參數;
所述狀態變量誤差e1為:e1=z1-ω;
其中,z1為所述輸出角頻率對應的狀態變量的估計值,ω為所述輸出角頻率的實際值。
可選的,所述非線性誤差反饋控制律具體用于,根據所述狀態變量誤差的非線性反饋確定誤差反饋控制量,對所述誤差反饋控制量用所述擾動估計值的補償量確定所述目標控制量。
可選的,所述誤差反饋控制量u0為:u0=m2×fal(e2,a2,δ2);
其中,fal(e2,a2,δ2)為最優控制函數,e2=v1-z1,v1為所述參考角頻率的估計值,z1為所述輸出角頻率對應的狀態變量的估計值,m2、a2和δ2為給定參數;
所述目標控制量Δu為:Δu=2H×(u0-z2)-[Pref-Pg-kd×(z1-ωgrid)];
其中,H為所述虛擬同步發電機的虛擬慣性時間常數,z2為所述擾動估計值,Pref為所述虛擬同步發電機的有功參考頻率的給定值,Pg為電網側的有功功率的實際值,kd為阻尼系數,z1為所述輸出角頻率對應的狀態變量的估計值,ωgrid為電網側的角頻率的實際值。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發明實施例中,在孤島運行狀態時,利用跟蹤微分器對虛擬同步發電機的所述參考角頻率的給定值安排過渡過程,獲得所述參考角頻率的估計值;利用擴張狀態觀測器對虛擬同步發電機的輸出角頻率對應的狀態變量以及內外擾動進行估計,獲得所述輸出角頻率對應的狀態變量的估計值以及擾動估計值,并且對所述輸出角頻率對應的狀態變量的估計值以及所述輸出角頻率的實際值取差值,獲得狀態變量誤差;利用非線性誤差反饋控制律,并根據所述狀態變量誤差的非線性反饋與所述擾動估計值的補償量以及所述參考角頻率的估計值獲得目標控制量;根據所述目標控制量對所述虛擬同步發電機進行有功頻率控制。
可見,與傳統的有功-頻率控制方式相比,本發明是一種基于自抗擾的無頻差控制方式,具體根據參考角頻率與實際角頻率的誤差反饋來進行控制,將負荷的變化看成是對系統的擾動,通過擴張狀態觀測器將該擾動估計出來,并通過自抗擾的無頻差控制方式的前饋補償實現有效控制,而且由于存在過渡過程,因此能夠減少頻率誤差,提高控制精度。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虛擬同步發電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一種虛擬同步發電機的有功-頻率控制算法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方法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控制方法的示意圖;
圖5a、圖5b和圖5c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仿真實驗結果。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隨著電網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傳統能源供應的日益緊張,為滿足用戶多樣化供電需求,含有分布式電源的微電網應運而生。由于分布式電源的輸出大多都為直流,因此需要通過并網逆變器接入配電網,借鑒傳統電力系統的運行經驗,使得并網逆變器具有同步發電機的外特性,能夠提高微電網的運行性能,并且方便地將一些傳統電網的運行控制策略移植到微電網中,這種并網逆變器被稱之為虛擬同步發電機。
如圖1所示,為虛擬同步發電機的基本結構示意圖。圖1中Ud是等效直流電壓源,即逆變系統的儲能部分所提供的直流電壓;I1~I6是六個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英文簡稱IGBT)開關;ea、eb和ec是輸出的三相交流電;R是虛擬同步發電機的濾波電阻、L是濾波電感、C是濾波電容;ia、ib和ic是濾波電感的三相輸出電流;uoa、uob和uoc是濾波電容的三相輸出電壓,KM是一組開關;Ioabc是流向公共母線的三相電流;uoa,uob和uoc是三相濾波電容的輸出電壓,即虛擬同步機的輸出電壓,也是公共電網(A相、B相和C相)的三相電壓。
圖1中,中央控制器給出的有功參考頻率的給定值Pref,無功參考頻率的給定值Qref,以及參考電壓d給定值Eref,通過有功-頻率控制(P-f控制)得到相位θ,通過無功-電壓控制(Q-U控制)得到E,并將得到的相位θ和E通過三相正弦波發生器后得到三相電壓ua、ub和uc;三相電壓ua、ub和uc經dq變換后得到ud,uq,ud,uq在通過虛擬阻抗后得到輸出電壓參考值Vod.ref,Voq.ref,并把它作為電壓電流雙環控制的輸入。經電壓電流雙環控制后得到虛擬同步發電機的控制電壓va、vb和vc,最后,控制電壓經脈沖寬度調制(PWM)發生器來控制虛擬同步發電機的六個IGBT開關的開通與關斷。具體的,PWM發生器可以通過產生的方波實現對六個IGBT開關的開通與關斷的控制。
需要說明的是,圖1是虛擬同步發電機的一種基本結構示意圖,本申請實施例中的虛擬同步發電機也可以采用其他結構,對此并不加以限定。
在正常情況下,虛擬同步發電機和配電網并網運行,當配電網發生故障或者電能質量不滿足符合要求等情況時,虛擬同步發電機能夠快速、主動地斷開與配電網之間的連接,過渡到孤島運行狀態。
當虛擬同步發電機處于孤島運行狀態時,為了實現對虛擬同步發電機的無頻差調節,在一種現有技術中,在下垂控制的基礎上,引入比例-積分控制環節來對虛擬同步發電機進行有功-頻率控制,具體實現過程如下。
由于旋轉慣性是同步發電機對于電力系統穩定性尤為重要的一點,因此同步發電機的頻率不會在很短的時間內發生突變。通過在控制上模擬同步發電機的轉子運動方程,使虛擬同步發電機具有類似同步發電機的旋轉慣性,可得虛擬同步發電機的有功-頻率控制方程為:
公式中,H是虛擬同步發電機中引入的虛擬慣性時間常數;ω是A相調制波的角頻率,是A相調制波的初相角,θ即A相調制波的相位;Pref為虛擬同步發電機的有功參考頻率的給定值;Pg為電網側的有功功率的實際值;ωref為參考角頻率的給定值;ωgrid為電網側的角頻率的實際值;ω為虛擬同步發電機輸出角頻率的實際值;Kd為阻尼系數;Dp為頻率下垂系數;s為拉布拉斯變換中的參數。
根據上述公式可得虛擬同步發電機的有功-頻率控制算法如圖2所示,通過該算法可以實現對虛擬同步發電機的有功-頻率控制,得到A相調制波的相位θ,并依據θ得到虛擬同步發電機的控制電壓。利用該控制電壓去控制虛擬同步發電機,從而實現對虛擬同步發電機的頻率的調節。
上述在下垂控制的基礎上,引入了比例-積分控制環節來實現頻率的調節的方式,在系統穩定后,頻率誤差雖減小了但仍然不足,控制精度還有待改善。
對于上述缺點,本發明提出了一種無差頻的有功-頻率控制算法,即在傳統的下垂控制的基礎上,引入自抗擾的無頻差控制方式,以減少虛擬同步發電機在孤網模式下的頻率誤差,提高控制精度。
自抗擾的無頻差控制方式是一種基于誤差反饋的控制方法,通過對給定信號與實際信號的誤差來進行處理,以施加控制達到消除誤差的目的。該控制方法具有對受控對象數學模型的依賴性低,對參數不敏感,跟蹤效果好,結構和算法簡單,控制精度高等優點。
接下來,將對本發明的控制方法展開介紹。
如圖3所示,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虛擬同步發電機的控制方法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本發明實施例建立的一階自抗擾控制器由三部分組成:跟蹤微分器TD、擴張狀態觀測器ESO和非線性誤差反饋控制律NLSEF。
本實施例的方法用于孤島運行狀態,包括:
S301:獲取虛擬同步發電機的參考角頻率的給定值。
獲取虛擬同步發電機的參考角頻率的給定值ωref。
S302:利用跟蹤微分器對所述參考角頻率的給定值安排過渡過程,獲得所述參考角頻率的估計值。
為了降低起始誤差,可以對參考角頻率的給定值ωref安排過渡過程,獲得所述參考角頻率的估計值v1。圖4中,跟蹤微分器TD用于安排過渡過程:
其中,v1為所述參考角頻率的估計值,fal(e,a0,δ0)為最優控制函數,具體表達式為:
m1、a0和δ0為給定參數,ωref為參考角頻率的給定值。
S303:利用擴張狀態觀測器ESO對虛擬同步發電機的輸出角頻率對應的狀態變量以及內外擾動進行估計,獲得所述輸出角頻率對應的狀態變量的估計值以及擾動估計值,并且對所述輸出角頻率對應的狀態變量的估計值以及所述輸出角頻率的實際值取差值,獲得狀態變量誤差。
擴張狀態觀測器ESO是一個動態系統,根據量測到的系統輸入(控制量)和系統輸出(部分狀態變量或狀態變量的函數)來確定系統所有內部狀態信息。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可以構造擴張狀態觀測器ESO為:
其中,z1為輸出角頻率對應的狀態變量的估計值,z2為所述擾動估計值,e1為所述狀態變量誤差,H為所述虛擬同步發電機的虛擬慣性時間常數,Δu為所述目標控制量,Pref為所述虛擬同步發電機的有功參考頻率的給定值,Pg為電網側的有功功率的實際值,kd為阻尼系數,ωgrid為電網側的角頻率的實際值,β1為給定參數。fal(e1,a1,δ1)為最優控制函數,具體表達式為:
e1為所述狀態變量誤差,β2、a1和δ1為給定參數;z1為所述輸出角頻率對應的狀態變量的估計值,ω為所述輸出角頻率的實際值。
S304:利用非線性誤差反饋控制律NLSEF,并根據所述狀態變量誤差的非線性反饋與所述擾動估計值的補償量以及所述參考角頻率的估計值獲得目標控制量。
具體的,可以根據所述狀態變量誤差的非線性反饋確定誤差反饋控制量,對所述誤差反饋控制量用所述擾動估計值的補償量確定所述目標控制量。
例如,可以構造非線性誤差反饋控制律NLSEF為:
其中,u0為所述誤差反饋控制量,fal(e2,a2,δ2)為最優控制函數,具體表達式為:
v1為所述參考角頻率的估計值,z1為所述輸出角頻率對應的狀態變量的估計值,m2、a2和δ2為給定參數;Δu為所述目標控制量;H為所述虛擬同步發電機的虛擬慣性時間常數,z2為所述擾動估計值,Pref為所述虛擬同步發電機的有功參考頻率的給定值,Pg為電網側的有功功率的實際值,kd為阻尼系數,z1為所述輸出角頻率對應的狀態變量的估計值,ωgrid為電網側的角頻率的實際值。
從NLSEF的表達式可以看出,NLSEF只與系統的給定輸入和輸出有關,對受控對象數學模型的依賴性低,對參數不敏感。
S305:根據所述目標控制量對所述虛擬同步發電機進行有功頻率控制。
與傳統有功-頻率控制器相比,基于自抗擾的無頻差控制器是一種基于參考角頻率與實際角頻率的誤差反饋來進行控制,將負荷的變化看成是對系統的擾動,通過擴張狀態觀測器將該擾動估計出來,并通過自抗繞控制器的前饋補償實現有效控制,達到消除角頻率誤差的目的。由于跟蹤微分器的過渡過程,因此能夠減少頻率誤差,提高控制精度。并且對負荷的變化體現出很好的魯棒性。
下面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方法的仿真實驗。
虛擬同步發電機的結構如圖1所示,并且處于孤島狀態時,開關KM斷開,虛擬同步發電機經過阻抗向本地負荷供電。建立基于PSCAD的系統仿真模型來驗證本發明實施例所述方法的正確性和可行性。主電路的仿真參數為:直流側電壓1kv(千伏),額定功率10kW(千瓦),負荷額定電壓380V(伏),開關頻率50kHz(千赫茲),濾波電感4mH(毫亨),濾波電容74μF(微法),額定頻率50Hz(赫茲)。
虛擬同步發電機在初始時刻的負荷為1kW,在時間t=5s(秒)時,負荷增加投入5kW。在有功負荷發生階躍的情況下,虛擬同步發電機的有功變化、角頻率變化、頻率變化分別如圖5a、圖5b和圖5c所示。由圖5a、圖5b和圖5c可知,虛擬同步發電機在t=5s時負荷的有功功率從1kW突變至5kW,虛擬同步發電機的負荷曲線過度過程平緩,頻率有所降低,角頻率最大偏移不超過0.5rad(弧度制單位)。在經歷短暫的0.2s波動之后,角頻率的偏移量恢復至0,頻率也能夠穩定在50Hz。因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能夠在負荷階躍的情況下進行無差調頻。基于類似地仿真實驗,可以證明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能夠在負荷沖擊的情況下,和負荷隨機波動的情況下進行無差調頻。
針對虛擬同步發電機處于孤島狀態時,基于下垂控制的傳統有功-頻率控制算法存在著頻率偏差問題,本發明引入自抗擾控制技術的一階控制方法,設計了一種基于自抗擾技術的虛擬機無差調頻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能夠有效抵御負荷階躍,沖擊,在一定范圍內隨機波動而引起的頻率變化,使系統的頻率處于額定的穩定運行狀態,切實達到無差調頻的效果。
對應上述方法實施例,本發明還提高了相應的裝置實施例,下面具體說明。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虛擬同步發電機的控制裝置,所述裝置用于孤島運行狀態,包括:
獲取單元,用于獲取虛擬同步發電機的參考角頻率的給定值。
跟蹤微分器,用于對所述參考角頻率的給定值安排過渡過程,獲得所述參考角頻率的估計值。
擴張狀態觀測器,用于對虛擬同步發電機的輸出角頻率對應的狀態變量以及內外擾動進行估計,獲得所述輸出角頻率對應的狀態變量的估計值以及擾動估計值,并且對所述輸出角頻率對應的狀態變量的估計值以及所述輸出角頻率的實際值取差值,獲得狀態變量誤差。
非線性誤差反饋控制律,用于根據所述狀態變量誤差的非線性反饋與所述擾動估計值的補償量以及所述參考角頻率的估計值獲得目標控制量。
控制單元,用于根據所述目標控制量對所述虛擬同步發電機進行有功頻率控制。
可選的,所述參考角頻率的估計值v1為:v1=-m1×fal(e,a0,δ0);
其中,fal(e,a0,δ0)為最優控制函數,e=v1-ωref,m1、a0和δ0為給定參數,ωref為參考角頻率的給定值。
可選的,所述輸出角頻率對應的狀態變量的估計值z1為:
其中,z2為所述擾動估計值,e1為所述狀態變量誤差,H為所述虛擬同步發電機的虛擬慣性時間常數,Δu為所述目標控制量,Pref為所述虛擬同步發電機的有功參考頻率的給定值,Pg為電網側的有功功率的實際值,kd為阻尼系數,ωgrid為電網側的角頻率的實際值,β1為給定參數;
所述擾動估計值z2為:z2=-β2×fal(e1,a1,δ1);
其中,fal(e1,a1,δ1)為最優控制函數,e1為所述狀態變量誤差,β2、a1和δ1為給定參數;
所述狀態變量誤差e1為:e1=z1-ω;
其中,z1為所述輸出角頻率對應的狀態變量的估計值,ω為所述輸出角頻率的實際值。
可選的,所述非線性誤差反饋控制律具體用于,根據所述狀態變量誤差的非線性反饋確定誤差反饋控制量,對所述誤差反饋控制量用所述擾動估計值的補償量確定所述目標控制量。
可選的,所述誤差反饋控制量u0為:u0=m2×fal(e2,a2,δ2);
其中,fal(e2,a2,δ2)為最優控制函數,e2=v1-z1,v1為所述參考角頻率的估計值,z1為所述輸出角頻率對應的狀態變量的估計值,m2、a2和δ2為給定參數;
所述目標控制量Δu為:Δu=2H×(u0-z2)-[Pref-Pg-kd×(z1-ωgrid)];
其中,H為所述虛擬同步發電機的虛擬慣性時間常數,z2為所述擾動估計值,Pref為所述虛擬同步發電機的有功參考頻率的給定值,Pg為電網側的有功功率的實際值,kd為阻尼系數,z1為所述輸出角頻率對應的狀態變量的估計值,ωgrid為電網側的角頻率的實際值。
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為描述的方便和簡潔,上述描述的系統,裝置和單元的具體工作過程,可以參考前述方法實施例中的對應過程,在此不再贅述。
在本發明所提供的幾個實施例中,應該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統,裝置和方法,可以通過其它的方式實現。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裝置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單元的劃分,僅僅為一種邏輯功能劃分,實際實現時可以有另外的劃分方式,例如多個單元或組件可以結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個系統,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執行。另一點,所顯示或討論的相互之間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通過一些接口,裝置或單元的間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電性,機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為分離部件說明的單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開的,作為單元顯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單元,即可以位于一個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個網絡單元上。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單元來實現本實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發明各個實施例中的各功能單元可以集成在一個處理單元中,也可以是各個單元單獨物理存在,也可以兩個或兩個以上單元集成在一個單元中。上述集成的單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實現,也可以采用軟件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
所述集成的單元如果以軟件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并作為獨立的產品銷售或使用時,可以存儲在一個計算機可讀取存儲介質中。基于這樣的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或者該技術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軟件產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計算機軟件產品存儲在一個存儲介質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臺計算機設備(可以是個人計算機,服務器,或者網絡設備等)執行本發明各個實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驟。而前述的存儲介質包括:U盤、移動硬盤、只讀存儲器(ROM,Read-Only Memory)、隨機存取存儲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盤等各種可以存儲程序代碼的介質。
以上所述,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