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開關內置線纜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736990閱讀:360來源:國知局
開關內置線纜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開關內置線纜(switch-containing cable),其在彎曲時不導通,而容易在用手指加壓時導通,并且適于用作例如安裝于耳塞(earphone)的開關。



背景技術:

在諸如包括CD和MD播放器的便攜式音樂播放器以及個人數字助理等的機器中,使用者通常使用耳塞或耳機(headphone)來聽聲音。機器和耳塞通常用線纜連接。

在這種情況下,線纜的中途通常布置有用于執行播放器的音量控制和動作控制(音樂序號的選擇、接通/關斷等)的控制盒。控制盒設置有開關。另外,包含無線通信功能的耳塞體設置有開關。

在便攜式機器中使用耳塞的收聽者通常在慢跑或做某種工作的同時使用該機器。在這些情況下,如果在執行諸如播放器控制等的開關操作時開關的位置受限于線纜的一個位置,則收聽者必須尋找該位置以便操作開關。這可能缺乏迅速性并可能使收聽者在操作上感覺繁瑣。

因此,如果允許線纜自身具有開關功能,并且通過從外部對線纜加壓使線纜容易置于導通狀態,則開關操作的位置將不受限制。這使開關操作容易并提供了出色的使用性。

作為這種線纜,可獲得如下線纜:在外覆蓋件內,兩個導電構件彼此上下相對地間隔開布置,導電橡膠配置在導電構件之間,并且這兩個導電構件通過外部加壓而彼此接觸并導通,以便使線纜接通(專利文獻1)。

另外,可獲得如下線纜:覆蓋有導電橡膠的兩個導電構件彼此間隔開地布置在外覆蓋件內,并且這兩個導電構件通過外部加壓而彼此接觸并導通(專利文獻2)。

另外,可獲得設置有如下構件的線纜開關:帶狀的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其與該第一基材相對并在內表面的一側配置有平面狀的正電極,在另一側配置有負電極,電極之間形成有用于使正電極和負電極彼此分開且絕緣的間隙,其中通過配置于正電極和負電極的間隔件形成在長度方向上以預定間隔布置的大致矩形的窗,以通過導體使正電極和負電極彼此導通(專利文獻3)。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05-301589號

專利文獻2:日本特許第3447225號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15-207455號

專利文獻1和專利文獻2的相關技術具有如下問題:設置有或使用導電橡膠的線纜的電阻值會因彎曲而降低,因此可能導致不期望的動作。這些相關技術還具有如下問題:如果線纜彎曲而不是被手加壓,則電極可能彼此接觸并導通,因此易于誤操作。

專利文獻3的相關技術即使在伴隨著彎曲的使用情形下也不會導致不期望的導通。然而,在該相關技術中,正電極和負電極相對地布置于一個基材的內表面。在這種情況下,各電極必須被形成為波形或矩形以彼此面對,并且待配置在電極之間的絕緣狹縫也必須被形成為相同的形狀。因而,該相關技術具有構造復雜的問題。

鑒于前述問題提出的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開關內置線纜,該開關內置線纜允許電極結構容易地形成,不大可能因彎曲變形而導通或不導通,但是容易因被手指加壓而導通。



技術實現要素:

根據第1方面的本發明是一種開關內置線纜,其包括:帶狀的第一導體膜,其包括第一帶狀基材,所述第一帶狀基材的內表面布置有第一導體;帶狀的第二導體膜,其與所述第一導體膜隔著間隙相對布置并包括第二帶狀基材,同樣地,所述第二帶狀基材的內表面布置有第二導體;絕緣間隔件,其配置在所述第二導體膜與所述第一導體膜之間,以在所述第二導體膜與所述第一導體膜之間維持間隙;以及帶狀的鞘,其被構造成具有中空腔,在所述中空腔中內置有用作開關構件的帶狀導體膜,所述帶狀導體膜由所述第一導體膜、所述第二導體膜和所述絕緣間隔件構成,其中,構成所述帶狀導體膜的所述第一導體膜以能夠移動的方式重疊于所述絕緣間隔件,所述鞘的所述中空腔相對于收納在所述中空腔中的所述帶狀導體膜設有間隙,所述間隙允許因所述鞘的彎曲而引起的至少所述第一帶狀基材的在長度方向上的相對移位。

根據第2方面的本發明是根據方案1的開關內置線纜,其中所述鞘的所述中空腔的內壁與所述帶狀導體膜之間的間隙被形成為在所述帶狀導體膜的寬度方向中心附近比在所述帶狀導體膜的寬度方向端部處大。

根據第3方面的本發明是根據方案1或2的開關內置線纜,其中在形成于所述鞘的寬度方向兩端的導線插入孔中設置有導線。

根據第4方面的本發明是根據方案1、2或3的開關內置線纜,其中所述鞘的寬度方向兩端形成有鼓出部,所述鼓出部之間形成有槽,所述鞘的外周布置有能夠移動的橫向長的環狀的開關加壓用構件,所述開關加壓用構件布置有用于通過外力對所述槽的底部加壓的加壓用突部。

根據與第1方面對應的本發明,在彎曲時,線纜在不使第一導體膜向第二導體膜側變形的情況下相對于布置于第二導體膜的絕緣間隔件沿長度方向移位。另外,由于兩個導體膜之間存在有用于在這兩個導體之間維持間隙的絕緣間隔件,所以第一導體和第二導體彼此不接觸導通。因而,線纜不會產生誤操作。

根據與第2方面對應的本發明,帶狀導體膜與鞘的內壁之間存在空間,因此增大了在線纜被加壓時使第一導體與第二導體彼此接觸的行程。因而,能夠構造出當線纜被使用者用手指加壓時使用者能夠容易地識別出開關感覺的開關。

根據與第3方面對應的本發明,能夠容易地實現開關內置信號傳遞線纜。

根據與第4方面對應的本發明,鞘形成有鼓出部,使得即使鞘自身被手指加壓,線纜也不會電導通,鞘的外周布置有可移動的開關加壓用構件,該開關加壓用構件布置有用于對鞘加壓的加壓用突部。結果,開關能夠位于任意的選定位置以接通線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縱截面圖;

圖2是通過拆開本發明前述實施方式中使用的帶狀導體膜的各構件而視作立體圖的說明圖;

圖3的(A)和圖3的(B)是示出帶狀導體膜的組裝過程的說明圖;

圖4的(A)和圖4的(B)是組裝好的帶狀導體膜的截面說明圖;

圖5是將組裝好的帶狀導體膜內置于鞘中的方式的說明圖;

圖6是示出內置于鞘中的帶狀導體膜的示意性立體圖;

圖7的(A)是開關內置線纜的示意性立體圖,而圖7的(B)是開關內置線纜在彎曲狀態下的示意性立體圖;

圖8是示出帶狀導體膜的在開關內置線纜被彎曲的情形下的狀態的說明圖;

圖9是當構成開關內置線纜的絕緣間隔件及該絕緣間隔件的上側和下側的導體膜被固定時開關內置線纜的動作說明圖;

圖10是當構成開關內置線纜的導體膜的側端部被固定于鞘的內壁時開關內置線纜的動作說明圖;

圖11是當第一導體膜和第二導體膜的端部不固定時開關內置線纜的彎曲狀態的說明圖;

圖12是當第一導體膜和第二導體膜的端部固定時開關內置線纜的彎曲狀態的說明圖;

圖13是鞘的內壁和帶狀導體膜之間的間隙形成為在帶狀導體膜的寬度中心附近比帶狀導體膜的寬度端部附近大的示例;

圖14是用手指壓開關內置線纜的動作說明圖;

圖15的(A)、(B)和(C)是示出能夠在本發明中使用的絕緣間隔件的示例的示意性平面說明圖;

圖16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縱截面圖;

圖17是前述實施方式的帶狀導體膜展開的示意性平面圖;

圖18是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縱截面圖;

圖19是前述實施方式的帶狀導體膜展開的示意性平面圖;

圖20是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在彎曲狀態下的動作說明圖;

圖21是用手指壓第三實施方式的動作說明圖;

圖22是本發明的第四實施方式的開關內置線纜的縱截面圖;

圖23示出了用手指壓第四實施方式的開關內置線纜的狀態;

圖24是第四實施方式中使用的開關用加壓構件的側視圖;

圖25是第四實施方式的動作說明圖;

圖26是用手指壓第四實施方式的開關內置線纜的動作說明圖;

圖27是第四實施方式的立體圖;

圖28是第四實施方式的開關用加壓構件的移動的說明圖;

圖29是第四實施方式的開關用加壓構件進一步移動的說明圖;

圖30是第四實施方式中的鞘的形狀的另一個示例;

圖31是鞘的形狀的另一個示例。

具體實施方式

圖1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扁平型可彎曲開關內置線纜的內部結構的示意性縱截面圖。

開關內置線纜1設置有:帶狀導體膜2,其起到開關的作用;和扁平的筒狀鞘3,其覆蓋該導體膜的外周。

在圖示的情形下,帶狀導體膜2由第一導體膜4、第二導體膜5和絕緣間隔件6構成,第一導體膜4位于線纜的上側,第二導體膜5與該第一導體膜4間隔開地相對布置且位于線纜的下側,絕緣間隔件6配置在第一導體膜4與第二導體膜5之間。

第一導體膜4由第一帶狀基材4a和第一導體4b構成,第一帶狀基材4a由絕緣構件制成,第一導體4b以帶狀的方式布置于該第一帶狀基材4a的內表面(在圖示的情形下對應于下表面)。

第二導體膜5由第二帶狀基材5a和第二導體5b構成,第二帶狀基材5a也由絕緣構件制成,第二導體5b以帶狀的方式布置于該第二帶狀基材5a的內表面(在圖示的情形下對應于上表面)。

配置在第一導體膜4與第二導體膜5之間的絕緣間隔件6用于在導體膜之間維持間隙,使得導體膜的帶狀基材4a和5a彼此不接觸。

扁平的帶狀可彎曲鞘3由TPE(熱塑性彈性體)制成。該鞘3內部包括大致矩形的中空腔3a,中空腔3a能夠供由第一導體膜4、第二導體膜5和絕緣間隔件6構成的帶狀導體膜2插入。注意,中空腔3a的截面形狀不限于矩形形狀。另外,在中空腔3a的兩外側、即鞘3的寬度方向兩端優選地形成有導線插入孔3b。這是因為通過使導線穿過這些孔能夠容易地獲得具有內設開關的信號傳遞線纜。

中空腔3a被形成為比帶狀導體膜2的外部形狀大,使得帶狀導體膜2能夠以足夠的留空(margin)收納在該腔中。注意,中空腔3a的寬度必須被保持成使絕緣間隔件6能夠在第一帶狀基材4a與第二帶狀基材5a之間維持間隙的最小程度。

圖2是帶狀導體膜2的各構件的立體圖。第一導體4b布置于構成第一導體膜4的第一帶狀基材4a的內表面,第一導體4b的端部形成有引線4c和連接電極4d。第二導體5b同樣布置于構成第二導體膜5的第二帶狀基材5a的內表面,第二導體5b的端部同樣形成有引線5c和連接電極5d。

絕緣間隔件6具有預定的厚度,例如矩形形狀的窗6a沿著該間隔件的長度方向以預定的間隔形成為梯子狀。

例如在前述討論中,使用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為第一帶狀基材4a和第二帶狀基材5a的材料,這些基材的膜厚和寬度分別優選設定為100μm和3mm。可選地,可以使用諸如PI(聚酰亞胺)等的迄今已知的FPC用基板材料。

在第一導體4b和第二導體5b中,為了提供開關功能,將銀糊(silver paste)印刷在第一導體膜和第二導體膜的內表面以遍及期望部分的整個長度范圍和整個寬度范圍地形成導體。另外,將連接電極4d印刷在第一帶狀基材4a的內表面的端部,將連接電極5d印刷在第二帶狀基材5a的內表面的端部。另外,引線4c形成在連接電極4d與印刷好的第一導體4b之間,引線5c形成在連接電極5d與印刷好的第二導體5b之間,以使電極與導體電連接。

使用50μm厚度的聚酯膜作為絕緣間隔件6。可選地,可以使用諸如PI或紙等的絕緣體。還能夠采用在公知的FPC中使用的阻焊劑或覆蓋層代替本實施方式的絕緣間隔件6。該可選方案的示例將在稍后討論的第三實施方式中示出。

另外,帶狀導體膜2設置有1mm寬的窗框條狀絕緣部(sash bar-like insulator)6c,用于連接以3.5mm的間隔形成在導體5b的寬度方向兩側的絕緣部6b。結果,以3.5mm的間隔形成大致矩形的窗6a。這樣處理是用于配置如下的窗:該窗能夠將絕緣部6b穩定地保持在第一導體4b與第二導體5b之間的兩寬度方向側,并且能夠使導體膜4和5的導體在帶狀導體膜2被手指加壓時彼此接觸。不限制窗的形狀,只要能夠獲得同樣的效果即可。

注意,絕緣間隔件6、第一導體膜4和第二導體膜5被設定成寬度相同,使得在絕緣間隔件6、第一導體膜4和第二導體膜5被收納在鞘3中的情形下,絕緣間隔件在這些導體膜之間的寬度方向兩側被穩定地定位。

鞘3內的中空腔3a被設定為3.5mm的截面寬度×0.8mm的高度,以便在內設絕緣間隔件6的情況下相對于截面尺寸的寬度和高度兩方面均具有足夠留空。無需贅述,可以根據開關內置線纜1的大小將各構件適當地設定為最適合的尺寸。

當組裝帶狀導體膜2時,如圖3的(A)所示,可以將絕緣間隔件6重疊在第二導體膜5的第二導體5b上,并且如圖3的(B)所示,可以將第一帶狀基材4a重疊在絕緣層上。也就是,通過簡單地重疊第一帶狀基材4a,使基材4a能夠在如下部分中相對于絕緣間隔件6沿長度方向移動:至少第一導體膜4和第二導體膜5上的導體能夠彼此接觸的部分。因而,第一帶狀基材4a既不固定于絕緣間隔件6,也不與絕緣間隔件6一體化。

圖4的(A)示出了組裝好的帶狀導體膜2的示意性側截面。圖4的(A)和以上示出的圖1示出了如下情形:在該情形下,絕緣間隔件6在不與第二導體5b接合的情況下重疊于第二導體5b,第一帶狀基材4a重疊于絕緣間隔件。為了表示出各構件既不接合也不固定,圖中在各構件間示出了間隙。然而,實際上,各構件在圖4的(B)所示的情形下彼此層疊。

如圖5所示,將組裝好的帶狀導體膜2收納在鞘3的中空腔3a中。圖6是鞘3的中空腔3a中內置有帶狀導體膜2的示意性立體圖。內置有帶狀導體膜2的鞘3能夠彎曲。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在彎曲時使導體膜具有圓柱狀側面形狀,必須至少在開關部分(第一導體4b與第二導體5b彼此面對的部分)中允許第一導體膜4與第二導體膜5之間的長度方向上的移位。然而,如果將帶狀導體膜2在完全不被固定的情況下收納在鞘3中,則第一導體膜4和第二導體膜5的長度方向上的位置可能會相當大地移位至導體膜彼此不面對的位置。另外,會產生當將帶狀導體膜2插入鞘3時的作業性的問題。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各導體膜在長度方向上的端部處被例如壓敏粘接劑或雙面膠帶(未示出)固定。注意,如果通過設定鞘3的中空腔3a的長度就能夠使導體膜的導體4b和5b在內置于鞘3中的情形下保持在預定范圍內,則不需要固定導體膜4和5。

圖7的(A)是完成了的帶狀開關內置線纜1的示意性立體圖。如圖7的(B)所示,該開關內置線纜1能夠在其任意部分處彎曲。

圖8示出了在開關內置線纜1彎曲時帶狀導體膜2的狀態。本發明具有如下特征:不允許第一導體4b和第二導體5b在彎曲狀態下彼此接觸執行開關動作。

也就是,在內置于鞘3以用作線纜開關的帶狀導體膜2中,使用了至少兩種材料、即在內表面包括導體4b的第一帶狀基材4a和在內表面包括導體5b的第二帶狀基材4b,并且這兩種材料在將絕緣間隔件6夾在中間的情況下以間隔有空間從而彼此不接觸的方式相對于彼此重疊。此時,用于維持特定的空間間隔的絕緣間隔件6布置在帶狀導體膜2的第一導體4b與第二導體5b彼此面對的部分的寬度方向兩側。另外,導體膜4和5以及絕緣間隔件6不被固定,以便能夠至少在如下部分中允許第一導體膜4與第二導體膜5之間的長度方向上的相對移位:用作線纜開關的部分,即帶狀導體膜2的第一導體4b與第二導體5b彼此面對的部分。如果線纜被如上所述地構造,則即使線纜彎曲,在帶狀導體膜2的第一導體4b與第二導體5b彼此面對的部分中第一導體膜4和第二導體膜5也會呈現形狀剛性高的圓柱狀側面形狀。因此,通過存在于與各圓柱狀側面的上下部分對應的部分中的絕緣間隔件6,在各導體之間確保了與絕緣間隔件6的厚度一樣大的間隙。因而,導體彼此不接觸導通,因此能夠防止因彎曲而誤操作。

另外,為了防止當線纜在鞘3中內置有帶狀導體膜2的情況下彎曲時第一導體4b和第二導體5b彼此接觸,在具有足夠留空的情況下將帶狀導體膜2收納在鞘3中,以便能夠在導體4b和5b彼此面對的部分附近允許長度方向上的移位。

當開關內置線纜在該情形下因受外力而彎曲時,如上所述,第一導體膜4和第二導體膜5在彎曲部分均呈現圓柱狀側面形狀。然而,通過存在于位于各圓柱狀側面的上下部分的部分中的絕緣間隔件6,確保了導體膜4和5之間的間隙。另外,在彎曲部中,位于彎曲內側的導體膜4的彎曲半徑比位于彎曲外側的導體膜5的彎曲半徑短。結果,在第一導體膜4與第二導體膜5之間產生與半徑差一樣大的長度方向上的移位。也就是,位于彎曲內側的第一導體膜4比位于彎曲外側的第二導體膜5在遠離彎曲部的方向上移位更多。因此,第一導體4b和第二導體5b彼此不接觸導通。

注意,如圖9中的由虛線橢圓A包圍的區域所示,如果第一導體膜4和第二導體膜5固定于絕緣間隔件6,從而無法沿長度方向移位,則不再允許有長度方向上的移位。結果,在彎曲時會因第一導體膜4和第二導體膜5的彎曲內側與彎曲外側之間的周長差而在彎曲部中產生使各導體沿導體彼此接觸的方向變形的力。因而,彎曲會使開關功能不經意地工作。

另外,如圖10的由虛線橢圓B包圍的區域所示,在第一導體膜4和第二導體膜5的側端部在帶狀導體膜2的兩側部與中空腔3a的與這些側部相對的內壁之間固定于鞘的內壁的情形下,在彎曲時,相對的第一導體4b和第二導體5b也易于沿導體彼此接觸的方向變形。因而,導體可能導通,從而引起誤操作。

因此,在本發明中,如上所述,鞘3的中空腔3a在其厚度方向上的內部尺寸被設定為相對于內置在鞘3中的帶狀導體膜2的厚度大的值,從而至少容許假想彎曲時發生的移位。也就是,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了在導體膜4和5在各自端部處被固定的情形下容許鞘3內的移位,在線纜的厚度方向上設置有如下間隙:該間隙能夠在移位的情況下無應力地容許在除了彎曲部分以外的部分中產生任何波狀部。

更具體地,如圖11所示,如果導體膜4和5的端部不被固定,則由于彎曲時在由虛線圓圍繞的部分C中導體膜4和5之間會產生如箭頭之間的長度L1所示的偏移,所以導體膜不變成波狀。

如圖12所示,如果導體膜4和5的端部被固定,則在彎曲時位于內側的導體膜4具有如虛線橢圓所示的撓曲。因而,產生如由附圖標記L2所示的波狀部。為此,在線纜的厚度方向上、在鞘3的中空腔3a中設置能夠容許波狀部的厚度L2的間隙。

注意,當線纜彎曲時,即使位于內部的第一導體膜4和第二導體膜5具有高的剛性和圓柱形狀并且導體4b和5b能夠保持在不接觸的狀態下,鞘3自身也始終朝向開關動作的方向變形。這意味著,如果鞘3的變形程度高或者厚且變形壓力高,則可能會超出第一導體膜4和第二導體膜5的圓柱狀側面形狀的剛性,因而可能使導體4b和5b之間不再能夠維持間隙。因此,為了防止誤操作,需要將圓柱部分的剛性設定為即使發生實際(或假想)變形也不低于鞘的變形壓力的程度。作為這樣做的方法,鞘3可以軟且薄,導體基材可以厚且硬。然而,前述程度取決于各構成要素間的權衡。因此,可以通過使用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等的實驗和/或模擬獲得該部分討論的解決方案。

圖13是帶狀導體膜2的上下表面與鞘3的中空腔3a的內壁之間的間隙被形成為在鞘3的寬度方向中心附近比在鞘3的寬度方向端部附近大的示例。

作為一個具體示例,鞘3的中空腔3a的高度被設定成在第一導體膜4和第二導體膜5的端部處為0.8mm,在第一導體膜4和第二導體膜5的中央部分處為1.3mm。根據這些設定,增大了在加壓時使第一導體膜4的第一導體4b與第二導體膜5的第二導體5b彼此接觸的行程。因而,能夠構造如下開關:在該開關中,當使用者用手指對線纜加壓時,使用者能夠容易地識別出開關的感覺。

圖14示出了開關內置線纜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被例如食指F1和拇指F2捏住并加壓以按壓鞘3的情況。例如,假設第一導體4b為正電極,第二導體5b為負電極,則導體4b和5b在絕緣間隔件6的窗內的中央部處因被手指加壓而彼此接觸并導通。

圖15示出了絕緣間隔件6的窗形狀的變形例。圖15的(A)是窗形狀被形成為一般的矩形的示例。圖15的(B)是窗形狀被形成為細長的長方形的示例。圖15的(C)是使直線部和窗框條狀連結部分開以將窗形狀形成為分段圖案的示例。可選地,可以將窗形狀形成為例如跑道形狀(track shape)或橢圓形。注意,窗形狀能夠調整作為開關的線纜相對于手指的加壓的靈敏度。也就是,大的窗部能夠將線纜設定成高靈敏度(能夠在低壓力下動作),而小的窗部能夠將線纜設定成低靈敏度(能夠在高壓力下動作)。另外,增加長度方向上的窗的數量(增加窗間的絕緣部的數量)能夠將線纜設定成低靈敏度,而減少該數量能夠將線纜設定成高靈敏度。

圖16示出了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在該實施方式中,在例如圖示的情形下,位于帶狀導體膜2A的下側的第二導體5b的中央形成有狹縫5e,從而將第二導體5b形成為雙分隔結構(dual-partitioning structure)。因而,第二實施方式具有如下特征:導體5b的分隔部分中的一個分隔部分被限定為+電極,另一個分隔部分被限定為-電極,相對的第一導體4b被定義為跳線部。

圖17是第二實施方式的帶狀導體膜2A展開成各構件的示意圖。由于第二導體5b具有由直線狀的+電極和-電極構成的雙分隔結構,所以引線5c和連接電極5d布置于兩側的各導體5b的端部。因此,第一導體膜4的第一導體4b中無需設置引線和連接電極。在第一實施方式中,如圖2所示,連接電極4d和5d分別布置于第一導體4b和第二導體5b。相比之下,在本實施方式中,一對連接電極僅布置于一個導體膜,因此連接部分不限于一個部位。因而,本實施方式具有能夠減少連接器的數量及其大小的優點。

本實施方式的絕緣間隔件6的結構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當將絕緣間隔件6重疊在第二導體膜5上時,狹縫5e位于窗6a的中央部分中,并且第二導體5b在狹縫5e的兩側露出。因而,能夠通過加壓使第一導體4b與第二導體5b接觸。

當然,可選地,可以將第一導體4b形成為具有+電極和-電極的雙分隔結構。

本實施方式的其余構造及作用效果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

圖18示出了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具有第二實施方式中的特征,并在雙分隔的第二導體5b上使用阻擋層(resist)形成絕緣間隔件6A。在這種情況下,期望采用在公知的FPC中使用的涂布阻焊劑或覆蓋層等的方法。也就是,通過粘接劑將阻擋層或覆蓋層直接接合固定至基材或導體。因此,FPC中使用的假設會彎曲的阻擋層或覆蓋層被形成為比使用柔性材料的基材顯著地薄,使得在使用中當導體膜變形時不會有過大的應力作用于導體或基材,并且使得絕緣部不會被局部剝離。另外,阻擋層型的線纜無需像間隔件型的線纜那樣一體化,而可以是如圖15的(C)所示地設置有分段部。這種方式的構造具有如下效果:允許供阻擋層固定的導體膜中產生的應力在發生彎曲時減小,使得容易形成圓柱狀側面,并防止誤操作。然而,必須當心不要使間隙大于必要的程度,以在彎曲時容易使各構件彼此接觸。

圖19示出了帶狀導體膜2的展開狀態。

本實施方式的其余構造與第二實施方式相同。與第一實施方式和第二實施方式同樣,如上所述的開關內置線纜1即使彎曲也不會使重疊于絕緣間隔件6A的第一導體4b與第二導體5b接觸。注意,圖20示出了第三實施方式中的已經發生彎曲的情形。

圖21示出了第三實施方式的開關內置線纜1被手指加壓以使第一導體4b的中央部分與第二導體5b接觸導通的情形。

圖22示出了本發明的第四實施方式。在上述第一實施方式至第三實施方式中,開關內置線纜的任意長度方向上的部分均能夠被手指加壓從而導通。然而,本實施方式具有如下特征:允許線纜僅在預定位置處導通。

也就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構成開關內置線纜1A的鞘3A的兩端布置有向外鼓出的鼓出部3B,在鼓出部之間形成有槽3C。這些鼓出部3B和槽3C遍及長度方向地布置于整個鞘3A。這些鼓出部3B用作導通阻止構件,用于防止當鞘3A被諸如手指等的加壓體加壓時,加壓力施加于帶狀導體膜的第一導體膜4和第二導體膜5并由此維持非導通狀態。另一方面,槽3C具有如下功能:作為插入槽3C的稍后說明的加壓用突部7B對位于槽底部的加壓部3D加壓的結果,使第一導體膜4與第二導體膜5彼此接觸導通。各槽3C還用作用于引導加壓用突部7B在槽內部滑動的槽。在圖示的示例中,各鼓出部3B被形成為截面沿寬度方向突出的炮彈狀的形狀。可選地,各鼓出部3B可以具有倒圓角的矩形形狀或其它形狀。這些可選方案將在圖30和圖31中示出。

圖23示出了第四實施方式的開關內置線纜被食指F1和拇指F2捏住且加壓的情形。在這種情況下,出于鼓出部3B的厚壁形狀和材料的原因,鼓出部3B是剛性的,因此鞘3A在這些部分中不會變形。此時,食指F1的指腹F10和拇指F2的指腹F20不會通過進入槽3C內部的指腹F10和F20施壓。因此,即使指腹與位于槽底部的加壓部3D接觸,指腹也不對加壓部3D加壓。另外,即使鞘3A變形,受到加壓力直接作用的也是間隔件,因此各導體之間不會發生接觸。因此,第一導體膜4和第二導體膜5不進入導通狀態。注意,在圖示的示例中,帶狀導體膜2與圖18所示的第三實施方式中的帶狀導體膜對應。因此,從避免重復討論的觀點出發,將用相同的附圖標記和符號指代相同的構件。事實上,帶狀導體膜2可以是第一實施方式和第二實施方式的帶狀導體膜。

圖24是與鞘3A組合使用的開關用加壓構件的側視圖。開關加壓用構件7被形成為與鞘的形狀相對應的橫向長的環狀。該開關加壓用構件7設置有:環狀加壓部7A,其以能夠移動的方式布置于鞘3A的外周;和加壓用突部7B,其突出地布置于該環狀加壓部7A的內側中央部并位于槽3C內。位于環狀加壓部7A內的空間部7C的內部形狀與鞘3A的外部形狀對應。

作為開關加壓用構件7的材料,可以使用諸如TPE等的柔軟且容易變形的材料。可選地,可以使用諸如剛性塑料或金屬等的硬質材料。可以應用硬質材料,只要該材料在其除了靠近加壓用突部7B的部分以外是薄壁的且可加壓變形即可。將鞘3A插入開關加壓用構件7的空間部7C,并且如圖25所示,將開關加壓用構件7裝配至鞘3A的外周。然后,如位于外側的箭頭所示地對開關加壓用構件7的環狀加壓部7A的寬度方向中央部分加壓,以使加壓用突部7B如位于內側的箭頭所示地對加壓部3D加壓。結果,第一導體膜4和第二導體膜5被加壓成彼此接觸并導通。圖26示出了開關加壓用構件7被用手指F1和F2加壓以使線纜導通的情形。當解除手指的加壓時,各構件由于構件材料的回復力而恢復至各自的初始狀態。另外,第一導體膜4與第二導體膜5彼此分開變成非導通。注意,開關加壓用構件7能夠被手指捏住從而使該構件在一定程度上抵抗開關加壓用構件7的內表面與鞘3A的和該開關加壓用構件接觸的外表面之間的摩擦力而受迫地沿任選方向移動。釋放手指會使開關加壓用構件7停止在其當前位置,使得該構件可以不因例如在使用者走路時產生的振動而移位。這些優點能夠通過如下手段實現:適當地設定開關加壓用構件7的內部形狀和開關內置線纜1A的外部形狀,并且選擇各構件的材料以調整各構件間的摩擦系數。

圖27至圖29示出了開關加壓用構件7向任選位置移動的情形。

圖30和圖31示出了鞘3A的與圖22所示形狀不同的其它形狀的示例。

注意,在本發明中,導線(未示出)能夠被配線成穿過形成于鞘3和3A中的導線插入孔3b,使得可以將線纜用作內設有開關功能的信號傳遞線纜。當將該開關內置線纜1用作例如耳機用線纜時,用于音頻信號的導線能夠穿過這些孔。如果耳機體中收納有可充電式電池,則例如用于充電的導線能夠穿過這些孔。注意,這些導線可以被稍后穿過,或者可以在插入帶狀導體膜2之前、在制作鞘時被預先穿過。

本發明的線纜開關在彎曲時不接通。結果,線纜開關能夠安裝于曲面從而還可以將該開關用作觸摸傳感器。

附圖標記說明

1、1A 開關內置線纜

2、2A 帶狀導體膜

3、3A 鞘

3a 中空腔

3b 導線插入孔

3B 鼓出部

3C 槽

3D 加壓部

4 第一導體膜

4a 第一帶狀基材

4b 第一導體

4c 引線

4d 連接電極

5 第二導體膜

5a 第二帶狀基材

5b 第二導體

5c 引線

5d 連接電極

6、6A 絕緣間隔件

6a 窗

6b 絕緣部

6c 窗框條狀絕緣部

7 開關用加壓構件

7A 環狀加壓部

7B 加壓用突部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