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多芯線纜,詳細地說,涉及一種具備應變消除部的多芯線纜,該應變消除部安裝在線纜外皮的端部,該線纜外皮對多根電線的周圍進行覆蓋。
背景技術:
通常,在多芯線纜中設置有應變消除部,能夠防止線纜的拔出或過度的彎折等。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有下述技術,即,為了與拔出方向的負荷相對,利用環狀部件將電線和線纜外皮箍緊,使環狀部件與應變消除部抵接。
另外,在專利文獻2中公開有下述技術,即,如果能以充分的長度將電線從線纜外皮拉出,則容易進行末端處理,但為了應對醫療設備這樣的希望盡量縮短電線的拉出長度的要求,用包覆部件對所拉出的帶有屏蔽層的電線的周圍進行覆蓋。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5228444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1-90870號公報
但是,在上述專利文獻1的技術中,存在如下的問題,即,在線纜中產生了拔出方向的負荷的情況下,如果利用環狀部件箍緊的線纜外皮伸長而向拔出方向移動,則外皮內的電線端部被拉拽而附在電線前端的連接器脫落或破損。另外,存在應變消除部與外皮摩擦而使外皮受到損傷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就是鑒于上述情況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芯線纜,該多芯線纜即使線纜被拉拽,附在線纜前端的連接器也不會發生脫落或破損,外皮不會受到損傷。
本發明的一個方式所涉及的多芯線纜具備:多根電線;對所述電線的周圍進行覆蓋的外皮;以及在所述外皮的端部安裝的應變消除部,該多芯線纜還具有包覆部件,該包覆部件緊固在從所述外皮露出的所述電線的周圍,所述包覆部件與所述應變消除部抵接,從而抑制所述線纜沿所述應變消除部的長度方向移動。
發明的效果
根據上述方案,即使線纜被拉拽,在與應變消除部相比的前端處,線纜內部的電線也不會移動。因此,防止附在線纜前端的連接器的脫落或破損,也防止線纜外皮受到損傷。
附圖說明
圖1是對本發明的一個方式所涉及的多芯線纜的概略進行說明的圖。
圖2是應變消除部的剖視圖。
圖3(A)是線纜的局部剖視圖,(B)是b-b線矢向剖視圖。
圖4是表示線纜與應變消除部的卡止前的狀態的俯視圖。
圖5是表示線纜與應變消除部的卡止狀態的剖視圖。
圖6(A)是其他實施例涉及的線纜的局部剖視圖,(B)是b-b線矢向剖視圖。
標號的說明
1…多芯線纜,10…線纜,11…同軸電線,12…壓卷帶,13…屏蔽層,14…線纜外皮,15…熱收縮管,16…束,17…基板,20…應變消除部,21…消除部主體,21a…前端,21b…后端,22…保持架,23…嵌合部,24…連結部,25…臺階,30…粘結劑。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說明]
首先,列舉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內容。
本發明的一個方式所涉及的多芯線纜:(1)具備:多根電線;對所述電線的周圍進行覆蓋的外皮;以及在所述外皮的端部安裝的應變消除部,該多芯線纜還具有包覆部件,該包覆部件緊固在從所述外皮露出的所述電線的周圍,所述包覆部件與所述應變消除部抵接,從而抑制所述線纜沿所述應變消除部的長度方向移動。由此,在與應變消除部相比的前端側,電線即使被拉拽也不會移動。據此,防止附在線纜前端的連接器的脫落或破損,也防止線纜外皮受到損傷。
(2)所述包覆部件的內表面與多根所述電線的外表面粘結。由于包覆部件與電線粘結,所以線纜能夠進一步承受拔出方向的負荷。
(3)所述包覆部件是由收縮性的樹脂形成的收縮管。如果利用收縮管,則不會由于向電線集束體的收縮和粘結劑向電線集束體的浸漬而使電線發生變形,不會發生像利用金屬將外皮箍緊的情況那樣的電線壓壞而電氣特性受損的現象。
(4)還具有對所述電線進行覆蓋的壓卷集束部件、以及對該壓卷集束部件的周圍進行覆蓋的屏蔽層,所述外皮對所述屏蔽層的周圍進行覆蓋,所述包覆部件直接設置在除去所述壓卷集束部件、所述屏蔽層以及所述外皮而露出的多根所述電線的周圍。通過屏蔽層,確保線纜的屏蔽特性。通過壓卷,防止電線與屏蔽件(金屬)摩擦而磨損。
(5)所述電線在前端與連接部件進行連接固定。由此,能夠防止連接部件的脫落或破損。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詳細內容]
利用附圖,詳細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圖1是對本發明的一個方式所涉及的多芯線纜的概略進行說明的圖。
多芯線纜1是利用外皮等對多根電線的周圍進行覆蓋而得到的。在多芯線纜1的端部,除去外皮,將電線分支為多個束16。在束16的前端,各電線被逐根分開而與基板17電連接。在外皮14的端部安裝有應變消除部20。基板17還與連接器(不圖示)連接。各電線也可以與連接器連接而不經由基板。基板17、連接器是連接部件。
圖2是應變消除部的剖視圖。應變消除部20的內表面形成為能夠供外皮14插入的筒狀,例如由消除部主體21、保持架22、限制部27構成。
消除部主體21例如由樹脂制成,前端21a與后端21b相比直徑擴大而形成。
保持架22例如由金屬形成,具有與消除部主體21的前端21a嵌合的嵌合部23、以及從該前端21a向外方凸出的連結部24。在本發明的多芯線纜的前端,安裝有外罩(不圖示)。保持架的連結部24是安裝外罩的部分。外罩對連接部件(即基板、連接器)、電線末端進行覆蓋。將連結部24的內徑設得比嵌合部23的內徑大,在連結部24與嵌合部23之間形成有臺階25。
圖3(A)是線纜的局部剖視圖,圖3(B)是b-b線矢向剖視圖。如圖3(B)所示,例如,以作為集束部件的壓卷帶12、屏蔽層13、以及線纜外皮14的順序,對多根同軸電線11進行覆蓋。
同軸電線11的圖示省略,在同軸電線11的中心導體的周圍,以同軸狀設置有絕緣體、外部導體、以及外皮。此外,同軸電線11相當于本發明的電線。電線的外徑細至0.18~0.4mm。
壓卷帶12例如由將PTFE(聚四氟乙烯樹脂)制成多孔體而得到的物質形成,以螺旋狀卷繞于同軸電線11的束,將同軸電線11的束匯集為圓形。在由多根電線構成的電線集束體上卷繞壓卷帶,集束體被固定而不會散開。集束部件也可以是管、將纖維等編織而得到的筒。
屏蔽層13為了確保屏蔽、機械性的加固,例如將軟銅線、銅合金線進行編織而形成,對壓卷帶12進行覆蓋。可以以螺旋狀卷繞金屬細線而得到、卷繞金屬帶(包含將金屬箔粘貼于樹脂得到的帶、將金屬層蒸鍍于樹脂得到的帶)而得到、或者它們的組合。
屏蔽層13的外側由線纜外皮14覆蓋,該線纜外皮14例如由PE(聚乙烯)、PVC(聚氯乙烯)、氟樹脂、聚酯等構成。外皮既可以擠出樹脂包覆而得到,也可以卷繞樹脂帶而得到。
另外,如圖3(A)所示,壓卷帶12從外皮14露出,在該壓卷帶12被除去而露出電線的部分處,收縮管15緊固于所露出的電線集束體(多根同軸電線11)。此外,收縮管15相當于本發明的包覆部件。在與收縮管相比的前端,壓卷帶12卷繞在電線集束體上。根據與電線連接的基板的數量,將多根電線分支為多個束16。
收縮管15由熱收縮性的樹脂形成,在加熱的情況下能夠在徑向上收縮,該熱收縮性的樹脂例如以聚烯烴、氟類聚合物、熱塑性彈性體等為主原料。收縮管15也可以是通過加熱以外的方法進行收縮的管。收縮管15的外徑不大于應變消除部20的連結部24的內徑,大于嵌合部23的內徑,收縮管15與臺階25抵接,收縮管15的從應變消除部的前端21a向后端21b的移動被限制。即,與收縮管相比前端側的電線集束體不會以被拉進應變消除部的方式移動。也可以將帶凸緣的套筒向嵌合部23的內側壓入,將該凸緣部分作為臺階25。在此情況下,將收縮管15的外徑設得大于套筒的內徑。
如果如上述所示地利用可收縮的管,則不會發生同軸電線壓壞而電氣特性受損的現象。
圖4是表示線纜10與應變消除部的卡止前的狀態的圖,圖5是表示線纜10與應變消除部的卡止狀態的剖視圖。
應變消除部20例如作為預裝配部件,預先插入有線纜10。也可以將應變消除部從與分支部相反側的線纜端插入線纜。
然后,將圖4中說明的基板17與傳感器等設備連接。基板17經由連接器與設備連接。將應變消除部20的保持架22安裝于外罩(省略圖示)。線纜10的屏蔽層13固定于外罩。
在現有的帶外罩的線纜中,如果對線纜施加拉拽力,則與應變消除部相比前端側的電線集束體向應變消除部的后端側移動,有時連接器被拉拽而脫離或破損。
但是,在本發明中,電線集束體被收縮管緊固,即使沿圖5中箭頭所示的方向,線纜被拉拽,收縮管15也與應變消除部抵接而不會移動,在與應變消除部相比的前端側(外罩內部),電線集束體不會移動。由此,防止附在線纜前端的連接器的脫落或破損,防止線纜外皮受到損傷。
此外,在圖5中,以收縮管的端部分與應變消除部的臺階抵接的例子進行了說明,但也可以通過使熱收縮管陷入嵌合部23或帶凸緣的套筒,使熱收縮管的外周面與嵌合部23或套筒的內周面卡合,從而限制線纜向拔出方向的移動。
另外,在從線纜10除去了線纜外皮14等的情況下,在所捆束的同軸電線的外表面,產生由最外層的同軸電線形成的凹凸,在與收縮管的內表面之間存在間隙。因此,在圖6(B)中,如陰影線所示,優選利用粘結劑30將收縮管15的內表面與同軸電線11的外表面粘結。在將收縮管15與同軸電線11粘結的情況下,線纜10能夠進一步承受拔出方向的負荷。此外,如果將粘結劑30還填充至內側的同軸電線11的間隙中,將內側的同軸電線11彼此也粘結,則線纜10的耐拉拽能力進一步提高。
應理解為本次公開的實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為例示而并非限制。本發明的范圍并不是以上所述的含義,而是由權利要求書表示,旨在包含與權利要求書同等的含義以及范圍內的所有變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