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避雷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高層建筑電力線路設施避雷針。
背景技術:
避雷針是用來保護建筑物、高大樹木等避免雷擊的裝置,在被保護物頂端安裝一根接閃器,用符合規格的導線與埋在地下的泄流地網連接起來。
當雷云放電接近地面時它使地面電場發生畸變,在避雷針的頂端形成局部電場集中的空間,以影響雷電先導放電的發展方向,引導雷電向避雷針放電,再通過接地引下線和接地裝置將雷電引入大地,從而使被保護物體免遭雷擊。
高層建筑物因其高度較高,因此受到雷擊的風險也較大,但現有一些用于高層建筑物的避雷針,特別是一些用于高層建筑物電力線路設施的避雷針其結構并不滿足于目前的避雷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層建筑電力線路設施避雷針,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高層建筑電力線路設施避雷針,包括主引雷針、副引雷針、避雷球、均壓針、均壓環和連接桿,所述連接桿包括第一連接桿和第二連接桿,所述避雷球設置于所述第二連接桿的頂部,所述避雷球上設置有多個副引雷針,所述第一連接桿和所述第二連接桿分別與所述避雷球連接,所述均壓環通過集壓桿設置于所述第一連接桿上,所述均壓環上設置有多個豎直向上的均壓針,所述主引雷針設置于所述第一連接桿的頂部;所述主引雷針和所述副引雷針均具有針尖。
優選的,所述副引雷針的數量為至少三個,三個所述副引雷針均勻設置于所述避雷球上。
優選的,所述均壓環垂直于所述第一連接桿和所述第二連接桿。
優選的,所述主引雷針由銅制成,且其表面鍍鋅。
優選的,所述避雷針還包括底座和加強板,所述底座設置于所述第一連接桿的底部,所述加強板一端與所述第一連接桿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底座固定連接,所述底座上還設置有多個螺紋孔。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避雷針的結構簡單,設計合理,通過在避雷球上設置多個副引雷針,提高了避雷的范圍和避雷效果,并且,該避雷針同時采用主引雷針、副引雷針、避雷球、均勻環和均壓針,能夠有效屏蔽建筑物頂部四周,使防雷更加地安全可靠,有效保護了高層建筑物上的電力設施,具有良好的實用效果,并且該避雷針安裝和拆卸都比較方便,穩定性好,使用壽命也較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主引雷針,2、副引雷針,3、均壓針,4、均壓環,5、集壓桿,6、避雷球,7、第一連接桿,8、第二連接桿,9、底座,10、針尖,11、加強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高層建筑電力線路設施避雷針,包括主引雷針1、副引雷針2、避雷球6、均壓針3、均壓環4和連接桿,連接桿包括第一連接桿7和第二連接桿8,其中,第一連接桿7的直徑大于第二連接桿8的直徑,避雷球6設置于第二連接桿8的頂部,且第二連接桿8與第一連接桿7的軸線與避雷球6的豎直中心線位于同一豎直線上,避雷球6呈球形,避雷球6和主引雷針1的材質均采用金屬,且在本實施例中優選為銅,并在其表面鍍鋅,避雷球6上設置有多個副引雷針2,在本實施例中,副引雷針2的數量為至少三個,三個副引雷針2均勻設置于避雷球6上,副引雷針2可相對避雷球6的環形表面傾斜或者垂直,以增大避雷的范圍,提高避雷效果,可有效防止繞擊;實際工作中,可通過接地線連接第一連接桿7和接地裝置。
具體地,第一連接桿7和第二連接桿8分別與避雷球6相連,均壓環4通過集壓桿5設置于第一連接桿7上,均壓環4上設置有多個豎直向上的均壓針3,集壓桿5的數量實際與均壓針3的數量相等,均壓環4垂直于第一連接桿7和第二連接桿8,主引雷針1設置于第一連接桿7的頂部,其中,均壓環4、均壓針3與主引雷針1可有效防止直擊的雷害;而主引雷針1和副引雷針2均具有針尖10。
為了方便該避雷針的安裝,并加強避雷針的穩定性,該避雷針還包括底座9和加強板11,底座9設置于第一連接桿7的底部,并與第一連接桿7垂直,加強板11一端與第一連接桿7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底座9固定連接,加強板11主要起支撐作用,同時加強板11也可以采用鋼筋代替,并通過焊接的方式將加強板11與底座和第一連接桿7連接,底座9上還設置有多個螺紋孔,安裝該避雷針時,可通過螺栓將避雷針安裝在建筑物或者電力設施上。
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