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導電排,特別涉及一種四邊形式導電排套件,屬于電氣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導電排又稱銅排或銅母排或銅匯流排,是由銅材質制作的,截面為矩形或倒角(圓角)矩形的長導體,由鋁質材料制作的稱為鋁排,在電路中起輸送電流和連接電氣設備的作用。
在接線端間進行連接,若使用導電排,現有的做法是設計結構復雜的導電排套件,導電排的加工涉及折彎、沖壓、切割等多種工藝,加工成本甚至高于材料成本。為此,本領域技術人員致力于設計結構更簡單、加工更簡便的導電排套件。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導電排套件,并且加工簡便、成本低廉。
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導電排套件,至少包括第一導電排和第二導電排,第一導電排由第一直部和第一斜部連接組成,第二導電排由第二直部和第二斜部連接組成,第一直部、第一斜部、第二直部和第二斜部圍成一個帶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的四邊形,第一缺口位于第一直部和第二斜部靠近處,第二缺口位于第二直部和第一斜部靠近處。
進一步地,導電排套件還包括第三導電排,第三導電排由第三直部、分別連接在第三直部兩端的第三斜部和第四斜部這三部分連接組成,第三導電排置于四邊形的一側并與四邊形有間隔。第三導電排置于第二直部外側,第一直部、第二直部和第三直部平行。第一直部與第二直部之間的間距和第二直部與第三直部之間的間距相等。
進一步地,第一斜部和第一直部連接處形成第一夾角,第二斜部和第二直部連接處形成第二夾角,第三斜部和第三直部連接處形成第三夾角,第四斜部和第三直部連接處形成第四夾角,第一夾角、第二夾角、第三夾角和第四夾角的角度范圍都是90~170度。優選地,第一夾角、第二夾角、第三夾角和第四夾角的角度均為135度。
進一步地,第一直部的尾部延伸形成第一接線端,第一斜部的尾部折彎形成第二接線端,第二直部的尾部延伸形成第三接線端,第二斜部的尾端折彎形成第四接線端,第三斜部的尾部折彎形成第五接線端,第四斜部的尾部折彎形成第六接線端。第一接線端、第二接線端、第三接線端、第四接線端、第五接線端和第六接線端均開設有接線孔。
進一步地,第一導電排、第二導電排和第三導電排均由條狀金屬型材折彎加工而成。條狀金屬型材選用銅或鋁合金。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導電排套件加工簡便、成本低廉,有效利用了電氣裝置附近有限的縱向空間,很好地解決了電氣裝置的接線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的導電排套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所示導電排套件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中所示導電排套件安裝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1中所示導電排套件安裝后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作進一步說明,以充分地了解本發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四邊行式導電排套件,包括導電排1、導電排2和導電排3。導電排1由直部11和斜部12連接組成,導電排2由直部21和斜部22連接組成。導電排1和導電排2均為折線形狀,兩者圍在一起,其直部11、斜部12、直部21和斜部22圍成一個帶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的近似四邊形,第一缺口位于直部11和斜部22靠近處,第二缺口位于直部21和斜部12靠近處。導電排3與導電排1和導電排2的形狀不同,導電排3分為三個部分,分別為直部31、斜部32和斜部33,斜部32和斜部33分別連接在直部31的兩端。導電排3置于四邊形的一側并與四邊形有間隔,此間隔是為了保證必要的電氣絕緣性能。優選地,導電排3將導電排2包圍,直部31位于直部21的外側。更優選地,直部11、直部21和直部31平行且彼此間距相等。
三個導電排都帶有夾角。導電排1的斜部12和直部11連接處形成第一夾角,導電排2的斜部22和直部21連接處形成第二夾角。導電排3具有兩個夾角,32斜部和直部31連接處形成第三夾角,斜部33和直部31連接處形成第四夾角,第一夾角、第二夾角、第三夾角和第四夾角的角度范圍都是90~170度。優選地,第一夾角、第二夾角、第三夾角和第四夾角的角度均為135度,以利于折彎加工。
直部11的尾部延伸形成第一接線端,斜部12的尾部折彎形成第二接線端,直部21的尾部延伸形成第三接線端,斜部22的尾端折彎形成第四接線端,斜部32的尾部折彎形成第五接線端,斜部33的尾部折彎形成第六接線端。第一接線端、第二接線端、第三接線端、第四接線端、第五接線端和第六接線端均開設有接線孔。
導電排1、導電排2和導電排3均由條狀金屬型材折彎加工一體成型。條狀金屬型材選用銅或鋁合金。根據實際需要,導電排1、導電排2和導電排3的寬度、厚度可相同或者不同。
圖3和圖4是本實施的導電排套件安裝到位的結構示意圖,圖中右方的電氣裝置本身有一定高度,使用本發明的導電排套件,使用了其周圍富余的縱向空間。若使用現有技術中的導電排布置,將侵占電氣裝置的橫向空間,這對于某些應用場合是極為不利的。本發明的導電排套件加工簡便、成本低廉,合理利用了空間。
以上詳細描述了本發明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創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本發明的構思作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依本發明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