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太陽能電池片檢測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晶硅太陽電池片生產過程中,需要通過技術創新保證產品具有市場競爭力。通常技術創新的方式有技術引進、現有基礎上進行工藝改進以及新材料試驗推廣,技術創新的有效實施可以提升電池片轉換效率或者是降低產品的制造成本。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需要通過對比試驗的方式來驗證新技術的優勢,對比試驗需要取晶格相似的硅片或半成品電池片均分批次進行對比。一般情況下,在生產線上的相鄰硅片或半成品電池片晶格大多相似,偶爾會有補片的情況致使補片晶格與其他晶格不同。目前在進行試驗時,均是試驗技術人員分片,分片時要求不能直接接觸半成品電池片表面,防止表面污染影響試驗效果。人工分片只能接觸半成品電池片的兩側或者是使用吸閥抓取,工作效率低下,且易造成半成品電池片表面污染和碎片,無形中增加制造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硅片或半成品電池片分片裝置,本發明是在做對比試驗時使用的一種分片裝置,通過計算機技術以及圖像處理技術判斷實驗片晶格的相似度,從而取得實驗片并均分的目的,該裝置結構簡單,操作簡便,整個工序實現了全自動化,無需人工干預,降低人力成本,避免污染和碎片,提高檢測效率。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硅片或半成品電池片分片裝置,包括上料單元、控制單元和分片單元;上料單元包括載片盒和主傳送帶,載片盒設置在載片臺上,主傳送帶一端設置有第三傳感器,另一端設置有伺服電機;控制單元包括工業用攝像機和計算機,工業用攝像機和計算機之間采用USB連接;分片單元包括第一傳送帶、第二傳送帶、第三傳送帶、第四傳送帶,第一傳送帶連接第一存儲倉,第三傳送帶連接第二存儲倉,第四傳送帶連接第三存儲倉;所述第一傳送帶前端設置有第一傳感器,第二傳送帶可升降且下部設置有第二傳感器和換向器。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存儲倉、第二存儲倉和第三存儲倉可存儲硅片或半成品電池片的數量均為0~300。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存儲倉、第二存儲倉和第三存儲倉為前側和頂部開口的倉盒。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存儲倉、第二存儲倉和第三存儲倉的后部設置有倉盒擋板。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存儲倉、第二存儲倉和第三存儲倉的倉的材質是塑料。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存儲倉、第二存儲倉和第三存儲倉的倉邊均固定設置有硅膠板。
作為優選,所述硅膠板與倉邊固定的方式為粘貼。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傳送帶、第二傳送帶、第三傳送帶、第四傳送帶的運轉速度不低于主傳送帶的傳送速度。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明提供一種硅片或半成品電池片分片裝置,本發明是在做對比試驗時使用的一種分片裝置,通過計算機技術以及圖像處理技術判斷實驗片晶格的相似度,從而取得實驗片并均分的目的,該裝置結構簡單,操作簡便,整個工序實現了全自動化,無需人工干預,降低人力成本,避免污染和碎片,提高檢測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載片盒;1.1、第一存儲倉;1.2、第二存儲倉;1.3、第三存儲倉;2、主傳動帶;2.1、第一傳送帶;2.2、第二傳送帶;2.3、第三傳送帶;2.4、第四傳送帶;3、載片臺;4、第三傳感器;4.1、第一傳感器;4.2、第二傳感器;4.4、第四傳感器;5、伺服電機;6、工業用攝像機;7、計算機;8待分選片。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實施例1
一種硅片或半成品電池片分片裝置,包括上料單元、控制單元和分片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單元包括載片盒1和主傳送帶2,所述載片盒1設置在載片臺3上,所述主傳送帶2一端設置有第三傳感器4,另一端設置有伺服電機5;所述控制單元包括工業用攝像機6和計算機7,工業用攝像機6和計算機7之間采用USB連接;所述分片單元包括第一傳送帶2.1、第二傳送帶2.2、第三傳送帶2.3、第四傳送帶2.4,第一傳送帶2.1連接第一存儲倉1.1,第三傳送帶2.3連接第二存儲倉1.2,第四傳送帶2.4連接第三存儲倉1.3;所述第一傳送帶2.1前端設置有第一傳感器4.1,第二傳送帶2.2可升降且下部設置有第二傳感器4.2和換向器;第一存儲倉1.1、第二存儲倉1.2和第三存儲倉1.3可存儲硅片或半成品電池片的數量均為0~300;為前側和頂部開口的塑料倉盒,其后部設置有倉盒擋板,倉邊均粘貼有硅膠板;第一傳送帶2.1、第二傳送帶2.2、第三傳送帶2.3、第四傳送帶2.4的運轉速度不低于主傳送帶2的傳送速度。
在上料之前,可以根據操作窗口設置存儲倉位的容量數值。將盛有待分選片8的載片盒1放在上料單元上,待分選片8放于載片盒1中,第三傳感器4用于感應待分選片8,將信號發送,若是無片,載片臺3隨伺服電機5的轉動向下移動,直至第三傳感器4發送有片的信號,載片臺3停止向下移動,伺服電機5帶動主傳送帶2加速移動,將待分選片8傳送出去。
主傳送帶2將待分選片傳送至圖像采集區,伺服電機5停止,待工業用攝像機6拍照,待分選片8的圖像傳輸至計算機7,計算機7根據取得的前后相鄰照片判斷表面是否符合外觀標準及晶格相似度,然后將待分選片8分別放置在三個存儲倉內。
例如,從上料單元取片n1、n2,首先對n1、n2的表面進行判定;如果n1、n2中有一個及以上表面不符合外觀標準,則n1、n2全部進第一存儲倉1.1;如果n1、n2的表面全部符合外觀標準,則對n1、n2的晶格相似度進行判定;如果n1、n2的晶格不相似,則n1、n2全部進B倉;如果n1、n2的晶格相似,則n1進第二存儲倉1.2;n2進第三存儲倉1.3;第二存儲倉1.2、第三存儲倉1.3中的待分選片8即為兩組對比實驗片片源;n1、n2判定完成后,將依次進行n3、n4的判定,直到第二存儲倉1.2和第三存儲倉1.3的片數符合設置容量數值后,整個取片與均分的操作結束。
分片單元的第二傳送帶2.2可以雙向傳送,水平高度低于第一傳送帶2.1,當需要第二傳送帶2.2傳送時,第二傳送帶2.2的承載臺上升一定高度,此高度要高于第一傳送帶2.1,與第三傳送帶2.3和第四傳送帶2.4的高度一樣,第一傳感器4.1和第二傳感器4.2檢測是否有片,將信號發送至控制系統,,控制系統取完照片后,針對照片進行兩兩對比進行分片,并將信息發送至相對應的傳動帶,若是待分選片8需要放置到第一存儲倉1.1,則第一傳送帶2.1進行加速傳送至第一存儲倉1.1;若是待分選片8需要放置在第二存儲倉1.2,則待分選片8傳送至第一傳動帶2.1處停止傳送,第二傳送帶2.2升起,托舉待分選片8,第二傳送帶2.2加速傳送,同時第三傳送帶2.3會加速傳送至第二存儲倉1.2;若是待分選片8需要放置在第三存儲倉1.3,待分片8傳送至第一傳送帶2.1處停止傳送,第二傳送帶2.2升起,托舉待分選片8,然后第二傳送帶2.2加速反向傳送,同時第四傳送帶2.4會加速傳送至第三存儲倉1.3,直到存儲倉的片數符合設置容量數值后,整個取片與均分的操作結束。
本發明提供一種硅片或半成品電池片分片裝置,本發明是在做對比試驗時使用的一種分片裝置,通過計算機技術以及圖像處理技術判斷實驗片晶格的相似度,從而取得實驗片并均分的目的,該裝置結構簡單,操作簡便,整個工序實現了全自動化,無需人工干預,降低人力成本,避免污染和碎片,提高檢測效率。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發明,對本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本發明的原理設計出其他結構的產品,均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本發明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