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同軸電纜連接器,尤指一種容易裝設同軸電纜線的同軸電纜連接器。
背景技術:
有線電視的信號利用同軸電纜線(Coaxial cable)連接至接收電視。此同軸電纜憑借旋轉式F型連接器(Screw-on F-Type connectors)與有線電視解碼器(Cable TV decoders)、卡帶錄影機/數位影碟(VCR/DVD)的數位式硬碟記錄器(hard disk digital recorders)、衛星接收器(satellite receivers)、視訊游戲(video games)、電視信號分布式分離器(TV signal distribution splitters)及開關(switches)連結。
現有同軸電纜器裝設同軸電纜線時,常因同軸電纜器的外套筒固定或接合不佳,造成同軸電纜線容易脫落,而且現有同軸電纜器在裝設同軸電纜線時,因同軸電纜器的一外套筒外表面光滑,讓使用者施力不易,導至同軸電纜線不易裝設至同軸電纜器內。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同軸電纜連接器,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同軸電纜連接器,該同軸電纜連接器可供一同軸電纜裝設,其特征在于,該同軸電纜連接器包括:
一內套筒,其具有一第一外凸緣、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一后端延伸部,該第一表面位于該第一外凸緣與該第一后端延伸部之間;
一螺帽,其同軸地設置在該內套筒上,該螺帽具有一第一內凸緣及一螺紋部,該第一內凸緣位于該第一外凸緣與該第一表面之間;
一外套筒,其同軸地設置在該內套筒上,該外套筒具有一第二內凸緣、一第二外凸緣及一第二后端延伸部,該第二外凸緣位于該第二內凸緣與該第二后端延伸部之間,該第二內凸緣設置在該第一表面上,該第二后端延伸部與該第一后端延伸部之間具有一環狀空間,該第二外凸緣環設在該環狀空間的外側,且位于該外套筒的外表面,其中該第二外凸緣的一最大外徑大于該第二內凸緣表面的外徑;以及
該同軸電纜連接器裝設該同軸電纜時,該第二后端延伸部將變形成一錐形,使該環狀空間的間距縮小,變形后的該第二后端延伸部將壓迫該同軸電纜并使其固定接合。
所述的同軸電纜連接器,其中:還包括一第三外凸緣,其位于該第一外凸緣與該第一表面之間,該螺帽的該第一內凸緣位于該第三外凸緣上。
所述的同軸電纜連接器,其中:還包括一溝槽,其位于該第三外凸緣與該第一外凸緣之間,一橡膠環套設在該溝槽上。
所述的同軸電纜連接器,其中:該同軸電纜包括一金屬線、一絶緣層、一薄金屬層、一編織層及一塑膠皮層,該金屬線、該絶緣層、該薄金屬層穿設在該內套筒的一穿孔內,其中部分的該金屬線位于該螺帽的該螺紋部所形成的空間內,而該編織層及該塑膠皮層設置在該環狀空間內。
所述的同軸電纜連接器,其中:變形后的該第二后端延伸部具有一錐形表面,該錐形表面與該同軸電纜連接器的一軸線之間具有一夾角,該夾角介于7度至35度之間。
所述的同軸電纜連接器,其中:該外套筒的該第二內凸緣以緊配方式設置固定在該內套筒的該第一表面上。
一種同軸電纜連接器,該同軸電纜連接器可供一同軸電纜裝設,該同軸電纜連接器包括一內套筒、一螺帽及一外套筒,該內套筒具有一第一外凸緣、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一后端延伸部,該第一表面位于該第一外凸緣與該第一后端延伸部之間,該螺帽同軸地設置在該內套筒上,該螺帽具有一第一內凸緣及一螺紋部,該第一內凸緣位于該第一外凸緣與該第一表面之間,該外套筒同軸地設置在該內套筒上,該外套筒具有一第二內凸緣及一第二后端延伸部,該第二內凸緣設置在該第一表面上,該第二后端延伸部與該第一后端延伸部之間具有一環狀空間,其特征在于:
該外套筒還包括一第二外凸緣,其位于環設在該環狀空間的外側,且位于該外套筒的外表面,其中該第二外凸緣的一最大外徑大于該第二內凸緣表面的外徑,該第二外凸緣的前端到該外套筒的后端的軸向距離大于兩倍的該第二外凸緣的前端到該環狀空間的前端的軸向距離。
所述的同軸電纜連接器,其中:還包括一第三外凸緣,其位于該第一外凸緣與該第一表面之間,該螺帽的該第一內凸緣位于該第三外凸緣上。
所述的同軸電纜連接器,其中:還包括一溝槽,其位于該第三外凸緣與該第一外凸緣之間,一橡膠環套設在該溝槽上。
所述的同軸電纜連接器,其中:該同軸電纜包括一金屬線、一絶緣層、一薄金屬層、一編織層及一塑膠皮層,該金屬線、該絶緣層、該薄金屬層穿設在該內套筒的一穿孔內,其中部分的該金屬線位于該螺帽的該螺紋部所形成的空間內,而該編織層及該塑膠皮層設置在該環狀空間內。
所述的同軸電纜連接器,其中:當該同軸電纜連接器裝設該同軸電纜時,該第二后端延伸部將變形成一錐形,使該環狀空間的間距縮小,變形后的該第二后端延伸部將壓迫該同軸電纜并使其固定接合。
所述的同軸電纜連接器,其中:變形后的該第二后端延伸部具有一錐形表面,該錐形表面與該同軸電纜連接器的一軸線之間具有一夾角,該夾角介于7度至35度之間。
所述的同軸電纜連接器,其中:該外套筒的該第二內凸緣以緊配方式設置固定在該內套筒的該第一表面上。
一種同軸電纜連接器,該同軸電纜連接器可供一同軸電纜裝設,該同軸電纜連接器包括一內套筒、一螺帽及一外套筒,該內套筒具有一第一外凸緣、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一后端延伸部,該第一表面位于該第一外凸緣與該第一后端延伸部之間,該螺帽同軸地設置在該內套筒上,該螺帽具有一第一內凸緣及一螺紋部,該第一內凸緣位于該第一外凸緣與該第一表面之間,該外套筒同軸地設置在該內套筒上,該外套筒具有一第二內凸緣及一第二后端延伸部,該第二內凸緣設置在該第一表面上,該第二后端延伸部與該第一后端延伸部之間具有一環狀空間,其特征在于:
該外套筒還包括一第二外凸緣位于環設在該環狀空間的外側,且位于該外套筒的外表面,其中該第二外凸緣的一最大外徑大于該第二內凸緣表面的外徑,該第二外凸緣的后端到該外套筒的后端的軸向距離大于1.5倍的該第二外凸緣的后端到該環狀空間的前端的軸向距離。
所述的同軸電纜連接器,其中:還包括一第三外凸緣,其位于該第一外凸緣與該第一表面之間,該螺帽的該第一內凸緣位于該第三外凸緣上。
所述的同軸電纜連接器,其中:還包括一溝槽,其位于該第三外凸緣與該第一外凸緣之間,一橡膠環套設在該溝槽上。
所述的同軸電纜連接器,其中:該同軸電纜包括一金屬線、一絶緣層、一薄金屬層、一編織層及一塑膠皮層,該金屬線、該絶緣層、該薄金屬層穿設在該內套筒的一穿孔內,其中部分的該金屬線位于該螺帽的該螺紋部所形成的空間內,而該編織層及該塑膠皮層設置在該環狀空間內。
所述的同軸電纜連接器,其中:當該同軸電纜連接器裝設該同軸電纜時,該第二后端延伸部將變形成一錐形,使該環狀空間的間距縮小,變形后的該第二后端延伸部將壓迫該同軸電纜并使其固定接合。
所述的同軸電纜連接器,其中:變形后的該第二后端延伸部具有一錐形表面,該錐形表面與該同軸電纜連接器的一軸線之間具有一夾角,該夾角介于7度至35度之間。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在于:容易裝設同軸電纜線。
現將經由對說明性實施例、隨附圖式及申請專利范圍的以下詳細描述的評述,使本實用新型的此等以及其他組件、步驟、特征、效益及優勢變得明朗。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同軸電纜剖面圖。
圖2a為本實用新型的同軸電纜連接器立體圖。
圖2b為本實用新型的同軸電纜連接器立體分解圖。
圖2c為本實用新型的同軸電纜連接器分解剖面圖。
圖2d為本實用新型的同軸電纜連接器剖面圖。
圖2e至圖2f為本實用新型的同軸電纜裝設至一同軸電纜連接器的示意圖。
圖2g至圖2i為本實用新型的同軸電纜連接器經模具壓迫變形的示意圖。
圖2j為本實用新型的同軸電纜連接器的外觀變形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金屬線;3絶緣層;5薄金屬層;7編織層;9塑膠皮層;10內套筒;12外套筒;14螺帽;16橡膠環;102穿孔;104第一外凸緣;106第二外凸緣;108第一表面;110第一后端延伸部;112溝槽;142穿孔;144第一內凸緣;146螺紋部;122穿孔;124第二內凸緣;126第三外凸緣;128第二后端延伸部;130第二表面;132第三表面;202推桿;204第一模具;206第二模具;208凹槽;210錐形穿孔;204a第一階梯部;206a第二階梯部;212錐形表面;212a夾角;100同軸電纜連接器。
雖然在圖式中已描繪某些實施例,但熟習此項技術者應了解,所描繪的實施例為說明性的,且可在本實用新型的范疇內構想并實施彼等所示實施例的變化以及本文所述的其他實施例。
具體實施方式
圖式揭示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性實施例。其并未闡述所有實施例。可另外或替代使用其他實施例。為節省空間或更有效地說明,可省略顯而易見或不必要的細節。相反,可實施一些實施例而不揭示所有細節。當相同數字出現在不同圖式中時,其系指相同或類似組件或步驟。
當以下描述連同隨附圖式一起閱讀時,可更充分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態樣,所述的這些隨附圖式的性質應視為說明性而非限制性的。所述的這些圖式未必按比例繪制,而是強調本實用新型的原理。
現描述說明性實施例。可另外或替代使用其他實施例。為節省空間或更有效地呈現,可省略顯而易見或不必要的細節。相反,可實施一些實施例而不揭示所有細節。
本實用新型為一同軸電纜連接器,其中同軸電纜的剖面圖如圖1所示,此同軸電纜包括一金屬線1、包覆金屬線1的一絶緣層3、包覆絶緣層3的一薄金屬層5、包覆薄金屬層5的一金屬編織層7及包覆金屬編織層7的一塑膠皮層9,其中金屬線1的材質為銅、鐡、銀、鎳、錫、金、銅金合金、銅錫合金、銅鎳合金或其它導電性良好的聚合物或非金屬類的導體等,另外薄金屬層5的材質為含鋁的金屬層、含銅的金屬層或含有導電物質的導電層,例如一鋁箔包覆層或銅箔包覆層,其中薄金屬層5具有電性遮蔽功效,可減少干擾,而金屬編織層7的形式包括二層編織(Standard)、三層編織(Tri-shield)及四層編織(Quad)等不同包覆形式,金屬編織層7的材質例如為鋁、鋁合金、銅或銅合金。
請參閱圖2a、圖2b、圖2c及圖2d所示,其依序為本實用新型的同軸電纜連接器立體、同軸電纜連接器立體分解、同軸電纜連接器分解剖面圖及同軸電纜連接器剖面圖。此同軸電纜連接器100包括同軸的一內套筒10、一外套筒12、一螺帽14及一橡膠環16,內套筒10、外套筒12及螺帽14的材質為導電材質,例如是銅、鐡、銀、鎳、錫、金、銅金合金、銅錫合金、銅鎳合金或其它導電性良好的聚合物或非金屬類的導體等,且內套筒10、外套筒12及螺帽14的表面可電鍍、無電電鍍或覆蓋上一層防銹金屬層,其材質包括一銅、鐡、銀、鎳、錫、金、銅金合金、銅錫合金、銅鎳合金或其它導電性良好的聚合物或非金屬類的導體等。另外本實用新型的橡膠環16為橡膠材質,但也可替換成其它具有彈性且防水的聚合物材質等。
本實用新型的內套筒10具有一穿孔102、一第一外凸緣104、一第二外凸緣106、一第一表面108及一第一后端延伸部110,其中一溝槽112位于且環設在第一外凸緣104與第二外凸緣106之間,該橡膠環16可套設在此溝槽112上,該第二外凸緣106位于第一表面108與第一外凸緣104之間,該第一表面108位于第一后端延伸部110與第二外凸緣106之間。
本實用新型的螺帽14具有一穿孔142、一第一內凸緣144及一螺紋部146,其中螺帽14的型式為六角螺帽、方型螺帽、環型螺帽、翼型螺帽等任何型式的螺帽,可用扳手或其他工具將連接器鎖在電子裝置上。螺帽14的穿孔142的直徑大于內套筒10的第二外凸緣106及第一后端延伸部110的直徑而小于第一外凸緣104的直徑。可將內套筒10的第一后端延伸部110穿過螺帽14的穿孔142,使螺帽14的第一內凸緣144設置在第二外凸緣106上,且螺帽14可在第二外凸緣106轉動,其中使螺帽14的第一內凸緣144往第一外凸緣104移動時,螺帽14的第一內凸緣144可壓迫位于溝槽112上的橡膠環16,使橡膠環16變形,且第一外凸緣104的側面可抵住螺帽14的第一內凸緣144,橡膠環16壓迫變形時可塞滿螺帽14的第一內凸緣144、第二外凸緣106及第一外凸緣104之間的空隙,達到防水的功效。
本實用新型的外套筒12具有一穿孔122、一第二內凸緣124、一第三外凸緣126、一第二后端延伸部128、一第二表面130及一第三表面132,該第三外凸緣126環設在外套筒12的外表面且位于第二表面130與第二后端延伸部128之間,其中穿孔122的直徑大于內套筒10的第一后端延伸部110的直徑而小于第二外凸緣106的直徑,另外,第三表面132為第二內凸緣124的外表面,該第三外凸緣126頂面的最大直徑大于第三表面132的直徑。將內套筒10的第一后端延伸部110穿過外套筒12的穿孔122,使外套筒12的第二內凸緣124位于第一表面108上,以緊配合的方式將第二內凸緣124緊密的卡合在第一表面108上,此時第二后端延伸部128與第一后端延伸部110之間形成環狀空間且呈同心環繞關系,其中第三外凸緣126整體(包括第三外凸緣126的前端及后端)位于此環狀空間外側。另外,第三外凸緣126的一前端系徑向地位于環狀空間的外側,第三外凸緣126的前端到外套筒12的后端的軸向距離大于兩倍的第三外凸緣126的前端到環狀空間的前端的軸向距離;或是第三外凸緣126的后端到外套筒12的后端的軸向距離大于1.5倍的第三外凸緣126的后端到環狀空間的前端的軸向距離。另外在組裝完成時,螺帽14的第一內凸緣144可在外套筒12的第二內凸緣124與內套筒10的第一外凸緣104之間軸向移動且可在第二外凸緣106上自由旋轉。
如圖2e及圖2f所示,當同軸電纜裝設在同軸電纜連接器100時,可先將同軸電纜部分的塑膠皮層9移除,使部分的編織層7外翻包覆部分的塑膠皮層9的外表面,接著將同軸電纜穿設至同軸電纜連接器100,同軸電纜的編織層7及塑膠皮層9會被擠壓至內套筒10的第一后端延伸部110與外套筒12的第二后端延伸部128之間所形成之間隙內,而同軸電纜的金屬線1、絶緣層3及薄金屬層5會從穿孔102的后端穿進內套筒10的穿孔102的前端,其中金屬線1延伸至螺帽14的螺紋部146所構成的空間內。
如圖2g、圖2h、圖2i及圖2j所示,將穿設同軸電纜的同軸電纜連接器100放置在一模具裝置上,此模具裝置包括一推桿202、一第一模具204及一第二模具206,其中推桿202包括一凹槽208,用以容置位于螺帽14的螺紋部146內的金屬線1,而第一模具204及第二模具206可相互結合及分開,結合后的第一模具204及第二模具206之間具有一錐形穿孔210,在第一模具204的內側表面具有一第一階梯部204a、第一模具204的內側表面具有一第二階梯部206a,第一階梯部204a與第二階梯部206a的位置相互對應且位于同一徑向位置上,當第一模具204結合第二模具206時,第一模具204的內側表面的一弧面適于朝向第二模具206的內側表面的一弧面,以形成錐形穿孔210,此錐形穿孔210可供具穿設同軸電纜的同軸電纜連接器100穿設。
將推桿202推移,使推桿202的凹槽208容置位于螺帽14的螺紋部146內的金屬線1,并且抵住同軸電纜連接器100的螺帽14及內套筒10的第一外凸緣104,接著推桿202將同軸電纜連接器100推移至第一模具204及第二模具206結合形成的錐形穿孔210內,此時外套筒12的第二后端延伸部128會抵觸錐形穿孔210內壁,在使用者施力推移同軸電纜連接器100的過程中,外套筒12的第二后端延伸部128會徑向壓迫變形成為錐形,也就是使靠近外套筒12的第二后端延伸部128的直徑d1縮小變成直徑d2,其中位于第二表面130的的直徑d1不變,并使第二后端延伸部128與第一后端延伸部110之間之間隙變小而壓迫同軸電纜的編織層7及塑膠皮層9,使同軸電纜與同軸電纜連接器100緊密接合而不易脫落。接著當外套筒12的第三外凸緣126抵觸第一階梯部204a與第二階梯部206a時,同軸電纜連接器100將不再移動,代表外套筒12的第二后端延伸部128己完成壓迫變形,將第一模具204及第二模具206分開,取出裝設有同軸電纜的同軸電纜連接器100。
如圖2j所示,外套筒12的第二后端延伸部128在壓迫變形后具有一錐形表面212,此錐形表面212與此同軸電纜連接器100的一軸線相交具有一夾角212a,此夾角212a介于5度至20之間、介于10度至30之間或7度至35度之間。
本實用新型利用外套筒12上的第三外凸緣126在模具裝置壓迫變形時,提供適時的阻擋,使同軸電纜連接器100容易從模具裝置中取出,而且外套筒12上的第三外凸緣126可讓使用者更容易握持,使裝設同軸電纜至同軸電纜連接器100時更容易施力。
盡管已展示及描述了本新型的實施例,但對于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可理解,在不脫離本新型的原理及精神的情況下可對此等實施例進行變化。本新型的適用范圍由所附申請專利范圍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新型的權利保護范圍,應如所主張的申請專利范圍所界定為準。應注意,措詞“包括”不排除其他元件,措詞“一”不排除多個。
除非另外說明,否則本說明書中(包括申請專利范圍中)所闡述的所有量度、值、等級、位置、量值、尺寸及其他規格為近似而非精確的。上述者意欲具有與其相關功能且與其所屬技術中慣用者相符的合理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