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繼電器的端子與外殼的連接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繼電器,特別是涉及一種繼電器的端子與外殼的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圖1為現有繼電器的立體構造示意圖,圖2為現有繼電器的結構剖視圖,如圖1、圖2所示,現有繼電器的端子與外殼的連接結構包括QC端子101和外殼102,在外殼102上設有凹槽103,凹槽103內設有一通孔104,QC端子101插接在外殼102的通孔104中,然后采用環氧樹脂填充凹槽103,使QC端子101與外殼102固定在一起,這種外殼102與QC端子101之間僅用環氧樹脂填充的方式,存在著如下弊端:在QC端子101受力的情況下,在環氧樹脂與QC端子101連接處容易產生裂縫,導致產品密封性下降,容易造成泄漏。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之不足,提供一種繼電器的端子與外殼的連接結構,通過在外殼中,在與端子相配合的位置加設筋條,使端子與外殼之間的連接強度得到增加,從而能夠防止由于端子受力而導致繼電器密封性能下降的現象發生。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繼電器的端子與外殼的連接結構,包括端子和繼電器外殼,在繼電器外殼上設有用來安裝所述端子的凹槽,在凹槽內設有通孔,所述端子插接在所述繼電器外殼的通孔中;所述繼電器外殼的凹槽內還設有至少一個筋條,當所述端子插入所述繼電器外殼的通孔時,所述筋條的一端能夠抵靠在所述端子上。
[0005]所述筋條的另一端與繼電器外殼一體相連接。
[0006]所述筋條的底面與繼電器外殼的凹槽的槽底一體相連接。
[0007]所述筋條的截面為正方形。
[0008]所述筋條的截面為長方形。
[0009]所述筋條的截面為三角形。
[0010]所述筋條的截面為梯形。
[0011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繼電器的端子與外殼的連接結構,是在繼電器外殼與端子之間增加筋條,當采用環氧樹脂填充凹槽時,環氧樹脂包覆筋條,筋條使外殼與端子之間形成一定的支撐,在端子受力的情況下,先受到筋條支撐,從而增加端子與繼電器外殼的連接強度,進而防止由于端子受力而導致繼電器密封性能下降的現象發生。
[0012]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3]由于采用了在繼電器外殼的凹槽內還設有至少一個筋條,當所述端子插入所述繼電器外殼的通孔時,所述筋條的一端能夠抵靠在所述端子上,從而增加了端子與繼電器外殼的連接強度,進而能夠防止由于端子受力而導致繼電器密封性能下降的現象發生。
[0014]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繼電器的端子與外殼的連接結構不局限于實施例。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現有技術的繼電器的立體構造示意圖;
[0016]圖2是現有技術的繼電器的結構剖視圖;
[0017]圖3是實施例一本實用新型的立體構造不意圖;
[0018]圖4是實施例一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剖視圖;
[0019]圖5是實施例一本實用新型的筋條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6是實施例二本實用新型的筋條的結構示意圖;
[0021 ]圖7是實施例三本實用新型的筋條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實施例一
[0023]參見圖3至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繼電器的端子與外殼的連接結構,包括端子I和繼電器外殼2,在繼電器外殼2上設有用來安裝所述端子的凹槽21,在凹槽21內設有通孔22,所述端子I插接在所述繼電器外殼的通孔22中;所述繼電器外殼的凹槽21內還設有至少一個筋條23,本實施例的凹槽21內設有六個筋條23,當所述端子I插入所述繼電器外殼的通孔22時,六個筋條23的一端分別能夠抵靠在所述端子I上。
[0024]所述筋條23的另一端與繼電器外殼2—體相連接。
[0025]所述筋條23的底面與繼電器外殼的凹槽21的槽底一體相連接。
[0026]所述筋條23的截面為正方形。
[0027]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繼電器的端子與外殼的連接結構,是在繼電器外殼2與端子I之間增加筋條23,當采用環氧樹脂填充凹槽21時,環氧樹脂包覆筋條23,筋條23使外殼2與端子I之間形成一定的支撐,在端子I受力的情況下,先受到筋條23支撐,從而增加端子I與繼電器外殼2的連接強度,進而防止由于端子I受力而導致繼電器密封性能下降的現象發生。
[0028]實施例二
[0029]參見圖6所不,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繼電器的端子與外殼的連接結構,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筋條23的截面為長方形。
[0030]實施例三
[0031]參見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繼電器的端子與外殼的連接結構,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筋條23的截面為梯形。當然,筋條23的截面還可以有其他形狀,比如三角形等。
[0032]上述只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的情況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作出許多可能的變動和修飾,或修改為等同化的等效實施例。因此,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及修飾,均應落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保護的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繼電器的端子與外殼的連接結構,包括端子和繼電器外殼,在繼電器外殼上設有用來安裝所述端子的凹槽,在凹槽內設有通孔,所述端子插接在所述繼電器外殼的通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繼電器外殼的凹槽內還設有至少一個筋條,當所述端子插入所述繼電器外殼的通孔時,所述筋條的一端能夠抵靠在所述端子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繼電器的端子與外殼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條的另一端與繼電器外殼一體相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繼電器的端子與外殼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條的底面與繼電器外殼的凹槽的槽底一體相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繼電器的端子與外殼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條的截面為正方形。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繼電器的端子與外殼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條的截面為長方形。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繼電器的端子與外殼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條的截面為三角形。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繼電器的端子與外殼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條的截面為梯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繼電器的端子與外殼的連接結構,包括端子和繼電器外殼,在繼電器外殼上設有用來安裝所述端子的凹槽,在凹槽內設有通孔,所述端子插接在所述繼電器外殼的通孔中;所述繼電器外殼的凹槽內還設有至少一個筋條,當所述端子插入所述繼電器外殼的通孔時,所述筋條的一端能夠抵靠在所述端子上。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外殼中,在與端子相配合的位置加設筋條,使端子與外殼之間的連接強度得到增加,從而能夠防止由于端子受力而導致繼電器密封性能下降的現象發生。
【IPC分類】H01H50/14
【公開號】CN205376412
【申請號】CN201620017597
【發明人】李志堅
【申請人】廈門宏遠達電器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7月6日
【申請日】2016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