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低壓封閉母線槽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輸配電設備中一種輸配電能的低壓封閉母線槽。
背景技術:
目前,用戶對母線槽產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以往的一種低壓封閉母線槽,其外殼用鋼板折邊而成,導電排之間的隔相塊采用拼裝式。該母線槽的輸電導體間距較大,所以導致母線槽體積較大,占地空間亦大,外殼強度低,導體工作表面允許的溫度較低,電動力較大,動穩定、熱穩定差,不易散熱,外殼容易腐蝕,這種母線槽極大地限制了在高質量工程中的使用。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要提供一種改進的低壓封閉母線槽,它能有效地降低電動力,提高動穩定、熱穩定水平、提高整體結構強度,增加導體工作表面允許的溫度,增強殼體的耐腐蝕性。
本實用新型將上、下蓋板及左、右側板用特制的槽形鋁合金型材制作,用聚碳酸脂制作瓦楞形隔相塊,把導電排鑲嵌在上、下相向插接的隔相塊里。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其效果是顯而易見的1、生產工藝和結構都很簡單。
2、用聚碳酸脂制作的瓦楞形隔相塊,一方面耐高溫,另方面對導電排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因而提高了母線槽截面的慣性矩和結構剛度,也提高了動穩定、熱穩定水平,并提高了導體工作表面允許的溫度。
3、使殼體散熱良好,具有優異的抗腐蝕性,極大地延長了使用壽命。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正視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圖3為圖1的橫截面圖。
圖4為放大了的蓋板剖面圖。
圖5為放大了的側板剖面圖。
圖6為上、下聚碳酸脂隔相塊的局剖圖,圖中為相向插接狀態。
圖7為圖6的俯視圖。
圖中1、蓋板 2、側板 3、聚碳酸脂下隔相塊 4、聚碳酸脂上隔相塊 5、外殼接地裝置 6、接地排 7、導電排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包括上、下蓋板(1),左、右側板(2),上、下聚碳酸脂隔相塊(4)和(3),接地排(6),外殼接地裝置(5),導電排(7)。參照圖3,套有熱縮套管的導電排(7)和接地排(6)被鑲嵌在上下相向插接的聚碳酸脂隔相塊(4)、(3)之間。隔相塊用耐高溫的聚碳酸脂制作。導電排之間在縱向每隔一定距離,便用聚碳酸脂上隔相塊(4)和聚碳酸脂下隔相塊(3)進行隔相支撐,且上下隔相塊為兩兩相對插接。
參照圖6、圖7,將聚碳酸脂隔相塊(4)制作成矩形中空狀,其頂部前后側面設有瓦楞形眉簾,在截面中間及兩側,設有圓柱形羅栓孔,且聚碳酸脂下隔相塊(3)的結構與之相對應。
參照圖4,低壓封閉母線槽的蓋板(1)用特制的槽形鋁合金型材制作,在槽底外側面的縱向附設2-4根加強筋。參照圖5,低壓封閉母線槽的側板(2)用特制的槽形鋁合金型材制作,其橫截面中間呈大槽形,兩頭呈小槽形,且兩個小槽形槽口與大槽形槽口的朝向相反。
低壓封閉母線槽在外側蓋上蓋板(1)和側板(2)后,相應用羅栓、羅絲緊固即成。
權利要求1.輸配電設備中一種輸配電能的低壓封閉母線槽,該母線槽的導電排(7)由蓋板(1)和側板(2)作為外殼,其特征在于蓋板(1)用特制槽形鋁合金型材制作,其橫截面為槽形,側板(2)同樣用特制槽形鋁合金型材制作,其橫截面中間呈大槽形,兩頭設置小槽形,且兩個小槽形槽口與大槽形槽口朝向相反,導電排之間在縱向每隔一定距離,便用聚碳酸脂上隔相塊(4)和聚碳酸指下隔相塊(3)進行隔相支撐,且上下隔相塊為兩兩相向插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壓封閉母線槽,其特征在于蓋板(1)的槽底外側面上設置2-4根凸起的加強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壓封閉母線槽,其特征在于聚碳酸脂隔相塊(4)呈矩形中空狀,其頂部前后側面設有瓦楞形眉簾,在截面中間及兩側設有圓柱形羅栓孔,聚碳酸脂下隔相塊(3)的結構與之相對應。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輸配電設備中一種輸配電能的低壓封閉母線槽,其蓋板和側板用特制的槽形鋁合金型材制作,在蓋板(1)槽底外側面的縱向附設2-4根加強筋,側板(2)橫截面中間呈大槽形,兩頭呈小槽形,且兩個小槽形槽口與大槽形槽口的朝向相反。母線槽的隔相塊用耐高溫的聚碳酸酯制作,上下隔相塊為兩兩相向插接,每塊隔相塊呈矩形中空狀,其頂部前后側面設有瓦楞形眉簾。本實用新型克服了原有技術體積大、強度低、易腐蝕、電動力大、熱穩定差的缺點。
文檔編號H02G5/06GK2550942SQ02218490
公開日2003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2002年1月22日 優先權日2002年1月22日
發明者施國斌 申請人:江蘇通華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