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微型驅動馬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微型馬達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微型驅動馬達。
背景技術:
微型攝像裝置已經廣泛應用在手機和筆記本電腦上,其中的微型驅動馬達(也叫透鏡驅動馬達)也越做越小。傳統的微型驅動馬達一般包括上蓋、上墊片、上彈簧片、透鏡載體、磁石組件、線圈組件、下墊片、下彈簧片組件和底座;傳統產品的上蓋通過膠水粘接在絕緣底座上,絕緣底座再使用膠水粘接在基板上,圖像傳感器一般緊貼基板(一般是電路板)與其平行設置 '為了保證上蓋與基板也即圖像傳感器的平面度,尤其是高像素鏡頭,對底座的加工精度要求較高,而且無論底座的精度要求如何,由于上蓋與底座、底座與基板通過膠水粘接,必然引入一個誤差控制,影響成品質量。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較為合理,有效保證上蓋與基板的平面度,同時還能降低對絕緣底座的加工精度及工藝要求的微型驅動馬達。實現本發明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微型驅動馬達,包括上蓋和底座,上蓋包括頂壁和與頂壁相連的側壁,所述頂壁中心處設有透光孔;所述底座中心處設有中心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蓋還包括從側壁上向下突出的定位腳,各定位腳之間形成缺口 ;所述底座邊緣處設有位于各缺口中的連接部。上述方案中,各定位腳的底表面處于同一平面。上述方案中,底座的各連接部的上表面與位于各缺口處的側壁底表面之間留有間隙,各間隙中填充有膠水。上述方案中,底座的各連接部的下表面與基板之間留有間隙,各間隙中填充有膠水。上述方案中,還包括基板,各定位腳的底表面抵接在基板上。本發明具有積極的效果(I)本發明通過在上蓋底部設置等高定位腳,以及在各定位腳之間設置缺口,安裝時,可利用等高定位腳直接蓋接在基板上,從而較好保證上蓋與基板的平面度;各缺口處的上蓋底壁與絕緣底座相配合處可留有適當間隙也不會影響到上蓋與基板的平面度,用膠水填充在間隙中將兩者粘結固定;由于該適當間隙的存在,有效降低了對絕緣底座的加工精度及工藝要求。
圖1是本發明的一種立體結構示意 圖2是圖1所示馬達的一種爆炸 圖3是圖1所示馬達從另一角度觀察時的一種爆炸圖; 圖4是圖1所示馬達中上彈簧片的一種立體結構示意 圖5是圖4所示上彈簧片的一種正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
圖1至圖5顯示了本發明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其中圖1是本發明的一種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馬達的一種爆炸圖;圖3是圖1所示馬達從另一角度觀察時的一種爆炸圖;圖4是圖1所示馬達中上彈簧片的一種立體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4所示上彈簧片的一種正視圖。本發明是一種微型驅動馬達,見圖1至圖5所示,包括上蓋5、上墊片81、上彈簧片82、載體83、由四個磁石841組成的磁石組件84、線圈85、下支撐件86、由兩個下彈片871組合形成的下彈片組件87、底座6和基板7。為了更清楚的說明本實施例,還畫出了圖像傳感器100。上蓋包括頂壁51和與頂壁相連的側壁52,所述頂壁中心處設有透光孔53 ;所述底座中心處設有中心孔61 ;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蓋還包括從側壁上向下突出的定位腳54,各定位腳之間形成缺口 55 ;所述底座邊緣處設有位于各缺口中的連接部62。底座的各連接部上表面與位于各缺口處的側壁底表面之間留有間隙,底座的各連接部的下表面與基板之間也留有間隙,各間隙中填充有膠水。各定位腳的底表面處于同一平面,并抵接在基板上。所述下支撐件包括壓接板部861和從環形壓接板部向上凸出形成四個支撐板部862。所述上彈簧片82包括外圈1、內圈2和連接外圈及內圈的四個絲簧3 ;所述外圈的基本形狀是方形,包括四條直線邊11和位于相鄰兩條直線邊所夾內角處的三角形增強部12 ;所述內圈包括環形邊21 ;所述各絲簧包括與外圈相連的始端31、從始端的末端延伸形成的具有多個U形曲折部321的第一彈性部32、從第一彈性部的末端延伸形成的弧線狀的第二彈性部33和從第二彈性部的末端延伸形成的與內圈相連的終端34。各絲簧的終端垂直于與其鄰接的一個直線邊,且正對該直線邊的中心設置,該直線邊鄰接與該絲簧始端相連的直線邊;所述各U形曲折部包括兩平行設置的直邊322和一個連接該兩條直邊的曲邊323,各直邊和與該絲簧始端相連的直線邊的夾角是10度,在具體實踐中,該角度優選在0-20度之間,也即各直邊和與該絲簧始端相連的直線邊可以是平行設置或者兩者之間具有一個較小的傾斜角。所述各直線邊上還設有一個三角形增強板4,該三角形增強板的一端與該直線邊相連,另一端和與該直線邊相連的絲簧始端相連,第三端作為該三角形增強板的內側邊沿并與該絲簧中各U形曲折部的直邊平行。所述內圈在正對各絲簧終端處的內側邊沿也即遠離絲簧的一側端設有四個容膠缺口 22,在具體實踐中,各容膠缺口 22也可設置在內圈內側邊壓其它部位,無需正對各絲簧終端設置。 外圈上相鄰的兩個直線邊所夾外角處設有三角形缺口 13。本實施例中的上彈簧片由于采用具有創新的形狀,從而使彈簧內圈在水平面上具有良好的抗形變性能,保證彈簧內圈在與水平面垂直的軸線方向運動時不會發生水平方向的偏移,并且能夠使彈簧內圈在與水平面垂直的軸向方向上提供較為平穩和力度適當的彈力。底座通過膠接方式與上蓋固定連接,所述下支撐件的壓接板部把下彈片組件壓接固定在底座上,下支撐件的支撐板部位于相鄰兩個磁石之間,且各支撐板抵接在上彈簧片的外圈上,并進而通過上彈簧片的外圈把上墊片頂壓在上蓋頂壁內壁上。本實施例通過在上蓋底部設置等高定位腳,以及在各定位腳之間設置缺口,安裝時,可利用等高定位腳直接蓋接在基板上,從而較好保證上蓋與基板的平面度;各缺口處的上蓋底壁與絕緣底座相配合處可留有適當間隙也不會影響到上蓋與基板的平面度,用膠水填充在間隙中將兩者粘結固定;由于該適當間隙的存在,有效降低了對絕緣底座的加工精度及工藝要求。顯然,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發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這些屬于本發明的實質精神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微型驅動馬達,包括上蓋(5)和底座(6),上蓋包括頂壁(51)和與頂壁相連的側壁(52),所述頂壁中心處設有透光孔(53);所述底座中心處設有中心孔(6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蓋還包括從側壁上向下突出的定位腳(54),各定位腳之間形成缺口(55);所述底座邊緣處設有位于各缺口中的連接部(62 )。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驅動馬達,其特征在于:各定位腳的底表面處于同一平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驅動馬達,其特征在于:底座的各連接部的上表面與位于各缺口處的側壁底表面之間留有間隙,各間隙中填充有膠水。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驅動馬達,其特征在于:底座的各連接部的下表面與基板之間留有間隙,各間隙中填充有膠水。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驅動馬達,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基板(7),各定位腳的底表面抵接在基板上 。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微型驅動馬達,包括上蓋和底座,上蓋包括頂壁和與頂壁相連的側壁,所述頂壁中心處設有透光孔;所述底座中心處設有中心孔;所述上蓋還包括從側壁上向下突出的定位腳,各定位腳之間形成缺口;所述底座邊緣處設有位于各缺口中的連接部。本發明通過在上蓋底部設置等高定位腳,以及在各定位腳之間設置缺口,安裝時,可利用等高定位腳直接蓋接在基板上,從而較好保證上蓋與基板的平面度;各缺口處的上蓋底壁與絕緣底座相配合處可留有適當間隙也不會影響到上蓋與基板的平面度,用膠水填充在間隙中將兩者粘結固定;由于該適當間隙的存在,有效降低了對絕緣底座的加工精度及工藝要求。
文檔編號H02K33/18GK103078468SQ20121050038
公開日2013年5月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30日
發明者胡小青 申請人:蘇州貝騰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