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集束電纜的防水套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集束電纜的防水套,包括主套,主套的軸向中心有主內孔,在主套的一端向外至少延伸出四個彼此相隔的分套,各分套相對于主套的軸向中心均勻分布,各分套的軸向中心分別有分支內孔,各分套的分支內孔都與主套的主內孔相通。本實用新型緊固在集束電纜的端部,用于集束電纜的密封,不讓水滲入,結構簡單,外形美觀。
【專利說明】一種集束電纜的防水套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集束電纜的防水套,屬于跳線的一個防水附件。【背景技術】
[0002]集束跳線用于移動通信基站的天饋系統,用于RRV與天線之間。集束跳線中有一種是集束電纜,集束電纜一般有5芯、4芯集束電纜,由于5芯、4芯集束電纜是由5根或4根OT-FB的電纜絞合而成,所以當5根或4根芯伸出來時,水就會從分開處滲進電纜,影響信號的傳遞,造成嚴重后果。
【發明內容】
[0003]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集束電纜的防水套,緊固在集束電纜的端部,用于集束電纜的密封,不讓水滲入。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方案為:
[0005]—種集束電纜的防水套,包括主套,主套的軸向中心有主內孔,在主套的一端向外至少延伸出四個彼此相隔的分套,各分套相對于主套的軸向中心均勻分布,各分套的軸向中心分別有分支內孔,各分套的分支內孔都與主套的主內孔相通。
[0006]主內孔的直徑d小于集束電纜的直徑D,分支內孔的直徑h小于集束電纜內的分支電纜的直徑H。
[0007]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原理:根據集束電纜一般有5芯、4芯電纜,本實用新型即設計成5芯或4芯的橡膠指套。本實用新型利用橡膠材料,設計成一個主桿內孔(即主套主內孔)與4個分支內孔或一個主桿內孔與5個分支內孔,內孔的直徑比相應的電纜尺寸略小,利用橡膠的彈性使本實用新型防水套橡膠件緊固在電纜上,不讓水滲入,同時也比較美觀。
[0008]本實用新型緊固在集束電纜的端部,用于集束電纜的密封,不讓水滲入,結構簡單,外形美觀。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2為圖1中的A-A剖視結構示意圖。
[0011]圖3為本實用新型安裝于4芯集束電纜上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2]圖中:主套1、主內孔1-1、分套2、分支內孔2-1、集束電纜3、分支電纜4。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4]以4芯集束電纜為例,參見附圖1?附圖3,一種集束電纜的防水套,該防水套采用橡膠材料,包括主套1,主套I的軸向中心有主內孔1-1,在主套I的一端向外延伸出四個彼此相隔的分套2,四個分套2相對于主套I的軸向中心均勻分布,四個分套2的軸向中心分別有分支內孔2-1,四個分套2的分支內孔2-1都與主套I的主內孔1-1相通。
[0015]主內孔1-1的直徑d小于集束電纜3的直徑D,分支內孔2-1的直徑h小于集束電纜3內的分支電纜4的直徑H。
[0016]使用本實用新型工作時,將本實用新型防水套緊固在4芯集束電纜的端部,主套I通過主內孔1-1套于集束電纜3上,四個分套2通過各分支內孔2-1套于集束電纜3內的四個分支電纜4上,利用橡膠的彈性緊固在集束電纜3及分支電纜4上,不讓水滲入,同時也比較美觀。
[0017]當然,對于5芯集束電纜的密封,本實用新型也可以設計成五指套,即防水套包括主套I和五個分套2。
【權利要求】
1.一種集束電纜的防水套,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套,主套的軸向中心有主內孔,在主套的一端向外至少延伸出四個彼此相隔的分套,各分套相對于主套的軸向中心均勻分布,各分套的軸向中心分別有分支內孔,各分套的分支內孔都與主套的主內孔相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集束電纜的防水套,其特征在于:主內孔的直徑d小于集束電纜的直徑D,分支內孔的直徑h小于集束電纜內的分支電纜的直徑H。
【文檔編號】H02G15/04GK203522107SQ201320634719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1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15日
【發明者】徐一鳴 申請人:常州安費諾福洋通信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