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航空電動機領域,特別涉及到一種新型鐵基非晶合金航空電動機。
背景技術:
自從19世紀20年代世界上出現第一臺永磁電動機,到19世紀末,各種交直流電動機的基本類型及其基本理論和設計方法,大體上都已經建立起來了,但是還僅僅停留在理論研究的階段。至到20世紀隨著工業的高速發展,不斷對電動機提出各種更新、更高的要求,而自動化方面突飛猛進的發展促使控制電動機及其特種電機發展更為迅速。在這個時期內,對電動機內部的電磁過程、發熱過程及其物理過程展開了深入的研究,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真正使多目標變參數全局優化設計成為可能,其次加上結構和工藝的不斷改進,新工藝措施包括線圈的絕緣和成型技術的應用,硅鋼片自動化涂漆自動化的應用,電動機轉子鑄鋁技術的應用等,最后新型材料在這一時期得到廣泛的應用,電動機磁鐵材料采用冷軋硅鋼片,永磁材料采用稀土磁體、釹鐵硼磁體,絕緣材料采用聚酯薄膜、有機硅漆、云母等。促使電機的功率密度大大提高,19世紀末電動機的功率密度為60kg/kW,而到了20世紀70年代降低到10kg/kW,與此同時,電動機的體積也減少了50%以上。
目前隨著計算機輔助分析及數值仿真技術的迅速發展,電動機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比較成熟的學科,電動機也已經在生活及生產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目前電動機仍存在高損耗、低導磁性的問題,嚴重制約了電機電動機能量密度的提高;除此之外許多領域的電動機調速范圍需要達到200~600r/min,但是傳統的電動機達不到這樣的高頻率, 一旦強行達到會造成鐵磁材料的損耗的急劇增加, 使得電動機效率降低, 給冷卻系統的設計帶來很大的難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提出了一種新型鐵基非晶合金航空電動機,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電動機的高損耗、低導磁性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新型鐵基非晶合金航空電動機,包括定子、定子鐵芯、繞組、轉子、機座、端蓋;所述定子設置有梯形開槽,所述定子鐵芯安裝在機座上,所述繞組安裝在定子的梯形開槽內,所述轉子包括軸、轉子骨架、永磁體、磁軛,所述磁軛放置在轉子骨架的槽內,并用硅膠粘合,所述永磁體放置在磁軛的槽內,并用硅膠粘合;所述轉子安裝在定子內,所述轉子通過軸承與端蓋固定連接;所述永磁體設置成環形瓦片狀樣式且所述永磁體設置在轉子的表面;所述定子鐵芯與所述轉子之間設置有縫隙;所述端蓋設置在機座的端面上。
作為優選,所述定子采用2605SA1型鐵基非晶合金材料。
作為優選,所述的繞組采用成型線圈繞組。
作為優選,所述永磁體采用NdFeB型釹鐵硼永磁體,且在所述定子上采
用表貼式安裝。
作為優選,所述軸選用34CrMo4鋼制成,所述轉子骨架選擇T351鋁棒材料制成,所述磁軛選用DW470-50硅鋼片制成。
作為優選,所述的機座和端蓋均選用6082型航空鋁材制成。
本實用新型中機座和端蓋作為鐵基非晶合金航空電動機定子和軸承的固定裝置,保證了鐵基非晶合金航空電動機良好的散熱能力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鐵基非晶合金永磁同步電動機選用鐵基非晶合金材料作為定子鐵芯,與傳統電動機相比具有高效節能、低噪聲、安全性能高的優點;(2)繞組采用集中成型線圈繞組制作,簡單,易于實現自動化生產,一致性好,還可以減小線圈端部及有效繞組電阻引起的損耗;(3)本實用新型的轉子可以在鐵基非晶合金航空電動機氣隙內產生足夠的磁場強度,與定子繞組相互作用產生轉矩以驅動自身的旋轉;(4)永磁體在定子上采用表貼式安裝,便于機械加工,轉動慣量小,結構簡單;(5)軸選用34CrMo4鋼制成,保證鐵基非晶合金航空電動機軸的強度;轉子骨架選擇T351鋁棒材料制成,保證了強度和重量要求,降低了損耗、提高了導磁性;(6)機座和端蓋均選用6082型航空鋁材制成,保證了鐵基非晶合金航空電動機的強度和散熱。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定子結構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繞組結構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轉子結構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機座和端蓋的結構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新型鐵基非晶合金航空電動機結構圖。
附圖序號說明:1定子、2 繞組、3 軸、4 轉子骨架、5 磁軛、6 永磁體、7 端蓋、8 機座、9 轉子、10梯形開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具體實施方式的內容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的限定。
結合圖1-圖5,一種新型鐵基非晶合金航空電動機,包括定子1、定子鐵芯、繞組2、轉子9、機座8、端蓋7;所述定子1設置有梯形開槽10,所述定子鐵芯安裝在機座8上,所述繞組2安裝在定子1的梯形開槽10內,所述轉子9包括軸3、轉子9骨架4、永磁體6、磁軛5;所述磁軛5放置在轉子9骨架4的槽內,并用硅膠粘合,所述永磁體6放置在磁軛5的槽內,并用硅膠粘合;所述轉子9安裝在定子1內,所述轉子9通過軸3承與端蓋7固定連接;所述永磁體6設置成環形瓦片狀樣式且所述永磁體6設置在轉子9的表面;所述定子1鐵芯與所述轉子9之間設置有縫隙;所述端蓋7設置在機座8的端面上。
所述定子1采用2605SA1型鐵基非晶合金材料。
所述定子1采用2605SA1型鐵基非晶合金材料;與傳統電動機相比具有高效節能、低噪聲、安全性能高的優點。
所述繞組2采用成型線圈繞組2;簡單,易于實現自動化生產,一致性好,還可以減小線圈端部及有效繞組2電阻引起的損耗。
所述永磁體6采用NdFeB型釹鐵硼永磁體6,且在所述定子1上采用表貼式安裝;便于機械加工,轉動慣量小,結構簡單。
所述軸3選用34CrMo4鋼制成,保證鐵基非晶合金航空電動機軸3的強度;所述轉子9骨架4選擇T351鋁棒材料制成,保證了強度和重量要求;所述磁軛5選用DW470-50硅鋼片制成。
所述機座8和端蓋7均選用6082型航空鋁材制成;保證了鐵基非晶合金航空電動機的強度和散熱。
本實用新型中機座8和端蓋7作為鐵基非晶合金航空電動機定子1和軸3承的固定裝置,保證了鐵基非晶合金航空電動機良好的散熱能力。
本實用新型的兩個繞組2端部出線端用扁平銅導線相連接, 扁平導線的一端與一個繞組2的出線端焊接,扁平導線的另一端與另一個繞組2的進線端焊接。
具體實施方式的內容是為了便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和使用本實用新型而描述的,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保護內容的限定。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的內容之后,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合適的修改。本實用新型的保護內容以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在不脫離權利要求的實質內容和保護范圍的情況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的各種修改、變更和替換等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