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學領域,尤其涉及母線槽,尤其涉及一種低壓母線槽。
背景技術:
中國發明專利申請CN104682300A公開了一種“母線槽”,其存在以下缺點:1,結構復雜,加工較為不便。2,僅能夠容置一母排組。3,散熱性差。基于上述,亟待設計一種新型的低壓母線槽結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解決現有技術中的結構復雜且散熱性差的問題,提供一種新型的低壓母線槽。
為了實現頂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低壓母線槽,包含有,
側連接板;
頂連接板,其處于所述側連接板內,所述頂連接板具有頂水平部及自所述頂水平部的側緣向底形成的頂豎向部,所述頂豎向部與所述側連接板相面接觸,所述頂豎向部與所述側連接板相焊接連接;以及,
底連接板,其位于所述頂連接板內,所述底連接板具有底水平部及自所述底水平部的側緣向底形成的底豎向部,所述底豎向部延伸至所述頂豎向部的底部,所述底豎向部與所述頂豎向部相面接觸,所述底豎向部與所述頂豎向部相焊接連接;
又,所述頂水平部、所述頂豎向部及所述底水平部三者界定出母排組容置空間,所述容置空間內容置有左母排組及右母排組,所述左母排組與所述右母排組間留有水平距離以此形成冷卻通道,所述冷卻通道內具有冷卻風扇。
作為一種低壓母線槽的優選方案,所述冷卻風扇具有獨立的工作電源,所述工作電源置于所述冷卻通道內。
作為一種低壓母線槽的優選方案,所述頂連接板的縱向截面為倒U形,所述底連接板的縱向截面為倒U形,所述側連接板的縱向截面為M形。
作為一種低壓母線槽的優選方案,所述冷卻風扇的吹風方向為前后方向。
作為一種低壓母線槽的優選方案,所述冷卻風扇的吹風方向為左右方向。
作為一種低壓母線槽的優選方案,所述冷卻通道內具有固定滑軌,所述固定滑軌上有活動滑塊,所述冷卻風扇固定于所述活動滑塊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至少包含底述:1.側連接板、頂連接板、底連接板共同連接,增強整體連接強度;2.藉助冷卻風扇的作用,整個裝置內的熱量能夠較為容易地向外排出。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說明。
請參見圖1,圖中示出的是一種低壓母線槽。其結構主要由側連接板1、頂連接板2及底連接板3組成。
所述頂連接板2處于所述側連接板1內。所述頂連接板2具有頂水平部21及自所述頂水平部21的側緣向底形成的頂豎向部22。所述頂豎向部22與所述側連接板1相面接觸,所述頂豎向部22與所述側連接板1相焊接連接。
所述底連接板3位于所述頂連接板2內。所述底連接板3具有底水平部31及自所述底水平部31的側緣向底形成的底豎向部32。所述底豎向部32延伸至所述頂豎向部22的底部,所述底豎向部32與所述頂豎向部22相面接觸,所述底豎向部32與所述頂豎向部22相焊接連接。
又,所述頂水平部21、所述頂豎向部22及所述底水平部31三者界定出母排組容置空間,所述容置空間內容置有左母排組4及右母排組5。所述左母排組4與所述右母排組5間留有水平距離以此形成冷卻通道。所述冷卻通道內具有冷卻風扇6。
本實施例中,所述頂連接板2的縱向截面為倒U形。所述底連接板3的縱向截面為倒U形,所述側連接板1的縱向截面為M形。
本實施例中,所述冷卻風扇6具有獨立的工作電源。所述工作電源置于所述冷卻通道內。
使用方法:按照上述結構,將各部件焊接完成。啟動所述冷卻風扇6,起到冷卻的作用。
所述冷卻風扇6的吹風方向為前后方向。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冷卻風扇的吹風方向可以為左右方向。
為了讓吹風效果更佳,覆蓋面更廣,所述冷卻通道內具有固定滑軌,所述固定滑軌上有活動滑塊,所述冷卻風扇固定于所述活動滑塊上。所述活動滑塊能夠自動地沿著所述固定滑軌移動,以此帶動所述冷卻風扇前后移位。
以上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底,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