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家用電器感應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共源基本放大器與一般控制系統的家用電器感應器。
目前,市場上的感應器大部分都是由某個振蕩電路及數個三極管組成的晶體管開關電路等組成。其不足之處在于電路安裝十分困難,工作穩定性差,易損壞。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專用于非安全區通過人體感應識別禁止不法之徒闖入而自動關閉裝置的,由人體感應轉變為電控制過程的家用電器感應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達到這種涉及共源基本放大器與一般控制系統的家用電器感應器,具有電源電路、比較級電路、延時電路、脈沖電路、翻轉驅動電路等,其特殊之處在于比較級電路的反相端與由感應板,與之依次相聯的電容,場效應管,放大器同相端,放大器輸出端分兩路并聯電容和二極管,其中,二級管的負極又分兩路并聯于放大器反相端和電阻,負極接地的電容構成的人體感應電路相連接。
附圖的圖面說明如下
圖1是家用電器感應器的電路圖。
圖2是家用電器感應器第一翻轉驅動電路圖。
圖3是家用電器感應器第二翻轉驅動電路圖。
本實用新型下面將結合附圖作進一步詳述1、圖1、圖2和圖3示出了本實用新型應用于臺燈的實施例。
該裝置具有電源電路、比較級電路、延時電路、脈沖電路、翻轉驅動電路等,人體感應電路與比較級電路連接。其中電源電路分兩組穩壓直流電壓第一組穩壓直流電壓,全橋整流33的負極端為電源電路的負極(地端),全橋整流33的正極端分兩路連接;第一路與穩壓器26的輸入端連接,穩壓器26的負極接地;第二路與電容27連接,電容27負極接地。穩壓器26的輸出端分十三路連接一路與發光管23連接,發光管23的負極與電阻24連接,電阻24的另一端接地;二路與電阻22連接,電阻22的另一端與三極管21集電極連接;三路與J1繼電器17的常開觸點19連接,J1繼電器17的常開觸點19另一端分兩路連接第1路與電阻20連接,電阻20的另一端與三極管21的基極連接,三級管21的發射極接地;第2路與電阻18連接,電阻18另一端接地;四路與J1繼電器17連接,J1繼電器17另一端與三極管44的集電極連接;五路與二極管16連接,二極管16的正極與三極管44的集電極連接;六路與電阻15連接,電阻15另一端與發光管14連接,發光管14負極與三極管44的集電極連接;七路與電阻12連接,電阻12另一端與光電耦合器10光敏管連接,光電耦合器10光敏管的正端分兩路連接第1路與電阻13連接,電阻13的另一端與三極管44的基極連接,三極管44的發射極與三極管43的基極連接,三極管43的集電極與三極管44的集電極連接,三極管43的發射極接地;第2路與電容45連接,電容45的負極接地;八路與電阻11連接,電阻11另一端與光電耦合器10發光二極管連接,光電耦合器10發光二極管負極與三極管9的集電極連接;九路與A2放大器46的電源正極連接,A2放大器46的負極接地,A2放大器46與A1放大器5是同在一塊集成塊電路內。A2放大器46的輸出端與穩壓二極管8連接,穩壓二極管8的負極與三極管9的基極連接,三極管9的發射極接地;十路與電阻7連接,電阻7的另一端分兩路連接第1路與A2放大器46的同相端連接;第2路與電阻47連接,電阻47另一端接地;十一路與人體感應電路的電源正極端連接;十二路與CD4013集成塊電路39的電源正極端(14)腳連接,CD4013集成塊電路39的(1)腳分兩路連接第1路與(11)腳連接;第2路與電容40連接,電容40的負極分兩路連接第(1)路與(6)腳連接,第(2)路與電阻41連接,電阻41另一端接地,CD4013集成塊電路39的(2)腳分兩路連接第1路與(5)腳連接;第2路與電容25連接,電容25負極分兩路連接第一路與(4)腳連接;第二路與電阻42連接,電阻42的另一端接地。CD4013集成塊電路39的(7)、(8)、(10)各腳共同接地,(9)腳與(12)腳相連接,(3)腳輸入端與三極管21的集電極連接,(13)腳輸出端與電阻38連接,電阻38的另一端與三極管37的基極連接,三極管37的集電極與J2繼電器57連接,J2繼電器57另一端與翻轉驅動電路的電源正極端連接(如圖3所示),三極管37的發射極接地。當J2繼電器57改為固態繼電器53時(如圖2所示),三極管37的集電極與固態繼電器53連接,固態繼電器53另一端與電阻54連接,電阻54的另一端與翻轉驅動電路的電源正極端連接,固態繼電器53的輸出兩端一端與電阻55連接,電阻55另一端與雙向可控硅56的陽極連接;另一端與雙向可控硅56的控制極連接,三極管37的發射極接地;十三路與電容58連接,電容58的負極接地。第二組穩壓直流電壓,全橋整流32的負極端為電源電路的負極(地端),全橋整流32的正極端分兩路連接;第1路與電容34連接,電容34的負極接地;第2路與穩壓器35的輸入端連接,穩壓器35的負極接地,穩壓器35的輸出端與翻轉驅動電路(如圖2、圖3所示)的電源正極端連接。人體感應電路的構成是人體感應板1與電容2連接,電容2的另一端分兩路連接第1路與電容51連接,電容51的另一端接地;第2路與場效應管3的柵極連接。場效應管3的漏極分兩路連接第1路與電阻4連接,電阻4的另一端接電源的正極端;第2路與A1放大器5的同相端連接,場效應管3的源極接地。A1放大器5的反相端分兩路連接第1路與電阻49連接,電阻49另一端與電容50連接,電容50的負極接地;第2路與二極管48連接,二極管48的正極接于A1放大器5的輸出端。A1放大器5的輸出端與電容6連接,電容6的正極接于A2放大器46的反相端。把翻轉驅動電路的J2繼電器57常開觸點或雙向可控硅56的陽、陰極與臺燈燈炮串聯于220伏交流電中。人體感應電路的感應板1插入臺燈內殼覆有絕緣層的隨溝內。感應板緊靠在臺燈內殼,殼的背面為感應窗口。臺燈的電源開關29與感應器電源變壓器31串聯于220伏交流電中。感應器電路板,電源變壓器31,延時電路工作指示燈14,電源電路工作指示燈23,安裝在臺燈內任何位置。
使用時,打開電源開關29,用手伸到感應臺燈窗口處停留或擺動。由于人體感應的信號,即相當于場效應管3的柵極增加電容52,場效應管3被瞬間夾斷,場效應管3的漏極、源極之間的阻值增大,A1放大器5同相端電壓升高,其A1放大器5輸出端電壓經電容6到A2放大器46的反相端,并與同相端電壓作比較,由A2放大器46的內部電路處理,其輸出端輸出高電平,穩壓二極管8導通,三極管9的基極電壓上升而導通。光電耦合器10導通,三極管44的基極電壓升高,三極管44與三極管43同時導通,延時電路工作,延時指示燈14發亮,J1繼電器17導通,J1繼電器17的常開觸點19閉合,三極管21的基極電壓上升而導通,其集電極輸出一個振度寬度的負脈沖到CD4013集成塊電路39的D1觸發器的輸入端(3)腳(CP1端),D1觸發器翻轉。由D1觸發器的(1)腳輸出,進入第D2觸發器的輸入端(11)腳(CP2端),由D2端(9)腳與Q2端(12)腳連接,D2觸發器也翻轉。其Q2端(13)腳輸出驅動三極管37導通,J2繼電器57或固態繼電器53導通,J2繼電器57的常開觸點或雙向可控硅56的陽、陰極接通臺燈燈炮的220伏交流電源,臺燈亮。若再用手伸到感應臺燈窗口處停留或擺動,感應器電路工作過程與前次相同。CD4013集成塊電路39的Q2端(13)腳屬于低電位,三極管37、J2繼電器57或固態繼電器53截止,臺燈熄滅。
2、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應用于非安全區域中的實施例該裝置具有電源電路,比較級電路,延時電路等,人體感應電路的場效應管3與A1放大器5連接,A1放大器5的輸出端與電容6連接,電容6的另一端與比較級電路連接。其中,電源電路,比較級電路,延時電路,各元件的連接,因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此處省略。人體感應電路的構成是人體感應板1與電容2連接,電容2的另一端分兩路連接第一路與電容51連接,電容51的另一端接地;第二路與場效應管3的柵極連接。場效應管3的漏極分兩路連接第一路與電阻4連接,電阻4的另一端接于電源的正極端;第二路與A1放大器5的同相端連接。場效應管的源極接地。A1放大器5的反相端分兩路連接第一路與電阻49連接,電阻49的另一端與電容50連接,電容50負極接地第二路與二極管48連接,二極管48的正極接于A1放大器5的輸出端。A1放大器5的輸出端與電容6連接,電容6的正極接于A2放大器46的反相端。把感應器電源變壓器的交流電輸入端28、30接于220伏交流電中,延時電路J1繼電器17的常開觸點19接于非安全區域有關裝置中。感應器放在非安全區域的某一位置。在使用時,打開電源開關29,當人們進入非安全區的通道或入口處,靠近它時,感應器就開始動作,延時電路J1繼電器17的常開觸點19閉合,接通非安全區域有關裝置的執行機構,告誡人們不要進入。
本實用新型相比現有技術具有如下優點使用方便,穩定性強,不易損壞。
權利要求1.一種涉及共源基本放大器與一般控制系統的家用電器感應器,具有電源電路、比較級電路、延時電路、脈沖電路、翻轉驅動電路等,其特征在于比較級電路的反相端與由感應板、與之依次相聯的電容、場效應管、放大器同相端,放大器輸出端分兩路并聯電容和二極管,其中,二極管的負極又分兩路并聯于放大器反相端和電阻、負極接地的電容構成的人體感應電路相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共源基本放大器與一般控制系統的家用電器感應器。突出地解決了非安全區通過人體感應識別禁止不法之徒闖入而自動關閉裝置的問題。由比較級電路相連接的人體感應電路以及電源電路、延時電路、脈沖電路、翻轉驅動電路組成。
文檔編號H03K17/94GK2430814SQ0025174
公開日2001年5月16日 申請日期2000年9月21日 優先權日2000年9月21日
發明者文華飛 申請人:文華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