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發明涉及一種配置成產生控制信號的信號產生電路,該控制信號與要供應給諸如電動車等車輛的電流容量相對應。
背景技術:傳統上,已知存在一種車輛充電系統,其被配置成通過經由充電電纜連接插座和充電端口而從一般家庭中的電源向具有電功率的車輛中安裝的電池裝置供電。例如,插座安裝在住宅中并連接到市電電源,并且充電端口設置在諸如電動車等車輛中。例如,日本專利申請公開號2010-22163(以下稱為“文獻1”)公開了這樣的車輛充電系統。文獻1中描述的車輛充電系統包括充電電纜和充電控制裝置,該充電控制裝置被配置成通過充電電纜來控制給車輛裝配的電池裝置充電。充電電纜包括電力電纜和信號產生電路,該電力電纜用于從外部電源為電池裝置供應電力,該信號產生電路被配置成產生與要供應給車輛的電流容量相對應的控制信號(導頻信號(pilotsignal))。充電電纜還包括用于向車輛發送控制信號的控制線以及配置成基于控制線的電壓電平進行電源控制的電源控制單元。充電控制裝置包括充電控制單元和狀態檢測單元。如果充電電纜連接到車輛,充電控制單元被配置成基于控制信號控制電池裝置的充電。狀態檢測單元被配置成基于控制線的信號電平來檢測充電電纜的故障(缺陷)。車輛充電系統被配置為基于通過控制線傳輸的導頻信號,以確定外部電源和充電電纜之間的連接狀態,并還確定是否允許從外部電源向車輛供應電力。充電電纜和車輛之間的這種通信功能(CPLT功能)符合屬于SAE(汽車工程師協會)標準的SAEJ1772:2010。在這一標準中,將導頻信號設定為例如零電壓(0V),同時切斷外部電源。在車輛充電系統中,在斷開用于導頻信號的控制線時,導頻信號為零電壓,但文獻1未提到在不斷開控制線時將導頻信號變為零電壓。充電電纜中包括的傳統信號產生電路僅輸出具有指定的恒定電壓的導頻信號,或者使導頻信號振蕩以成為指定的電壓和頻率的脈沖序列。為了從傳統的信號產生電路輸出零電壓,因此需要通過繼電器將信號產生電路的輸出端連接到地(接地),該繼電器設置在信號產生電路的輸出端與地之間。這種配置的問題是增加了信號產生電路的成本,這是因為額外地需要較為昂貴的繼電器。
技術實現要素:考慮到以上情況做出了本發明,并且其目的是提供一種在沒有繼電器的情況下就能夠輸出零電壓導頻信號的信號產生電路。本發明是一種信號產生電路(5),其配置成產生用于車輛(200)和充電電纜(1)之間的通信的導頻信號。車輛(200)裝配有電池裝置(201)。信號產生電路(5)包括電路(5A)、第一輸入單元(501)、第二輸入單元(51)和控制單元(500)。電路(5A)包括配置成輸出導頻信號的運算放大器(OP1)。第一輸入單元(501)被配置成為運算放大器(OP1)的非反相輸入端子供應第一信號或與所述第一信號不同的第二信號。第二輸入單元(51)被配置成為運算放大器(OP1)的反相輸入端子供應第一電壓或與所述第一電壓不同的第二電壓。控制單元(500)被配置成控制第一輸入單元(501)和第二輸入單元(51)的每個輸出。所述第一信號和所述第一電壓的每個都是零電壓。將所述包括運算放大器(OP1)的電路(5A)配置成,使得如果向運算放大器(OP1)的非反相輸入端子供應第一信號并向運算放大器(OP1)的反相輸入端子供應第一電壓,則運算放大器(OP1)輸出零電壓。在實施例中,信號產生電路(5)包括電源檢測電路(52),其被配置成檢測充電電纜(1)是否連接到外部電源(AC1)。控制單元(500)被配置成控制第一輸入單元(501)和第二輸入單元(51)的每個輸出,使得在從電源檢測電路(52)檢測到充電電纜(1)連接到外部電源(AC1)的時間點(t0)開始的第一時間(T1)的一部分(t01到t02)期間,導頻信號變成零電壓。在實施例中,信號產生電路(5)還包括:配置成產生用于激活運算放大器(OP1)的正負電壓的第一電源(53);以及配置成產生用于激活控制單元(500)的電壓的第二電源(54)。將第一時間(T1)設定成至少為第一電源(53)的上升時間。第二電源(54)的上升時間短于第一電源(53)的上升時間。在實施例中,信號產生電路(5)還包括配置成檢測充電電纜(1)是否連接到外部電源(AC1)的電源檢測電路(52)。控制單元(500)被配置成控制第一輸入單元(501)和第二輸入單元(51)的每個輸出,以使得在從電源檢測電路(52)檢測到外部電源(AC1)斷電(powershutdown)的時間點(t6)開始的第二時間(T2)期間,導頻信號變成零電壓。在實施例中,信號產生電路(5)還包括:配置成產生用于激活運算放大器(OP1)的正負電壓的第一電源(53);以及配置成產生用于激活控制單元(500)的電壓的第二電源(54)。將第二時間(T2)設定成至少為第一電源(53)的下降時間。第二電源(54)被配置成在從充電電纜(1)與外部電源(AC1)斷開的時間點(t6)開始的至少第二時間(T2)期間向控制單元(500)和第二輸入單元(51)供應指定的電壓。在實施例中,包括運算放大器(OP1)的電路(5A)還包括:連接在第一輸入單元(501)與運算放大器(OP1)的非反相輸入端子之間的電阻器(R4);以及連接在運算放大器(OP1)的非反相輸入端子和輸出端子之間的電阻器(R5)。在實施例中,第二輸入單元(51)包括:分壓器,其包括彼此串聯連接的第一和第二電阻器(R6和R7);以及切換裝置(Q1),其被配置成根據來自所述控制單元(500)的切換信號導通和關斷。第一和第二電阻器(R6和R7)的結點連接到運算放大器(OP1)的反相輸入端子。第二電阻器(R7)的第一端連接到第一電阻器(R6),而第二電阻器(R7)的第二端連接到地。切換裝置(Q1)與第二電阻器(R7)并聯連接。在本發明中,包括運算放大器(OP1)的電路(5A)對應于比較器,并在向運算放大器的每個輸入端子供應零電壓時,能夠輸出為零電壓的導頻信號。即,本發明能夠在沒有像傳統的信號產生電路那樣的繼電器的情況下,就可以輸出為零電壓的導頻信號。附圖說明現在將更詳細地描述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結合以下詳細描述和附圖將更好地來理解本發明的其它特征和優點,在附圖中:圖1A和1B示出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信號產生電路,圖1A是信號產生電路的示意圖,而圖1B是信號產生電路中的基準電壓電路的示意圖;圖2是信號產生電路的方框圖;圖3是示出信號產生電路工作的波形曲線圖;圖4是包括信號產生電路的車輛充電系統的示意圖;圖5是示出了車輛充電系統的工作的波形曲線圖;圖6是車輛充電系統中充電電流和導頻信號占空比之間的相關圖;以及圖7A和7B示出了信號產生電路的比較例,圖7A是信號產生電路的示意圖,而圖7B示出了連接到控制線的繼電器。具體實施方式在下文中,說明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信號產生電路5。首先說明包括信號產生電路5的車輛充電系統。如圖1所示,車輛充電系統被配置成為安裝于諸如電動車、插接混合式電動車輛等車輛200中的電池裝置201充電。如圖4中所示,實施例的車輛充電系統包括充電電纜1和ECU2。“ECU”是“電子控制單元”的縮寫。實施例的ECU2用作充電控制裝置,其被配置成通過充電電纜1控制為安裝于車輛200中的電池裝置201的充電。充電電纜1被配置成將車輛200的電池裝置201連接到外部電源AC1(例如系統電源)。在圖4的示例中,充電電纜1包括電力電纜10、連接器11、插頭12和CCID13。“CCID”是“充電電路中斷裝置”的縮寫。電力電纜10用于車輛200和外部電源AC1之間的平衡線路。在圖4的示例中,電力電纜10包括熱線10A和冷線10B。連接器11被配置成連接到設置于車輛200中的充電入口3。在圖4的示例中,連接器11設置有限位開關110,其介于地和ECU2(微計算機20)之間。限位開關110被配置成如果連接器11連接到充電入口3則被激活,并向ECU2供應電纜連接信號。電纜連接信號表示連接器11連接到充電入口3。如圖4中所示,插頭12被配置成連接到例如設置在住宅中的電源插座4。通過將插頭12連接到電源插座4,將來自外部電源AC1的AC(交流)電力供應給充電電纜1。如圖4中所示,CCID13包括繼電器130、控制導頻電路131、電磁線圈132和檢漏儀133。繼電器130設置在電力電纜10中。控制導頻電路131被配置成導通和關斷繼電器130。在關斷繼電器130時,切斷了從外部電源AC1為車輛200供應電力的電路。在導通繼電器130時,允許向車輛200供應來自外部電源AC1的電力。如圖4中所示,控制導頻電路131包括信號產生電路5、電阻器R1和電壓傳感器6。如圖2所示,信號產生電路5包括控制器(微計算機)50和電源檢測電路52。微計算機50由CPU(未示出)、存儲由CPU執行的控制程序的ROM(未示出)、被用作工作區的RAM等形成。電源檢測電路52被配置成通過插頭12檢測外部電源AC1的輸出電壓,以基于輸出電壓檢測充電電纜1是否連接到外部電源AC1。信號產生電路5被配置為根據微計算機50的控制來產生導頻信號(CPLT(控制導頻電路)信號)并輸出該導頻信號,該導頻信號為指定的電壓和頻率的脈沖序列。在本實施例中,指定電壓為+/-12V,并且指定頻率為1kHz。導頻信號用于裝配有電池裝置201的車輛200和充電電纜1之間的通信。信號產生電路5還被配置成根據微計算機50的控制來產生并輸出指定的恒定電壓的導頻信號,其中指定的恒定電壓是第一輸出電壓。在該實施例中,第一輸出電壓為12V。ECU2通過電阻器R1和控制線L1接收導頻信號,并由此能夠確認車輛200和外部電源AC1之間的連接狀態,并檢測要供應給車輛200的充電電流。下面將詳述信號產生電路5。電壓傳感器6連接到控制線L1并被配置成檢測導頻信號的電壓。電磁線圈132被配置成如果控制導頻電路131向電磁線圈132供應電流,則產生電磁力,并通過電磁力導通繼電器130。電磁線圈132被配置成,如果控制導頻電路131停止向電磁線圈132供應電流,則停止產生電磁力,并關斷繼電器130。如圖4中所示,檢漏儀133設置在電力電纜10中,并被配置成檢測是否發生漏電。具體而言,檢漏儀133被配置成檢測沿相反方向流經熱線10A和冷線10B的電流的平衡狀態,并且如果檢測到電流的失衡狀態,則檢測到發生漏電。如果檢漏儀133檢測到發生漏電,則將控制導頻電路131配置成停止向電磁線圈132供應電力(電流),并關斷繼電器130。結果,能夠切斷用于從外部電源AC1為車輛200供應電力的電路。如圖4中所示,ECU2包括微計算機20和開關電路21。微計算機20以與微計算機50相同的方式由CPU、ROM、RAM等形成。微計算機20被配置成基于通過控制線L1傳輸的導頻信號來執行用于為電池裝置201充電的充電控制處理。微計算機20還被配置成執行開關處理,其用于通過控制開關電路21來逐步改變導頻信號的電壓。如圖4中所示,開關電路21包括電容器C1、二極管D1、下拉電阻器R2和R3、第一開關SW1和第二開關SW2。在連接器11連接到充電入口3的情況下,電容器C1通過控制線L1與電阻器R1和信號產生電路5的串聯電路并聯連接。微計算機20被配置成監測兩個彼此并聯連接的串聯電路之間的結點JC1上的電位。串聯電路之一由第一開關SW1和下拉電阻器R2形成,而另一個串聯電路由第二開關SW2和下拉電阻器R3形成。結點JC1通過二極管D1連接到控制線L1。簡而言之,微計算機20被配置成通過監測結點JC1上的電位來監測導頻信號的電壓。開關電路21被配置成根據來自微計算機20的控制信號、通過導通或關斷開關SW1和SW2來改變導頻信號的電壓。即,開關電路21被配置為,如果根據來自微計算機20的控制信號(閉合信號)導通開關SW1和SW2之一(例如第二開關SW2),則通過下拉電阻器R2和R3之一(例如,下拉電阻器R3)將導頻信號的電壓切換并降低到第二輸出電壓。第二輸出電壓是低于第一輸出電壓的指定電壓。在該實施例中,第二輸出電壓為9V。開關電路21還被配置為,如果根據來自微計算機20的控制信號(兩個閉合信號)導通開關SW1和SW2,則通過下拉電阻器R2和R3將導頻信號的電壓切換并降低到第三輸出電壓。第三輸出電壓是低于第二輸出電壓的指定電壓。在該實施例中,第三輸出電壓為6V。在下文中,參考圖5來說明實施例的車輛充電系統中的CPLT功能(與車輛的通信功能)。CPLT功能符合屬于SAE(汽車工程師協會)標準的SAEJ1772:2010。在時間t0,將插頭12連接到電源插座4,并且電源檢測電路52隨后檢測到充電電纜1和外部電源AC1之間的連接。電源檢測電路52隨后為微計算機50供應表示充電電纜1連接到外部電源AC1的信號(電源連接信號)。微計算機50如果接收到電源連接信號,則允許信號產生電路5輸出為第一輸出電壓(12V)的導頻信號。在下文中,將導頻信號的電壓為第一輸出電壓(12V)的狀態稱為“狀態1(第一狀態)”。在狀態1中,充電電纜1與車輛1斷開。在時間t1,連接器11連接到車輛200的充電入口3,并隨后激活(導通)限位開關110以向ECU2的微計算機20供應電纜連接信號。微計算機20接收到電纜連接信號,并隨后向第二開關SW2供應控制信號(閉合信號)以導通第二開關SW2。結果,導頻信號的電壓從第一輸出電壓降低到第二輸出電壓(9V)。在下文中,將導頻信號電壓為第二輸出電壓(9V)的狀態稱為“狀態2(第二狀態)”。在狀態2中,充電電纜1連接到車輛200,但為電池裝置201充電的準備尚未就緒。在時間t2,電壓傳感器6檢測到導頻信號的電壓為第二輸出電壓(9V),并且微計算機50隨后允許信號產生電路5輸出為指定頻率的脈沖序列(1kHz的振蕩頻率)的導頻信號。微計算機50具有PWM功能,并被配置成通過PWM功能改變導頻信號的占空比。導頻信號的占空比表示充電電流的上限。在圖6的示例中,在上限為12安培時,導頻信號的占空比為20%,而在上限為6安培時,為10%。在時間t3,微計算機20檢測到導頻信號的占空比,以獲得充電電流的上限,并隨后向第一開關SW1供應控制信號(附加的閉合信號),以導通第一開關SW1。結果,導頻信號的電壓從第二輸出電壓降低到第三輸出電壓(6V)。在下文中,將導頻信號電壓為第三輸出電壓(6V)的狀態稱為“狀態3(第三狀態)”。在狀態3中,充電電纜1連接到車輛200,并為電池裝置201充電的準備就緒。此外,導頻信號可以由導頻信號的第四輸出電壓(3V)來表示“狀態4(第四狀態)”。電壓傳感器6檢測到導頻信號的電壓為第三輸出電壓(6V),并且微計算機50隨后執行控制,以向電磁線圈132供應電流。結果,導通繼電器130以閉合電路,用以從外部電源AC1為車輛200的電池裝置201供電,以便開始為電池裝置201充電。在時間t4,完成對電池裝置201的充電,并且微計算機20隨后向第一開關SW1供應控制信號(斷開信號)以關斷第一開關SW1。結果,導頻信號的電壓從第三輸出電壓升高到第二輸出電壓(9V)。電壓傳感器6檢測到導頻信號的電壓為第二輸出電壓(9V),并且隨后微計算機50停止向電磁線圈132供應電流。結果,繼電器130被關斷以切斷用于從外部電源AC1為車輛200的電池裝置201供應電力的電路。微計算機20向第二開關SW2供應控制信號(附加的斷開信號),以關斷第二開關SW2。結果,導頻信號的電壓從第二輸出電壓升高到第一輸出電壓(12V)。在時間t5,電壓傳感器6檢測到導頻信號的電壓為第一輸出電壓(12V),并隨后微計算機50停止使導頻信號振蕩。需要導頻信號符合SAE標準。例如,在作為脈沖序列的導頻信號中,需要其升降次數符合SAE標準。因此,在傳統的信號產生電路中,采用具有高轉換速率的運算放大器,以便產生符合SAE標準的導頻信號。圖7A和7B示出了信號產生電路100,作為傳統信號產生電路的比較例。如圖7A中所示,信號產生電路100包括運算放大器OP1、電阻器R4和R5、振蕩器100A和參考電壓源。參考電壓源被配置成產生參考電壓V1。信號產生電路100被配置為經由電阻器R4向運算放大器OP1的非反相輸入端子供應振蕩器100A的輸出V2,來作為輸入電壓,同時向運算放大器OP1的反相輸入端子供應參考電壓源的參考電壓V1。電阻器R5連接在運算放大器OP1的非反相輸入端子和輸出端子之間。因此,信號產生電路100包括運算放大器OP1和電阻器R4和R5,它們構成與磁滯比較器相對應的電路。由來自正電源(未示出)的正電壓(例如15V)和來自負電源(未示出)的負電壓(例如-15V)激活運算放大器OP1。在比較例中,向運算放大器OP1的反相輸入端子施加參考電壓V1。通過例如AC-DC轉換器將外部電源AC1的AC電壓轉換成DC(直流)電壓以通過分壓器劃分該DC電壓,從而獲得參考電壓V1。振蕩器100A的輸出V2經由電阻器R4被施加于運算放大器OP1的非反相輸入端子。運算放大器OP1的非反相輸入端子經由電阻器R5連接到運算放大器OP1的輸出端子。振蕩器100A被配置成輸出脈沖波,脈沖波是高低交替且反復的。在下文中,說明信號產生電路100的工作。在振蕩器100A的輸出V2變高時,運算放大器OP1的非反相輸入端子的輸入電壓超過參考電壓V1。在這種情況下,運算放大器OP1輸出高電平(12V)的輸出電壓Vout。在振蕩器100A的輸出V2變低時,運算放大器OP1的非反相輸入端子的輸入電壓降低到參考電壓V1以下。在這種情況下,運算放大器OP1輸出低電平(-12V)的輸出電壓Vout。即,信號產生電路100被配置成輸出指定恒定電壓(12V或-12V)的導頻信號,并還輸出為指定的電壓和頻率(+/-12V和1kHz)的脈沖序列的導頻信號。在車輛200和充電電纜1之間的連接狀況中,存在與上述狀態1到4不同的狀態。例如,與狀態1到4不同的狀態是要從外部電源AC1供應的電力是不可用的狀態,例如在從外部電源AC1停電中恢復、執行漏電測試等情況下。可以通過將導頻信號的電壓設定為0V(零電壓),來向車輛表明這種狀態。在下文中,將導頻信號的電壓為零電壓的狀態稱為“狀態5(第五狀態)”。然而,信號產生電路100不能輸出電壓為零電壓的導頻信號。因此,在比較例中,繼電器101需要被布置在控制線L1和地之間,如圖7B中所示。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通過導通繼電器101來輸出為零電壓的導頻信號。然而,存在成本增加的問題,這是因為需要繼電器101,其是一種較為昂貴的電子部件。為了解決該問題,實施例的信號產生電路5被配置成輸出電壓為零電壓的導頻信號。在下文中,參考附圖來說明實施例的信號產生電路5。如圖2所示,實施例的信號產生電路5包括參考電壓電路51、電源檢測電路52、第一電源53和第二電源54。如圖1A所示,信號產生電路5包括運算放大器OP1、電阻器R4和R5、微計算機50和參考電壓電路51,并且運算放大器OP1以及電阻器R4和R5構成與磁滯比較器相對應的電路5A。將電路5A配置為,使得如果向運算放大器OP1的非反相輸入端子供應零電壓(第一信號)并向運算放大器OP1的反相輸入端子供應零電壓(第一電壓),則運算放大器OP1輸出零電壓。運算放大器OP1以及電阻器R4和R5與信號產生電路100的那些相同,且這里不再詳細描述。電源檢測電路52被配置成檢測充電電纜1是否連接到外部電源AC1。第一電源53被配置成接收外部電源AC1的輸出電壓以產生用于激活運算放大器OP1的正負電壓。第二電源54被配置成接收外部電源AC1的輸出電壓,以產生用于激活微計算機50和參考電壓電路51的電壓。電源53和電源54是公知的,且這里不再詳細描述。微計算機50(第一輸入單元501)具有PWM功能,并被配置成通過PWM功能產生高低交替且反復的脈沖波(第二信號)V2,并向運算放大器OP1的非反相輸入端子供應第二信號V2。微計算機50(第一輸入單元501)還被配置成在第一信號(零電壓)中保持輸出V2。即,微計算機50包括第一輸入單元501,其被配置成為運算放大器OP1的非反相輸入端子供應第一信號或與第一信號不同的第二信號。第一信號為零電壓。參考電壓電路51(第二輸入單元)被配置成為運算放大器(OP1)的反相輸入端子供應第一電壓或與第一電壓不同的第二電壓。第一電壓為零電壓。在圖1B的示例中,參考電壓電路51由電阻器R6和R7的串聯電路(分壓器)以及與電阻器R7并聯連接的切換裝置Q1來形成。電阻器R7的第一端連接到電阻器R6,而電阻器R7的第二端連接到地。例如,參考電壓電路51被配置成通過分壓器劃分第二電源54的輸出電壓,以為運算放大器OP1的反相輸入端子供應劃分的電壓,來作為參考電壓V1。即,電阻器R6和R7的結點連接到運算放大器OP1的反相輸入端子。切換裝置Q1例如是n型MOSFET,并且其漏極端子和源極端子分別連接至電阻器R6和R7的結點和地。微計算機50被配置成向切換裝置Q1的柵極端子供應切換信號(輸出控制信號)。即,切換裝置Q1被配置成根據來自控制單元500的切換信號而被導通和關斷。即,參考電壓電路51被配置成,如果根據微計算機50的切換信號(導通信號)導通切換裝置Q1,則將電阻器R6和R7的結點連接到地,由此輸出零電壓(第一電壓)。參考電壓電路51還被配置成,如果根據微計算機50的切換信號(關斷信號)關斷切換裝置Q1,則輸出通過劃分第二電源54的輸出電壓而獲得的電壓(第二電壓)。即,參考電壓電路51被配置成為運算放大器OP1的反相輸入端子供應第一電壓或與第一電壓不同的第二電壓,并用作第二輸入單元。如上所述,微計算機50被配置成控制第一輸入單元501的輸出V2,并還作為第二輸入單元向參考電壓電路51供應切換信號,以控制參考電壓V1。即,微計算機50除第一輸入單元501之外還包括控制單元500,并且控制單元500被配置成控制第二輸入單元和第一輸入單元501的輸出電壓。說明信號產生電路5的工作。當微計算機50(第一輸入單元501)的輸出V2變高時,運算放大器OP1的非反相輸入端子的輸入電壓超過參考電壓V1。結果,運算放大器OP1輸出高電平(12V)的輸出電壓Vout。在微計算機50的輸出V2變低時,運算放大器OP1的非反相輸入端子的輸入電壓降低到參考電壓V1以下。結果,運算放大器OP1輸出低電平(-12V)的輸出電壓Vout。即,信號產生電路5被配置成以與信號產生電路100相同的方式輸出指定的恒定電壓(12V)的導頻信號,或輸出為指定的電壓和頻率(+/-12V和1kHz)的脈沖序列的導頻信號。由下式給出了運算放大器OP1的輸出電壓VoutVout=V1-G(V2-V1),其中V1為參考電壓,V2為微計算機50的輸出電壓,而G代表將電阻器R5的電阻值除以電阻器R4的電阻值而獲得的值。根據該方程式,可以看出信號產生電路5能夠通過將參考電壓V1和輸出V2的每個改變為零電壓,來輸出零電壓信號作為導頻信號。因此,微計算機50(第一輸入單元501)被配置成如上所述輸出第一信號(零電壓),而參考電壓電路51被配置成根據微計算機50的切換信號(導通信號)導通切換裝置Q1,以將參考電壓V1設定為零電壓(第一電壓)。實施例的信號產生電路5包括運算放大器OP1、微計算機50的第一輸入單元501和參考電壓電路(第二輸入單元)51。信號產生電路5能夠通過將運算放大器OP1的輸入端子的每個輸入電壓改變為零電壓,來輸出零電壓信號作為導頻信號。即,實施例的信號產生電路5能夠在不使用像信號產生電路100的繼電器101那樣的較昂貴電子部件的情況下,輸出零電壓導頻信號。因此,在該實施例中,不需要像繼電器101那樣的較昂貴電子部件,而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在該實施例中,微計算機50包括第一輸入單元501以及由電阻器R6和R7形成的參考電壓電路51,并且切換裝置Q1對應于第二輸入單元。因此,在該實施例中,可以通過廉價的電子部件來實現零電壓導頻信號。如圖3中所示,從充電電纜1連接到外部電源AC1的時間點t0起,第一電源53的電壓開始升高,從而在時間點t02達到指定的恒定電壓(例如15V)。從時間點t0到時間點t02的恒定時間被稱為上升時間。即使在充電電纜1連接到外部電源AC1的情況下恰好從發生停電中恢復之后,在第一電源53的電壓達到恒定電壓之前仍會花費恒定時間。因此,在導頻信號的電壓達到指定的恒定電壓之前,控制導頻電路131和ECU2可能會錯誤地檢測到導致故障的狀態。例如,恰在充電電纜1連接到外部電源AC1之后,控制導頻電路131和ECU2正常檢測到“狀態1”。然而,在導頻信號的電壓達到指定的恒定電壓之前,控制導頻電路131和ECU2可能會錯誤地檢測到諸如“狀態2”或“狀態3”的狀態。在該實施例中,微計算機50(控制單元500)被配置成(通過第一輸入單元501)在從電源檢測電路52檢測到充電電纜1和外部電源AC1之間連接的時間點t0開始測量的恒定時間(第一時間T1)(參見圖3的V2)的一部分(t01到t02)期間將輸出V2保持在零電壓(第一信號)中。微計算機50(控制單元500)還被配置成向切換裝置Q1供應切換信號(導通信號)以導通切換裝置Q1,由此將參考電壓電路51的參考電壓V1變成零電壓(在圖3的示例中從時間點t01到時間點t02期間)。在示例中,第一時間T1由電源檢測電路52測量,并被設定成至少為第一電源53的上升時間。在圖3的示例中,將第一時間T1設定為上升時間,并將微計算機50配置成在時間點t0和時間點t02之間的時間點t01開始工作,以在第一時間T1中的從時間點t01開始測量的剩余時間(t01到t02)期間將輸出V2保持在第一信號中。即,第二電源54的電壓(例如5V)的上升時間短于第一電源53的電壓(例如15V)的上升時間。期望將第一和第二電源53和54配置成第一電源53的電壓在第二電源54的上升時間結束(t01)時變得低于分別與由導頻信號表示的多種狀態(狀態1到5)相對應的多個電壓的最低電壓(第四輸出電壓),該最低電壓高于零電壓。如圖3中所示,在根據檢測到充電電纜1和外部電源AC之間連接的時間點(t0到t01)激活微計算機50之前,導頻信號的電壓變得低于對應于狀態1到4的任何電壓。導頻信號的電壓隨后在時間點t01和時間點t02之間變為零電壓。結果,控制導頻電路131和ECU2能夠檢測到“狀態5”。在“狀態5”中,控制導頻電路131和ECU2不對充電進行控制。因此能夠防止控制導頻電路131和ECU2故障。如圖3中所示,從充電電纜1與外部電源AC1斷開連接的時間點t6起,第一電源53的電壓逐漸降低。在充電電纜1連接到外部電源AC期間發生停電之后,第一電源53的電壓也逐漸降低。在外部電源AC1的這樣的斷電時,導頻信號的電壓發生波動,并且控制導頻電路131和ECU2可能會錯誤地檢測到造成故障的狀態。在該實施例中,微計算機50被配置成在從電源檢測電路52檢測到外部電源AC1斷電的時間點t6開始的恒定時間(第二時間T2)(參見圖3的V2)期間將輸出V2保持在第一信號(零電壓)。微計算機50還被配置成向切換裝置Q1供應切換信號(導通信號)以導通切換裝置Q1,由此在從時間點t6開始的第二時間T2期間(參見圖3的V1)將參考電壓電路51的參考電壓V1變成第一電壓(零電壓)。在示例中,第二時間T2由微計算機50來測量,并被設定成至少為第一電源53的下降時間。此外,第二電源54被配置成在從充電電纜1與外部電源AC1斷開連接的時間點開始的至少第二時間T2期間,向微計算機50和參考電壓電路51供應指定的電壓(例如5V)。如圖3中所示,在從檢測到外部電源AC1斷電的時間點t6開始的恒定時間T2期間,導頻信號變為零電壓。控制導頻電路131和ECU2能夠相應地檢測到“狀態5”。在“狀態5”中,控制導頻電路131和ECU2不對充電進行控制。因此能夠防止控制導頻電路131和ECU2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