殼體結構和電子設備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基于由可互相旋轉的多個模塊構成的殼體結構以及電子設備,使其牢固性提高。進而,提高用戶的使用情況。具有第1模塊(1),可旋轉地結合在第1模塊(1)上的第2模塊(2),局部遮蓋第1模塊(1)以及第2模塊(2),并且可旋轉地結合在第1模塊(1)上的第3模塊(3)的殼體結構,由于第3模塊(3)的存在第1模塊(1)以及第2模塊(2)處在局部被覆蓋的狀態下,在第3模塊(3)上設置有遮擋其與第2模塊(2)之間產生的間隙的間隙遮擋部(3a)。這個間隙遮擋部(3a),限制著相對于第1模塊(1)第2模塊(2)的以第1鉸鏈軸(11)為中心的旋轉,以及相對于第1模塊(1)第3模塊(3)的以第2鉸鏈軸(12)為中心的旋轉中的任何一個。
【專利說明】
殼體結構和電子設備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殼體結構和電子設備。
【背景技術】
[0002]在現有技術中,公開有如特開2012—133061號所記載的技術,在具有鏡頭部、顯示部、框架部這3個模塊,并采用將其任意組合而轉動的2軸的鉸鏈結構的相機中,根據用戶的用途調整顯示器的位置或角度。
[0003]然而,在現有的結構中,為了在殼體之間成形避免殼體彼此發生滑動的配合形狀而產生間隙,但這個間隙會對牢固性產生影響。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課題,對于由可互相旋轉的多個模塊構成的殼體結構,提高其牢固性。
[0005]本實用新型的殼體結構,具有:第I模塊;第2模塊,其可旋轉地與所述第I模塊結合;和第3模塊,其可旋轉地與所述第I模塊結合,并且可部分覆蓋所述第I模塊和所述第2模塊,在所述第3模塊上設置有間隙遮擋部,所述間隙遮擋部在所述第3模塊部分覆蓋所述第I模塊和所述第2模塊時,遮擋與所述第2模塊之間因進行旋轉而產生的間隙。
[0006]本實用新型的殼體結構,具有:第I模塊;第2模塊,其經第I鉸鏈與所述第I模塊可旋轉地結合;第3模塊,其經作為旋轉軸的第2鉸鏈,在與所述第I鉸鏈的旋轉軸大致垂直的方向上,與所述第I模塊可旋轉地結合;和限制部件,其根據以所述第I鉸鏈和所述第2鉸鏈中的任一方為旋轉軸進行旋轉的角度,而限制以另一方為旋轉軸進行的旋轉達到規定角度以上。
[0007]本實用新型的電子設備,具有上述殼體結構,并且所述第I模塊還具有顯示部。
[0008]根據本實用新型,對于由可互相旋轉的多個模塊構成的殼體結構,提高其牢固性。
[0009]另外,能夠提高用戶的使用的便利性。
【附圖說明】
[0010]圖1a?Ib表示應用了本實用新型的電子設備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結構,其中圖1a是使相機的3模塊對齊的狀態圖的立體圖,圖1b是表示使上述3個模塊各自旋轉后的狀態圖。
[0011]圖2是沿著圖1a的箭頭A—A線看的放大剖面圖。
[0012]圖3是表示圖2中兩個模塊彼此發生干涉的圖。
[0013]圖4是表示第I模塊旋轉到與第3模塊完全離開的角度的狀態的側面圖。
[0014]圖5是表示從圖4的箭頭A方向看第2模塊在旋轉過程中的狀態的圖。
[0015]圖6是旋轉機構部的放大立體圖。
[0016]圖7是表示第2模塊為完全與圖6的旋轉機構部的第3模塊離開的角度的平面圖。
[0017]圖8a是沿著圖7的箭頭A—A部分剖開的圖,圖8b是從箭頭B方向看的圖。
[0018]圖9是表示第2模塊與圖6的旋轉機構部的第3模塊完全離開的角度的平面圖。
[0019]圖1Oa是沿著圖9的箭頭A—A部分剖開的圖,圖1Ob是從箭頭B方向看的圖。
[0020]圖11是表示圖6的旋轉機構部與第2模塊的旋轉角度不為O度或者180度時的平面圖。
[0021]圖12a是沿著圖11的箭頭A—A部分剖開的圖,圖12b是從箭頭B方向看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以下,參照附圖詳細說明用于實施本實用新型的方式。
[0023](實施方式I)
[0024]圖1a?Ib以及圖2表不一種相機,其作為應用了本實用新型的電子設備的一種實施方式的構成,I是鏡頭模塊,2是顯示模塊,3是框架模塊,4是鏡頭,5是顯示部,11是第I鉸鏈軸,12是第2鉸鏈軸。
[0025]如圖不,相機的殼體被分為三模塊,鏡頭模塊I,顯不模塊2,框架模塊3。
[0026]在一面上設置顯示部(顯示部)5的顯示模塊2,被第I鉸鏈軸11連接在把鏡頭4設置在中間的鏡頭模塊I上,并能夠以第I鉸鏈軸11為中心旋轉。
[0027]另外,由包圍鏡頭模塊I以及顯示模塊2形狀的框體而成的框架模塊3,利用與第I鉸鏈軸11垂直的第2鉸鏈軸12與鏡頭模塊I連接,并能夠以第2鉸鏈軸12為中心旋轉。
[0028]因此,從如圖1a所示,在鏡頭模塊I以及顯示模塊2的周圍設置框架模塊3,并將3個模塊對齊的狀態,旋轉至如圖1b所示的狀態,S卩,顯示模塊2相對于鏡頭模塊I以第I鉸鏈軸11為中心旋轉,并讓框架模塊3相對于鏡頭模塊I以第2鉸鏈軸12為中心旋轉,而使3個模塊分別旋轉的狀態。
[0029]在這樣的殼體結構中,在框架模塊3內周的下部側,如圖2的剖面所示,從遮擋產生在鏡頭模塊I以及顯示模塊2之間的間隙的大致三角形剖面來看,間隙遮擋部3a被整體成形。
[0030]在圖示例中,除了顯示模塊2在鏡頭模塊I側的周圍的下部側,形成與間隙遮擋部3a對應的傾斜面2a。
[0031]同樣,鏡頭模塊I的兩側部的下部側也形成與間隙遮擋部3a對應的傾斜面Ia(參照圖5)。
[0032]以上,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相機,鏡頭模塊I以及顯示模塊2的周圍處于被框架模塊3覆蓋的狀態時,由于在框架模塊3的內周下部側設置有用于遮擋產生在鏡頭模塊I以及顯示模塊2之間的間隙的間隙遮擋部3a,由于間隙遮擋部3a的存在,遮掩了殼體的間隙使其外觀能夠美化的同時,能夠提高殼體結構的牢固性。
[0033]然后,由于間隙遮擋部3a的存在,如圖3所示,能夠限制顯示模塊2相對于鏡頭模塊I以第I鉸鏈軸11為中心旋轉到一定角度以上。
[0034]另外,也能夠限制框架模塊3相對于鏡頭模塊I以第2鉸鏈軸12為中心旋轉到一定角度以上。
[0035](變形例)
[0036]在以上的實施方式中,雖然間隙遮擋部3a與框架模塊3—體形成,也可以使單獨的間隙遮擋部3a與框架模塊3—體化。
[0037]另外,實施方式上,間隙遮擋部3a設置在框架模塊3內周的下部側,但間隙遮擋部3a也可以設置在框架模塊3內周的上部側。
[0038]在這種情況下,將顯示模塊2周圍的上部側,作為對應間隙遮擋部3a的傾斜面2a,也可將鏡頭模塊I兩側部的上部側,作為對應間隙遮擋部3a的傾斜面la。
[0039]此外,各模塊的形狀,間隙遮擋部的形狀,以及對應間隙遮擋部的形狀等也是任意的。
[0040](實施方式2)
[0041]其次,解釋關于顯示模塊2和框架模塊3的兩方向限制。
[0042](兩方向限制的要點)
[0043]上述實施方式I中,通過設置間隙遮擋部3a,而形成不能自由旋轉的結構,其中,通過進行兩方向旋轉限制,可以防止顯示模塊2和框架模塊3在旋轉時發生干涉。
[0044]另外,去除顯示模塊2和框架模塊3的殼體之間的接觸部分及旋轉干涉的避讓形狀,而提高美觀度。
[0045](兩方向限制的詳細)
[0046]I)如圖4所示,顯示模塊2在以第2鉸鏈軸12為旋轉軸經旋轉而從框架模塊3上完全離開后,則能夠以第I鉸鏈軸11為旋轉軸以任意角度旋轉(條件I)。
[0047]2)進而,如圖5所示,在顯示模塊2以第I鉸鏈軸11為旋轉軸旋轉中,旋轉角度是O度或者180度以外時,限制顯示模塊2在以第2鉸鏈軸12為旋轉軸旋轉中,向圖4的B方向旋轉(條件2)。
[0048]此外,圖5表示從圖4的箭頭A方向看的顯示模塊2的旋轉過程中狀態。
[0049]3)關于以第2鉸鏈軸12為旋轉軸的旋轉,限制其轉到被指定的角度。
[0050]4)關于以第I鉸鏈軸11作為旋轉軸的旋轉,限制其轉到被指定的角度。
[0051 ]圖6表示兩方向限制結構的鉸鏈結構,21是第I框架,22是第2框架,23是第3框架,24是凸輪,25是凸輪,31是止動器(第I限制部件),32是止動器(第2限制部件),33是鏈桿(移動部件),34是彈簧(彈性部件)。
[0052]如圖示,第2框架22經第I鉸鏈軸11自由旋轉地結合于第I框架21的一邊部中央,第3框架23分別經第2鉸鏈軸12自由旋轉地結合于第I框架的兩側部。
[0053]此外,第I框架21是鏡頭模塊I內的主框架,第2框架22是顯示模塊2內的輔框架,第3框架23是框架模塊3內的輔框架。
[0054]在第I框架21內設置有,凸輪24、25,作為第I限制部件的止動器31,作為第2限制部件的止動器32,作為移動部件的鏈桿33,以及彈簧34。
[0055]即,在第I鉸鏈軸11的端部設有凸輪24,另一面在第2鉸鏈軸12的端部設有凸輪25。
[0056]配合第I鉸鏈軸11端部的凸輪24的止動器31通過螺絲31a和槽31B可滑動地被安裝在第I框架21上,鏈桿33通過螺絲可旋轉地安裝在第I框架21的角部,在止動器31和鏈桿33的一個端部之間設有彈簧34。
[0057]另外,配合第2鉸鏈軸12端部的凸輪25的止動器32通過螺絲32a和槽32b可滑動地被安裝在第I框架21上,這個止動器32與鏈桿33的另一端部相配合。
[0058]圖7以及圖8a?Sb表示顯示模塊2和框架模塊3朝圖4的B方向旋轉時,顯示模塊2幾乎被收納在框架模塊3(換而言之重疊)的狀態下鉸鏈各部的動作,顯示模塊2(第2框架22)以第I鉸鏈軸11作為旋轉軸,旋轉方向固定在O度或180度上。
[0059]如圖示,箭頭C?E表示施加力的方向,在彈簧34的施力D的作用下,止動器31被強制朝凸輪24側(C方向)移動,同時,通過鏈桿33止動器32被強制朝凸輪25側(E方向)移動。
[0060]這個狀態下,止動器32雖然可以以第2鉸鏈軸12為旋轉軸旋轉,但為了配合凸輪25的大口徑部25a,止動器32靜止不動。
[0061 ]止動器31嵌入在第I鉸鏈軸11端部的凸輪24的缺口部24a,據此,有凸輪24的第I鉸鏈軸11作為旋轉軸變得不能旋轉。
[0062]此外,凸輪24上的缺口部24a被設置在對著直徑方向上。
[0063]圖9以及圖1Oa?1b表示顯示模塊2和框架模塊3朝圖4的B方向或反方向旋轉,顯示模塊2在離開框架模塊3的狀態下鉸鏈各部的動作,顯示模塊2(第2框架22)以第2鉸鏈軸12為旋轉軸呈現可自由旋轉的狀態。
[0064]如圖示,用實線表示的箭頭F,G表示施加力的方向,用虛線表示的箭頭H,I表示移動(可移動的)方向。框架模塊3 (第3框架23)以第I鉸鏈軸11作為旋轉軸相對于鏡頭模塊I(第I框架21)旋轉打開15度以上,旋轉第2鉸鏈軸12端部的凸輪25,從凸輪25大口徑部25a到小徑部25b為了改變直徑方向的寬度,止動器32沿著螺絲32a朝G方向滑動著移動。
[0065]由于止動器32滑動移動,帶動被彈簧34施力的鏈桿33以螺絲33a為中心旋轉移動,從而使嵌入在第I鉸鏈軸11端部的凸輪24的缺口部24a中的止動器31脫離,解除了帶有凸輪24的第I鉸鏈軸11的旋轉限制。
[0066]圖11以及圖12a?12b表示以第I鉸鏈軸11為旋轉軸的顯示模塊2(第2框架22)的旋轉角度在O度或者180度以外時鉸鏈各部的動作,顯示模塊2和框架模塊3可以朝圖4的B方向或反方向旋轉。
[0067]如圖示,實線的箭頭M,N表示施加力的方向,虛線的箭頭0,P,Q表示移動的(可移動的)方向。由于第I鉸鏈軸11端部的凸輪24的缺口部24a與止動器31不卡合,受到彈簧34施力的止動器31不能運動,鏈桿33也被固定。
[0068]止動器32經彈簧34,鏈桿33被向N方向推壓向凸輪25側,由于不能夠凸輪25的小徑部25b向大徑部25a移動,因此顯示模塊2(第2框架22)能夠以第I鉸鏈軸11為旋轉軸旋轉,但以第2鉸鏈軸12作為旋轉軸的旋轉被限制在從圖4所示的狀態向B方向。
[0069](基于兩方向限制的效果)
[0070]I)即使用于使顯示模塊2相對于鏡頭模塊I旋轉的第I鉸鏈軸11的位置和用于使框架模塊4旋轉的第2鉸鏈軸12的位置互相離開,能夠使對各鉸鏈軸11、12旋轉的限制及解除聯動。
[0071]2)由于進行兩方向旋轉限制,外觀產品中,能夠防止顯示模塊2和框架模塊3在旋轉時發生干涉。
[0072]3)由于不需要顯示模塊2和框架模塊3彼此的抵接部分或旋轉干涉的避讓形狀,提高了設計性。
[0073]4)綜上所述,可有效提尚商品價值。
[0074]以上,根據實施方式的相機具有,止動器31,其根據顯示模塊2相對于鏡頭模塊I以第I鉸鏈軸11為中心旋轉的角度而移動,由此限制規定角度以上的旋轉;止動器32,其根據框架模塊3相對于鏡頭模塊I以第2鉸鏈軸12為中心旋轉的角度而移動,由此限制規定角度以上的旋轉;以及鏈桿33,其設置在上述止動器31、32之間,使兩者中任一者移動。
[0075]然后,在止動器31、32兩者中的任何一者移動時,鏈桿33使另一者移動,因此,能夠防止顯示模塊2的兩側部與框架模塊3的兩側部內的間隙遮擋部3a之間發生干涉,提高用戶的使用的便利性。
[0076](其它變形例)
[0077]以上的實施方式,以相機為例進行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不只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具有相機功能的手機等其它的電子設備。
[0078]另外,實施方式2與實施方式I可以單獨實施。
[0079]此外,止動器以及鏈桿的形狀、凸輪形狀、旋轉限制角度等是任意的,其它,關于具體的細節結構等不用說也可以適當地變更。例如止動器的一端與鏈桿成為整體也是可以的。
[0080]另外,即使沒有間隙遮擋部件,通過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旋轉限制結構,能夠減少殼體(模塊)之間的避讓形狀部分的間隙,從而提高牢固性。
[0081]以上,說明了本實用新型的幾個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范圍不限定于上述的實施方式,還包括權利要求書上記載的實用新型范圍和與其等同的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殼體結構,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I模塊; 第2模塊,其可旋轉地與所述第I模塊結合;和 第3模塊,其可旋轉地與所述第I模塊結合,并且可部分覆蓋所述第I模塊和所述第2模塊, 在所述第3模塊上設置有間隙遮擋部,所述間隙遮擋部在所述第3模塊部分覆蓋所述第I模塊和所述第2模塊時,遮擋與所述第2模塊之間因進行旋轉而產生的間隙。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殼體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I鉸鏈軸,其使所述第I模塊以及所述第2模塊可旋轉地結合;和 第2鉸鏈軸,其使所述第I模塊以及所述第3模塊可旋轉地結合, 所述第I鉸鏈軸和所述第2鉸鏈軸相互大致垂直配置; 所述間隙遮擋部對所述第2模塊相對于所述第I模塊以所述第I鉸鏈軸為中心的旋轉,和所述第3模塊相對于所述第I模塊以所述第2鉸鏈軸為中心的旋轉進行限制。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殼體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I限制部件,其根據以所述第I鉸鏈為旋轉軸旋轉的角度而使自身移動,由此限制規定角度以上的旋轉; 第2限制部件,其根據以所述第2鉸鏈為旋轉軸旋轉的角度而使自身移動,由此限制規定角度以上的旋轉;和 移動部件,其設置在所述第I限制部件與所述第2限制部件之間,使所述第I限制部件和所述第2限制部件中的任一者移動, 所述移動部件在所述第I限制部件和所述第2限制部件中的任一方發生移動時,也使另一方移動。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殼體結構,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I模塊的兩側部,和所述第2模塊上除了所述第I模塊側的周圍,形成與所述間隙遮擋部對應的形狀。5.一種殼體結構,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I模塊; 第2模塊,其經第I鉸鏈與所述第I模塊可旋轉地結合; 第3模塊,其經作為旋轉軸的第2鉸鏈,在與所述第I鉸鏈的旋轉軸大致垂直的方向上,與所述第I模塊可旋轉地結合;和 限制部件,其根據以所述第I鉸鏈和所述第2鉸鏈中的任一方為旋轉軸進行旋轉的角度,而限制以另一方為旋轉軸進行的旋轉達到規定角度以上。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殼體結構,其特征在于, 在以所述第I鉸鏈為旋轉軸旋轉時,所述限制部件限制以所述第2鉸鏈為旋轉軸進行旋轉達到規定角度以上,并在以所述第2鉸鏈為旋轉軸旋轉時,限制以所述第I鉸鏈為旋轉軸進行旋轉達到規定角度以上。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殼體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件包括: 第I限制部件,其在以所述第I鉸鏈為旋轉軸旋轉時,通過使自身移動來限制規定角度以上的旋轉; 第2限制部件,其在以所述第2鉸鏈為旋轉軸旋轉時,通過使自身移動來限制規定角度以上的旋轉;和 移動部件,其設置在所述第I限制部件與所述第2限制部件之間,使所述第I限制部件和所述第2限制部件中的任一者移動, 在所述第I限制部件或所述第2限制部件中任一方發生移動時,所述移動部件使另一方移動。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殼體結構,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I限制部件或所述第2限制部件中的任一者與所述移動部件之間,還設置有彈性部件。9.一種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所述的殼體結構,并且所述第I模塊還具有顯示部。
【文檔編號】H05K5/02GK205546256SQ201620094720
【公開日】2016年8月31日
【申請日】2016年1月29日
【發明人】花岡伸宏, 杉岡忍, 神出英, 綱倉遼
【申請人】卡西歐計算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