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遠程終端分路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遠程終端分路器,具體涉及針對機載1553B終端設備的遠程終端分路器。
背景技術:
國軍標GJB289A《數字式時分制指令/響應型多路傳輸數據總線》是上世紀70年代在美國興起的ー種用于飛機內部最多可連接32個終端的1553B通信網路標準,1978年引入我國作為飛機內部數據傳輸總線應用成功之后,已廣泛應用于艦船、裝甲和制導武器系統。1553B通信接ロ是GJB289A標準的執行部件,它嵌套于子系統中而構成1553B終 端,系統會分配一固定的終端地址,并接受總線控制器的統ー管理1553B通信接ロ在批生產試驗時,不是一塊ー塊而是幾十塊幾十塊地去試驗,且這些產品的終端地址相同。根據1553B網路中同地址終端回避原則,這使得產品的測試成為問題。目前解決問題的辦法主要有以下兩種ー是加大測試設備投入,測試設備與試驗產品一一對應進行測試,其缺點是高成本,操作繁復;ニ是通過一中間設備一遠程終端分路器,將待測產品的支電纜收納集中,然后再一一地與測試設備連接,接受測試,目前按照這種方案設計的遠程終端分路器雖然一定程度降低了成本,但測試接入的終端設備有限,不具有擴展性。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遠程終端分路器,以解決現有輔助測試設備成本較高或接入的終端設備有限等技術問題。為實現以上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遠程終端分路器,包括依次連接的遠程終端連接區、集線區、雙層多點開關和用以接收總線控制器測試信號的控制輸入接ロ,其中,遠程終端連接區設置有用以分別接入多臺被測遠程終端的多個終端連接器,雙層多點開關具有多組動點和ー組定點,所述ー組定點姆次僅能夠與其中的ー組動點搭接連通;姆ー組動點通過電纜經集線區連接至對應的ー個終端連接器,所述ー組定點連接至所述控制輸入接ロ。上述ー組定點可以通過內置耦合器連接至所述控制輸入接ロ,可靠性更好。上述遠程終端連接區的終端連接器可均采用BJ77。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本實用新型遠程終端分路器通過雙層多點開關的多組動點實現對多部遠程終端的選擇測試,且多組動點還可根據測試需要進行擴展,一般能夠滿足對I 20部遠程終端進行通信測試,無源電纜可熱拔插,可降低漏測和重測率,成本低。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所示,1553B遠程終端分路器,包括依次連接的遠程終端連接區、集線區、雙層多點開關和用以接收總線控制器測試信號的控制輸入接ロ,其中,遠程終端連接區設置有用以分別接入多臺被測遠程終端的多個終端連接器,雙層多點開關具有十組動點和ー組定點,所述ー組定點姆次僅能夠與其中的十組動點中的一組動點搭接連通;姆一組動點通過電纜經集線區連接至對應的ー個終端連接器,終端連接器均采用BJ77,所述ー組定點通過內置耦合器連接至所述控制輸入接ロ。從總線控制器連接端輸入的測試信號通過內置耦合器到達雙層(遠程終端選擇)開關的定點,轉動開關切換到(I 10)需要測試的遠程終端。測試設備發出的檢測信息(總線控制器測試信號)通過電纜連接到雙層多點開關的定點,多臺被測的遠程終端用電纜分別連接到雙層多點開關的動點,轉動雙層開關選擇被測的遠程終端,這樣使得測試網路中只有一臺被測的遠程終端被選中。本實用新型能夠解決1553B通信接ロ生產試驗中的測試問題,可對相同地址 1553B通信接ロ進行測試。
權利要求1.一種遠程終端分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連接的遠程終端連接區、集線區、雙層多點開關和用以接收總線控制器測試信號的控制輸入接ロ,其中,遠程終端連接區設置有用以分別接入多臺被測遠程終端的多個終端連接器,雙層多點開關具有多組動點和ー組定點,所述ー組定點姆次僅能夠與其中的ー組動點搭接連通;姆ー組動點通過電纜經集線區連接至對應的ー個終端連接器,所述ー組定點連接至所述控制輸入接ロ。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遠程終端分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ー組定點是通過內置耦合器連接至所述控制輸入接ロ。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遠程終端分路器,其特征在于遠程終端連接區的終端連接器均采用BJ77。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遠程終端分路器,以解決現有輔助測試設備成本較高或接入的終端設備有限等技術問題。該遠程終端分路器包括依次連接的遠程終端連接區、集線區、雙層多點開關和用以接收總線控制器測試信號的控制輸入接口,其中,遠程終端連接區設置有用以分別接入多臺被測遠程終端的多個終端連接器,雙層多點開關具有多組動點和一組定點,所述一組定點每次僅能夠與其中的一組動點搭接連通;每一組動點通過電纜經集線區連接至對應的一個終端連接器,所述一組定點連接至所述控制輸入接口。本實用新型一般能夠滿足對1~20部遠程終端進行通信測試,無源電纜可熱拔插,可降低漏測和重測率,成本低。
文檔編號H04B17/00GK202617128SQ20122027327
公開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1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11日
發明者張文喜, 姚莉娟, 雷婉星, 張守鵬, 樊江鋒, 曹興岡, 解啟水, 孔德岐 申請人: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第六三一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