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聲轉換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聲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以降低產品高次諧波失真的電聲轉換
>J-U ρ α 裝直。
背景技術:
電聲轉換裝置通常包括振膜,和位于振膜上側的蓋體,振膜與蓋體形成前聲腔;對于聲孔位于電聲轉換裝置側面的結構,通常聲孔是通過與前聲腔連通來實現聲音的傳輸的。振膜通常包括位于中心的中心部和位于邊緣的邊緣部,傳統的矩形結構的振膜,振膜僅在邊緣部角部設置折邊部。但是,這種對于聲孔位于振膜側面的設計,正常工作狀態下振膜正對聲孔且靠近聲孔設置的一邊承受的氣壓較大,而傳統結構的振膜由于對應聲孔一邊的強度較小而容易造成高次諧波失真。因此,有必要對這種結構的電聲轉換裝置進行改進,以避免上述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聲轉換裝置,可以降低高次諧波失真,提高產品的聲學性能。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聲轉換裝置,包括設置于所述電聲轉換裝置側面的聲孔,振膜,以及位于所述振膜上側的蓋體;所述振膜為矩形結構包括位于中心的中心部和位于邊緣的邊緣部,所述蓋體與所述振膜的上側空間形成前聲腔,其中,所述前聲腔與所述聲孔相連通,并且所述邊緣部正對且靠近所述聲孔的一邊上設置有第一折邊部。此外,優選的方案是,所述前聲腔與所述聲孔通過導聲管連通,所述導聲管位于所述振膜的側面。此外,優選的方案是,所述振膜正對且靠近所述導聲管設置的一邊設有第一折邊部。此外,優選的方案是,矩形的所述振膜的長邊正對所述聲孔設置,所述邊緣部靠近聲孔的長邊上設有第一折邊部。此外,優選的方案是,所述振膜正對且遠離所述導聲管設置的一邊設有第一折邊部。此外,優選的方案是,矩形的所述振膜的長邊正對所述聲孔設置,所述邊緣部的兩個長邊上設有第一折邊部。此外,優選的方案是,兩個所述第一折邊部關于所述振膜的中心軸線呈軸對稱分布。此外,優選的方案是,兩個所述第一折邊部關于所述振膜的中心軸線呈軸對稱分布。此外,優選的方案是,兩個所述第一折邊部為完全相同的結構。[0014]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與傳統結構相比,本實用新型在振膜邊緣部正對聲孔且靠近聲孔的一側設置有第一折邊部,從而加強了振膜正對聲孔的一邊的強度,從而有效的降低了產品的高次諧波失真,提高了產品的聲學性能。
通過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施例進行描述,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技術優點將會變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圖I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電聲轉換裝置去掉蓋體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電聲轉換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所示電聲轉換裝置的A-A剖面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電聲轉換裝置振膜的俯視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電聲轉換裝置去掉殼體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電聲轉換裝置振膜的俯視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一種改進結構的電聲轉換裝置振膜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描述。實施例一如圖I至圖4所示,電聲轉換裝置包括設置于電聲轉換裝置側面的聲孔2,設置于電聲轉換裝置內部可產生聲音的振膜1,以及蓋接于振膜上側的蓋體3。其中,蓋體3與振膜I之間形成有前聲腔4,如圖3所示;聲孔2與前聲腔4連通,本實施例中聲孔2與前聲腔4通過導聲管21連通,如圖I和圖3所示,導聲管21位于振膜I的側面。本實施例中,振膜I包括位于中心的中心部11和位于邊緣的邊緣部12,其中中心部11結合有剛性的復合層以保證振膜I的高頻特性。本實施例振膜I為矩形,為了保證振膜I的低頻特性,振膜I的邊緣部12采用柔性材料,并且振膜I的四個角部均設有第二折邊部122,第二折邊部122可以增加角部的強度,提高振膜振動的穩定性。此外,振膜I的邊緣部12正對聲孔2而且靠近聲孔2的一邊上設有第一折邊部121,由于前聲腔4與聲孔2是通過導聲管21連通的,即在振膜I靠近導聲管21的一邊上設有第一折邊部121,如圖I和圖4所示,其中第一折邊部121為褶皺狀結構,可以增加該邊的強度。這種在振膜I靠近聲孔2的一邊上設置第一折邊部121的結構,可以增加振膜I靠近聲孔I 一邊的強度,從而可以降低產品的高次諧波失真,提高了產品的聲學性能。本實施例矩形振膜I的長邊正對聲孔2設置,即在正對聲孔2的長邊上設置第一折邊部121,上述效果更為明顯。實施例二 如圖5和圖6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主要區別在于,本實施例振膜I’邊緣部12正對聲孔2而且靠近聲孔2的一邊和遠離聲孔2的一邊均設有第一折邊部第一折邊部121和第一折邊部121’,而且第一折部121與第一折邊部121’關于振膜I’的中心軸線呈軸對稱分布。此外,這種設置兩個第一折邊的結構并不限于此,如圖7所示,振膜I”的邊緣部12正對聲孔2的一對邊可設置形狀相同的第一折邊部121。本實施例的上述兩種結構同樣可以降低產品的高次諧波失真,提高產品的聲學性能;同時這種兩側均設有第一折邊部的設計使振膜I’的對稱性更好,因而振膜I’性能更優;而且振膜I’裝配過程中沒有裝配方向的限定,有利于提高振膜I’的裝配效率。需要說明的是,振膜的長邊正對聲孔時這種在振膜正對聲孔的一邊設置第一折邊部的結構效果更優,但不限于這種結構,正對聲孔的一邊也可為短邊, 即第一折邊部也可設置于短邊,或者也可采用正方形振膜等,上述變形設計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在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教導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行其他的改進和變形,而這些改進和變形,都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白,上述的具體描述只是更好的解釋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由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權利要求1.一種電聲轉換裝置,包括設置于所述電聲轉換裝置側面的聲孔,振膜,以及位于所述振膜上側的蓋體;所述振膜為矩形結構包括位于中心的中心部和位于邊緣的邊緣部,所述蓋體與所述振膜的上側空間形成前聲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聲腔與所述聲孔相連通,并且所述邊緣部正對且靠近所述聲孔的一邊上設置有第一折邊部。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聲轉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聲腔與所述聲孔通過導聲管連通,所述導聲管位于所述振膜的側面。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電聲轉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正對且靠近所述導聲管設置的一邊設有第一折邊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聲轉換裝置,其特征在于,矩形的所述振膜的長邊正對所述聲孔設置,所述邊緣部靠近聲孔的長邊上設有第一折邊部。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聲轉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正對且遠離所述導聲管設置的一邊設有第一折邊部。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聲轉換裝置,其特征在于,矩形的所述振膜的長邊正對所述聲孔設置,所述邊緣部的兩個長邊上設有第一折邊部。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聲轉換裝置,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第一折邊部關于所述振膜的中心軸線呈軸對稱分布。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聲轉換裝置,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第一折邊部為完全相同的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聲轉換裝置,包括設置于所述電聲轉換裝置側面的聲孔,振膜,以及位于所述振膜上側的蓋體;所述振膜為矩形結構包括位于中心的中心部和位于邊緣的邊緣部,所述蓋體與所述振膜的上側空間形成前聲腔,其中,所述前聲腔與所述聲孔相連通,并且所述邊緣部正對且靠近所述聲孔的一邊上設置有第一折邊部。這種結構加強了振膜正對聲孔的一邊的強度,從而有效的降低了產品的高次諧波失真,提高了產品的聲學性能。
文檔編號H04R7/16GK202679595SQ201220304489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7日
發明者楊健斌, 韓丹, 楊赟 申請人:歌爾聲學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