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智能型恒溫通訊基站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158315閱讀:471來源:國知局
一種智能型恒溫通訊基站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通訊設施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智能型恒溫通訊基站。



背景技術:

通信基站,即公用移動通信基站是無線電臺站的一種形式,是指在有限的無線電覆蓋區中,通過移動通信交換中心,與移動電話終端之間進行信息傳遞的無線電收發信電臺。為了能夠保證通信基站正常工作,在通信基站的一旁通常會設有通信基站機房。

隨著現在通信基站的要求越來越高,機房內的設備也不斷增多,隨著設備地長期工作,機房內的熱量會迅速升高,特別是在天氣悶熱的時候,如果不及時對熱量進行處理,往往會出現意外事故,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

在現有的基站機房中,都是通過中央空調對通訊基站內部進行降溫,同時加入多個中央空調能夠實現對各處進行降溫,這樣雖然能夠實現基站恒溫處理,但是投入的成本過大;而且,雖然中央空調負責各個區域,但是由于中央空調無法移動,對于該區域的溫度控制的均勻性無法達到很好的要求,使得局部溫度過高的話往往會因為死角的溫度無法對其進行降溫,而引起不必要的安全事故,降低了通訊基站的可靠性;不僅如此,在通訊基站運行的時候,需要內部的工作電源電路提供穩定的工作電壓,但是由于現有的工作電源電路都是采用了昂貴的集成電路來實現工作電源電壓的穩定輸出,這樣大大提高了生產成本,降低了通訊基站的實用價值。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智能型恒溫通訊基站。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智能型恒溫通訊基站,包括本體、溫控機構、若干電氣柜和中控機構,所述中控機構設置在本體的一側,所述溫控機柜和電氣柜均與中控機構電連接;

所述溫控機構包括橫梁、驅動組件、擺動組件和中央空調,所述橫梁設置在本體的內部的頂部,所述驅動組件豎向設置在橫梁的下方且與橫梁傳動連接,所述擺動組件固定在驅動組件的下方且與中央空調傳動連接,所述驅動組件包括第一電機、第一驅動軸和第一驅動齒輪,所述橫梁的下方設有滑動軌道,所述滑動軌道的內壁均勻設有若干與第一驅動齒輪嚙合的第一傳動齒,所述第一電機通過第一驅動軸與第一驅動齒輪傳動連接;

所述擺動組件包括第二電機、第二驅動軸、第二驅動齒輪和擺動框,所述第二電機固定在第一電機的下方,所述第二電機通過第二驅動軸與第二驅動齒輪傳動連接,所述第二驅動齒輪位于擺動框的內部,所述擺動框的上下內部均勻設有若干與第二驅動齒輪嚙合的第二傳動齒,所述第二驅動齒輪外周的齒均勻設置在第二驅動齒輪的半圓外周,所述中央空調固定在擺動框的下方,所述擺動框的兩端均設有導向單元,所述擺動框通過導向單元與橫梁傳動連接;

其中,首先選定需要降溫的區域,此時第一電機就會通過第一驅動軸控制第一驅動齒輪轉動,則第一驅動齒輪就會與滑動軌道內部的第一傳動齒發生嚙合,實現了第一電機的移動,從而能夠控制中央空調的移動,移動到指定的區域進行該區域進行降溫;隨后對該區域進行均勻降溫,此時第二電機開始通過第二驅動軸控制第二驅動齒輪轉動,由于第二驅動齒輪外周的齒均勻設置在第二驅動齒輪的半圓外周,而且第二驅動齒輪位于擺動框的內部,擺動框的上下內部均勻設有若干與第二驅動齒輪嚙合的第二傳動齒,則第二驅動齒輪就會控制擺動框左右擺動,實現了中央空調對指定區域進行均勻降溫,提高了通訊基站的可靠性。

所述中控機構包括面板、設置在面板上的顯示界面、控制按鍵和若干狀態指示燈、設置在面板內部的中控組件,所述中控組件包括中央控制模塊、與中央控制模塊連接的溫度控制模塊、電機控制模塊、無線通訊模塊、風扇控制模塊、顯示控制模塊、按鍵控制模塊、狀態指示模塊和工作電源模塊,所述中央控制模塊為PLC,所述中央空調與溫度控制模塊電連接,所述第一電機和第二電機均與電機控制模塊電連接,所述顯示界面與顯示控制模塊電連接,所述控制按鍵與按鍵控制模塊電連接,所述狀態指示燈與狀態指示模塊電連接;

所述工作電源模塊包括工作電源電路,所述工作電源電路包括變壓器、整流橋、第一電容、第二電容、電阻、三極管和二極管,所述整流橋的輸入端與變壓器的二次側連接,所述整流橋的輸出端的正極通過第一電容接地,所述整流橋的輸出端的負極接地,所述整流橋的輸出端的正極與三極管的集電極連接,所述三極管的集電極通過電阻與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三極管的基極與二極管的陰極連接,所述二極管的陽極接地,所述三極管的集電極通過第二電容接地。

其中,中央控制模塊,用來控制通訊基站內的各個模塊智能化運行的模塊,在這里,中央控制模塊不僅是PLC,還可以是單片機,從而提高了通訊基站運行的智能化;溫度控制模塊,用來控制溫度的模塊,在這里,通過控制中央空調的工作,實現了對通訊基站內部溫度的調節,實現了通訊基站的恒溫效果;電機控制模塊,用來控制電機工作的模塊,在這里,通過控制第一電機實現了對某一區域進行選擇降溫,通過控制第二電機,實現了對該區域進行左右均勻降溫,提高了降溫的可靠性;無線通訊模塊,通過與外部通訊終端進行遠程無線連接,從而實現了數據交換,能夠實現工作人員對通訊基站的遠程監控;風扇控制模塊,用來控制風扇工作的模塊,在這里,通過控制風扇的工作,實現了對通訊基站內部進行通風處理;顯示控制模塊,用來控制顯示的模塊,在這里,用來控制顯示界面顯示通訊基站的相關工作信息,提高了通訊基站工作的可靠性;按鍵控制模塊,用來進行按鍵控制的模塊,在這里,用來對用戶對通訊基站的操控信息進行采集,從而提高了通訊基站的可操作性;狀態指示模塊,用來進行狀態指示的模塊,在這里,用來對通訊基站的工作狀態進行實時指示,從而提高了通訊基站的可靠性;工作電源模塊,用來給通訊基站提供穩定工作電壓的模塊。

其中,在工作電源電路中,當電網電壓或負載電流變化而引起輸出電壓波動時,由取樣環節的取樣電壓(三極管的發射極的電位)與基準電壓(三極管的基極的點位)比較,其差值經比較放大器放大(三極管的放大特性),改變二極管兩端的電壓,來抵消波動的電壓,使得工作電源電路保持穩定性,該電路中,采用了常規的元器件,從而在降低了工作電源電路成本的同時,提高了工作電源的穩定性。

作為優選,所述導向單元包括導向桿和滾輪,所述導向桿豎向設置,所述導向桿的底端固定在擺動框上,所述導向桿的頂端與滾輪鉸接,所述橫梁上與滾輪對應的位置處設有與滾輪匹配的導向滑軌,所述滾輪位于導向滑軌的內部。

其中,擺動框在左右擺動的時候,就會通過導向桿控制滾輪移動,則滾輪在導向滑軌的內部移動,提高了擺動框的左右擺動的穩定性。

作為優選,通過各溫度傳感器對電氣柜的溫度檢測,從而能夠判斷出該電氣柜的是否需要進行集中降溫,再來控制溫控機構對該電氣柜進行集中降溫處理,提高了通訊基站的實用性,所述電氣柜上均設有溫度傳感器,所述溫度傳感器與中控機構電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顯示界面為液晶顯示屏。

作為優選,所述控制按鍵為輕觸按鍵。

作為優選,為了提高通訊基站內部的通風效果,所述本體的內部還設有若干風扇,所述本體的內部通過風扇與本體的外部連通,所述風扇與風扇控制模塊電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無線通訊模塊包括藍牙,所述藍牙通過藍牙4.0通訊協議與外部通訊終端無線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電機和第二電機均為伺服電機。

作為優選,為了提高通訊基站的續航能力,所述面板的內部還設有蓄電池,所述蓄電池與工作電源模塊電連接。

作為優選,為了提高通訊基站的安全等級,所述電氣柜的阻燃等級為V-0。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智能型恒溫通訊基站中,第一電機通過第一驅動軸控制第一驅動齒輪轉動,從而能夠控制中央空調的移動,移動到指定的區域進行該區域進行降溫;隨后第二電機通過第二驅動軸控制第二驅動齒輪轉動,實現了中央空調對指定區域進行均勻降溫,提高了通訊基站的可靠性;不僅如此,在工作電源電路中,采用了常規的元器件,從而在降低了工作電源電路成本的同時,提高了工作電源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智能型恒溫通訊基站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智能型恒溫通訊基站的溫控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智能型恒溫通訊基站的中控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的智能型恒溫通訊基站的系統原理圖;

圖5是本發明的智能型恒溫通訊基站的工作電源電路的電路原理圖;

圖中:1.本體,2.溫控機構,3.風扇,4.中控機構,5.電氣柜,6.橫梁,7.導向滑軌,8.滾輪,9.導向桿,10.第一電機,11.第一驅動軸,12.擺動框,13.第二驅動軸,14.第二驅動齒輪,15.中央空調,16.面板,17.顯示界面,18.控制按鍵,19.狀態指示燈,20.中央控制模塊,21.溫度控制模塊,22.電機控制模塊,23.無線通訊模塊,24.風扇控制模塊,25.顯示控制模塊,26.按鍵控制模塊,27.狀態指示模塊,28.工作電源模塊,29.蓄電池,30.第二電機,T1.變壓器,N1.整流橋,C1.第一電容,C2.第二電容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明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發明有關的構成。

如圖1-圖5所示,一種智能型恒溫通訊基站,包括本體1、溫控機構2、若干電氣柜5和中控機構4,所述中控機構4設置在本體1的一側,所述溫控機柜和電氣柜5均與中控機構4電連接;

所述溫控機構2包括橫梁6、驅動組件、擺動組件和中央空調15,所述橫梁6設置在本體1的內部的頂部,所述驅動組件豎向設置在橫梁6的下方且與橫梁6傳動連接,所述擺動組件固定在驅動組件的下方且與中央空調15傳動連接,所述驅動組件包括第一電機10、第一驅動軸11和第一驅動齒輪,所述橫梁6的下方設有滑動軌道,所述滑動軌道的內壁均勻設有若干與第一驅動齒輪嚙合的第一傳動齒,所述第一電機10通過第一驅動軸11與第一驅動齒輪傳動連接;

所述擺動組件包括第二電機30、第二驅動軸13、第二驅動齒輪14和擺動框12,所述第二電機30固定在第一電機10的下方,所述第二電機30通過第二驅動軸13與第二驅動齒輪14傳動連接,所述第二驅動齒輪14位于擺動框12的內部,所述擺動框12的上下內部均勻設有若干與第二驅動齒輪14嚙合的第二傳動齒,所述第二驅動齒輪14外周的齒均勻設置在第二驅動齒輪14的半圓外周,所述中央空調15固定在擺動框12的下方,所述擺動框12的兩端均設有導向單元,所述擺動框12通過導向單元與橫梁6傳動連接;

其中,首先選定需要降溫的區域,此時第一電機10就會通過第一驅動軸11控制第一驅動齒輪轉動,則第一驅動齒輪就會與滑動軌道內部的第一傳動齒發生嚙合,實現了第一電機10的移動,從而能夠控制中央空調15的移動,移動到指定的區域進行該區域進行降溫;隨后對該區域進行均勻降溫,此時第二電機30開始通過第二驅動軸13控制第二驅動齒輪14轉動,由于第二驅動齒輪14外周的齒均勻設置在第二驅動齒輪14的半圓外周,而且第二驅動齒輪14位于擺動框12的內部,擺動框12的上下內部均勻設有若干與第二驅動齒輪14嚙合的第二傳動齒,則第二驅動齒輪14就會控制擺動框12左右擺動,實現了中央空調15對指定區域進行均勻降溫,提高了通訊基站的可靠性。

所述中控機構4包括面板16、設置在面板16上的顯示界面17、控制按鍵18和若干狀態指示燈19、設置在面板16內部的中控組件,所述中控組件包括中央控制模塊20、與中央控制模塊20連接的溫度控制模塊21、電機控制模塊22、無線通訊模塊23、風扇控制模塊24、顯示控制模塊25、按鍵控制模塊26、狀態指示模塊27和工作電源模塊28,所述中央控制模塊20為PLC,所述中央空調15與溫度控制模塊21電連接,所述第一電機10和第二電機30均與電機控制模塊22電連接,所述顯示界面17與顯示控制模塊25電連接,所述控制按鍵18與按鍵控制模塊26電連接,所述狀態指示燈19與狀態指示模塊27電連接;

所述工作電源模塊28包括工作電源電路,所述工作電源電路包括變壓器T1、整流橋N1、第一電容C1、第二電容C2、電阻R1、三極管VT1和二極管VD1,所述整流橋N1的輸入端與變壓器T1的二次側連接,所述整流橋N1的輸出端的正極通過第一電容C1接地,所述整流橋N1的輸出端的負極接地,所述整流橋N1的輸出端的正極與三極管VT1的集電極連接,所述三極管VT1的集電極通過電阻R1與三極管VT1的基極連接,所述三極管VT1的基極與二極管VD1的陰極連接,所述二極管VD1的陽極接地,所述三極管VT1的集電極通過第二電容C2接地。

其中,中央控制模塊20,用來控制通訊基站內的各個模塊智能化運行的模塊,在這里,中央控制模塊20不僅是PLC,還可以是單片機,從而提高了通訊基站運行的智能化;溫度控制模塊21,用來控制溫度的模塊,在這里,通過控制中央空調15的工作,實現了對通訊基站內部溫度的調節,實現了通訊基站的恒溫效果;電機控制模塊22,用來控制電機工作的模塊,在這里,通過控制第一電機10實現了對某一區域進行選擇降溫,通過控制第二電機30,實現了對該區域進行左右均勻降溫,提高了降溫的可靠性;無線通訊模塊23,通過與外部通訊終端進行遠程無線連接,從而實現了數據交換,能夠實現工作人員對通訊基站的遠程監控;風扇控制模塊24,用來控制風扇3工作的模塊,在這里,通過控制風扇3的工作,實現了對通訊基站內部進行通風處理;顯示控制模塊25,用來控制顯示的模塊,在這里,用來控制顯示界面17顯示通訊基站的相關工作信息,提高了通訊基站工作的可靠性;按鍵控制模塊26,用來進行按鍵控制的模塊,在這里,用來對用戶對通訊基站的操控信息進行采集,從而提高了通訊基站的可操作性;狀態指示模塊27,用來進行狀態指示的模塊,在這里,用來對通訊基站的工作狀態進行實時指示,從而提高了通訊基站的可靠性;工作電源模塊28,用來給通訊基站提供穩定工作電壓的模塊。

其中,在工作電源電路中,當電網電壓或負載電流變化而引起輸出電壓波動時,由取樣環節的取樣電壓(三極管VT1的發射極的電位)與基準電壓(三極管VT1的基極的點位)比較,其差值經比較放大器放大(三極管VT1的放大特性),改變二極管VD1兩端的電壓,來抵消波動的電壓,使得工作電源電路保持穩定性,該電路中,采用了常規的元器件,從而在降低了工作電源電路成本的同時,提高了工作電源的穩定性。

作為優選,所述導向單元包括導向桿9和滾輪8,所述導向桿9豎向設置,所述導向桿9的底端固定在擺動框12上,所述導向桿9的頂端與滾輪8鉸接,所述橫梁6上與滾輪8對應的位置處設有與滾輪8匹配的導向滑軌7,所述滾輪8位于導向滑軌7的內部。

其中,擺動框12在左右擺動的時候,就會通過導向桿9控制滾輪8移動,則滾輪8在導向滑軌7的內部移動,提高了擺動框12的左右擺動的穩定性。

作為優選,通過各溫度傳感器對電氣柜5的溫度檢測,從而能夠判斷出該電氣柜5的是否需要進行集中降溫,再來控制溫控機構2對該電氣柜5進行集中降溫處理,提高了通訊基站的實用性,所述電氣柜5上均設有溫度傳感器,所述溫度傳感器與中控機構4電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顯示界面17為液晶顯示屏。

作為優選,所述控制按鍵18為輕觸按鍵。

作為優選,為了提高通訊基站內部的通風效果,所述本體1的內部還設有若干風扇3,所述本體1的內部通過風扇3與本體1的外部連通,所述風扇3與風扇控制模塊24電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無線通訊模塊23包括藍牙,所述藍牙通過藍牙4.0通訊協議與外部通訊終端無線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電機10和第二電機30均為伺服電機。

作為優選,為了提高通訊基站的續航能力,所述面板16的內部還設有蓄電池29,所述蓄電池29與工作電源模塊28電連接。

作為優選,為了提高通訊基站的安全等級,所述電氣柜5的阻燃等級為V-0。

與現有技術相比,該智能型恒溫通訊基站中,第一電機10通過第一驅動軸11控制第一驅動齒輪轉動,從而能夠控制中央空調15的移動,移動到指定的區域進行該區域進行降溫;隨后第二電機30通過第二驅動軸13控制第二驅動齒輪14轉動,實現了中央空調15對指定區域進行均勻降溫,提高了通訊基站的可靠性;不僅如此,在工作電源電路中,采用了常規的元器件,從而在降低了工作電源電路成本的同時,提高了工作電源的穩定性。

以上述依據本發明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發明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發明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