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攝像裝置以及攝像裝置的控制方法

文檔序號:10661240閱讀:777來源:國知局
攝像裝置以及攝像裝置的控制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攝像裝置以及攝像裝置的控制方法。該攝像裝置具有:攝像處理部,其取得具有規定的圖像效果的圖像數據;撥盤操作部,其受理用于在所述圖像數據中設定至少1條邊界線的撥盤操作;邊界設定部,其根據所述撥盤操作,在所述圖像數據中設定所述邊界線;以及控制部,其控制所述攝像處理部,以獲得如下的圖像數據:該圖像數據在被由所述邊界設定部設定的所述邊界線劃分的所述圖像數據的部分區域的各個部分區域中具有不同的圖像效果的方式。
【專利說明】
攝像裝置以及攝像裝置的控制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攝像裝置以及攝像裝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在日本特開昭54-130121號公報中公開了以下攝像裝置:通過特殊構造的濾波器單元,無需進行濾波器的替換,就能夠進行攝像圖像中的局部性的光量調整和色相的調整。在日本特開昭54-130121號公報中,通過使平面狀的(中性密度)半濾波器滑動或旋轉,進行攝像圖像中的局部性的光量調整和色相的調整。
[0003]在日本特開昭54-130121號公報中,需要使用特殊構造的單元。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是鑒于上述情況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無需使用特殊構造的單元,就能夠對攝像圖像局部地施加圖像效果的攝像裝置以及攝像裝置的控制方法。
[0005]本發明的第I方式的攝像裝置具有:攝像處理部,其取得具有規定的圖像效果的圖像數據;撥盤操作部,其受理用于在所述圖像數據中設定至少I條邊界線的撥盤操作;邊界設定部,其根據所述撥盤操作,在所述圖像數據中設定所述邊界線;以及控制部,其控制所述攝像處理部,以獲得如下的圖像數據:該圖像數據在被由所述邊界設定部設定的所述邊界線劃分的所述圖像數據的部分區域的各個部分區域中具有不同的圖像效果。
[0006]本發明的第2方式的攝像裝置的控制方法具有以下步驟:受理用于在圖像數據中設定至少I條邊界線的、由撥盤操作部進行的撥盤操作;根據所述撥盤操作,在所述圖像數據中設定所述邊界線;控制攝像處理部,以獲得如下的圖像數據:該圖像數據在由所設定的所述邊界線劃分的所述圖像數據的部分區域的各個部分區域中具有不同的圖像效果。
【附圖說明】
[0007]圖1是示出本發明第I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的結構的框圖。
[0008]圖2是示出本發明第I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的外觀的圖。
[0009]圖3是示出本發明第I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的圖像處理的概要的圖。
[0010]圖4是說明本發明第I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的撥盤操作部104的旋轉角、邊界線的角度和濾波器效果的關系的圖。
[0011]圖5是說明本發明第I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的撥盤操作部105的旋轉量、邊界線的位置和濾波器效果的關系的圖。
[0012]圖6是說明本發明第I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的撥盤操作部106的旋轉量、校正率和濾波器效果的關系的圖。
[0013]圖7是示出本發明第I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中的濾波處理的詳細內容的圖。
[0014]圖8是示出本發明第I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的處理的流程圖。
[0015]圖9是示出本發明第2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的結構的圖。
[0016]圖10是示出本發明第2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中的濾波處理的詳細內容的圖。
[0017]圖11是示出本發明第2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中的濾波處理的詳細內容的圖。
[0018]圖12是示出本發明第3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的結構的框圖。
[0019]圖13A是示出本發明第3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的外觀的圖。
[0020]圖13B是示出本發明第3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的外觀的圖。
[0021]圖13C是示出本發明第3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的變形例的圖。
[0022]圖14是示出邊界線設定用圖像的圖。
[0023]圖15是示出中心點的位置的變更的圖。
[0024]圖16是示出形狀變更模式和大小變更模式的圖。
[0025]圖17是示出能夠明確區別邊界線的內側的部分區域和外側的部分區域的顯示的例子的圖。
[0026]圖18是用于說明第3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的整體處理的流程的流程圖。
[0027]圖19是示出范圍操作/圖像效果選擇處理的流程的流程圖。
[0028]圖20A是示出第3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圖。
[0029]圖20B是示出第3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圖。
[0030]圖20C是示出第3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1]下面,參照附圖例示性地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此外,以下的實施方式中所記載的結構要素只是例示性的,本發明的技術范圍不僅限定于例示性的范圍。
[0032][第I實施方式]
[0033]圖1是示出本發明第I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100的結構的框圖。如圖1所示,攝像裝置100具有:攝像處理部101、控制部102、邊界設定部103、撥盤操作部104、105、106、濾波器類型切換桿107、快門按鈕108、顯示部109和記錄部110。
[0034]攝像處理部101是包含攝像部111、圖像處理部112和校正量設定部113的處理電路。這里,攝像處理部101的一部分功能可以由軟件構成。攝像部111具有攝影鏡頭和例如CCD傳感器或CMOS傳感器等攝像元件,根據從被攝體120入射的光,生成與被攝體120的像對應的作為模擬信號的圖像信號。圖像處理部112對由攝像部111獲得的圖像信號實施各種圖像處理。該處理包含放大處理或衰減處理等模擬處理。此外,該處理包含將進行了模擬處理的圖像信號轉換為作為數字信號的圖像數據的處理。并且,該處理包含:白平衡校正、高光/陰影校正、對比度校正和色相/飽和度校正等數字處理。此外,攝像處理部101包含校正量設定部113。校正量設定部113根據撥盤操作部106的操作,設定針對攝像部111的曝光量的校正量。
[0035]控制部102是包含CPU和存儲器的控制器,控制攝像處理部101的動作。例如,控制部102根據用戶對半濾波模式的選擇,以取得如下的圖像數據的方式,控制攝像處理部101的動作:該圖像數據在由在圖像數據中設定的邊界線114所劃分的部分區域115和部分區域116中,分別具有不同的圖像效果。該圖像效果包含半濾波效果。半濾波效果是與在安裝有ND半濾波器等半濾波器的情況下獲得的圖像相同的效果。在對圖像施加了半濾波效果的情況下,調整圖像內的部分區域中的明亮度和色相。
[0036]邊界設定部103是如下構成的處理電路:受理利用撥盤操作部104和105的操作進行的邊界線的設定的指示并在圖像數據中設定邊界線,將所設定的邊界線的信息作為濾波參數通知給控制部102。邊界設定部103可以由軟件構成。
[0037]撥盤操作部104、105、106是受理由用戶進行的旋轉操作的操作部。濾波器類型切換桿107是受理由用戶進行的操作的桿。快門按鈕108是受理由用戶進行的按壓操作的按鍵。
[0038]通過由用戶旋轉撥盤操作部104,對邊界設定部103提供使邊界線114以例如邊界線114的中心為軸地旋轉的指示。通過由用戶旋轉撥盤操作部105,對邊界設定部103提供變更邊界線114的位置的指示。通過由用戶旋轉撥盤操作部106,對校正量設定部113提供變更校正率的指示。通過由用戶操作濾波器類型切換桿107,對邊界設定部103提供濾波器類型的切換的指示。之后詳細說明這些邊界線的設定。通過由用戶操作快門按鈕108,對控制部102提供攝影開始的指示。
[0039]顯示部109設置于例如攝像裝置100的主體背面。該顯示部109是液晶顯示器等,顯示基于由攝像處理部101取得的圖像數據的圖像。此外,顯示部109以用戶能夠視覺確認的方式顯示邊界線114。可以在顯示部109中形成觸摸面板。
[0040]記錄部110例如是閃存,記錄基于由攝像處理部101取得的圖像數據的圖像。
[0041]圖2是示出攝像裝置100的外觀的圖。這里,作為一例的圖2的攝像裝置100是普通的數字照相機。圖2是在用戶擺放好攝像裝置100時能夠從用戶看到的攝像裝置100的外觀。另外,圖2所示的操作部的配置僅是一例。可以任意配置各個操作部。
[0042]當設在用戶擺放好攝像裝置100時用戶能夠看到的一側為攝像裝置100的背面時,在用戶擺放好攝像裝置100時,攝影鏡頭朝向前面,顯示部109朝向背面。在該狀態下,用戶一邊觀察顯示于顯示部109的圖像,一邊進行拍攝。
[0043]在圖2中,撥盤操作部104例如是設置于攝影鏡頭的周圍的多功能環。撥盤操作部105和106設置于例如攝像裝置100的主體的上表面右側。濾波器類型切換桿107設置于例如攝像裝置100的主體背面的右上部。快門按鈕108設置于例如攝像裝置100的主體的上表面右側。另外,用箭頭表示撥盤操作部104、105和106各自可旋轉的方向。
[0044]接著,對攝像裝置100的動作進行說明。圖3是用于說明本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的動作的圖。這里,說明用戶想要拍攝存在于大海和天空之間的水平線上的太陽作為被攝體的情況下的攝像裝置100的動作。
[0045]針對在圖3中所示的場景,如圖像201所示,在根據大海211的部分而確定曝光后,大海211的部分的明亮度適當,與此相對,天空212的部分變得過亮。此外,在根據天空212的部分而確定曝光后,天空212的部分的明亮度適當,與此相對,大海211的部分變得過暗。此夕卜,在施加HDR(High Dynamic Range:高動態范圍)處理并單純地擴大動態范圍后,如圖像202所示,天空222的部分的明亮度受到抑制而表現出漸變,與此相對,大海221的部分變得比原來亮。在這種圖像中較暗的部分的緊湊消失,其結果是,在圖像中無法表現出位于天空222和大海221之間的水平線223上的太陽224的顏色的漸變。
[0046]作為用于抑制圖像內的僅特定部分的明亮度的方法,已知有使用ND半濾波器203的方法。ND半濾波器203是以邊界線231為邊界具有明亮區域和暗區域的濾波器,且以在暗區域中減少入射光的方式構成的濾波器。
[0047]在本實施方式中,無需使用ND半濾波器203就能夠實現與使用ND半濾波器203同樣的效果。這里,ND半濾波器已知有硬型和軟型。硬型的ND半濾波器是在明亮區域和暗區域之間具有明確的邊界的濾波器。軟型的ND半濾波器是在明亮區域和暗區域之間不具有明確的邊界的濾波器。在本實施方式中,在ND半濾波模式時還能夠進行硬型和軟型的效果的切換。
[0048]作為本實施方式的具體的處理,用戶操作濾波器類型切換桿107,將濾波器類型切換為硬型和軟型中的任意一個。此外,用戶通過一邊觀察顯示于顯示部109的圖像一邊操作撥盤操作部104使邊界線231沿箭頭232的方向旋轉,或者操作撥盤操作部105使邊界線231沿箭頭233的方向移動,使邊界線231的位置與圖像內的水平線的位置一致。并且,用戶操作撥盤操作部106來變更校正率。
[0049]接受撥盤操作部104、105的操作,邊界設定部103變更邊界線的設定。此外,接受撥盤操作部106的操作,校正量設定部113針對攝像部111設定校正量。以下,對邊界線的設定和校正量的設定進行說明。
[0050]圖4是示出撥盤操作部104的旋轉角、邊界線的角度(斜率)和濾波效果之間的關系的圖。如上側的圖表401所示,邊界線的角度根據撥盤操作部104的旋轉角而發生線性變化。根據該邊界線的角度變化,濾波處理的效果如效果402和403所示地發生變化。隨著邊界線的旋轉,明亮區域和暗區域的朝向發生變化。另外,效果402示出選擇了軟型的情況下的效果的例子,效果403示出選擇了硬型的情況下的效果的例子。如上所述,如果是軟型,在明亮區域和暗區域之間未設置明確的邊界,如果是硬性,在明亮區域和暗區域之間設置明確的邊界。
[0051 ]例如,在如圖像404所示的、在山441的對面看到的藍天442的部分過于明亮而看不見藍天的情況下,使邊界線443的傾斜角度與山441 一致。這時,通過應用濾波效果,如圖像405所示,不改變山441的區域的明亮度就能夠獲得強調了藍天442的藍色的圖像。
[0052]在本實施方式中,當用戶用左手的手指操作設置于攝影鏡頭的周圍的多功能環(撥盤操作部104)時,如圖4中所示,用戶的操作直接反映在邊界線的角度(斜率)中。這種多功能環的操作實際上是與轉動光學濾波器來改變ND半濾波器的邊界線的角度相同感覺的操作。因此,用戶能夠直觀地進行操作。此外,在多功能環的情況下,用戶能夠在擺放好攝像裝置100的狀態下進行操作。由此,防止手抖。另外,在使多功能環旋轉I周的情況等下,可能多少會發生手抖。因此,可以進行如下努力使得無需使多功能環旋轉I周:在曝光期間和校正時通過少量的多功能環的旋轉,就能使邊界線旋轉較多。
[0053]圖5是示出撥盤操作部105的旋轉量、邊界線的位置和濾波效果的關系的圖。這里,用圖5的橫軸表示的撥盤操作部105的旋轉量表示規定的旋轉角度。如果該規定的旋轉角度為例如10°,則撥盤操作部105每旋轉10°,旋轉量就增加I個。此外,用圖5的縱軸表示的邊界線位置與從邊界線的原點起的位置對應。根據攝像裝置的姿勢,變更原點的位置。如上側的圖表501所示,邊界線的位置根據撥盤操作部105的旋轉量而發生線性變化。根據該邊界線的移動,濾波處理的效果如效果502和503所示地發生變化。隨著邊界線的移動,明亮區域和暗區域的面積比發生變化。另外,效果502示出選擇了軟型的情況下的效果的例子,效果503示出選擇了硬型的情況下的效果的例子。與旋轉的情況不同,由于邊界線能夠移動的范圍存在制約,所以在圖5中,邊界線的位置不會以某一定旋轉量以上的旋轉量發生變化。通過如此地設置,用戶不會弄錯撥盤操作部105的旋轉方向。這樣,通過切換旋轉方向,容易進行連續性的試行錯誤。在旋轉量不存在限制的情況下,能夠自由設定旋轉量和邊界等控制量之間的關系。由此,微調、粗調變得容易,對精細的操作有效。特別是,雖然在指定畫面內的位置的情況等下,需要較寬范圍、較窄范圍中的選擇和此處的細微調節,但是撥盤操作對于能夠迅速應對這種狀況有利。可以根據需要使粗調、微調撥盤分開,或者,通過開關等使同一撥盤變成不同的操作。
[0054]圖6是示出撥盤操作部106的旋轉角、濾波器的校正率和濾波效果的關系的圖。這里,用圖6的橫軸表示的撥盤操作部106的旋轉量與規定的旋轉角度相當。如果該規定的旋轉角度為例如10°,則撥盤操作部106每旋轉10°,旋轉量增加I個。此外,將用圖6的縱軸表示的校正率與曝光量的校正量對應起來。例如,校正率O表示I倍,這時校正量不發生變化。此外,校正率增加I,則校正量成為2倍,校正率減少I,則校正量成為1/2倍。通過將這種校正量乘以由攝像部111獲得的曝光量,進行曝光量的校正。如上側的圖表601所示,根據撥盤操作部106的旋轉量,校正率階梯地發生變化。根據該校正率的變化,濾波處理的效果如效果602和603所示地發生變化。例如,校正率增大,則濾波的濃度變淺。因此,應用濾波的部分的減光量減少。另外,效果602示出選擇了軟型的情況下的效果的例子,效果603示出選擇了硬型的情況下的效果的例子。在圖6的例子中,根據撥盤操作部106的操作,校正率階梯地變更。這是為了配合使如普通的光學濾波器的光量變更為1/2、1/4、1/8的濾波器的使用感。校正率也可以是能夠指數性地變更的結構。除此以外,也可以構成為能夠通過撥盤操作部106和其他按鍵的組合,變更濾波處理的顏色。由此,還能夠獲得抑制了僅特定顏色的曝光的圖像。
[0055]在本實施方式的例子中,在用戶將右手的食指放置于攝像裝置100的快門按鈕108上并擺放好攝像裝置100的情況下,用戶能夠用右手的食指操作撥盤操作部105,用右手的大拇指操作撥盤操作部106和濾波器類型切換桿107。由此,用戶能夠將注意力集中于攝影。
[0056]由用戶進行邊界線的設定,在按下快門按鈕108后,攝像處理部101進行用于對圖像施加半濾波效果的攝像。圖7是用于說明作為由攝像處理部101進行的半濾波處理的曝光量的設定的圖。該圖的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蓄積電荷量。在圖7中,分開表示BGR的各像素的蓄積電荷量。此外,圖7示出硬型的攝像動作的例子。
[0057]作為半濾波處理,如圖7的上側701和下側702所示,攝像處理部101連續(大致同時)進行曝光時間不同的2次攝像。根據由校正率確定的校正量來來設定該2次攝像的曝光時間。例如,校正率越大,則校正量越大。因此,攝像處理部101延長第2次攝像的曝光時間。
[0058]在攝像后,攝像處理部101分別從2張圖像中切出必要的部分區域,并對所切出的部分區域進行合成。例如,在圖3的例子中,即使對非天空的部分區域進行曝光直至時間T4為止,BGR也不飽和,所以從由上側701表示的曝光時間T4的圖像進行切出。另一方面,由于需要使天空的部分區域變暗,所以從由下側702表示的曝光時間T2的圖像進行切出。這就是所謂的、在HDR處理中通過由撥盤操作部進行的邊界線的指定進行區域指定的想法。
[0059]通過這種合成處理,如圖3的圖像204所示,天空242的部分的明亮度受到抑制且表現出漸變,此外,大海241的部分的明亮度也未發生變化。
[0060]在圖7的例子中,進行T4的曝光時間和T2的曝光時間的兩次拍攝。與此相對,可以進行從時刻TO到時刻T2的攝像和從時刻T2到時刻T4的兩次拍攝。在該情況下,對于想要變亮的部分區域,將通過兩次的拍攝獲得的圖像相加,對于想要變暗的部分區域,僅采用通過任意一次拍攝獲得的圖像,然后將各個部分區域的圖像合成。此外,可以設置為能夠利用撥盤變更合成的方法。
[0061]并且,不僅改變曝光時間,還可以在合成前進行圖像信號的放大和衰減的處理。例如,在軟型的情況下,進行處理使得明亮度在邊界部分逐漸發生變化。可以通過放大和衰減的處理,設定該邊界部分的明亮度。
[0062]圖8是用于說明由攝像裝置100進行的具體的半濾波模式的處理的流程的流程圖。
[0063]在步驟S801中,攝像裝置100判定動作模式是否是攝影模式。在再現模式的情況下,處理進入到步驟S803。在步驟S803中,攝像裝置100進行再現處理。關于再現處理的詳細內容省略說明。在再現處理結束后,結束圖8的處理。
[0064]在攝影模式的情況下,處理進入到步驟S805。在步驟S805中,攝像裝置100顯示實時取景圖像。在步驟S807中,攝像裝置100判定是否將攝影模式設定為半濾波模式。如果未設定為半濾波模式,則處理進入到步驟S809。在步驟S809中,攝像裝置100進行其他處理。其他處理包含例如不使用濾波效果的通常的攝影處理。關于通常的攝影處理的詳細內容省略說明。在其他處理結束后,結束圖8的處理。
[0065]如果設定為半濾波模式,處理進入到步驟S811。在步驟S811中,攝像裝置100將半濾波模式圖像作為實時取景圖像進行顯示。步驟S811中的半濾波模式圖像是通過使濾波處理的參數(邊界線的角度、邊界線的位置、校正量等)為前次的設定的狀態下的半濾波處理而獲得的圖像。
[0066]在步驟S813中,攝像裝置100判定是否需要進行濾波處理的參數的初始化。例如,在用戶的操作開始時和重新操作時,判定為需要進行初始化。在需要進行初始化的情況下,處理轉移到步驟S815。在步驟S815中,攝像裝置100對濾波處理的參數(邊界線的角度、邊界線的位置、校正量等)進行初始化。在無需進行初始化的情況下,處理轉移到步驟S817。在該情況下,由于是例如連續操作時,所以不對濾波處理的參數(邊界線的角度、邊界線的位置、校正量等)進行初始化。由此,在進行下次的半濾波處理時,反映之前的操作。
[0067]在步驟S817中,攝像裝置100判定濾波器類型切換桿107是否為選擇硬型的狀態。如果濾波器類型切換桿107為選擇硬型的狀態,則處理進入到步驟S819。在步驟S819中,攝像裝置100選擇硬型的效果,將進行了實時取景圖像顯示的半濾波模式圖像切換為硬型。相反地,如果濾波器類型切換桿107為選擇軟型的狀態,則處理進入到步驟S821。在步驟S821中,攝像裝置100選擇軟型的效果,將進行了實時取景圖像顯示的半濾波模式圖像切換為軟型。通過進行步驟S817的判定,用戶僅通過濾波器類型切換桿107的操作,就能夠瞬時對比軟型的效果和硬型的效果。在光學式的濾波器的更換中,這種瞬時的切換較困難。通過設置成能夠瞬時對比軟型的效果和硬型的效果,大大減輕用戶的負擔。此外,還能夠連續進行攝影。
[0068]在步驟S823中,攝像裝置100判定是否存在撥盤操作部104的操作。如果不存在操作,則處理進入到步驟S827。如果存在操作,則處理轉移到步驟S825。在步驟S825中,攝像裝置100對應于撥盤操作部104的旋轉角度,變更邊界線的角度。然后,處理轉移到步驟S827。撥盤操作部104是如上所述地設置于攝影鏡頭的周圍的撥盤。因此,撥盤操作部104的操作是與光學濾波器同樣的使用感的操作。這里,在變更邊界線的角度時,攝像裝置100可以構成為以數字水平儀的輸出為基準,自動變更邊界線的角度。
[0069]在步驟S827中,攝像裝置100判定是否存在撥盤操作部105的操作。如果不存在操作,則處理轉移到步驟S831。如果存在操作,則處理轉移到步驟S829。在步驟S829中,攝像裝置100根據撥盤操作部105的旋轉角度(旋轉量),使邊界線的位置移動。由此,提高構圖的自由度。
[0070]在步驟S831中,攝像裝置100判定是否存在撥盤操作部106的操作。如果不存在操作,則處理進入到步驟S835。如果存在操作,則處理轉移到步驟S833。在步驟S833中,攝像裝置100根據撥盤操作部106的旋轉角度(旋轉量),基于所設定的校正率來變更校正量。由此,無論場景的亮度差如何,都能夠簡單設定最佳的濾波效果。
[0071]在步驟S835中,攝像裝置100判定是否存在攝影操作。攝影操作例如是快門按鈕108的操作。如果不存在操作,則處理返回到步驟S801。如果存在操作,則處理進入到步驟S837。在步驟S837中,攝像裝置100按照當前的濾波參數(邊界線的角度、位置、校正量等)的設定,進行半濾波模式圖像的攝影。而且,攝像裝置100將通過拍攝獲得的半濾波模式圖像記錄于記錄部110。然后,結束圖8的處理。
[0072]如上所說明,根據本實施方式,用戶無需進行光學濾波器的更換,僅通過撥盤操作就能夠享受自由度高的半濾波效果。此外,由于還顯示半濾波模式圖像作為實時取景圖像,所以用戶能夠一邊實時確認半濾波的效果,一邊進行攝影。
[0073][第2實施方式]
[0074]對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100進行說明。圖9是用于說明本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100的結構的圖。另外,在圖9中,關于與圖1相同的結構,通過標注與圖1相同的標號來省略其詳細的說明。
[0075]攝像裝置100具有攝像處理部901。攝像處理部901與攝像處理部101對應,具有:攝像部111、圖像處理部112和校正量設定部913。校正量設定部913對應于撥盤操作部106的操作,設定圖像處理部112的曝光校正量。第2實施方式的圖像處理部112按照由校正量設定部913設定的曝光校正量,進行作為半濾波處理的曝光校正。通過按照曝光校正量對圖像信號進行衰減處理或者放大處理,來進行曝光校正。在第2實施方式中,由于通過曝光校正改變圖像內的部分區域的明亮度,所以無需HDR式的控制。因此,在第2實施方式中,也能夠容易應對移動中的被攝體。此外,由于不需要圖像的合成處理,所以能夠使圖像處理部112為簡單的結構。
[0076]圖10是對作為曝光校正的一例的衰減處理進行說明的圖。通過僅對夾著邊界線的2個部分區域中的一方的圖像信號施加衰減處理,能夠使該部分區域的明亮度變暗。另一方面,圖11是對放大處理進行說明的圖。通過僅對夾著邊界線的部分區域中的一方的圖像信號施加放大處理,能夠使該部分區域的明亮度變亮。衰減處理和放大處理可以通過數字式的運算處理進行,也可以通過模擬式的運算處理進行。
[0077]另外,在將濾波器類型設定為軟型的情況下,在部分區域之間的邊界部分處,進行校正強度比部分區域中的曝光校正弱的曝光校正、即弱的衰減處理或弱的放大處理。部分區域的校正強度可以連續發生變化。此外,與第I實施方式同樣,曝光校正可以僅對特定的顏色成分進行。在該情況下,根可以據任意一個操作部的旋轉,變更作為曝光校正的對象的顏色成分。
[0078]如上所說明,根據本實施方式,用戶能夠通過撥盤操作享受輕松且自由度高的半濾波效果。此外,由于進行針對攝像后的圖像信號的曝光校正,也具有無需多次進行攝像的效果。此外,不限于ND濾波器,也能夠應用于濾色器等。這時,可以單獨處理攝像元件的各個RGB濾色器通過后的信號,也可以并用僅使特定的色域衰減的圖像處理。
[0079][第I和第2實施方式的變形例]
[0080]例如,在第I和第2實施方式中,對濾色效果和ND濾波效果的邊界控制進行說明。作為第I和第2實施方式的變形例,可以設置為能夠通過撥盤操作部進行其他圖像處理效果的邊界控制。例如,考慮通過撥盤操作變更西洋鏡效果的邊界線,或者僅將夾著邊界線的2個部分區域中的一方轉換為黑白圖像或提高了飽和度的圖像。這里,西洋鏡效果是在邊界改變模糊程度的效果。在變形例中,通過撥盤進行該邊界線的設定。這樣能夠提供一種一邊通過數字式的手法進行問題解決,一邊不存在與以往的照相機操作的違和感且不損害操作感地通過直觀的操作來專心于作品創作的用戶界面。
[0081 ]另外,可以將目前為止進行了說明的撥盤操作,一部分變更為滑動操作。撥盤操作具有初始位置的自由度,并具有能夠比較自由地設定旋轉量和控制量之間的關系的效果。此外,還存在在以往類型的照相機中被采用較多的優點。但是,能夠置換為使用了觸摸面板的一部分的滑動操作,或者設置滑動操作部來代替使用。只要是能夠在用戶擺放好且不換手握持照相機、沒有手抖且穩固地把持的狀態下,僅通過移動手指進行操作的,就能夠代替使用。
[0082]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對具有3個撥盤操作部的裝置進行了說明,但是可以通過對I個撥盤操作部分配可替換的多個功能,實現3個以上的功能。當然,在光學濾波器的代替使用的情況下,只要能夠使用攝影鏡頭周圍的撥盤操作部或環來變更邊界的角度即可,與滑動操作相比更容易理解。
[0083][第3實施方式]
[0084]對本發明的第3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100進行說明。在第3實施方式中,通過設定多個邊界線,在圖像數據中形成封閉的部分區域。進行用于施加在該部分區域的內側和外側不同的圖像效果的處理。以下,將這種攝影模式稱作部分區域模式。
[0085]圖12是示出攝像裝置100的結構的框圖。如圖12所示,與圖1同樣,攝像裝置100具有:攝像處理部101、控制部102、邊界設定部103、快門按鈕108、顯示部109和記錄部110。此夕卜,攝像裝置100包含:撥盤操作部134、135、十字鍵136、圖像效果切換按鈕137、電子取景器138和視覺傳感器139。另外,在圖12中,對與圖1對應的結構標記與圖1相同的標號。
[0086]在第3實施方式中,攝像處理部101具有:攝像部111和圖像處理部112。與第I實施方式同樣,攝像部111具有攝影鏡頭和例如CCD傳感器或CMOS傳感器等攝像元件,根據從被攝體120入射的光,生成與被攝體120的像對應的作為模擬信號的圖像信號。圖像處理部112對由攝像部111獲得的圖像信號實施各種圖像處理。該處理包含放大處理或衰減處理等模擬處理。此外,該處理包含將進行了模擬處理的圖像信號轉換為作為數字信號的圖像數據的處理。并且,該處理除了上述的半濾波處理以外,還包含白平衡校正、高光/陰影校正、對比度校正和色相/飽和度校正。特別是,本實施方式的圖像處理部112在由邊界線包圍的部分區域的內側和外側實施不同的圖像處理,該邊界線由邊界設定部103設定。例如,圖像處理部112進行僅使邊界線的內側變暗(或變亮)的處理,作為增亮處理。
[0087]控制部102是包含CPU和存儲器的控制器,控制攝像處理部101的動作。例如,控制部102根據用戶對部分區域模式的選擇,控制攝像處理部101的動作,以取得在被圖像數據中設定的邊界線包圍的部分區域的內側和外側分別具有不同的圖像效果的圖像數據。
[0088]邊界設定部103是如下構成的的處理電路:受理利用撥盤操作部134和135以及十字鍵136的操作進行的邊界線的設定指示并在圖像數據中設定邊界線,并將所設定的邊界線的信息通知給控制部102。邊界設定部103可以由軟件構成。
[0089]撥盤操作部134和135是受理由用戶進行的旋轉操作的操作部。十字鍵136和圖像效果切換按鈕137是受理由用戶進行的按壓操作的按鈕。快門按鈕108是受理由用戶進行的按壓操作的按鈕。另外,撥盤操作部134和135可以由I個撥盤操作部構成。在該情況下,通過例如另行設置的切換按鈕,對撥盤操作部134的功能和撥盤操作部135的功能進行切換。
[0090]通過由用戶旋轉撥盤操作部134,對邊界設定部103提供變更多個線段中的選擇中的線段的指示。通過由用戶旋轉撥盤操作部135,對邊界設定部103提供變更選擇中的邊界線構成點的位置的指示。通過由用戶操作十字鍵136,對邊界設定部103提供變更例如部分區域的中心點的位置的指示。通過由用戶操作圖像效果切換按鈕137,對控制部102提供變更對部分區域的內側和外側施加的圖像效果的種類的指示。之后將說明撥盤操作部134和135、十字鍵136、圖像效果切換按鈕137的詳細內容。通過由用戶操作快門按鈕108,對控制部102提供攝影開始的指示。
[0091]顯示部109設置于例如攝像裝置100的主體背面。該顯示部109是液晶顯示器等,顯示基于由攝像處理部101取得的圖像數據的圖像。此外,顯示部109以用戶能夠視覺確認的方式顯示邊界線。可以在顯示部109中形成觸摸面板。
[0092]記錄部110例如是閃存,記錄基于由攝像處理部101取得的圖像數據的圖像。
[0093]電子取景器(Electronicview finder)138是使用了液晶顯示器或有機EL顯示器的取景器。電子取景器138與顯示部109同樣,構成為顯示基于由攝像部111生成的圖像數據的圖像。在施加了由圖像處理部112實施的圖像效果的情況下,電子取景器138顯示施加了圖像效果的狀態的圖像。因此,用戶能夠進行所看到那樣的攝影。此外,具有也無需復雜的光學系統的優點。
[0094]視覺傳感器139是用于判斷用戶是否正在觀看電子取景器138的傳感器。在根據視覺傳感器139的輸出判斷為用戶正在觀看電子取景器138的情況下,從顯示部109的顯示切換到電子取景器138的顯示。由此,順其自然地進行一邊觀察顯示于電子取景器138的圖像一邊進行攝影,使用顯示部109來確認攝影結果的一系列的動作。
[0095]圖13A和圖13B是示出第3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100的外觀的圖。如圖13A所示,攝像裝置100在殼體的上表面具有撥盤操作部134、135和快門按鈕108。如果是這種布局,則用戶還能夠進行以下操作:一邊用右手的食指操作前側的撥盤操作部134,一邊用右手的大拇指操作后側的撥盤操作部135。但是,本發明不限定于這種操作部件的布局。例如,也可以并用多功能環等其他操作部。
[0096]此外,攝像裝置100在背面具有:顯示部109、電子取景器138、視覺傳感器139、十字鍵136和圖像效果切換按鈕137。如圖13B所示,對用戶來說,在觀看電子取景器138的期間,難以操作觸摸面板式的顯示部109。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根據使用了右手的大拇指1301和食指1302的撥盤操作,能夠自由設定圖像處理區域的形狀和位置。由此,能夠防止手抖,并且使用戶將注意力集中于攝影和圖像效果的施加。另外,如圖13C所示,攝像裝置100可以在前表面具有多功能環140。在該情況下,用戶還能夠通過多功能環140的操作來變更邊界線的形狀和位置,或者使邊界線旋轉。
[0097]接著,對攝像裝置100的動作進行說明。圖14是示出邊界線設定用圖像1401的圖。邊界線設定用圖像1401包含:中心點1411、從中心點1411呈放射狀延伸的多條線段A?P、配置于多條線段A?P的每一條上的邊界線構成點1413。通過連結全部邊界線構成點1413,形成本實施方式的邊界線1414。另外,這里,雖然以等角度間隔來配置12條線段,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以等角度間隔呈放射狀地配置6條線段,也可以構成為切換線段的條數。
[0098]邊界設定部103根據撥盤操作部134、135的旋轉操作,變更線段A?P上的邊界線構成點1413的位置。具體而言,邊界設定部103根據撥盤操作部134的旋轉操作,如箭頭1416所示,從當前選擇中的線段(例如線段C)選擇其他的線段(例如線段B或D)。此外,邊界設定部103根據撥盤操作部135的旋轉操作,如箭頭1415所示,變更所選擇的線段(例如線段C)上的邊界線構成點1413的位置。
[0099]邊界設定部103可以構成為,根據撥盤操作部135的一個方向(例如右旋轉)的旋轉操作,依次從多條線段A?P中選擇I條線段,根據另一個方向(例如左旋轉)的旋轉操作,依次變更所選擇的線段上的邊界線構成點1413的位置。在該情況下,與圖14的箭頭1415不同,邊界線構成點1413的位置變更的方向是朝向內側或者朝向外側的一個方向。在該情況下,邊界線構成點1413可以構成為,在到達線段的一端(例如外側端)后,向例如線段的另一端(例如中心點)移動。這樣,能夠通過I個撥盤操作部來控制邊界線的形狀。
[0100]邊界設定部103可以具有以下模式:線段選擇模式,根據撥盤操作部134的旋轉操作從多條線段A?P中選擇I條線段;以及點選擇模式,根據撥盤操作部134的旋轉操作,變更邊界線構成點1413在所選擇的線段上的位置。在該情況下,優選還具有操作部,該操作部受理線段選擇模式和點選擇模式之間的切換操作。通過這種結構,通過I個撥盤操作部來進行線段的選擇操作和邊界線構成點的位置的變更操作。
[0101]撥盤操作部134以用食指1302進行操作為前提,對于用戶來說容易旋轉,所以適合于線段選擇。另一方面,撥盤操作部135以用大拇指1201進行往返操作為前提,適合于線段上的邊界線構成點的移動。包含多功能環在內,這種撥盤僅通過指尖就能夠簡單地在雙方向上進行操作,能夠簡單地進行試行錯誤,所以能夠迅速且準確地設定作為圖像處理對象的區域。由于在操作中無需改變手指的位置,所以尤其適合于觀看取景器的狀態下的操作。
[0102]此外,如圖15所示,十字鍵136作為用于變更中心點1411的位置的操作部發揮作用。在對十字鍵136進行操作后,中心點1411沿上下左右移動。隨著中心點1411的移動,放射狀的線段A?P和邊界線構成點1413不改變它們的相對位置地沿上下左右移動。即,被邊界線1414包圍的部分區域以不改變其形狀的方式進行移動。通過使中心點1411移動,在邊界線1414超出可通過顯示部109或電子取景器138看到的圖像范圍的情況下,如圖15的畫面1501所示,邊界線構成點1413朝向線段A?P的內側(圖中從白圈向黑圈)自動移動。由此,在顯示部109或電子取景器138的端緣配置邊界線構成點1413。因此,邊界線1414必然顯示在顯示部109或電子取景器138內。
[0103]如圖16所示,邊界設定部103除了變更邊界線的形狀的形狀變更模式1601以外,還可以具有大小變更模式1602,該大小變更模式1602根據例如撥盤操作部134(也可以為撥盤操作部135)的旋轉操作,維持邊界線的形狀,并且變更被邊界線包圍的部分區域的大小。在該情況下,在攝像裝置100的例如背面設有用于進行形狀變更模式1601和大小變更模式1602的切換的操作部1603。操作部1603可以是例如多功能環140。
[0104]如圖17所示,也可以進行如能夠明確區別邊界線1414的內側的部分區域和外側的部分區域的顯示。例如,也可以明確顯示作為圖像處理的對象的邊界線1414的內側的部分區域的實時取景圖像,將半透明灰度圖像重疊于外側的部分區域的實時取景圖像上。在攝像裝置100中設有切換操作部1701,該切換操作部1701對于將作為圖像處理的對象的部分區域設成邊界線1414的內側還是外側進行切換。通過對切換操作部1701進行操作,在畫面1702和畫面1703之間切換顯示。
[0105]圖17示出了以邊界線為邊界地進行不同的圖像處理的例子。不僅在邊界線切換圖像處理,也可以構成為以邊界線為中心階梯地切換圖像處理。
[0106]可以在相同圖像中設定由多個邊界線封閉的區域。在該情況下,例如可以在多個邊界線的內部進行相同的圖像處理,也可以進行不同的圖像處理。并且,也可以構成為能夠相對于另一個圖像拷貝在某個圖像中設定的邊界線。
[0107]圖18是用于說明第3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100的整體處理的流程的流程圖。
[0108]在步驟S1801中,攝像裝置100判定動作模式是否是攝影模式。在再現模式的情況下,處理進入到步驟S1803。在步驟S1803中,攝像裝置100進行再現處理。關于再現處理的詳細內容省略說明。在再現處理結束后,結束圖18的處理。
[0109]在攝影模式的情況下,處理進入到步驟S1805。在步驟S1805中,攝像裝置100顯示實時取景圖像。在步驟S1807中,攝像裝置100判定是否將攝影模式設定為部分區域處理模式。如果未設定為部分區域處理模式,則處理進入到步驟S1809。在步驟S1809中,攝像裝置100進行其他處理。其他處理包含例如不使用部分區域模式的處理的通常的攝影處理。關于通常的攝影處理的詳細內容省略說明。在其他處理結束后,結束圖18的處理。
[0110]如果設定為部分區域處理模式,則處理進入到步驟S1811。在步驟S1811中,攝像裝置100將邊界線重疊顯示于實時取景圖像上。
[0111]在步驟S1813中,攝像裝置100判定是否需要進行部分區域處理的參數的初始化。例如,在用戶的操作開始時和重新操作時,判定為需要進行初始化。在需要進行初始化的情況下,處理轉移到步驟S1815。在步驟S1815中,攝像裝置100對部分區域處理的參數(邊界線的形狀(邊界線構成點的位置)、位置和圖像效果的內容等)進行初始化。在無需進行初始化的情況下,處理轉移到步驟S1817。在該情況下,由于是例如連續操作時,所以不對部分區域處理的參數(邊界線的形狀、位置和圖像效果的內容等)進行初始化。由此,在進行下次的部分區域處理時,反映之前的操作。
[0112]在步驟S1817中,攝像裝置100進行范圍操作/圖像效果選擇處理。在該處理中,攝像裝置100根據用戶對撥盤操作部134和135的操作以及十字鍵136等的操作,確定邊界線的形狀和位置。此外,攝像裝置100根據用戶對圖像效果切換按鈕137的操作,選擇圖像效果的種類。之后將說明步驟S1817的詳細內容。
[0113]在步驟S1819中,攝像裝置100判定是否存在攝影操作。攝影操作例如是快門按鈕108的操作。在不存在操作的情況下,處理返回到步驟S1801。在存在操作的情況下,處理轉移到步驟S1821。在步驟S1821中,攝像裝置100進行攝影。而且,攝像裝置100按照當前的部分區域處理的參數(邊界線的形狀、位置、圖像效果的內容等)的設定,進行根據每個部分區域而不同的圖像處理。而且,攝像裝置100將通過攝影獲得的圖像記錄于記錄部110。然后,結束圖18的處理。
[0114]圖19是示出范圍操作/圖像效果選擇處理的流程的流程圖。在步驟S1901中,攝像裝置100判定當前是否設定為大小變更模式。在設定為大小變更模式的情況下,處理進入到步驟S1902。在步驟S1902中,攝像裝置100通過用戶對撥盤操作部134的操作,變更被邊界線包圍的部分區域的大小。然后,處理進入到步驟SI 905。
[0115]在未設定為大小變更模式,即設定為形狀選擇模式的情況下,處理進入到步驟S1903。在步驟S1903中,攝像裝置100對應于用戶對撥盤操作部134的操作,選擇I條線段。接著,在步驟S1904中,攝像裝置100對應于用戶對撥盤操作部135的操作,變更當前選擇中的線段上的邊界線構成點的位置。然后,處理進入到步驟S1905。
[0116]在步驟S1905中,攝像裝置100對應于用戶對十字鍵136的操作,變更中心點的位置。此外,攝像裝置100隨著中心點的位置的變更,變更部分區域的位置。
[0117]在步驟S1907中,攝像裝置100判定是否通過用戶對切換操作部1701的操作,選擇將邊界線的內側和外側中的任意一個部分區域作為圖像處理的對象。在未選擇出作為圖像處理的對象的部分區域的情況下,處理返回到步驟S1901。
[0118]在選擇出作為圖像處理的對象的部分區域的情況下,處理進入到步驟S1909。在步驟S1909中,攝像裝置100通過用戶對圖像效果切換按鈕137的操作,選擇對成為對象的部分區域施加的圖像效果。然后,結束圖19的處理,處理進入到圖18的步驟S1819。
[0119]如上所說明,根據本實施方式,能夠自由設定比第I和第2實施方式更想施加圖像處理的區域。
[0120]在第3實施方式中,對通過確定放射狀的線段上的邊界線構成點的位置來確定部分區域的形狀的方法進行了敘述。這時的線段的配置和條數、初始設定的部分區域的形狀不限定于上述的例子。例如,初始設定的部分區域的形狀可以為如圖20A所示的橢圓形、如圖20B所示的矩形。此外,如圖20C所示,可以利用形狀來改變作為邊界的分割數的線段的數量。
[0121][其他實施方式]
[0122]以上,雖然參照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不限定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發明的結構和詳細內容中,能夠在本發明的范圍內進行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理解的各種變更。此外,如何組合各個實施方式所包含的不同的特征的系統或裝置也包含在本發明的范疇中。并且,本發明的攝像裝置只要是具有如撥盤的旋轉操作部的裝置,則不限于數字照相機,也能夠適用于內窺鏡、顯微鏡、監視裝置等。
[0123]此外,本發明可以適用于由多個設備構成的系統,也可以適用于單個裝置。并且,在本發明中,在直接或從遠程提供給系統或裝置的情況下,也能夠應用實現實施方式的功能的信息處理程序。因此,為了通過計算機實現本發明的功能,安裝于計算機的程序、存儲有該程序的介質和下載該程序的WffW(World Wide Web)服務器也包含在本發明的范疇中。特別是,至少存儲有使計算機執行上述實施方式中包含的處理步驟的程序的非臨時性的計算機可讀介質也包含在本發明的范疇中。
【主權項】
1.一種攝像裝置,其具有: 攝像處理部,其取得具有規定的圖像效果的圖像數據; 撥盤操作部,其受理用于在所述圖像數據中設定至少I條邊界線的撥盤操作; 邊界設定部,其根據所述撥盤操作,在所述圖像數據中設定所述邊界線;以及控制部,其控制所述攝像處理部,以獲得如下的圖像數據:該圖像數據在被由所述邊界設定部設定的所述邊界線劃分的所述圖像數據的部分區域的各個部分區域中具有不同的圖像效果。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裝置,其中, 所述撥盤操作部具有第I撥盤操作部,該第I撥盤操作部受理用于設定所述邊界線的斜率的撥盤操作, 所述邊界設定部根據所述第I撥盤操作部的撥盤操作,設定所述圖像數據中的所述邊界線的斜率。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裝置,其中, 所述撥盤操作部具有第2撥盤操作部,該第2撥盤操作部受理用于設定所述邊界線的位置的撥盤操作, 所述邊界設定部根據所述第2撥盤操作部的撥盤操作,設定所述圖像數據中的所述邊界線的位置。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裝置,其中, 所述撥盤操作部具有第3撥盤操作部,該第3撥盤操作部受理用于設定每個所述部分區域的圖像效果的校正率的撥盤操作, 所述攝像處理部根據所述校正率,取得所述圖像數據。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裝置,其中, 所述邊界線形成封閉的區域,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攝像處理部,以獲得如下的圖像數據:該圖像數據在所述封閉的區域的內側的所述部分區域和外側的所述部分區域中分別具有不同的圖像效果。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裝置,其中, 該攝像裝置還具有顯示部,該顯示部顯示:中心點;從所述中心點呈放射狀延伸的多條線段;以及邊界線構成點,其是所述多條線段上的點,通過相互連接而構成所述邊界線, 所述撥盤操作部具有第4撥盤操作部,該第4撥盤操作部受理用于設定所述邊界線構成點的位置的撥盤操作, 所述邊界設定部根據所述第4撥盤操作部的撥盤操作,設定所述邊界線的位置。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攝像裝置,其中, 所述撥盤操作部具有第5撥盤操作部,該第5撥盤操作部受理用于從所述多條線段中選擇I條線段的撥盤操作, 所述第4撥盤操作部受理用于設定通過所述第5撥盤操作部的撥盤操作所選擇的線段上的所述邊界線構成點的位置的撥盤操作。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攝像裝置,其中, 該攝像裝置具有第I操作部,該第I操作部受理切換點選擇模式和線段選擇模式的操作,在所述點選擇模式中,受理由所述第4撥盤操作部進行的、用于設定所述邊界線構成點的位置的撥盤操作,在所述線段選擇模式中,受理由所述第4撥盤操作部進行的、用于從所述多條線段中選擇I條線段的撥盤操作。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攝像裝置,其中, 該攝像裝置還具有第2操作部,該第2操作部受理變更所述中心點的位置的操作。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攝像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邊界設定部根據所述第2操作部的操作,維持所述邊界線的形狀而變更所述邊界線的位置。11.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攝像裝置,其中, 所述邊界設定部具有大小變更模式,在該大小變更模式中,根據所述第4撥盤操作部的撥盤操作,維持所述邊界線的形狀而變更被所述邊界線包圍的區域的大小, 所述攝像裝置還具有第3操作部,該第3操作部受理用于進行向所述大小變更模式的切換的操作。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裝置,其中, 所述圖像效果包含所述圖像數據的明亮度校正、對比度校正、高光/陰影校正、白平衡校正、色相/飽和度校正中的至少任意一個。13.—種攝像裝置的控制方法,其具有以下步驟: 受理用于在圖像數據中設定至少I條邊界線的、由撥盤操作部進行的撥盤操作; 根據所述撥盤操作,在所述圖像數據中設定所述邊界線; 控制攝像處理部,以獲得如下的圖像數據:該圖像數據在由所設定的所述邊界線劃分的所述圖像數據的部分區域的各個部分區域中具有不同的圖像效果。
【文檔編號】G06F3/0484GK106027918SQ201610178621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6年3月25日
【發明人】工藤廣樹, 豐田哲也, 植村有為子, 見鹽裕紀
【申請人】奧林巴斯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