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殼體結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8039467閱讀:65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殼體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殼體結構,特別是涉及一種通過增加底部接觸面積以達到良好穩定性的殼體結構。
背景技術
就目前大多數的電子裝置,如游戲機、外接式儲存設備(硬盤、光驅等)而言,部分設計采取矩型狀的殼體結構。當要進行該電子裝置的直立式放置時,其方式多半在其底部加裝另一單件式承座或其它類似組件以對于該電子裝置進行支承,如此以防止不當外力所可能造成的傾倒。
然而,由于此一承座或其它類似組件為一單件式組件,雖然該承座采取可分離方組合于該電子裝置上,但卻也容易造成該承座的遺失。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支承構件的殼體結構,通過該支承構件以增加該殼體結構的穩定性。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整體性的殼體結構,通過該支承構件的合并方式的組合效果下,使用者可根據操作環境的需求而可將該支承構件進行延伸,如此以達到穩定性支承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即提供一種電子裝置的殼體結構,包括一殼體本體,具有至少一第一定位部;至少一支承構件,以可在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的方式設置于該殼體本體上,該支承構件具有至少一第二定位部,該第一定位部耦接于該第二定位部,該支承構件在該第一位置時的該殼體本體具有一第一支承底面,該支承構件在該第二位置時的該殼體本體具有一第二支承底面,該第二支承底面大于該第一支承底面。
其中該殼體本體可為一矩型構件,該第一定位部可為一導槽,而該第二定位部可為一導塊。又,該支承構件還包括有一第一構件與一第二構件,其中該第一構件、該第二構件之間沿著相反方向而由該第一位置移動至該第二位置。
當該支承構件于該第二位置時,由于實際的接觸面積增加,因而造成該殼體結構的整體結構的重心降低,如此可使該殼體結構具有良好的穩定性。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殼體結構,包括一殼體本體,具有至少一第一定位部;一第一構件與一第二構件,以可于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的方式設置于該殼體本體上,該第一構件、該第二構件均具有至少一第二定位部,該第一定位部耦接于該第二定位部,該第一構件及該第二構件于該第一位置時的該殼體本體具有一第一支承底面,該第一構件、該第二構件于該第二位置時的該殼體本體具有一第二支承底面,該第二支承底面大于該第一支承底面。


圖1A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所提出的殼體結構的立體圖,其中,該主機結構呈現倒置狀態;圖1B為圖1A中的該殼體結構在另一狀態下的立體圖;圖2為圖1A、圖1B中的該殼體結構的分解立體圖;圖3A為圖1A中的該殼體結構呈現直立狀態下的立體圖,其中,該殼體結構置放于一平臺(W)上;圖3B為圖3A中的該殼體結構在另一狀態下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A、圖1B,圖1A、圖1B為分別表示依據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所提出的殼體結構于兩種不同狀態下的立體圖,其中,該殼體結構以倒置的方式進行設置。該殼體結構包括一殼體本體1與一支承構件2,其中,該殼體本體1內部可容納一電子裝置,例如游戲機、硬盤、光驅等(但未圖示),該支承構件2由一第一構件2-1與一第二構件2-2所組成,該第一構件2-1與該第二構件2-2以可移動方式設置于該殼體本體1的一側邊上,該第一構件2-1、該第二構件2-2可于一第一位置I-I與一第二位置II-II之間進行移動。
在圖1A中的該第一構件2-1與該第二構件2-2呈現出來伸展狀態,即,此時該第一構件2-1、該第二構件2-2處于該第一位置I-I;在圖1B中的該第一構件2-1與該第二構件2-2呈現出完全伸展狀態,即,此時該第一構件2-1、該第二構件2-2處于該第二位置II-II。
圖2表示根據圖1A、圖1B中的該殼體結構的分解立體圖。
該殼體本體1為一矩型構件,在該殼體本體1的一側邊100形成有多個第一定位部10、11、12,其中,該第一定位部10、11、12以相互間隔方式并列于該側邊100之上。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定位部10、11、12為形成于該側邊100上的多個導槽。
該第一構件2-1與該第二構件2-2為近似L型狀的板狀構件。該第一構件2-1由相互垂直的兩板件211、212所構成,而該第二構件2-2由相互垂直的兩板件221、222所構成,并且在該第一構件2-1的板件212上、該第二構件2-2的板件222上分別凸出設置有1個第二定位部20及2個第二定位部21、22。各第二定位部20、21、22用以做為導塊的使用,其中,該第二定位部20用以耦合于該第一定位部10,而該第二定位部21(22)用以分別耦合于該第一定位部11(12)。
如此一來,該第一構件2-1可通過耦合該第二定位部20與該第一定位部10二者,而于該二者之間進行往復移動,并且該第二構件2-2可通過耦合該第二定位部21(22)與該第一定位部11(12)二者,而于該二者之間進行往復移動,即如上所述的可在該第一位置I-I與該第二位置II-II之間進行移動。
請參閱圖3A、圖3B,圖3A表示當該支承構件2(該第一構件2-1、該第二構件2-2)位于由第一位置I-I時,通過該支承構件2鄰接于平臺(W)以對于該殼體本體1進行支承時的立體圖,而圖3B則表示當該支承構件2(該第一構件2-1、該第二構件2-2)位于由第二位置II-II時,通過該支承構件2鄰接于平臺(W)以對于該殼體本體1進行支承時的立體圖。
請再請參閱圖1A、圖1B。符號A1表示該第一構件2-1的實際支承底面,符號A2則表示該第二構件2-2的實際支承底面。
當該支承構件2處于該第一位置I-I(如圖1A所示)時,該殼體本體1具有一第一支承底面(A1+A2),在圖3A中所示的該殼體本體1通過該第一支承底面(A1+A2)鄰接于其所接觸的平臺W。當該支承構件2處于該第二位置II-II(如圖1B所示)時,該殼體本體1則具有一第二支承底面(A1+A2+B1+B2+B3),在圖3B中所示的該殼體本體1通過該第二支承底面(A1+A2+B1+B2+B3)鄰接于其所接觸的平臺W,其中,符號B1、B2、B3表示當該支承構件2由第一位置I-I移動至第二位置II-II時所另外增加的有效面積,即,第二支承底面(A1+A2+B1+B2+B3)大于該第一支承底面(A1+A2)。
由此可知,當該支承構件2處于該第二位置II-II時,該殼體本體1的底部面積增大,因而造成該殼體本體1的整體結構的重心降低,如此可使該殼體結構具有良好的穩定性。
權利要求1.一種電子裝置的殼體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殼體本體,具有至少一第一定位部;至少一支承構件,以可在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的方式設置于該殼體本體上,該支承構件具有至少一第二定位部,該第一定位部耦接于該第二定位部,該支承構件在該第一位置時的該殼體本體具有一第一支承底面,該支承構件在該第二位置時的該殼體本體具有一第二支承底面,該第二支承底面大于該第一支承底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裝置的殼體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殼體本體為一矩型構件。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裝置的殼體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定位部為一導槽。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裝置的殼體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二定位部為一導塊。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裝置的殼體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支承構件還包括有一第一構件與一第二構件,該第一構件、該第二構件之間沿著相反方向而由該第一位置移動至該第二位置。
6.一種殼體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殼體本體,具有至少一第一定位部;一第一構件與一第二構件,以可于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的方式設置于該殼體本體上,該第一構件、該第二構件均具有至少一第二定位部,該第一定位部耦接于該第二定位部,該第一構件及該第二構件于該第一位置時的該殼體本體具有一第一支承底面,該第一構件、該第二構件于該第二位置時的該殼體本體具有一第二支承底面,該第二支承底面大于該第一支承底面。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殼體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殼體本體為一矩型構件。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殼體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定位部為一導槽。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殼體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二定位部為一導塊。
10.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殼體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構件、該第二構件之間沿著相反方向而由該第一位置移動至該第二位置。
專利摘要一種殼體結構,該殼體結構包括一殼體本體以及至少一支承構件,其中支承構件可于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的方式設置于殼體本體上。殼體本體具有至少一第一定位部,而支承構件具有至少一第二定位部,且第一定位部耦接于第二定位部。其中支承構件于第一位置時,殼體本體具有一第一支承底面,而支承構件于第二位置時,殼體本體具有一第二支承底面,其中第二支承底面大于第一支承底面。如此一來,當支承構件于第二位置時,殼體結構便可在支承構件的支承下達到良好的穩定度。
文檔編號G12B9/00GK2606427SQ0320337
公開日2004年3月10日 申請日期2003年3月3日 優先權日2003年3月3日
發明者陳宜君 申請人: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