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圓排榨油機用帶加熱裝置的料斗的制作方法
專利說明
一、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是涉及一種在圓排榨油機上安裝使用的圓排榨油機用帶加熱裝置的料斗。
二背景技術:
料斗是榨油機進料必不可少的。而目前進料斗是由圓筒和其內的攪拌裝置構成,本身無有加熱裝置,而榨油用的原料必須經加熱后才能裝入料斗進行榨油,其原料加熱是在另設的加熱鍋內先行加熱后,再從加熱鍋將加熱好的油料倒入料斗內,其操作不但麻煩,而且勞動強度大,費工費時,熱效果差,特別是加熱鍋炒出的油料出油色澤差,達不到油色要求,影響產品銷售和食用,同時用加熱鍋炒油料還易污染環境,不符合環保要求,再者還增加了設備投資和生產成本,不利于生產的發展。
三、實用新型內容針對上述情況,本實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新型的圓排榨油機用帶加熱裝置的料斗,可有效解決油料在料斗內直接加熱的問題,其解決的技術方案是在料筒上口部的槽鋼上裝有軸承固定體,固定體上的轉動軸兩端上分別裝有帶輪與傳動輪,槽鋼中心處裝有攪拌轉軸,軸的上端有轉動輪,并與傳動輪相嚙合,軸的下端裝有螺旋攪拌器,料筒內的攪拌轉軸上裝有攪拌器,料筒下部錐形體周壁外裝有加熱管,加熱管外有保溫層,保溫層外面有外殼,料筒上部直體上有加熱管,其上口部的上蓋一邊開有進料口,進料口處的料筒上裝有進料槽,其結構簡單,新穎獨特,集加熱與進料于一體,加熱效果好,出油色澤好,而且省工省時,節約設備投資和能耗,無環境污染,有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
四
圖1為本實用新型剖面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外部結構主視圖。
圖3為紅外加熱管結構圖。
五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詳細說明。
由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是在料筒2的上口部裝有槽鋼4,槽鋼4上裝有軸承固定體8,固定體8上裝有轉動軸9,轉動軸9兩端上分別裝有帶輪10與傳動輪7,槽鋼4中心處經軸承套裝有攪拌轉軸5,攪拌轉軸5的上端裝有轉動輪6,并與傳動輪7相嚙合,帶動攪拌轉軸5轉動,攪拌轉軸5下端裝有螺旋攪拌器14,在料筒2內的攪拌轉軸5上裝有攪拌器17,料筒2下部錐形體周壁外裝有加熱管16,加熱管16外有保溫層15,保溫層15外面裝有外殼1,料筒2上部直體上裝有加熱管13,其上口部有上蓋3,上蓋3一邊開有進料口12,進料口12處在料筒2上裝有進料槽11。
加熱管16為扇面呈空圓錐狀的紅外加熱管(見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可制成系列產品,可根據不同型號榨油機的需要和料斗大小,來設定加熱管的長短和功率,加熱管16構成的圓錐體要與料筒2下部錐形體部分相吻合。使用時,只要加熱管經導線同外部的常用溫度控制儀相連通,就可實現溫度的控制或自動控制,對不同油料進行不同溫度的選擇,使用非常方便,而且集加熱與進料于一體,省工省時,節約電能,加熱效果好,溫度可根據需要進行控制,確保了出油色澤與質量,而且無環境污染,經試用效果突出,非常受歡迎,其推廣應用必為圓排榨油機生產作出創造性貢獻。
權利要求1.一種圓排榨油機用帶加熱裝置的料斗,是在料筒(2)的上口部裝有槽鋼(4),槽鋼(4)上裝有軸承固定體(8),固定體(8)上裝有轉動軸(9),轉動軸(9)兩端上分別裝有帶輪(10)與傳動輪(7),槽鋼(4)中心處經軸承套裝有攪拌轉軸(5),攪拌轉軸(5)的上端裝有轉動輪(6),并與傳動輪(7)相嚙合,攪拌轉軸(5)下端裝有螺旋攪拌器(14),其特征在于料筒(2)內的攪拌轉軸(5)上裝有攪拌器(17),料筒(2)下部錐形體周壁外裝有加熱管(16),加熱管(16)外有保溫層(15),保溫層(15)外面裝有外殼(1),料筒(2)上部直體上裝有加熱管(13),其上口部有上蓋(3),上蓋(3)一邊開有進料口(12),進料口(12)處在料筒(2)上裝有進料槽(1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圓排榨油機用帶加熱裝置的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說的加熱管為扇面星空圓錐狀的紅外加熱管。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在圓排榨油機上安裝使用的圓排榨油機用帶加熱裝置的料斗,可有效解決油料在料斗內直接加熱的問題,其解決的技術方案是在料筒上口部的槽鋼上有軸承固定體,其上的轉動軸兩端上分別有帶輪與傳動輪,槽鋼中心處有攪拌轉軸,軸的上端有轉動輪,并與傳動輪相嚙合,軸下端有螺旋攪拌器,料筒內的攪拌轉軸上有攪拌器,料筒下部錐形體周壁外有加熱管,加熱管外有保溫層,保溫層外面有外殼,料筒上部直體上有加熱管,其上口部的上蓋一邊開有進料口,進料口處的料筒上有進料槽,其結構簡單,新穎獨特,集加熱與料斗進料于一體,加熱效果好,出油色澤好,而且省工省時,節約投資和能耗,無環境污染,有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
文檔編號B30B15/30GK2654339SQ03284200
公開日2004年11月10日 申請日期2003年8月27日 優先權日2003年8月27日
發明者侯衛東 申請人:侯衛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