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梯控制器固定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固定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電梯控制器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市面中的電梯控制器,一般其安裝方式是通過外界的一個支架以將電梯控制器安裝在墻面上,這種方式需要借助支架這ー額外的工具,増加了成本;電梯控制器安裝方式還可以選擇通過螺釘等直接安裝在墻面上,這種安裝方式如果遇到安裝空間較小時,電梯控制器的安裝就會占據較大的空間,在有效的空間內不利于作業人員進行調試或維修。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之缺陷,提供了一種電梯控制器固定裝置, 其具備兩種安裝方式,可保證其安裝成本低、占據空間小,且有利于作業人員進行調試或維修。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提供一種電梯控制器固定裝置,以固定電梯控制器于墻壁,包括用以裝置所述電梯控制器的框架,所述框架由ー個底面和三個側面圍設而成,其中至少ー側面上設有將所述框架安裝在墻壁上的第一定位點;于所述底面兩端各向外延伸ー凸出端,所述凸出端上設有將所述框架安裝在墻壁上的第二定位點。具體地,所述框架由金屬片沖壓折彎一體成型。進ー步地,所述底面與各所述側面相互垂直,至少一所述側面向外折彎形成ー卷邊,所述第一定位點開設在所述卷邊上。具體地,所述側面折彎形成的所述卷邊與這一所述側面相垂直。具體地,所述第一定位點為至少一開孔。進ー步地,所述底面為平板狀,所述凸出端與所述底面設在同一平面上。具體地,所述第二定位點為至少一通孔。 進ー步地,每一所述側面上設有散熱用的進風孔。進ー步地,三個所述側面為第一側面、第二側面和設在所述第一側面和所述第二側面之間的第三側面,所述第一側面與所述第二側面兩相對立。具體地,所述第一側面、所述第ニ側面和所述第三側面圍設有ー收容空間,所述電梯控制器安裝在所述收容空間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梯控制器固定裝置,具備兩種將所述電梯控制器安裝于墻壁的安裝方式,其一,通過固定裝置所包含的框架所設的至少ー側面上設有將所述框架安裝在墻壁上的第一定位點,使用螺釘穿過第一定位點以固定框架,從而將所述電梯控制器固定在墻壁上,不需要借助其它工具以完成對電梯控制器的固定,節約成本;其ニ,在安裝空間較小的情況下,通過將電梯控制器的部分結構安裝在墻壁內,本實用新型通過底面兩端各向外延伸ー凸出端,并在凸出端上設有將所述框架安裝在墻壁上的第二定位點,使用螺釘穿過第二定位點以固定框架,從而將整個電梯控制器固定在墻壁內,這種安裝方式節省了外部的安裝空間,更有利于作業人員進行調試或維修。本實用新型的電梯控制器固定裝置的結構設計可根據空間大小而選擇兩種安裝方式,設計靈活、非常人性化。
圖I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電梯控制器安裝在固定裝置上的分解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電梯控制器安裝在固定裝置上的組裝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電梯控制器固定裝置第一種安裝方式的側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電梯控制器固定裝置第一種安裝方式的俯視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電梯控制器固定裝置第二種安裝方式的側視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電梯控制器固定裝置第二種安裝方式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歩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參見圖I-圖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梯控制器固定裝置1,以固定電梯控制器2于墻壁3,該固定裝置I包括用以裝置所述電梯控制器2的框架11,所述框架11由ー個底面111和三個側面圍設而成,所述框架11截面呈Π型,其是由金屬片沖壓折彎一體成型的,制作簡易;當然,所述框架11所包含的ー個底面111和三個側面也可以是各自獨立制造,再相互裝配固定,也是本實用新型所保護的范圍。其中在所述框架11的至少ー個側面上設有將所述框架11安裝在墻壁3上的第一定位點12 ;通過螺釘穿過所述第一定位點12以固定所述框架11,從而將所述電梯控制器2固定在墻壁3上,這ー種將所述電梯控制器2安裝在墻壁3上的安裝方式不需要借助其它工具以完成對所述電梯控制器2的固定,節約成本。參見圖I、圖2并結合圖5、圖6所示,電梯控制器固定裝置I還包括第二種安裝方式,于所述底面111兩端各向外延伸ー凸出端13,所述凸出端13上設有將所述框架11安裝在墻壁3上的第二定位點14。再通過螺釘穿過所述第二定位點14以固定所述框架11,從而將所述電梯控制器2固定在墻壁3內,這種安裝方式通常是在安裝空間較小的情況下,需要將所述電梯控制器2的部分結構安裝在墻壁3內,與現有技術相比,這種安裝方式節省了外部的安裝空間,更有利于作業人員進行調試或維修。由上述,本實用新型的電梯控制器固定裝置I結構設計可根據空間大小來選擇安裝于墻壁3上或墻壁3內的兩種安裝方式,設計靈活、非常人性化。請參見圖I、圖2,具體地,三個所述側面分別為第一側面112、第二側面113和設在所述第一側面112和所述第二側面113之間的第三側面114,所述第一側面112與所述第ニ側面113兩相對立,且三個側面皆成平板狀,制作簡單、外形美觀;所述底面111與三個側面皆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側面112、所述第二側面113分別向外折彎形成ー卷邊115,所述第一定位點14開設在所述卷邊115上。需要說明的是,所述第一側面112折彎形成的所述卷邊115與所述第一側面112相垂直,所述第二側面113折彎形成的所述卷邊115與所述第ニ側面113相垂直,這樣以便所述卷邊115貼合墻壁2,安裝緊固。配合圖3、圖4,作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梯控制器固定裝置I對電梯控制器2的第一種安裝方式所述框架11通過將所述第一側面112、所述第二側面113所折彎的卷邊115貼合在墻壁上,所述第一定位點14為分設在卷邊115上的多數個開孔,螺釘穿過開孔即可實現對所述卷邊115的固定,進而固定整個所述框架11 ;簡單方便,當然,所述第三側面114也可以開設卷邊115并固定之,也屬于本實用新型所保護的范圍。繼續請參見圖I、圖2,具體地,所述底面111為平板狀,所述凸出端13與所述底面111設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凸出端13是與所述底面111 一體成型的,制作方便。配合圖5、圖6,作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梯控制器固定裝置I對電梯控制器2的第二種安裝方式所述第二定位點14為設在所述凸出端13上的多數個通孔,所述電梯控制器2隨著所述框架11整體部分裝入墻壁內,所述凸出端13貼合在墻壁上,具體應用中,所述凸出端13相當于一個安裝法蘭的作用,螺釘穿過通孔以實現對所述框架11的固定,進而固定所述電梯控制器2。安裝方便、在維修時也便于拆卸。請參見圖I、圖2,作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梯控制器固定裝置的ー種具體實施方式
,在所述第一側面112、所述第二側面113、所述第三側面114上分別設有散熱用的進風孔15,以供所述電梯控制器2散熱;通過所述第一側面112、所述第二側面113和所述第三側面114還圍設有ー收容空間16,所述電梯控制器2安裝在所述收容空間16內。具體地,所述電梯控制器2包括安裝在所述收容空間16內的機芯組件21、保護所述機芯組件21的一殼體22,所述殼體22設在所述機芯組件21的外國,以防護所述機芯組件21受到碰撞而造成損壞。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而已,其結構并不限于上述列舉的形狀,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電梯控制器固定裝置,以固定電梯控制器于墻壁,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以裝置所述電梯控制器的框架,所述框架由ー個底面和三個側面圍設而成,其中至少ー側面上設有將所述框架安裝在墻壁上的第一定位點;于所述底面兩端各向外延伸ー凸出端,所述凸出端上設有將所述框架安裝在墻壁上的第二定位點。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電梯控制器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由金屬片沖壓折彎一體成型。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電梯控制器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與各所述側面相互垂直,至少一所述側面向外折彎形成ー卷邊,所述第一定位點開設在所述卷邊上。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ー種電梯控制器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側面折彎形成的所述卷邊與這一所述側面相垂直。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ー種電梯控制器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點為至少ー開孔。
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電梯控制器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為平板狀,所述凸出端與所述底面設在同一平面上。
7.如權利要求I或6所述的ー種電梯控制器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點為至少一通孔。
8.如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一種電梯控制器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側面上設有散熱用的進風孔。
9.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電梯控制器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三個所述側面為第一側面、第二側面和設在所述第一側面和所述第二側面之間的第三側面,所述第一側面與所述第二側面兩相對立。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ー種電梯控制器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側面、所述第二側面和所述第三側面圍設有ー收容空間,所述電梯控制器安裝在所述收容空間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電梯控制器固定裝置,包括用以裝置電梯控制器的框架,框架由一個底面和三個側面圍設而成,其中至少一側面上設有將框架安裝在墻壁上的第一定位點;于底面兩端各向外延伸一凸出端,所述凸出端上設有將所述框架安裝在墻壁上的第二定位點。本實用新型具備兩種將電梯控制器安裝于墻壁的安裝方式,其一,通過固定裝置所包含的框架所設的至少一側面上設有將所述框架安裝在墻壁上的第一定位點,不需要借助其它工具以完成對電梯控制器的固定,節約成本;其二,通過底面兩端各向外延伸一凸出端,并在凸出端上設有將所述框架安裝在墻壁上的第二定位點,這種安裝方式節省了外部的安裝空間,更有利于作業人員進行調試或維修。
文檔編號B66B1/50GK202449692SQ20112055771
公開日2012年9月26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8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8日
發明者張榮亮 申請人:深圳市正弦電氣有限公司